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任何一个观点,都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和逻辑来证明之,我的旧文已经证明了中国目前的优良政体将继续维持国泰民安800年,见链接。
http://blog.creaders.net/QWE/user_blog_diary.php?did=181100
但是,万维相当多的民教徒不信服,他们说来说去,唯一能说出口的例子,就是什么东欧啊,罗马尼亚啊,苏联啊,等等突然解体,这是民教徒们现在唯一幻想的救命稻草,他们就指望中国今后某一天,也来一个苏东式的突然解体,哈哈,这样他们就可以骚乱了。可惜,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不存在。苏东等国家90年代前后的崩溃,主要是连续多年的经济崩溃,可以看看我下面提供的文章资料,如果中国要发生突然解体,那么必要条件是,中国的商店里也必须首先发生啥也买不到,什么货架都是空荡荡,经济凋零,买东西凭票证,等等文革前后的社会经济现象,持续多年,导致百姓丧失信心。如果中国不会再次出现那种经济凋零问题,民教徒无论如何做白日梦,也是白做,哈哈!
————————————————————————————————————
(我国前外交信使刘治琳根据积累10多年的资料而写成的、回忆苏联解体前后在莫斯科的所见所闻)
1988年10月,莫斯科市场供应全面紧张,物资极度匮乏。“莫斯科商场”、“古姆商场”、“促姆商场”、“儿童世界”和加里宁大街礼品店等大商场里都挤满了人,多数中小型商店里的货架子空空如也。购买任何东西都要排队:排队看货,排队交款,排队取货。在大街上买“马老鼠”(俄语冰激凌)也排队,买比芝麻粒稍大一点的葵花子排队,买酒排队,退空酒瓶也排队。有人说,排队已经成为苏联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排队都已经进入苏联人的基因里。
商店里出售的服装面孔陈旧,款式单调。裙子的式样和面料都比较少。从罗马尼亚或波兰进口的新款式一到,女士们就排队抢购。可见女人就是爱美,女人也是美的化身。俄罗斯也是一个出美女的民族。莫斯科的妇女们大多身穿貂皮大衣或毛料大衣,高腰皮靴,真皮帽子和宽厚的围巾,都是御寒保暖的“重型装备”。而轻软美丽的羽绒服尚属人们正在追求的时髦装。莫斯科人的穿戴总体水平比较高,只是花色款式陈旧单调。
商品标价不高,自行车50—100卢布一辆,摩托车1000卢布一辆。但是,只有样品,无货可售。苏联的洋娃娃造型独特,形象逼真,人见人爱,约2尺高的大号娃娃(亦称走路娃娃)售18卢布,中号娃娃11卢布,小号娃娃5—7卢布。当时黑市上的比价是1美元=6.3卢布(官方比价是1美元=0. 7642卢布)。但经常脱销。货一到,人们马上排队抢购一空。人们不像是在买东西,更像是在抢东西。
副食和蔬菜水果供应更加紧张。副食商店里的货架子基本上也是空空的。卖水果或蔬菜的车辆在路边一停,购买者蜂拥而至,排成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长的大队,只好限量出售。莫斯科人长期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几乎个个面色苍白。中国大使馆附近的一家副食店里摆放的胡罗卜干巴巴,黑乎乎;圆白菜又黄又烂;葱头、土豆个儿既小又脏。商店里摆放着用整个西红柿做成的罐头,这也是苏联的特产。莫斯科人主要靠这种罐头、葱头、酸黄瓜等度过漫长的严冬。他们的主食有面包、黄油、奶酪和土豆。所以,这些高脂肪高淀粉的食物使许多苏联老大嫂胖得像水桶,而北京人冬天经常吃的新鲜扁豆、菠菜、芹菜、小黄瓜、西红柿和小油菜等鲜嫩的蔬菜对绝大多数莫斯科人而言简直就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
苏联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已经严重失衡,日用百货和日用工业品的货源严重不足。1988年苏联政府投放社会40亿卢布,而市场上平均每个卢布仅有17戈比(1卢布=100戈比)的货物。人民手中有钱,买不到东西,怎么能不形成抢购呢?商店里人比货多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于改变。
1989年9月莫斯科的市场情况比1988年更糟,物资更加贫乏,几乎什么都缺,排队更长。除了“古姆”和“促姆”等大商场之外,在列宁山附近的一块约2万平方米空地上,用木版修建起来一家“雅尔马克”星期天自由市场,店内的多数摊位是国营的,少数是个体户。有趣的是,顾客要排队等候进入商店,服务员把守大门,出来一批顾客,再放进一批。在出售皮鞋的摊位前挤满了顾客,根本看不见柜台上卖什么样儿的鞋。由于美元与卢布的黑市比价进一步跌落(1989年9月,1美元=11卢布),有些商品的价格比1988年还便宜。一双盖皮鞋14卢布,皮靴26卢布。男鞋和男靴的价格高于30卢布的很少。所以,各种鞋子供不应求。纯棉花布裙,既可以作睡衣,也可以做室内裙,每件仅售4—5个卢布,约合50美分。
1989年,在莫斯科的市场上,人们普遍喜欢的苏联传统商品不锈钢锅、平底煎锅、高压锅、搪瓷锅和手提吸尘器等已经不见了踪影。据说,不锈钢锅和高压锅是用制造飞机大炮的下脚料制作的,特别结实。搪瓷锅的钢胎搪瓷十分厚实耐久,不怕火烧,搪瓷也不炸不裂,特别适合炖肉,放入盐、酱油和醋之后不怕腐蚀,不生锈。肉菜可以放在锅里过夜,吃时再加热。而铁锅和铝锅都不具备这个优点。尤其是铝锅不适合炖肉炒菜。据说,它产生的醋酸铝对人体有害。煎锅的底胎是加厚的,把锅烧热了,把火烧或大饼放进去,盖好了盖,关掉火,一会儿就热透了。
专门销售厨具的“一千件”商店被顾客挤得水泄不通。人们不是到商店购物而是到商店里寻找物品。人们对市场已经失去信心,购物心态也已经失衡,碰到什么就买什么,根本不考虑是否急用。据苏联媒体透露,有一位苏联老大妈,上街见到东西就买,结果家里推满了东西,仅洗衣粉和卫生纸,她几十年都用不完。
有一次我发现,加里宁商场化妆品柜台前排起了长龙,热闹非凡。我好奇地挤到前面一看,原来正在出售进口的化装盒,售价由几十到100卢布之间。有的妇女一买就是好几盒。这种玩意儿在纽约仅售2—3个美元。由于长期宣传教育,要求人们过艰苦朴素的清教徒式的生活。此类化妆品长期被作为资产阶级性质的东西,既不研究,也不生产,搞得人们生活单调枯燥,日久生厌,甚至出现逆反心理。穿喇叭口或紧腿裤(亦称鸡腿裤)或想穿新潮服装被称为资产阶级奇装异服;想吃好东西改善生活被说成追求资产阶级享乐;想烫发打扮美化自己叫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人类生活历来是丰富多彩的,爱美和美化自己是人类的天性,把这样一个属于人类天性的问题打上资产阶级烙印等于宣布苏联共产党不需要美,等于政治自杀。不要小看这些所谓小事,许多小事加起来就可能变成大事。老百姓往往从他们身边的日常生活小事看到一种体制的本质。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在莫斯科大学教书的英国教授,我问他:市场上的俄罗斯产品为什么这么少?他回答说:你问得好。我也向学校的苏联教授们提过同样的问题。他们回答说,工厂里的工人们都忙着闹革命,经常开会讨论,搞生产的时间少了。而相比之下,欧美工业发达国家普遍商品丰富,市场繁荣,与苏联市场相成强烈对比。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人已经开始闹了,不久东欧就发生了剧变。历史已经揭示,凡是阻挡生产力发展的任何体制和做法,迟早要被适宜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无情地取代,从古到今莫不如此。因为只有先进的生产力才是推动历史发展前进的动力,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革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千方百计地解放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改善和丰富人民生活。衡量一个政党或政府是不是先进的,最重要的是看其奉行的政策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能否提高综合国力,能否大大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三个有利于”的光辉思想。他还明确地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其实,这都是些常识性的东西,谁愿意抛头颅撒热血是为了过穷日子?苏联搞了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结果连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小百货的生产供应都没有解决,苏联人民还能再甘心情愿地撑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