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儿点评:始于1713年,三百年来瑞士独特的《银行保密法》让「 瑞士银行」成为了黑金天堂,为逃税、洗钱、贪污腐败和恐怖分子囤积钱财大开绿灯。如今在美国的高压之下,「 瑞士银行」不得不告别源自16世纪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传统做法,主动放弃瑞士的《银行保密法》,于2014年5月6日在欧洲财长会议上,与全球46个国家签署了一项信息交换协议,同意在税务领域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籍人士的银行账户资料......
"你直接把钱打入我的瑞士银行的账号吧!" 这句话对于中国的贪官,再难于启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央广网 2014-05-08
瑞士银行告别“黑金天堂” 2.2万亿私人账户面临公开
央广网北京5月8日消息(记者王楷)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人常说一句话,叫做闷声发大财。钱财多了总会怕人惦记,有人就觉得光明正大的财富你可以直接存在国内银行,而对一些所谓来历来路不明的财富,恐怕就得想办法躲起来、藏起来了。
哪儿藏着安全呢,无数电影电视剧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一个最大的“财富保险箱”瑞士银行。放在那里的钱不仅可靠,而且有极高的私密性,这些私人银行从来不问你钱的来路,只管做好自己的银行工作。
不过这一切得加上一个“过去时”,这是一个传说中的宝地,以后可能不会再如此神奇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欧洲财长会议上,瑞士同意签署新的《全球自动信息交换标准》。这项协议要求各国收集并交换银行的账户信息。这个就意味着瑞士结束了数百年来保护银行私人账户隐私的传统,同时也意味着瑞士2.2万亿美元的私人账户将曝光。
三百年来,瑞士,一直拥有世界上最让人放心的银行。“全球财富的保险箱”的美誉和“黑金天堂”的讽刺,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是属于它的标签:
"瑞士银行的这种安全特性,很大程度归功于瑞士当局于1934年颁布的联邦银行法,其著名的第47条明确规定,任何银行职员都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守其与客户往来情况以及客户财产状况等有关机密,而且保密协议终身生效,不因为银行职员离职、退休、解雇而失效。由于银行保密得力,瑞士一度被视为全球“黑金天堂”,瑞士当局也不得不听取国际社会的呼声,其银行保密系统如今也不再是铁板一块。涉及各国政府追缉的毒品走私、贩卖武器、恐怖主义、严重贪污等罪犯,银行没有秘密,但也只有当原告提供账户存在的有效证据之后,法院才能够调动有关银行数据。总之,只有法律才有权力决定是否需要公布储户信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瑞士的银行保密法仍为私人财富提供最有效的保障,因此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私人资产都汇集在瑞士的私人银行。"
相关阅读:
永久中立国瑞士:各国财富寄存的保险箱
1933年希特勒攫取德国政权后,大肆迫害犹太人,并要求其交代在外国的所有资产,否则将处以死刑。瑞士毗邻德南境,抓住吸纳犹太难民财产的机会,制定出世界第一部银行法——《银行保密法》,从而将银行保密推向极致,而这一保密制度沿袭至今已近80年。
法律规定,在银行保密义务的主体范围上,银行雇员有终身保密的义务,泄露秘密将被判处六个月的监禁或课以巨额罚款。在银行保密义务的客体范围上,银行实行秘密号码制度以代替客户的真实姓名,真实姓名只有极个别人知道,银行对之严格保密;银行与客户间的信件、通知可以要求无限期的“留行自取”,以防止在邮途中泄密。
并且,相对于他国,瑞士的银行在法律强制披露的条件上也很狭窄。法律规定,除非存款人涉及刑事案件,在国外被起诉,否则瑞士银行不提供有关其银行账户的情况。而当时世界金融中心的英国在银行解除保密义务的条件上放得很宽,包括四种情况:法律强制披露;为公共利益进行披露;为银行利益进行披露;经过客户明示或默示同意后进行的披露。
二战爆发后,在瑞士存有巨款的犹太人很多在集中营里被杀害。但瑞士的银行依然保留着死者的账户。凭借严格的银行保密制度,瑞士的国土上储存着与其国土面积不成比例的惊人财富,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最大离岸金融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