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8日宣布,为鼓励药企生产低价药积极性,减轻患者使用高价药的负担,国家取消283种低价西药和250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生产企业可在西药费用日均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价。(新华社电 5月8日)“低价药”短缺的问题由来已久,由于低价药价格低,很多企业不热衷于此类药品的生产,往往会导致此类药品的短缺。发改委此举目的在于调动药企生产低价药的积极性,把这些药品的价格交给市场,由市场来推动,优胜劣汰,刺激供求关系。那么,低价药是否意味着此类药品的质量没有保障呢?对此,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价格研究所所长常峰说,“低价药不等于质量差的药。有些经典老药由于临床使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并不比一些新药差。”用几毛钱的青霉素替代几十元的头孢硫脒等药物,不仅能减少患者负担,抗生素滥用的局面也会得到改善。低价药往往并非质量差,没有效果,而是其价格低廉,不能为企业带来巨额利益,故而一些药企不热衷于低价药的生产。笔者认为,这有悖于中国传统的仁者之心。制药是有关生死的事业,不能因利益的大小来衡量,换句话说生命与药是密切相连的,如果没有制药者的付出,无异于战场上的兵源短缺,故古人云,“药犹兵也。”
发改委此政策一出,很多人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低价药是否会因此而涨价?在市场法则下,自由竞争必然导致价格的波动起伏。这项政策改变的是药品的定价方式,使药品价格更多由企业生产成本与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在大环境的情况下,低价药是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既然是民生工程,在政策出台的同时,相应的机制会与之相配套,从而能够保证此政策的有效运行,并发挥应然的作用。鼓励和保护企业、医疗机构生产、使用质优价廉药品的积极性,保证低价药的质量,让患者受益。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不是单凭一方能够解决的。
笔者认为,企业的目的固然是盈利,但对药品的生产更要秉着一颗医者之心、仁者之心,生死无价。尽心尽责是制药者的天职,在利益之外,人性的支撑是最终的核心要素。古人云,“药方无贵贱,效者是灵丹”。“医治病痛最宝贵的药品就是劳动”,这是对制药企业最为恰当的表述。当然,对于低价药的生产和流通,医生也是一个重要的催化剂,医者应秉着仁者之心,用最小的代价为患者除去病痛,“医者父母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是医生基本的职业操守。医生的敬业才能为低价药的使用量打开康庄大道,惠及百姓,益于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