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错在什么地方? 康德,不像黑格尔,是所有现代哲学流派可以归于麾下一统的大旗。这个原因很明显,一方面康德有形而上的“自在之物”,又有现象界可以接受十二范畴。除此之外,康德划分“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界限,使得经验主义分析学派和理性主义各得其彰,如果不是并行不悖的话。 康德的先天范畴统一在时空制约下。康德的时空观在范例哲学中已经指出了其错误,即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对立,更不用说后来相对论的时空观,时空连续体,的确定。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的结论,也遭到现代科学哲学学派如卡尔纳普,奎因等人的批评[1],指出他关于“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分并不确切,关于“语义自明”等概念,其实都是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从分析学派语言分析的角度出发,康德的这些区分也是站不住脚的,最少是模糊不清的,如果不是完全错误的话。 如果这些评判都是对的,现在剩下的问题是,那么判断的本质到底还剩下什么?我们的知识既然依靠判断而来,判断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康德的知识论,是继休谟的关于知识概念的发展。休谟认为知识或是“观念的联系”或“事实陈述”的观点。还有莱布尼兹关于“理性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的知识概念的区别。在范例哲学看来,先验,观念,理性等这些方面,其实都不能逃脱经验的范畴。没有经验,它们都不存在。举例来说,如印度狼孩,从生来就没有与人类社会在一起,可以想象这个狼孩有任何先验,概念或理性的痕迹吗,更不用说范畴的运用了?这个狼孩智力最终不会到成年人智力的事实,证明经验对人的认识是多么重要。说明我们头脑中的一切观念,范畴,理性等,都不过是外界的现象,成为我们的经验,千百次磨练我们的记忆,被我们的大脑反复筛选抽象后,留下的痕迹。下面的问题是,难道我们头脑的主观的方面再没有任何独立的性质,它会影响我们外来的经验,产生我们的观念,塑造我们的理性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个答案,不是来自语言,不是由语言所产生的观念,联系,理性所为,而是大脑的思维本质自身。范例哲学认为,只有唯一的思维背景,相当于范例本体的绝对范畴,既思维存在本身,所产生的思维范例,既思维的“二级范例”,才有可能使我们有人的认识行为。换句话说,思维所要求的自然范例,形象思维,和抽象范例,运用符号的思维,只有在正常人的社会,才是两者兼有。而在动物世界,包括狼孩所在的狼群,只存在着无意识的“形象思维”。因为动物初级的形象思维是生存本能,所以其思维的性质是有限的。思维只有在人的成熟的头脑中,熟练运用符号的抽象思维,思维本身才达到无限绝对的性质,才可能产生整体性的意识,才能认识到自我。 整体性,唯有整体性,才将自然界无联系的运动和事件的万千现象的同时出现,通过经验,连接起来,产生范畴,概念,理性等观念。才产生了柏拉图所说的“形式”。思维与自然界宇宙,如巴门尼德所说,本是一体。作为对巴氏的修正,范例哲学认为,思维本身其实并不是与自然界宇宙同一,而是思维的对象,即符号和形象,与自然宇宙同一。思维的本质,只是产生思维对象的基础,它最终会表现出无限与绝对的性质。 以前的哲学家不可能认识到思维的性质,而只能认识到思维初级阶段,所带来的“产品”,即范畴,观念,理性等。因为思维的本质,本身是成熟的产物,又是自然宇宙中最高和最后的一切思维对象的基础。对哲学认识论的不断深化,如同人类对周围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一样,只能一步步前行 - 哲学认识论的进步也同样没有免费的午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