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強 Maung Chan (緬甸華族) 在胞波網“由泰國邀請緬甸明星參拍緬泰歷史劇--寓意在此”文章, 作者吳通道告訴讀者: *泰國邀請緬甸明星參拍緬泰歷史劇,緬方開始誤以為會像以往一樣會專拍貶低和蔑視緬甸人的鏡頭。 *詳加了解後,才知道緬甸明星扮演的角色雖不多,但正面:當父王雍籍牙的遺體運到貢榜王朝的皇宮時,大家斷腸般的悲痛和痛哭……。 緊接着,作者質問並指責: *戰爭何止失去一國之君??? *戰爭斷送了千千萬萬的性命呢!!! 但作者充分肯定了影片的正面作用: *緬甸太子當了3年國王之後,深刻反省到戰爭的殘酷而儘量行善修道,自己臨終前對繼承王位的太子再三囑咐“別再發動戰爭去攻打AYODHAYA了” 。 *影片傳遞給廣大觀眾的信息是——戰爭沒有贏家,只會帶給參戰的各方巨大的損失和失去無辜百姓的性命。 *這是一部蠻有意義的影片! 讀者諸君: 由於緬甸暹羅戰爭、緬甸清朝戰爭、阿奴律陀王率軍向東方王Utibwa恭請佛牙故事等,都是震撼東南亞與中國的國家大事。這些讓緬甸揚威國際的史實,都是我們當年小學畢業、中學畢業、大學入學考試最常發問、最津津樂道、最讓我們莘莘學子過五關斬六將的重要考題。 有關緬甸暹羅著名戰爭史,貌強茲簡述如下以饗讀者: 歷史上緬甸暹羅兩國發生過多次戰爭,下面兩次大戰最影響深遠! (1)緬甸東吁王朝時期(1531年-1752年): 雄才大略的緬王達奔瑞體(Tabin Shwehti),1531年創建東吁王朝,1548年越過西部若開山脈,遠征西部若開國。暹羅王就乘此難得良機,出兵占領了下緬甸土瓦(Tavoy)地區。 達奔瑞體勃然大怒,立即收兵回首都,揮兵收復失地後,就長驅直搗暹羅京都阿瑜陀耶。 暹王派其弟與王子迎戰月余,但不敵、大敗,王弟與王子被緬軍俘虜。 暹王求和。緬王奔瑞體就令暹王每年獻大象30頭、銀300盾,割讓丹那沙林(德寧達依)沿海地區的收稅權。 達奔瑞體1550年駕崩,由更雄才大略的妹夫奔應龍(Bayinnaung)繼位。 奔應龍來個迅雷不及掩耳——譴責暹王染指緬屬撣邦,然後強令暹王進獻白象求和。暹王不肯就範,於是“白象之戰”開幕了:緬王奔應龍1563年親自率領30萬大軍攻占素可泰,再長驅直入,攻陷暹京阿瑜陀耶,廢除原暹王,冊封原王儲為暹羅新王,然後捉擄老暹羅王、王后、太子、臣民、手工藝匠、舞蹈藝人等浩浩蕩蕩班師回緬;不久,令老暹王在緬甸削髮為僧、遁入空門。 奔應龍1563年侵略老撾而激發了1564年緬甸國內勃固農民起義;經鎮壓後他再次揮軍侵略老撾,還是失敗;1568年再次侵略,還是不成功。 痛定思痛,奔應龍王大發慈悲,恩准四大皆空的老僧(暹羅舊廢王)暫回暹羅念經、拜佛、行善。豈料一直臥薪嘗膽的老僧回國後不久,就還俗、招兵、買馬、整軍、痛下決心——枕戈待旦抗緬。 是可忍孰不可忍!叱咤風雲的奔應龍立即起兵討伐,雙方激戰了十多月,那時雙方都擁有葡萄牙的洋槍、洋炮、炸藥。緬軍利用暹羅親緬大臣暗中裡應外合,一舉攻破並燒毀阿瑜陀耶城為廢墟,然後擄半數居民、大群俘虜、牛羊馬象、大量金銀珠寶佛像等班師凱旋迴國。奔應龍王一不做二不休,1574年再把老撾收入緬甸版圖。 好戰的結果:1587年暹羅起義,1593年驅逐緬軍出暹羅與清邁;1598年老撾趕走緬軍而獨立;1752年下緬甸孟族起義,攻占上緬甸阿瓦——緬族東吁王朝就此滅亡。 (2)緬甸貢榜王朝時期(1752-1885): 1752年村長雍籍牙(Aungzeya = 殊勝)又名阿隆帕耶 (Alaungpaya = 菩薩),聚官兵民眾先在上緬甸東征西戰,建立了貢榜王朝。;1757年南下消滅了孟族勃固王朝,改稱當時下緬甸海口小漁村“達貢”(Dagon )為“仰光”(Yangon = 敵人全滅)——基本上統一了全緬。 1759年雍籍牙緬王先強烈譴責暹羅侵犯土瓦(Tawoy)地區以及攔劫土瓦-仰光來往船隻——罪大惡極,然後親率4萬大軍遠征暹羅王都阿瑜陀耶——他親點名將明恭那拉都(Minkaungnarathu)打先鋒,令其沿土瓦、丹那沙林南下,長驅直入暹羅。 暹羅君臣民眾團結一致,仰賴天時、地利、人和,閉城固守抗敵,耐心等待雨季來臨才大舉反攻。期間雍籍牙突染不治之病,於是急忙撤軍回國。就在大撤退途中, 1760年雍籍牙駕崩於緬甸南部海口馬都八(現名莫大碼Mottama)。 長子囊多基/瑙多基(Naungdawgyi=王兄)隨即繼位,他耳聞目睹殘酷戰爭禍國殃民並奪走父王生命,三年後傳位給王弟辛驃信(Hsinbyushin=白象主,中國史冊稱“孟駁”)時,就慈悲為懷地規勸他“別對暹羅發動禍國殃民戰爭了”。 一直臥薪嘗膽的白象主信漂辛1763年繼位。他堅持己見,毅然決然兵分兩路攻打暹羅: 一路由名將摩訶那拉都(Mahanarathu)領軍2萬、戰馬千匹、戰象百頭,由土瓦南下,長驅直入暹羅境內後再朝東挺進;另一路則由名將奈繆迪哈巴德(Nemyo Thiha Pa Te)率領同數量的兵、馬、象隊,勢如破竹攻克景棟、清邁、林城(萬象), 再沿湄公河南下。兩軍一年內會師於阿瑜陀耶京城下,頂住雨季風吹雨打水淹,合力利用竹筏四面八方圍城攻城;1767年再活學活用葡萄牙的洋槍洋炮炸藥,挖地道一鼓作氣強攻入城。為泄憤消恨,緬軍大肆燒殺搶掠,把暹羅京城夷為平地,然後擄走暹王、王后、王子、大臣、占星家、手藝工匠、宮廷歌舞團等,滿載金銀珠寶、金佛像等,耀武揚威班師回國。 於是招來了1765-69年清朝屢次派兵攻緬,最後雖曲線和解,但緬清戰爭已使暹羅1767年得以建立吞武里(統巫里)王朝,雄才大略的鄭大皇帝終於領軍在1768-1775年把緬軍驅逐出境。 緬軍也索性退兵,再一鼓作氣轉戰緬甸西部——長征勢如破竹:1775-1782年占領了馬尼普爾,1785年吞併了若開國,1817年進攻阿薩姆邦,1820年吞併了它……1821年索性再把馬尼普爾納入緬甸版圖。 值得一提: *通過侵略戰爭大發橫財,尤其兩次對暹羅戰爭——不僅國威遠震,其戰利品也大大豐富了緬甸國庫、文化、藝術、手工藝、歌舞、占星術等領域,增添了大量暹羅、阿薩姆、馬尼普爾多元素而大放異彩。 *緬甸至今不叫泰國為Thailand,而叫“瑜陀耶”(Yodhaya)——那就是源於古代稱呼“阿瑜陀耶”(Ayodha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