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女隊上一華人媽媽大女上十一年級。在Local 一高中上學。 這學期十分辛苦地休了四門AP課。(目前GPA4.3 AP 如A會加1 分)希望把GPA拉到更高。但SAT 目標是2100,滿分2400. 想上本州州立第一公校。老媽告俺: 幸好上這local 高中,如到那着名高中,這分數及GPA就會成中等偏下,恐只會去一般大學。
俺問為什麼這麼高GPA還不滿意。她道:孩子無任何專長,以學習取勝,不拼成績及GPA怎麼辦? 現在學什麼專長都太晚。唉,只好,埋頭苦幹攻成績吧。
周圍越來越多的華人家長從自己的孩子和周圍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長大,上大學後)發現。單一的成績優秀巳成為孩子上好大學或志願大學的一條死路。
不過之前許多年,華裔家長們大叫不公,冤枉,為什麼華裔孩子學習上那麼聰明,考分近乎完美,卻沒有給公平機會(按分錄取)入超一流大學。白人有專長就可有不同取分標準,認為歧視。不過近年來,從周圍華裔學生開始出現各類專才生,(體育,美術,音樂等方面)他們被超一流大學錄取的考分也比只憑超高考分及GPA考入的華裔學生偏低這一現象中發現,那些專長生絕非一兩年能成才。那昰要至少五到七年的努力(因為每樣專長至少要在州級以上才可以加分)而這些學生長年花了大量的時間及精力在專長上,學習還能維持中上。難道把全部精力用在學習上去應試的學生,不該取得更高成績嗎? 社會需要各種人才。合理運用時間,提高社會能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昰美國小,中,大學培養人才之道。當然頂尖大學更注重綜合素質。
所以,以什麼敲門磚去上好大學是家庭自己的選擇,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找到他們自己的道路。不光是學習一條路通向考好大學。機會雖不能說絕對平等,但還是相對平等的。如果只以成績相拼,成功的機率越來越小。一,美國華裔越來越多。二,中國大陸應有經濟實力,名校錄取分也比美國國內低。三,亞裔競爭。這種競爭會愈演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