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参观过历史古迹、名人故居,通过造访、述史,向今天的官员传授古人的从政之道、为官之鉴。
毛泽东游袁林:为官勿倒行逆施
20 世纪60 年代初,毛泽东到河南视察时,来到了安阳桥太平庄北侧,到袁茔参观游览。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毛泽东一边陷入对历史的沉思,一边同身边的人员讲述起袁世凯的罪恶历史:“袁世凯是个大官僚地主,他特别惯于耍两面派手法。他从天津小站练新军起家,混入维新派,骗取了光绪的信任。戊戌变法时,他表面拥戴光绪,但背后却向荣禄告密,用出卖镇压维新派的代价,换来了直隶总督兼外务部尚书的头衔。武昌起义后,袁世凯既镇压民军,又利用民军要挟清军,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又来复辟帝制。由于他倒行逆施,洪宪皇帝才当了83 天,就见上帝去了。”
毛泽东讲袁世凯时,大家都静静地听着,当听到“见上帝去了”,有人提出:“袁世凯恶贯满盈,他的坟茔应该平掉”。
毛泽东作出指示,要把袁林保护起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这座茔墓保留至今,它给我们的警示作用仍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邓小平钟爱杜甫草堂:为官以史为鉴思当下
杜甫草堂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小平对这里情有独钟,曾对家人说:“不到草堂等于没来成都。”邓小平先后于1958年、1960年、1963年、1982年、1986年5次去武侯祠参观。
邓小平历史知识渊博,文化功底很厚,记忆力非常惊人。后几次游览中,几乎不用接待人员介绍,邓小平已对武侯祠的文物了如指掌,还主动充当义务解说员,向同行参观的同志介绍武侯祠。他曾在文臣武将廊就塑像的取舍留存以及塑像的顺序发表看法。他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刘备是儿子坏,孙子好,诸葛亮是三代都好。”邓小平还指出,诸葛亮像前牌位的名称不完整,应该是“汉丞相益州牧武乡侯录尚书事诸葛先贤位”。
邓小平1986年2月5日到成都视察工作之余,曾来望江楼公园一游。邓小平饶有兴趣地看完崇丽阁上214字的长联,还细读了题记。江津人钟云舫曾因告发贪官被捕入狱,特撰此文,抒发愤懑之情。当时的四川总督岑春煊知道后,查清案情真相,主持公道,钟才被释放回家。邓小平看完长联及题记,望着悠悠锦江水,长久地陷入沉思。
江泽民登岳阳楼:为官以百姓喜乐为己任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因北宋大词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被人们所熟知。
199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登览岳阳楼,登高望远,追忆起北宋大诗人范仲淹的名词《岳阳楼记》。
时隔九年,江泽民在中共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用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告诫所有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朱镕基观胡雪岩故居:为官勿骄奢淫逸
前总理朱镕基于2002年浙江考察的间隙参观了胡雪岩故居,并为胡雪岩故居写下了“胡雪岩故居,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长达70字的留言。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他曾缔造了晚清时期不可逾越的商业帝国,风头一时无二,但最终还是成为了晚清官府腐败权势下的牺牲品。
身处这个一生大起大落的“红顶商人”的栖居之所,朱总理不时驻足、睹物沉思。他认为,胡雪岩最终衰败在清末腐败官场之手,腐败乃亡国之根,乃害人之本。
胡锦涛访岳麓书院:为官以实事求是为准则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大家都非常熟悉,为了探访“实事求是”的来源,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到访湖南大学,参观位于校园之中的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迨及晚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史上曾经历七毁七建,至今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历史已逾千年,是举世罕见的“千年学府”。正因如此,岳麓书院在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岳麓书院由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众多建筑组成。谈到岳麓书院中胡锦涛最感兴趣的地点,莫过于书院讲堂上“实事求是”的牌匾。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胡锦涛更加透彻的解了其影响,以及“实事求是”的来龙去脉。”在参观过程中,岳麓书院工作人员备好纸笔,请胡锦涛题词。胡锦涛婉拒了题词要求只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落上日期。
习近平借县衙对联引古喻今:为官以民为本
2013年,习近平在山东菏泽召开座谈会时,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习近平提到的这副对联出自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衙,恐怕是当今中国政坛受到高层关注最多的一副对联。江泽民、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也先后提到过此对联。
内乡县衙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该县衙最大的特色当推遍及各院各房的匾额楹联,对为官之道、从政之道有着精辟独到的阐释,号称“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此番引用对联,也意在以古喻今,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亲民为民,以民为本,问政于民。这些悬挂于政府大门两旁的对联,对于日日出入的官员是一种时时刻刻的警示,同时也是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和百姓评价的载体。谆谆箴言,堪为当今为政者鉴。
王岐山访六尺巷:为官需知进退
2014年11月15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作为一个深具历史意味的名胜古迹,舆论给王岐山的此次造访赋予了意涵:告诫为官当知进退。“六尺巷”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知古鉴今,为政以德,正心修身,讲规矩、守戒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吸收传统文化的充足营养,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