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美國Memorial day連着有三天假期,於是家人決定搞個家族聚會,好久沒爬梯了,孩子們高興不已。其實到美國以後參加了不同類型的各種爬梯頗有感觸,那種感覺和國內的不同。國內現在只要有活動和聚會都會在酒店舉辦,不管是商業性的還是家族性的,雖然酒店價格逐年上漲但是大家都圖個省心省力,只是少了很多溫馨感,特別是家族性的爬梯就會少了一種歸屬感。最主要的就是國內聚會比較單一,大部分還是酒桌文化為主,而美國的爬梯則很少看到灌酒的場面,主要還是交流為主。 長話短說,還是談談我對在家搞爬梯的純粹個人感受,先說快樂的。在美國生活平時大家都很忙,親朋好友都分散的住在紐約不同的區,也只有通過一年的幾次家庭爬梯,才能把好多親戚聚在一起。到時候場面可熱鬧了,大人們聊天、搓麻將、看家庭影院、K歌,男孩子們就跑來跑去玩打怪物的遊戲,女孩子們就玩過家家的遊戲,大一點的孩子就電腦聯網玩遊戲,總之這樣一次聚會會讓孩子和大人都找到一種歸屬感,不會在異國他鄉感到特別孤立或者寂寞。 在我的記憶中這樣在家裡搞聚會,大人小孩聚在一起歡快的感覺,只有小時候在國內過年或者紅白事的時候才會出現——記得那時候媽媽會早很多天就跟左鄰右舍借大桌子和凳子,然後聚會那天就在院子裡面一溜擺開大桌子,支起大棚,請的廚師(有時候我母親也會親自掌廚,她的手藝不亞於那些大廚呢!)和借的大灶早在一天前就會開始忙碌,在那些物質貧乏食物缺少的年代,這樣的時刻簡直就美得像天堂一般,我們小孩子就喜歡在廚房裡面竄來竄去,偷偷拿點做好的炸肉丸呀撕點小雞肉呀等等,大部分時候大人會裝作看不見,於是我們就像偷腥成功的貓一樣,在院子裡特別香甜的吃着偷來的事物。只是這樣的感覺隨着改革開放,隨着社會經濟成倍好轉以及琳琅滿目的食物花樣翻新的出來就逐漸消失了,這樣的一種快樂被很多莫名的東西取代。當下的中國幾乎再也沒人會在家裡搞聚會,不要說紅白事在酒店舉辦,就是年夜飯現在也都移到酒店裡,基本上就是大家吃頓飯拍拍屁股就走人,我想就算酒店的菜餚比家裡煮的好一百陪,可是那種快樂的感覺卻是無法比擬的。 累並快樂着的爬梯,除了準備招待親朋好友的各色菜餚感覺到稍微有點累以外,我個人感到最累的還是和親戚的交流。以前在國內十幾年幾乎沒有和各種輩分親戚交流的經驗,現在到美國以後才發現我居然有那麼多親戚,七大姑八大姨,堂妹表哥,侄子外侄女,大伯堂叔等等等等,光是稱謂就讓我暈了很久,我估計這些親戚要是全部到齊少說也要近百人!還分直系的表親的隔代的姻親的等等,剛開始我除了在爬梯上傻笑,還真是不知道該咋辦,好幾十從一歲到二十幾歲的小孩親戚幾乎都有一個拗口的外國名字,我到現在都記不清楚誰是誰的名字。長輩還好一些,他們幾乎每次聚會都會搓麻將,打個招呼嘻嘻哈哈問好也就行了。只是同輩聊天真正是讓我適應了好久,我整理了一下大致分成幾類,最重要的一類就是聊種菜種花心得,比如種什麼菜才好吃呀該怎麼施肥呀,你家去年種的什麼什麼等等,我是真插不上嘴,我壓根沒種菜種花經驗,其實我壓根也不是很喜歡種菜啥的,她們還常常在聊天的時候用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我種菜的樂趣和好處,好像我要是不認同她們的觀點,她們還會持之以恆的教育下去,所以我家今年也象徵性的種了六顆黃瓜和兩棵苦瓜,以達到和她們有共同話題可聊。第二聊天內容就是孩子教育問題,這個就是五花八門,基本上是嚴加管束課後需要補習爭取考上常春藤大學是主流思想,而我教育孩子比較隨性,我是很不認同補課的人,所以在這個話題上也常常就被排擠出來。接下來無非聊一些家長里短穿衣打扮等等,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常常發現我尷尬的站在她們聊天的圈外。想想以前在國內我的聚會聊天內容無非就是文學藝術圈子裡的大小事情,這些內容我聊起來就有味道了,現在這些內容我還在努力的適應中,不過雖然累倒是不排斥,生活就是這樣,在不同的時間段做不同的事情,站什麼山頭唱什麼歌,只要保持樂觀正面的心態看周圍的事情,總是能找到很多很多快樂的事情! 這些都是孩子們最愛——水果、香炸麵包蘸煉乳、小魚丸 這兩道菜也是為孩子們準備的——蜜汁烤雞翅、香酥雞蛋小排 清爽蔬菜兩道 美國的爬梯有點類似於國內的自助餐,就是燒好多菜放在大桌子上,大家就拿自己喜歡的菜吃,酒水飲料就放在一邊,也是各取所需,是很鬆散的聚會形式。 素三鮮,這道菜是我很喜歡的,也很健康,山藥芥菜胡蘿蔔黑木耳都是我愛吃的。 香烤鱈魚 紅燒大蟹 香菜拌蝦皮,味道美極了,吃了就會迷上它。 芹菜炒魷魚 微辣花峆 爽口清炒鱈魚 爆炒大蝦 以上菜餚純粹家常菜,經過眾多親戚品嘗,一致認為口感極佳,還有一些菜因為忙着招待客人忘記拍了,比如烤鴨配饅頭,海鮮麵條,白斬雞等等,只有下次爬梯的時候再拍了發給大家看了(*^__^*) 嘻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