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钱学森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智者与忠臣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徐庶推荐诸葛亮给刘备并建议刘备:“将军宜屈尊以相访。”刘备便亲自前往隆中拜访,“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遂向刘备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刘备最终能建立蜀汉政权而三分天下,与诸葛亮的巨大贡献紧密相关。诸葛亮能施展才华,与刘备的信任和重用分不开。诸葛亮显然深知这一点,因此,不忘“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众所周知,钱学森的名字与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联在一起。
钱学森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钱学森回顾说:
【在
1956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毛主席第一次接见了我。毛主席教导我要懂得新生的、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总是在同旧的、衰亡着的东西斗争中生长起来的,并
要我培养一些青年科技人员。在这年毛主席主持讨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主席又一次接见了我。毛主席对物质无限可分性的问题,从唯物辩
证法的高度,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1958年10月27日,毛主席亲临中国科学院科学成果展览会。毛主席第三次接见了我。毛主席指出要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毛主席的教导拨正了我做科技工作的方向。1964年2月6日,在一次春雪之后,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李四光、竺可桢同志和
我。这是我第四次见到毛主席。毛主席讲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矛盾斗争推动事物前进的道理。这使我思想上受到很深的教诲,对我进行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毛
主席多次亲自教诲我,每一次都给我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每一次都给我增添了登攀高峰的力量。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摘自《毛泽
东在卧室与科学家畅谈 自称身上的“猴气”使然》 来源:《党史博览》2010年11月版。
钱学森回顾道:
【回
想当年,党中央、毛主席下决心搞‘两弹’,那真是了不起的决策。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连汽车都没造出来,竟决定搞最尖端的技术——导弹和原
子弹,没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和气魄,谁敢作这样的决策?我们第一枚导弹在1960年就首次发射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就炸响了。这样的
速度是空前的。】——摘自《钱学森:一切成就归于党》 来源于《人民日报》 (2001年06月25日第一版)。
改革开放后,钱学森表示:
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摘自巩献田2012年5月4日文章《钱学森: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
如果说,没有遇到刘备,诸葛亮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那么,如果没有遇到毛泽东,钱学森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用武之地,不可能成为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有人说,钱学森是美国为中国培养的人才。没错。但是,如果没有毛泽东建立的新中国,钱学森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用武之地。钱学森不可能去台湾,台湾对钱学森来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如果不是毛泽东高瞻远瞩做出英明决策,而是按照刘邓“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短视之见去做,钱学森同样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对诸葛亮而言,遇到刘备,是他一生的幸运; 同样对钱学森而言,遇到毛泽东,是他一生的幸运。他们的相遇,都改变了中国,创造了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