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据《纽约时报》报道,现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在周一(10月20日)晚称,基于谁在公开选举中获得最多选票来确定下一届香港特首不可接受,其中部分原因是这包含了让贫困居民成为政治主导声音的风险。
梁振英表示,他承认,许多示威者因为香港缺乏社会流动性和可以负担得住房而愤怒,但他称,(“占中”)包含的民粹主义压力是港府反对示威者要求的重要原因。
“你要竭尽所能地打理好香港所有的行业。如果完全是一个数字游戏、一个数字性的代表,那么你显然就会和那些月工资少于1800美元的人对话,”梁振英说,“那么你就处于那种政治和那种政策之中。”
达成妥协的机会渺茫
当地时间周日(10月19日)爆发的最新冲突导致大约20人受伤。香港警方依然在试图将占领城市关键路段的示威者清场。警方使用警棍驱散聚集在旺角地区路障周边的占领运动参与者,在此过程中导致人员受伤,数名示威者被担架抬离现场。
香港警方发表声明称,在清理交通要道尖沙嘴弥敦道的过程中使用了"最低限度的强制力",同时指责示威者冲撞警戒线。民主派人士则谴责安全力量 过度使用暴力。
周六(10月18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宣布,计划于下周二(10月21日)与"占中"运动主要领导组织学联代表对话,双方届时各派5人,对话为时两小时,将进行电视直播。尽管如此,香港特首梁振英此前已经明确表示,北京当局不会在人大常委会决定上做出让步。换言之,北京允许香港2017直选特首的前提是由提名委员会来确定候选人。而这正是学联诉求中要求废除的内容。学联因此拒绝政府提出以人大框架作为对话前提的条件。从目前双方对立场的坚持程度看,周二对话达成妥协的机会渺茫。
各种方案层出不穷
此前,香港也有比较有影响力的个人或政治团体提出过各种"取其中"的特首提名方案。比如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中国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陈弘毅去年11月在《明报》上撰文,提出特选普选方案,建议扩大提名委员会的选民基础。目前提名委员会有1200名成员,由所谓"四大界别"的选民选出。这"四大界别"包括政治;工商;专业;劳工及社会服务、宗教,提名委员会中每个界别分别有300名代表。目前有资格选出这1200名成员的共有约20万委员会选民。陈弘毅的建议是扩大选民基础至60万。
泛民主政党组织"真普选联盟"今年1月公布的2017年行政长官选举方案是所谓的"三轨制",包括公民提名(参选人获得1%登记选民联署提名);政党提名(于最近一次立法会选举中获得直选部分全香港总有效票数5%或以上的政党或政治团体,单独或联合提名一名参选人)以及最后"一轨"提名委员会提名(由官方提名委员会成员直接提名的参选人)。
去年由香港政府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成立的组织"香港2020"也于今年3月提出政改方案。比如提名委员会的组成增至1400人,增加的200人采取分区提名制,按照居民人数,分派18个区,由选民直选选出。提名方案则是,只要取得提名委员会中最少140人,最多350人提名,便可成为行政长官候选人。每名委员只能提名一人。
香港"占中"运动的领导组织截至目前没有表达过"退一步求妥协"的意思,而是坚持要求获得"一人一票,直选特首"的权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是否对让北京中央政府在政策上作出让步抱有希望"的问题时,抗议者多数给予了否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