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再论真善美-从范例哲学思维的绝对性质说起 |
| 再论“真善美”-从范例哲学思维的绝对性质说起
在“从对“真善美”的追求中看在中西文化中的区别”一文中,我简要地谈到了从
人的认知能力方面区分,“理性民族”和“感性民族”作为一个人类的集体,在这
三方面追求的区别。言犹未尽,因为这是个大题目,所以再作些说明。
范例哲学提出思维具有“绝对性”的新概念,并由这个新概念上升到对哲学本体论
的研究,并自称为“哲学本体研究的哥白尼革命”。但我这里不是想讨论对思维研
究的意义,而是想讨论思维的绝对性质的具体应用结果。因为任何一个抽象的理论,
最终要和具体的个别思想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精确地说,思维的绝对性质应用到“真善美”方面,可以解释和帮助人们理解生活
中的一些现象。思维的绝对性质应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时,集中到其精华,它会长
出如下的果实,他们分别是:1)真-自然;2)善-正义;3)美-爱情。
1)真-自然
思维的绝对性对一切的追求,最大多数表现在现象界,既,对个体事物,对事物的
规律,对物质和精神产品的追求上(后者,如对哲学的研究,艺术的创造等)。比如,
作为科学家,思维的绝对性会导致他/她为了揭示自然的性质而历尽艰辛,不辞辛劳
地工作,置自己的身体健康于不顾。如中国的许多古人,神农尝百草,李时珍,祖
冲之,华陀等。外国的像布鲁诺,牛顿,居里夫妇等许多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工作的义无反顾精神。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揭示自然的奥秘,始终不渝,牺
牲自己不在话下。这个自然包括自然的规律的部分和经验的事实两个部分。他们的
这种精神从何而来,为什么不顾及个人的生存和享受?因为他们的思维绝对部分在
起作用,也就是“使命感”。他们人生的全部意义都系于他们的工作了。否则的话,
他们无法生存了。用范例哲学的语言就是:他们的思维的绝对性质自身的体现,导
致他们在完成自己作为范例的功能 - 虽然他们那时还没有范例哲学。这就是思维绝
对性所表示的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重现自然界性质的一部分。
2)善-正义
思维的绝对性质表现在道德领域,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对集体和个人。这里主要
讨论其对社会中应用的普遍意义,不讨论对个人作用。思维绝对性质的普遍的意义
运用于社会中与他人的关系上,可以集中用一个“善”字来表达。而善在社会中的
广泛运用,又可以升华到一个“正义(social justice)”的概念。人类生在世界上
的一切偶然性,最终要由人类自己认识到其缺陷来克服,既,人类不应该有天生的
不平等,无论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在社会的其他方面,如教育,福利,机
会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人类思维的发展会领导人类文明的前行,人类社会的
普遍正义感最终会在一切领域中实现。追溯其来源,皆由于人的思维的绝对性质,
和对相对物质条件,社会不平等的偶然性因素的不满,追求其改善。典型的例子,
如Mother Teresa’的情怀,圣雄甘地的理想,还包括许多宗教的传教人士宗教精神
等。中国文化因为缺少宗教的因素,所以缺乏将人的情感从个人上升到适用于人类
的普遍性的通道和胸怀。即使个别人有些超凡脱俗,不符合社会的道德观念的价值
标准,如诸子百家中的少数读书人,那些离经叛道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所造成的社
会影响(如魏晋的之间的文人的豁达飘逸风度),与西方的上列提到的人物造成的影
响相比,在规模和数量上都不可同日而语。其根本原因,从范例哲学的思想看,是
作为集体的文化处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原因所至:首先感性,然后才是理性,最
后到达悟性,这样一个人类集体的认识发展过程的进步。
3)美-爱情
思维的绝对性质,体现在情感中,结合了心理,意识,三部分共同形成的意志(见<论
范例>心灵由三部分组成)。在对美的追求中,最典型的表现为“爱情”。爱情是人
类所有情感中最令人纠结和折磨的情感。男女互相间的仰慕,是一无比神奇的事物。
它可以使人辗转徘徊,夜不能寐,思前想后,茶饭无心,真是“为伊耗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爱情的力量来源于对美的强烈追求。但爱情中对美的追求,不
是一般的欣赏,如我们观看一副山水画。爱情的的美,具有思维的绝对性质蕴育其
中,所以它可以爆发如火山般的力量。被益美的对方,在仰慕者心中,不断地被上
升到“绝对的美”,既,“完美”,的程度。这时对方是否在生活中真是象想象者
心中的那样完美,是不重要的。因为感受者的对爱情作为“绝对的美”的追求,完
全是自己思维的绝对性质所决定的。它的产生可以完全不顾肉体的物质需要,既性
需要,而单独地存在。这时的对美的追求,当转化为爱情时,完全成了人类“上半
身”的生理行为,可以与“下半身”没有丝毫的关系。爱情的美,这时可使人变得
呼吸短促,心跳加剧,心(脏)中不可遏制的激情必然要喷发,必吐给对方而后快,
而不顾及对方对自己的感受是否接收的地步。这是心理性的对美作为爱情的感受变
成生理过程的大概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柏拉图的“精神恋爱”所以有物质性存在的
基础。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这种“至纯至真至美”的“绝对美”的爱情境界,
这是今日多数大众婚姻的遗憾。当中国式的婚姻多以家庭和繁衍后代的功利实用为
目的时,人类的情感禁锢于动物性的“发情”行为中居多,实在与人类作为“精神
动物”的对美极度追求情感生活已经是天地之别了。
Ref:
从对“真善美”的追求中看中西的区别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