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道来诗书词话 2011-3-17 |
| |
年轻的时候没学上,没书看,脑子里空得很。有一天在家里居然翻到一本“破四旧”时漏网的《中国文学史》,忘记是谁编写的了,上下两卷。说实在的,还是从看完那本书后,才把唐宋元明清的时间顺序搞清楚了,也知道了中国文学史上还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说法。 明清小说最容易上手,拿起来不看完就不肯扔下;唐诗宋词知道些皮毛,偶尔也能背出两句来。不过有人说我们这代人会背的毛诗比唐诗还多,虽然听起来有些滑稽,又有些伤感,但却是不争的事实;读过几部元代的戏剧,读一读而已,而像汉赋,唐宋散文等就只知道有几个名家,即使有机会拿起来,也是立刻就放下,肚子里墨水不够,基本上读不懂,更别提欣赏了。 这些年在百家讲坛上有几位教授、学者专门讲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人。如康震讲的李白、杜甫、李清照,唐宋八大家,赵晓岚讲的李煜,辛弃疾,孙丹林讲的唐伯虎,刘强讲的竹林七贤等,都极有知识性。 有一点挺有意思,就是刚开始听这些学者的讲座,以为他们肯定会着重讲名家的名作。可听了几次后发现,他们不太讲名作,而重点都是在讲名家本人的故事。在听了几次后有了一个心得,难怪大家总是说自秦统一中国后,国家的社会价值观是以“官”来定位的(官本位)。听完了对这些大艺术家的介绍后,发现几乎所有的人,包括竹林七贤中的多数,都曾竭尽全力地要做官,要在管理国家时建功立业。而在真正使他们流芳百世的作品后面,则往往是郁郁不得志,甚至是身败名裂的凄苦和苍凉。李清照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女人所以没有步入仕途的可能;庄子这位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人是另一个例外,我想那是因为这位旷世奇人生在了一个“官本位”还没能完全建立起来社会里。 当然大艺术家们的官场情节并不有损于他们艺术作品的辉煌,甚至并不有损于他们的人格形象。以前看过一部写清宫故事,名字叫《上书房》的电视剧,里面上书房总师傅对一个皇子说过一句话:“有情有义的留在诗书词话里,而无情无意的才能留在史书中。”
前几天到 verycd.com 去查看是否有新的百家讲坛录音时,发现原来在那放着的好几百次的讲座录音都被删掉了,原因是这些录音有版权争议。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