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為貴——1個八年萬維老觀眾的第一次發帖
大家好,初次發帖,但並非新人,我觀看萬維差不多有7、8年了,只是從不發帖而已,屬於喜歡看不喜歡參與的那一類人。我今年50多歲,移民澳洲幾十年,這麼多年看萬維也有一些想法,今年二、三月份感覺萬維特別熱鬧,各種討論此起彼伏,特別是隨着翻牆的越來越多,不同觀點也越來越多,看得我自己也想寫點東西,先說明,我的觀點只代表我自己。
1、以點論點,還是以點概面
這一點其實我很早就想說了,萬維網上的帖子,往往都是關於一些點的文章,比如針對某一件事情的評論,針對某一個歷史事件的重新整理,針對某一個人物採訪的專題等等,其實這些文章都非常有可讀性,而且就內容而言,文章作者是非常認真負責的收集材料並整理成文的,並通過客觀事實依據及分析進行論述,只要有時間,這麼多年,我幾乎每天都上來讀這些文章,非常受益。
但有一點我一直覺得不妥的,就是這些文章前面都寫得很好,但最終的結尾卻收的太快,往往通過某一個點,就直接下非常大的結論,比如否定共產黨、否定中國、否定某政策、否定歷史、否定人物。。。。要知道這些大的結論絕不是通過某一個點,某一個事件就能夠判定的。
如果這麼簡單就能得出結論,那讓那些專家學者們的臉往哪裡擱呢?他們通過畢生研究,幾十年也才撰寫出幾本書,並且往往書籍最後的結論都是開放性,綜合性的,還不敢妄下定性的結論。而我們的萬維作者們就憑几千頂多上萬字的一個帖子,就直接得出如此專業性的結論,我感覺缺乏嚴謹,容易被人抓住漏洞。看多了容易讓人感覺是逞一時口快。
要討論一個政黨、討論一個國家、討論發展趨勢、討論國家政策、這種綜合性、數據性、學術性極強的領域,要對這些領域做出合理化意見,甚至制定策略,得出方向。是需要極高的專業性的,我記得我上大學時的導師White對我的論文說過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你的論文結論我認同,但缺乏論據,因為你選題太大,超出你論述能力控制的範圍,所以論述非常空泛,相比而言我更喜歡那些論題小但論述精準的文章”。
所以,以點就論點寫些雜文評論、小感隨筆,這樣的文章我們非專業人士能力是足夠寫的,但如果要往大的去寫,以點去概面,得出非常大的結論,這種文章我們普通人怎麼可能寫出來呢?如果勉強去寫,缺乏專業學術知識、數據理論支持,得出的結論非常空泛,最後看你們爭來爭去,其實沒有東西可以討論,純粹就是口舌之爭。
以點論點,還是以點概面?你們發帖多的,自己有覺得嗎?有人和我同感嗎?
3、主觀否定之反推,還是客觀分析得出全面結論
接着上面的繼續寫,我個人感覺萬維網很多作者的文章,在成文之前,就已經有了主觀判定,然後通過主觀判定,再去反推出文章本身。
所以記得有個美國機構做過一次調查,針對中國的書籍,分3種類別:共產黨出的書、海外華人寫的所謂“禁書“、國外專家學者寫的書。每本書只截取一個章節,沒有封面、沒有目錄,直接閱讀,對一千人進行調查,讓他們進行區分,最終能夠正確區分的比率在99%。
為什麼這麼容易區分?共產黨出的書往往是講好的,不講壞的,全面歌頌!而“禁書“往往只講壞的,不講好的,全面否定。剩下來專家學者寫的書,往往比較客觀,綜合性討論問題。
其實想想也不難理解,如果一個國家或者歷史人物全都是好的,沒有一點缺點問題,那是“理想國“,但如果一個國家或者歷史人物,全是缺點,沒有任何可取之處,那根本就無需討論世界上的學術觀點都會非常一致,如果有爭論,沒有定論,正反觀點都有,的那絕非一無是處。所以只有綜合兩面性的分析一個事物、人物、國家,才是全面客觀,嚴謹專業的。
我也幾十年沒回中國了,對共產黨、中國幾乎沒什麼好感,但如果否定它,一定不要主觀,要嚴謹,否則很容易被抓住把柄,一旦被抓住明顯的把柄,花費很多心思寫的文章書籍,很容易被駁倒或者找到口實,就沒有什麼作用和功效了。
3、專業和業餘是有區別的
我比較喜歡看政治方面的書,最近剛看完Paul Kennedy寫的《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上下卷,寫得很好,建議你們看看,不知道你們發現沒?這些學術書籍後面往往會有幾十頁的引用目錄,用以說明文章裡面引用其他書籍的觀點說明。那些專家學者都需要讀成百上千的書籍,用以借鑑引用,何況我們這些業餘發帖人呢?
我個人認為,以我們的能力和知識,我們能夠做的,是仔細閱讀那些專業書籍,然後進行思考和引用,我們可以贊同某一方,不贊同某一方,但一定不是自成一派。
我也讀過許多海外華人作家的書,這些書在中國叫“禁書”,萬維網裡面非常推崇這些書,我們這邊書店也有,也買過看了一些,但我只能部分認同,因為那些書的觀點絕大部分還是“全面否定”,我們先不來談這些海外華人作家的學術能力是否比那些世界上知名學者要高或低,但至少“全面否定”不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其實和共產黨的“全面肯定”是一樣的性質,表面上是批判共產黨,其實你們卻用的是一樣的方式,只不過是兩個極端而已。就如同共產黨一味歌頌的文章無法說服人一樣,你們這樣一味否定,同樣缺乏嚴謹和容易留下漏洞和抓住把柄。
業餘還是專業?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桿秤,一看都看得出來,太過了就比較假。
4、有因必有果,愛之深恨之切
通過長時間在萬維看帖,給我的感覺,就算是業餘,但也絕不是膚淺,絕大部分作者都是非常有知識有文化有思想的一批人,否則也寫不出這些文章。
其實明顯感覺到,如果不談中國和共產黨,比如談俄羅斯、談日本、談世界其他事件新聞,萬維的觀點都還是非常客觀、尊重數據、綜合性評價的。但為什麼,只要一提到共產黨、一提到中國,文章模式立刻發生變化,立刻以點概面?立刻全面否定?立刻變成專家直接下大結論呢?
我自己分析,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海外發達國家長期定居,過着無憂無慮,相對自由民主更優越生活的華人,但我們大部分並非政治經濟方面的學者和專家。對於遠在萬里的中國,我們為何如此關注?
中國垮了,我們照樣生活,中國強大了,我們還是這樣生活。對於這個和我們切身利益毫無關係的一個遙遠國家,我們表現出的關注,甚至比很多生活在中國的人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中國問題很多,所以要去糾正、揭露嗎,起碼我認為這不是理由,世界上那麼多個國家,問題多的國家多得去了,為什麼我們只談中國呢?
因為是華人,所以關注中國嗎?這個理由同樣不夠充分。曾經有過澳洲權威機構做過調查,針對海外移民的第一、二、三代進行調查,越到後面幾代,對於自身種族國的關注和了解越少,不僅僅是中國、還包括印度、越南、日本等很多的美國移民都是這樣。
例如美國華人,第二、三代都比較年輕,大部分從小移居美國甚至出生在美國,他們更加容易融入美國主流人群和生活,他們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美國的工作、事業及生活上去了,對於中國政治的關注少之又少,真正關注中國政治的華人其實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代,這個是有數據分析的。
那接下來的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第一代如此關心中國政治?我之前看過一個美國機構對幾代華人移民進行調查,第一代移民中, 88%對於中國和共產黨是持否定和悲觀態度,其中10%持中立態度,只有2%是認可和樂觀的。而第二、三代的調查數據明顯變化,中立態度的變為58%以上、認可和樂觀態度提升到22%,而持否定態度的下降到20%。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數據?
(如果要我的2個兒子,1個女兒投票,估計他們也會投中立票,因為他們幾乎從不關心中國)
原因是移民的第一代都往往是在成年以後,你們這一批人出去時幾乎都在30歲以上,大部分是知識分子,已經有了成熟的世界觀和思想意識。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經歷過中國最艱難的那30年。你們的兒時、青春都在中國,那是接受事物和建立世界觀的年齡。而中國那30年的動盪給你們的身心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創傷和陰影。真正在海外落腳穩定,大部分人已經50、60甚至70多歲了。所以無論中國後來如何發展,你們包括我自己並沒有親生經歷,而青年時期的仇恨,和那是在中國生活的形象已經在大腦裡面定型,不可磨滅,也很難改變。
這個時候指望你們轉變思想,去歌頌中國?或者完全遺忘中國?都不現實。從心底而言,現在50、60多歲左右的移民第一代,他們兒時和青年一定是愛中國的,一個人不可能從一出生就憎恨自己的國家,但對於這個曾經深愛的國家,卻深深傷害了自己,對於這個愚弄、利用、欺騙、迫害過他們的政黨和國家,他們由愛深恨!所謂“愛之深恨之切“。由一個極端變為另一個極端,這一點從海外華人出的書,幾乎清一色的“全面否定“觀點,就能非常明顯的感受得到這股怨氣,所以從心底,這第一代華人,他們就不能接受中國和中國政府有任何可以值得褒揚的地方。
(我嚴格說屬於第二代移民,我叔叔在文革前1961年他就已經去了新加坡做生意,然後把我們家也帶過去了,那時我才10歲,20多歲後全家才移民到澳大利亞,所以我並沒有對中國那段時期太多的印象。)
回到此段的主題:“有因必有果,愛之深恨之切”。各位觀眾,這個因果分析你們認為合理嗎?
5、解鈴還須繫鈴人
其實你們心底也明白,就僅僅通過一些帖子、文章、甚至書籍,希望影響一個國家的發展,根本就是不現實的,如果共產黨垮台,絕不會是因為某一個帖子、某一本禁書的原因。如果中國發展得更好,仍然是共產黨當權,也絕不會因為某一個帖子、某一本禁書就造成什麼阻礙。
既然並非專家,也非職業、而且做和不做對中國其實也沒什麼影響,那為什麼還要做呢?為什麼還要費這麼多精力寫這些東西?然後費時費力的爭得面紅耳赤呢?
通過我自己的感受,我分析原因無外乎有二點:
第一,屬於工作,用於賺取,比如出書,辦雜誌、寫文章、搞論壇、發新聞,批判中國和共產黨的這些東西,是有市場的,有市場就有商機,有商機就有錢賺,誰會和錢過不去呢,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我有幾個華人朋友,都是做這個工作的,年級也都不小了,但收入不菲。
第二點,能夠出書辦雜誌寫新聞賺錢的畢竟是少數,而絕大多數人其實根本就沒有任何報酬的,比如我以及大部分萬維的參與者,那又是為什麼呢?我想其實就是興趣愛好,找個樂子,找點事干,人總要有些愛好不是嗎,世界各國人民都是如此,比如有人愛好看橄欖球、網球、板球、有人喜歡養花修剪草坪、有人喜歡旅遊、有喜歡開Party、有人喜歡上酒吧、有人喜歡看電視。。。。而上萬維網的人大部分就是喜歡政治,喜歡看書寫點東西,發帖看貼,討論貼,覺得很有意思,如果文章排名靠前,關注度大,還有些成就感。這也是愛好興趣的一種。
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我也是這樣的人,喜歡看些歷史、政治的書,喜歡思考這方面的問題,也寫過一些文章(沒有在萬維上貼出來),但我並非真心認為自己的文章觀點能夠改變中國、改變世界,只是有這樣一個平台,有一些共同興趣愛好的人聚集在一起,雖然觀點不同,經常討論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但反過來如果說什麼寫什麼,大家都說好,都贊同,那也沒意思,玩什麼都要有競爭有比較有對立才有樂趣。
無論是在發展國家、還是發達國家,不僅僅是年輕人,特別是像我們這些中、老年人,如果沒有點愛好興趣,會很無聊,難道每天坐在花園曬太陽看着天發呆嗎?
回到此段主題:“解鈴還須繫鈴人”,系鈴人是誰,就是我們自己啊,是我們自己的興趣愛好使然,不是嗎?你們其中真有人是為了血緣民族大義、去捨生取義的嗎?
我想沒有吧,雖然黃皮膚黑頭髮無法改變,但我們這一批人,誰還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呢?應該沒有吧。
既然我們都是一群興趣愛好相同的人,就如同球友、牌友一樣,我們是壇友,或者叫貼友。我們改變不了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我們改變不了世界。。。那不是我們能做的事情,我們所做的只是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而已,所以心態很重要。如果由於興趣愛好而傷神、甚至影響身體、心情,那可不好,就如同閒暇約朋友下盤棋,娛樂第一,贏了又怎樣?輸了又怎樣?發一篇貼子,說服了又怎樣?沒有說服又怎樣?生活還是在繼續。
事物發展都是有客觀規律的,預測國家發展更是極為複雜,該垮的自然會跨,不該跨那就自然向前發展。心態放平和一些,我們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不是嗎。當然,我還是會繼續關注萬維,畢竟已經養成習慣。不知道我這第一篇發帖是不是寫得有些冗長乏味,比較長沒有寫文章了,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