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果敢自治区
全称“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2011年3月30日前称“缅甸掸邦第一特区”,首府老街。果敢位于缅甸东北部毗邻中国云南省,以果敢族(华族)为主体。果敢拥有高度的自治权,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语,流通人民币和缅币。学校教授为简体中文和缅文,手机是中国移动号码,座机也是云南临沧区号,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街变电站输送。
果敢
果敢曾为中国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汉族大量涌入云南省。18世纪,一支汉人移民后裔成为科干山的地方势力,后受封为世袭果敢土司县,向中国效忠。19世纪末,果敢并入英属印度,成为缅甸境内以华人为主体的土司县。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之后,果敢陷入了长期的动乱,直到1989年停战才趋于稳定,成为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
果敢位于缅甸东北端的掸邦高原,紧邻中国云南省,地理坐标为:北纬23°24′54〃—24°09′24〃;东经98°24′14〃—98°53′42〃。地势海拔在450至2400米之间,山与山之间的坝子海拔约1100米,是果敢的精华地带。西临萨尔温江与木邦相峙,东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接壤,北面是龙陵县、潞西市,南以南定河与佤邦相对。首府老街和镇康新县城南伞镇仅相距7公里。西边以怒江为界,但是,自从1989年,果敢的领土已经向西扩张(注:1995年之后,不再领有西岸勐古地区)。
明代以前
果敢地区在历史上多属于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区,未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所能有效控制的边境地区,崎岖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民族组成。在杨氏土司之前,果敢地区未有明确的历史记载。缅甸 果敢
该地曾为哀牢百濮的地域,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于东汉永昌郡西南边陲。三国时代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在白族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范围。元代,其地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孟缠甸的一部份。在明代,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
杨氏土司时期
17世纪中叶中国明朝末年,南明政权明昭宗向西南方败退,许多汉人随着明军移入云南和今日的上缅甸区域而没有回到家乡。从清朝初期开始,果敢地区汉族增多,其中有一户杨姓人家迁入了科干山,成为地方势力,并效仿附近土司的作法,统治当地的少数民族。1840年,杨国华因为捍卫中国边防有功,受封为世袭果敢县令,成为中国认可的汉人土司政权,保持世袭领导权近150年。
很长一段时期,果敢的杨氏土司同时向中国以及木邦进贡。1886年,大英帝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同时将缅甸北方臣服于缅甸的土司也纳入英属印度。英国与中国清朝签订条约,界定了中缅两国边境传统上没有稳定归属的土司,一些被分为中国所有,一些则属于英属缅甸。经过多年谈判,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被划入英属印度的范围。
果敢最后一任土司于1959年被缅甸所废除。中华民国云南省地图战乱时期
缅甸政府取消了世袭的土司权力,数年后将原土司杨振材逮捕。土司家族成员杨振声起兵反抗,缅族政府军施行“以果制果”的政策,策动罗星汉击溃果敢的反缅甸部队,土司家族的军队败逃。杨振声部队退入泰国,彭家声则退入中国。政府军进占果敢,指派亲缅族的罗星汉管理果敢,经营毒品生意。果敢始被异族统治,华校被收归国有,果敢华人被迫更名为果敢族,华文改称果敢文。
1960年代缅甸共产党失去位于缅甸中部的根据地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下在缅甸东北部重新建立。彭家声率领缅共军队重新占领果敢,败退的罗星汉采行坚壁清野策略,将市街烧毁,居民迁出,果敢人民四处流亡。
1980年代国际情势改变,缅甸共产党内部严重分歧,包含果敢的少数民族的当地武装势力遂脱离缅共,将缅共的领导人遣送中国,与缅甸政府军停战展开和平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