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范例 - 是如何产生“饭粒”的(II) |
| 范例 - 是如何产生“饭粒”的(II)
我对“饭粒”的重要性开始有感性认识是这样开始的。
我是一个学哲学出身的人。二十多年前,当决定出国时,我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吃饭
的问题。我深知哲学专业的人,不论学位多高,在哪里吃饭都是困难的。我当年在
国外的哲学系学习的时候,系里要招一个助理教授,居然有近二百人申请,个个都
有哲学博士。
因此,那时我琢磨着,要饭粒必须学个挣钱的本事。商业的本质是钱,即通过某种
物质来交换挣钱,如房子,衣服,食品等。而这种通过某种物质挣钱的方法,抽象
到极端,就是“以钱来挣钱”,免去一切物质交换的中介作用。这样看来,金融市
场,如股票,是最接的途径。我那时没注意,最“直接的途径”,逻辑上必然是
“最困难的途径”- 这一点是在我损失了许多钱,终于在多年以后认识到了。
支持我走过来的是我兼自学的计算机知识,用来与市场交换。虽然我不是很喜欢计
算机,但毕竟对逻辑的理解,特别是对数理逻辑(符号逻辑)抽象性的理解,对学习
编写软件最重要的算法理解,比如在“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中,
还是有很大的帮助(一次,我居然在研究生的MIS课里得到过“A”的分数)。
在股市里,我没有上过任何有关的课程,只是自己看看就炒作(自认为自己高明)。
因为没多少钱,总是找便宜的股买。这些骗人的小公司,不是不久就被卖掉就是自
己倒闭(如"Klin"),总之几千块不久就不见了。频繁的买卖也不能使我从中赚钱。
我开始认真地研究股票的理论。
我发觉,在股市里挣钱其实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巴菲特的方法,即所谓“Fundamentalist”。
这派的观点认为,股票价格的本质是公司的成长,而这种成长靠的是公司内部的动
力。只要发现这样的公司,计算其股价和经营数据的配合情况,发现有增长的潜力
就应该买进,日后就会挣钱。股价的日常波动不重要。既是一年只开一天市也没关
系。
这就好像看一个孩子,中国人说“三岁看到老”。当大人确定他/她有出息,因为其
语出惊人,其日常平时的表现,有点毛病并不重要。巴老头以此挣了大钱,今天仍
为世界的首富,可见其看法的价值。但问题是,这样的方法并不能使普通靠打工的
人获得饭粒。股市如何能成为一个“Job”,一个唯一的工作,他的方法肯定是不行
的。靠兼职来生活不是我的目标,所以必须选择另一方法。
(待续)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