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
夏代已有酿酒技术,出现了两位酿酒大师,一位是夏禹时期的仪狄,另一位是夏第七任国君少康。其中,少康发明了秫酒。秫酒,即用秫(黏高粱,也可是一般高粱)酿的酒。
【商朝】
商朝灭亡,与商人酗酒有关。周武王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曾多次发布禁酒的严令。大小官员,除祭祀外一律不准饮酒;老百姓不准过量饮酒;聚众饮酒者,一律抓到京师杀头。
【周朝】
周朝酒品种丰富,还有饮料,如四饮(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桨,四曰酏)、五齐、三酒。据《周礼·天官·酒正》记载,“五齐”为“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沉齐”;“三酒”为“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汉朝】
吕雉和吕氏、刘氏大臣一块吃饭,令刘章为酒吏,看好酒席上的人,不许擅自逃离。正在大家喝得起兴时,一个人擅自离席了。刘章拿着剑,便要把那人追回。不想那人喝醉了,不打算回来。刘章追上去,拔出剑来,便把那人杀了。他又回到席上,对吕雉说:“刚才有个人逃席,微臣按照章程办事,把那人杀了。”大家听罢为之一惊。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后,在临邛开了一家小酒店维持生计。由于卓文君是个漂亮美女,且出自名门,司马相如便让她招揽顾客。为此,酒店生意格外红火。
【三国】
刘表家人爱喝酒,每次与人喝酒,都准备好大把针头。一旦有人喝醉,便用针头扎那人,试试是否真喝醉。
孙权与群臣喝酒时,见臣子喝醉了,便让人用水把其弄醒。张昭当时也在场,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一个人跑到外面的车子里。孙权便派人去把他请回来,并说这不过是娱乐一下而已。张昭却十分严肃地说:“您要小心了,如此下去,您会变成荒淫无度的商纣王。”孙权有愧,便停止了酒宴。
曹操颁布禁酒令后,有人酒瘾难除,便偷偷喝酒,但又不能把酒字说出口,便用起了暗号,贤人代白酒,圣人代清酒。
【晋朝】
石崇请王恺吃饭,其间,让三个女招待给王恺倒酒喝。酒是倒了,可王恺就是不喝。石崇很无趣、很恼怒,便把那三个女招待给杀了。
【南北朝】
阮咸在与同宗叔侄围坐饮酒时,以大盆盛酒,大酌狂饮。有时,即使一群猪前来饮酒,也都不阻拦,反而是挤在一块吃酒。
拓跋焘率军路过盱眙时,曾向守城敌军索要酒喝。守军却给他送来一坛尿。拓跋焘一闻,才知道被骗了,便大骂道:“竟敢耍老子。弟兄们,给我上,把盱眙这坛酒给我端了。”士兵们接到命令,无不如敢死队员一般,疯狂进攻。
【隋唐】
贺知章见了老朋友李白,很高兴,只是随身所带现钱不足,情急之下只好解下腰间所带金龟换美酒,与李白一醉方休。
王之涣曾与高适、王昌龄于一酒家吃酒。见艺人到,昌龄建议:“我们都写过一些诗作,但没有排过先后,现在请他们唱几首本代新诗,以谁的诗被选唱得多决定优胜。”二人同意。一人先唱王昌龄两首绝句,一人唱高适一首绝句,独之涣诗没人唱。之涣便说:“他们唱的不过是些下俚之词罢了。”隔一会儿,有一出众歌妓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之涣所作,接下来,又唱两首,仍是其作品。于是三人大笑。
【五代十国】
石重贵喝醉酒了,踉踉跄跄从石敬瑭灵柩前走过,突然冒出一句醉话:“叔叔死了,皇太后有命令,不必庆贺!”说完,左右人大笑。
【宋朝】
宋太宗曾与两位爱卿喝酒。可喝着喝着,那两个爱卿便醉了,忘记了圣上还在旁边,便讨论谁的功劳更大。两人越比越来劲,最后竟斗起嘴来。在场的侍卫要求将其下狱。宋太宗没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并派人送两位爱卿回家去。等次日酒醒后,那两位爱卿悔不当初,便主动进宫面圣请罪。宋太宗随口说道:“两位爱卿,不必紧张。昨晚朕也喝醉了。所以,你们说的这件事真的有吗?反正,朕已经不记得了。”
宋代已掌握了成熟的蒸馏酒技术。
【西夏】
敦煌壁画中就有西夏时期的酿酒蒸馏图。
西夏酒业发达,所酿之酒均属上品。陆游曾在《秋波媚》中赞扬西夏美酒为“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辽朝】
耶律璟是个酒鬼皇帝,嗜酒如命。但凡臣子家中有好酒,他都会去大喝一通,并且时常去好几个人家,一旦喝高兴了,便给那家人封官晋爵。这还不过瘾,便换上平民的行头,去小酒肆中痛饮。
辽兴宗是个酒鬼,时常溜出皇宫,跑到大街上的酒馆里喝酒,喝着喝着,便开始污言秽语,俨然一副市井混混儿的嘴脸。到后来,再说起此事时,他还引以为豪,说这样可以彰显自己草原大可汗的风范。
【元朝】
元武宗嗜酒。劝谏武宗不要酗酒的臣子刚走,身边的佞臣便又拿出一坛酒。元武宗挥了挥手说:“拿走,拿走,别让朕看见这东西。你们自己找个旮旯喝去,别来馋我。再馋我,我的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