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眨眼的功夫,就又是一个明媚灿烂的四月。一年一度的Kiwanis音乐节又到了。这是这个城里许多孩子的节日,可也是更多大人的节日。这怎么说呢?你想想啊,每一个孩子,都至少有两个大人操着心呀!比赛那天,没准儿呼啦一下子就去了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大人哪。
和往年一样,我留心作了一些统计.结果就有了大发现:每个班里,大约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以上都是中国孩子。老师则大多是俄罗斯人。这真是一个让人震惊的现象。没有了这些中国孩子,真不知道这个音乐节还能不能办下去。
也许自己是草民出身,对于琴棋书画这些玩意儿,可谓一窍不通。因此,对于许多家长(注意,我没说子女)对钢琴的执着和热情,大不以为然。看到许多朋友整天赶鸭子上架般,督促子女练习钢琴曲子,也甚是不解。本来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结果确要闹得妈妈生气,子女委屈,甚至夫妻斗嘴,一家人晚饭吃得也不痛快。
未成年子女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导,这一点不假。但绝不是要让父母代替子女去过他们的年轻时光,更不能取消他们积攒儿时快乐记忆的权力。天下的孩子千千万,秉性天赋万万千。要是练了一阵子,发现孩子这方面天赋不高,则大可不必有挫败感。要是他们能乐在其中,可以继续。否则,完全可以考虑改弦易辙,尝试在其他方面发展。没准儿这地球上就多了一个天才,不过可不是另一个朗郎。可你要是霸王硬上弓,非给自己和孩子过不去,那起在美国发生的悲剧,就可能会重演。到时候,哭天天不应,哭地地不响,岂不悔之晚矣?
记得上世纪后期,中国改革开放若干年后,大家不再囊中羞涩,全国便开始兴起了一股子钢琴热。不仅知识分子家的子女学,许多工人农民家里也都摆上一架。可后来那家什,在许多人家里就真成了摆设,一个代价不菲的摆设。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没有这些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可能就不会冒出一个个在国际上叫得响的中国钢琴神童了。
比赛得了奖,自然高兴。要是没有呢,也大可不必痛心疾首,更不必象那个白人父亲,因女儿在澳大利亚的游泳比赛里失利,就恶语相向,拳脚相加。也不用觉得脸上无光,见人不得。只要孩子愿意坚持,就要大加鼓励,借机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就是通过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走出一个又一个低谷而培养起来的。
有朋友把钢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连在了一起。说有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在过去也经历过类似的钢琴热。钢琴热后,接着就是一个民族的复兴云云。言之凿凿,不由人不信。果真如此,我们这些海外华人,也是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着贡献了。但我想,要是我们回去,可能贡献会更大一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