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一个中国矿业协会宣布了一套指导原则,希望能提高在海外运营的中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感。
与政府有关的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正式对劳工权益、环境保护和社区关系等问题提出了标准。商会表示,为了降低投资风险,避免对所在国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海外企业应对这些问题予以考虑。
这些原则是与发展机构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共同制定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以及专事自然资源管理的倡导团体全球见证组织(Global
Witness)也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数额巨大——2013年达900亿美元(约合5500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都在采矿领域。
OECD的负责任企业行为部门的法律顾问泰勒·吉拉德(Tyler
Gillard)称,之所以制定这些指导原则,是因为中国企业想学习更好的做法。“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在最初与中国行业协会见面时,他们从商业角度向我们说明了企业担负责任的好处,而通常这是我们的角色。”
为了使中国企业遵循最好做法,有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此次声明只是其中一部分。纺织、橡胶和森林等行业都已经制定了或者正在制定它们自己的指导原则。
落实这些指导原则将是最大的挑战,但全球见证组织的高级中国顾问莉齐·帕森斯(Lizzie
Parsons)说,有理由保持谨慎的乐观。她还表示,落实过程很可能会缓慢而细碎。“这些指导原则内容广泛、非常进步,这让人深受鼓舞,但它也会让企业有些望而怯步。”
中国浩远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吕佩佩说,她并不认为这些原则过于激进,但它们并不适用于每家公司。“能对这些事情有更深刻的了解是好事,”她说。“只有当你拥有这些知识时,你才会考虑更正式地开展此类工作。”
周五,商会与OECD签署了一项合作备忘录,意图为这些原则的实施制定更详细的说明。商会打算通过网站、培训性会议,以及与公司进行的交流来宣传这些原则。
商会的部门负责人郭洪军表示,他相信商会不需要政府的直接干预,在海外面临挑战的企业将主动寻求指导。他说,“我们决意达成我们最初的目标,但我们不能强求人们去遵循这些原则。”
这些原则参考了一些国际标准,比如联合国安理会(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的建议,以及OECD为供应链的尽职调查所设定的框架——以保证在受冲突影响的地区或高危地区进行资源开采和交易,最终不会导致对人权的严重侵犯推波助澜。
中国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呼吁世界民众对中国企业保持耐心。
他说,“他们对西方标准和行事原则的理解与真正的国际标准之间,肯定会存在差距。”
更多资讯请参阅www.theglobalmini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