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平常生活  
https://blog.creaders.net/u/6772/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淡然走过
注册日期: 2012-09-19
访问总量: 35,81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暑假
· 学校周记(12/10/12)好人,节日
· 学校周记(12/4/12)Family tree
· 学校周记(11/26/12)家庭 Filed
· 周记(11/12/2012)感恩节party
· 学校周记(11-5-12)选举
· 学校周记(10-29-12)Halloween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网上珍宝】
· ZT: 怎样练琴才算练到点子上
【无忧的小学】
· 暑假
· 学校周记(12/10/12)好人,节日
· 学校周记(12/4/12)Family tree
· 学校周记(11/26/12)家庭 Filed
· 周记(11/12/2012)感恩节party
· 学校周记(11-5-12)选举
· 学校周记(10-29-12)Halloween
· 学校周记(10-22-12)mystery re
· 学校周记(10-15-12)Book fair
· 学校周记(10-8-12)防火
存档目录
08/01/2013 - 08/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ZT: 怎样练琴才算练到点子上了?
   
ZT: 怎样练琴才算练到点子

作者:张奕明 (http://www.lifeweek.com.cn/2011/1018/32446.shtml) 

作者按,这里的"练琴",我指的是统称,不是泛指钢琴而言。虽然我是从钢琴的角度出发去讨论问题的——我是钢琴家,只是道理都是一样的。

 有一阵儿老在某处练琴。那地方是一个地下室,大大小小的琴房也有那么十来处,清一色的M型破Steinway(斯坦威)。就是在那个地方我对练琴的概念有了一些变化。当然,严格的说,引起这些变化的推力来源于多方面,那些琴房只是重要的一方面而已。

那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你每天都能听到同样的曲子--甚至同样的片段--在不断地重复,以同样的方式——绝望的方式。过了一段时间,也许速度更快了,更熟练了,但音乐上一定是更干巴巴的了,俗话说就是练"油"了。

这种被迫聆听的感觉是恶梦般的。我推测这些人--这些可怜的人--的背后动机,其实他们整天在做的只不过就是通过不断地重复建立起信心,或者说是自我安慰。这些人看来都有明显的强迫症倾向,典型症状就是反复确认。在那个琴房呆了一阵儿之后,我就不太去了。并且患上了后遗症,现在我一听到肖邦第三奏鸣曲的第四乐章,贝多芬奏鸣曲Op.110的第二乐章,巴赫的某托卡塔,都会有一种自然惊悚的感觉。

忘记在哪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一个荒岛上的人无意中获得一本书,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写书。他们写书的方式是,搞来很多小纸片,每个纸片上写上不同的字,然后把这些纸片抛向空中,期望它们落地后自然形成一本书。年复一年,他们就在干这事儿。可以想象,结果当然是令人绝望的。只是不可否认,这样的写书方式是最不用动脑子的,只要动手就可以了。除了写不成书之外,这样的方式也并没有什么其他的缺点了。

同理,上面提到的练琴方式其实也是最省力的,因为脑子几乎可以不思想(很多时候是在想一些其他的什么事情),手指动就可以了。但这种练习方式当然是没有用的。因为简单来说,琴不是这么练出来的。

坦白说,我似乎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程度深浅而已。

若干年前,曾经有人很精辟地点出了我的问题,一个新曲子上来,我能很快就弹出来,之后就拒绝任何改变。实际上发生的事情是,在拿到一个新作品的时候,其实我的心里有一个理想的目标,我很快地达到这个目标,然后就进入了上面所说的反复确认,自我安慰模式,从此开始做无望的循环。

问题出在这里,其实音乐是没有理想的目标的,所谓的"目标"是一直在变动的。刻舟求剑是求不到的,船已经开走了,想要凭借以前所刻的记号去找,自然是行不通的。不仅没有最终的目标,连阶段性的目标都无法有。打个比方,在台阶上走,我们还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因为台阶是一个个平面。但是如果在陡坡上走,那是不能停的,一停就滑下去了。对于我来说,这也是有过教训的。比如,有时候会突然需要做一些练琴之外的事情,但是俗话说曲不离口,于是计划每天粗粗温习一下,脑子基本处于半开半闭的状态,只求保持原状即可。但实际上几天后就会发现,原状是保持不住的,半开半闭的状态倒是保持住了。

有效的练琴方式是始终处于发现和试验的状态下。哪怕前一晚的演出已经很成功,也不能有"今晚重来一遍"的想法,那就是刻舟求剑了,或者说是想在陡坡上歇一歇了。要想不滑下来,必须始终处于向上的状态。不用说,这样是很累的。脑子一直在转,转,转!耳朵一直在听,听,听!相对而言,最轻松的倒反而是手。听说有位钢琴家一天练了10小时后还有精力约朋友打牌,那他不是有超人的精力,就是练琴方式错误。不累而有效的练习方式,我至今还没有发现。以我本人的身体状况,几年前连续练上4小时(中间不停)已经累得不行了。现在大概可以延长到5小时。不是身体上的累--肩膀一点不会痛,指甲也绝对不会裂开……而是脑子累。这时候就非得回家睡一觉不可了。否则接踵而至的就是令人绝望的半开半闭状态。可悲的是,很多时候条件不允许我回家睡觉,所以只能这么半开半闭地练。下滑是止不住的,只能下滑得慢一点而已。感叹!

以上说的是一些概念上的事情,接下来再说一些战术和方法。



练琴要"精"。再大的作品,也要把握每个细节。在琴房里挥汗如雨,轰轰响,像在2000人的大厅里演奏似的--这样的琴房钢琴家是没有效率可言的,因为,这样激动地练琴势必使你无法追求细节,而轰隆隆的效果至多给你一些自我安慰或者自我享受罢了――就好像一个没有经验的士兵,一开战就把所有的子弹都打出去了,气势固然很足,但是结果却很差,只能给自己壮壮胆罢了,久经沙场的老兵就不会那么干,他们打的是准头。真正有头脑的钢琴家绝不会这么干。真正有头脑的练琴要像特种兵打仗:没有多余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效率极高,而且很合理;对子弹极为吝啬,争取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因为他们往往处于大量敌人的包围中);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做每个动作前都已经算好了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始终冷静。练琴应该始终是一个解决问题的程序,而不是自我麻醉。

拼时间也是没有前途的。你每天练6小时,一定有人练10小时,练10小时以上的也大有人在。这样的自残式练琴,除非突击赶任务,否则根本没有必要。比如那些顶尖大师的神来妙笔,就不是砸时间下去可以弄得出来的。当然,他们是天才。但是,天才的方法其实是最可以借鉴的。借鉴了他们的方法,并不说你也可以变成天才,而是说,通过借鉴,提高自己。

练琴练的是控制,所以最起反作用的就是放任--这是意念层面上的问题。

遇到问题时,应该就先找突破口(也就是最正确的弹法),找不到就换个方向找,死盯住不放往往没有必要。――但是该硬碰硬的时候,也要硬着头皮上。

最后,再特别说五件事情。

其一、上台固然要有激情,但是练习的时候,却要非常吝啬你的感情。要知道人的感情是有限的,"话说三遍淡如水"。比方像舒曼这样感情丰富的音乐,练习时很容易失控,连续使用感情的结果就是恶心反胃,从而造成审美疲劳,从此这个曲子你就很难再有回天之力了。控制是一切的根本,切记,是控制,而不是挥霍感情。还有,所谓的不带感情并不是木头人式的练习。照我的经验,在我冷静慢练的时候,出来的音乐绝不会像电脑做出来的那样没有感情。相反,感情不仅在那里,而且还特别自然,特别本真。实际上我所去除的,只是多余的感情,不必要的感情罢了。

其二、放松问题。施纳贝尔说,弹琴时只要保证眼睛以上的部分高度集中,其他部分都应该是松弛的。这话说得真是精辟。想想我们一般人上阵打仗,一到要命的时候,一定全身不该紧的地方都紧了,做出的动作一定是僵硬的。但是特种兵就不会,他们虽然大脑高度运转,身体却做着很松弛的动作。这就是科学训练的结果。弹琴时,比如肩膀紧,脖子紧,大腿紧……都是不上台面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是要靠平时练琴养成的好习惯。

其三、耳朵问题。耳朵和手指是同等重要的。归纳起来看,我现在主要听两件事情,第一是节奏的精确,第二是单音的余音。后者尤其重要。比如,音乐厅和琴房,余音大不一样。

其四、身体生锈了怎么办?常见的情况是,今天练得极为出色,明天一下就变得懒懒的,根本不在状态,那么怎么办呢?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总之,千万别指望一下子猛练一阵,找回状态。这样,只能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身体生了锈,要慢慢地恢复,用力过猛反而会折断。状态,本来就是要去寻找和调整的,看看那些运动员就知道了。于是下一条就变得尤为重要。

其五、留有余地。练琴千万不可练满,即不能练趴下了为止。不然第二天,甚至后几天的练琴质量就会大大下降。后果还不仅在于此,还会造成强大的精神压力,从而在演出时发挥不稳定,状态起伏大。照我看,人们给自己定的目标往往是过高的。因此,练到计划中的八成效果,已经可以收手了,如果有演出任务逼上来,那么练到九成也就行了。千万别逼自己,什么事都要留有余地,这样才有后劲。我这么说,并不是刻意放任自己不去解决那留下的一成或者两成,我的意思是,不要一口气解决。我现在的遗憾就是,我发现这些道理的时间太晚了。我意识到我以前做了多少无用功。真可惜。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