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看过一次红楼梦,当时只追求情节,不太会欣赏,更谈不上感受。以后不时有读到评论红楼梦的文章,才知道要去欣赏这一朵文学奇芭。由于终日为口奔驰,也没有完整地看,直到去年才一咬牙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毕竟是到了不惑之年了,读起来颇有感受。冒昧写出来,已准备好被拍砖头,反正我从来没想当红学家。 大家都知道曹雪芹只写完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写的。大家争相批评高鹗,说他不能很好地“圆”曹雪芹的梦。金陵第n钗,明明曹雪芹在第五回中埋下了x的伏笔,但在后四十回中没有交代,只是草草地给出个y的结果,云云。反正站着说话不腰疼,随意就拿西红柿和鸡蛋往高鹗身上扔。 一苇的看法是,就算曹雪芹有足够的时间,也写不出大家想象的完美结局。一苇无意去贬低曹氏的文彩,只是从事物的共性去探讨: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实际上,天不贾年于曹氏,没让他把红楼梦写完,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曹氏的偏爱。没有完成的东西,期望在那里,想象在那里。你爱期望多高,它就有多高;你爱想象它有多完美,它就有多完美。断臂维纳斯就是一个例子,有多少人尝试过给她接上断臂,但是到最后都是因为觉得不完美而不被接纳。 其实,高鹗能把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写成这样,已经很难能可贵了,一般的读者根本就感觉不出来,可以说达到乱真的地步。想想看,前八十回千头万绪、伏笔四起,那么容易被理顺吗?在第五回当中的判词,正册十二人,副册一人,又副册两人,只有秦可卿和晴雯有了结局,其他还有十三位美眉没有交代呢。而且,秦可卿的判词“情既相逢必主淫”,在第十三回,秦可卿就死了,也没有见她如何“主淫”,严格说来,还拉着一条尾巴呢。这后四十回可不容易写呀,如果容易,老曹早就完工了,也轮不到老高。 其实,做人的心态很重要,追求完美是一种有害的心理。世上的事情,没有一件事完美的。既然不完美是常态,刻意去追求完美,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如果我们退一步,愉快地接受不完美的事物,日子就会好过很多。诚然,我们欣赏完美,也尽量把事情做好,让残缺的部分少一些。但是当我们已经尽了力,就要接受现实:我们只能做到这样了。老子说的“知其白,守其黑”,就是这个意思。果能如此,我们会变得更加理解和宽容,对别人,更是对自己。 我倒愿意红楼梦是现在这个样子,前八十回没有写完,让人们去猜呀,去想呀,越猜就越深奥,越想就越有味,还造就了很多学者;我也愿意欣赏高鹗的后四十回,看看这位建筑师怎样把富丽堂皇但没有完工的“烂尾楼”盖好,成为一栋完整的“红楼”。当我读完一百二十回时,我读了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有相似的坎坷人生,也同样地充满了智慧,我不带着惋惜的心态,我不认为是狗尾续貂。我承认有些头绪是没有被理顺,但我认为高鹗已经做到最好了,如今就算对他最挑剔的红学家,也不能完全忽视他的后四十回。我们要知足,不是为了曹雪芹,也不是为了高鹗,是为了我们自己。 最后我们来看红楼梦 的起首和结尾的诗,分别出自两人之手: 曹诗,第一回: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高诗,第一百二十回: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两位作者都提到“荒唐”和“辛酸”,这是人生的常态;两位作者都提到“痴”,就是顽梗、迷惘。作者想告诉我们,世事无常,人生凄苦,提醒我们不要执迷于一事一物,要有超脱的心态。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断层,正好体现出这种无常和无奈。从这一点说,红楼梦的不完美,正是其完美之处。 由来同一梦,梦醒时分,希望你提醒自己,你有完美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