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你身后的那抹黑
是我最最钟情的一种颜色
如爱的内涵,深邃醇厚
专视的久了
就能看破一些天机不可泄漏的玄妙
悄无声息着蛰伏
忽一刻倾泻
汹涌席卷所有而去
往事的对与错
前世今生的冷与悲
现下的相逢别离
不要点亮灯火,不要霓虹
都是些一闪即逝的良辰美景
短而易断,当然
也不要你目光里的暖
太多的相见恨晚 都来不及珍藏
就蜕变成相互厌倦,渐行渐远
我只要你停下来,陪我看看天
一半像沧海,一半正微澜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天边的雪 |
|
留言时间:2007-11-03 21:23:27 |
|
|
见笑了,我根本就不懂写诗,分行字而已,有时仅仅是对着一副图说话。谢谢你的文字和介绍,去你的博,什么都没有,呵呵。 |
|
|
|
作者:行不由径 |
|
留言时间:2007-11-03 14:43:13 |
|
|
对了,我忘记交待背景了。这位诗人本人经历过死亡,在昏迷了十几个小时、终于清醒后,他向守候在他身旁的妻子口述了这首诗。我最欣赏他最后三句: 在光的远端和思之极处 在时间被忽略了的存在之中 生死同一
非常真实!非常到位!另外,诗人从出生前的世代轮回(对时间没有意识)一直写到弥留之际的时间已经不再重要。我想这就是历史手法的大气,人最终在死亡这一点上回归到宇宙(历史序列)的长河中。。。 |
|
|
|
作者:行不由径 |
|
留言时间:2007-11-03 10:39:45 |
|
|
好诗!美到极致了! 您的这首诗将淡而悠久凝固在只言片语中。这些字,有些是字眼,是不可被替换的,所以是浑然天成。 这首突然让我想起一件事。三年前我大三刚开学那会儿发了一次意外,差点把小命要掉。也是从那次事件之后我整个人都显得和以前很不一样,最显著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会了向后看。从前视转向内视并回头看自己成长的轨迹,总结经验、改正错误,并在此过程中认识到要好好珍惜亲人;二是突然能够看懂一些很淡的文字!这种感觉很奇怪,就仿佛可以触摸似的,虽然有些我还不知道该如何描述。但这种感触以前是绝对没有的,因我过去长期“浸泡”在逻辑思辨里的缘故。比如有一首诗曾让我大哭过,但风格同样是“淡”,就好像我曾经珍藏过的一个关于时间的图片一样:黄色戈壁的背景,钟表像是一个化了般的烧饼,软软的邋遢着。这幅图的名字叫时间的永恒。它是心(情感)的融化,时间的凝固。啰嗦了半天,把那首诗留在下面,您可以想象那幅图景。诗人的名字记不起来了:
谁说我没有死过 出生之前 太阳已无数次起落 永久的时光被永久的虚无吞并 又以我出生的名义 卷土重来
午后,如果阳光寂静 你是否能记得 往日已归去哪里? 在光的前端和思之极处 在时间被忽略了的存在之中 生死同一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