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枯藤老树的博客  
别把自己看得太高 这个世界离开谁都行 别把自己看得太低 这世上你独一无二  
https://blog.creaders.net/u/8839/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枯藤老树
注册日期: 2014-08-19
访问总量: 400,15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毕福剑事件的真正原因和社会后果
· 一张图告诉你啥叫“全天候战略合
· 扒一扒落马官员的“朋友圈”
· 造就这轮牛市的秘密和猝死的三个
· 一张图带你看懂四大自贸区
· 变脸 | 临湘市长吸毒,公信又被打
· 【很社会】抗日神剧为何败给了日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电脑网络】
· 成为电脑高手的第一步,扔掉鼠标
· 无线网络设置不求人(早晚你会用
· 教你一招:一键清除电脑系统垃圾
【情感鸡汤】
· 于丹感悟人生之经典名言
· 顶多是个马路障碍
· 真的太丢人了
· 没有女朋友
· 用水果机了不起吗。。
· 我瞎,我真瞎啊
· 能松手了吗?
· 守株待兔去了
· 想痛死我呀。。我才不拔。。
· 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前沿设计】
· 装修清单一览表
【汽车世界】
【我爱我家】
· 毕福剑事件的真正原因和社会后果
· 一张图告诉你啥叫“全天候战略合
· 扒一扒落马官员的“朋友圈”
· 造就这轮牛市的秘密和猝死的三个
· 一张图带你看懂四大自贸区
· 变脸 | 临湘市长吸毒,公信又被打
· 【很社会】抗日神剧为何败给了日
· 【推荐】穷孩子在精英的路上能走
· 【隐患】丢失的二代身份证去哪了
· 李克强东北考察为什么带这些部长
【育儿专家】
【新闻类】
· 谁在“幕后操纵”中国的房地产?
· 这9件事在中国能做,美国不可以
· 现任七大常委们与金融圈关系大起
·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告诉我们
· 中国网事:“尽可能真实”让《历
· 假如水浒也有微信
· 北京开动宣传:习是邓小平正宗继
· 【员工内部爆料:到底是谁谋杀了
· 在华间谍那些事儿
· 老舍:写文章是很快活的事情
【电子】
【消费者维权】
· 三星因手机频段门被罚5万 消费者
存档目录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东北经济失速 警钟为谁而鸣?
   

凤凰城市出品 撰文/李晓芳

巴士上的这位新铁人沉默、憔悴,忧虑的神情让长着雀斑的额头起了皱纹。他依旧体现着东北的命运,但所处的却是个充满挑战的新时代:正当中国其它地方都在往市场经济发展的狂潮中欣欣向荣,一度叱咤风云的东北却陷入萧条。整个东北就像王铁人一样,正拼命寻找脱困之路。

这段刊登于2006年美国国家地理封面报道《日出东北》上的文字,在将近十年后的今天再度拎出来投射东北,似乎依然适用。

在过去的一年里,“倒数”“垫底”,大概是东北宏观经济适用率最高的词汇:辽宁、吉林两省经济增速排名倒数,黑龙江更是连续垫底,甚至在一季度出现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的罕见情况。

如果把视线拉长会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东北区域经济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分量一直在持续下降,期间虽迭经努力,但始终增长乏力,且尚未显现出新的好转迹象,内生型增长机制,更是一直未能形成。东北经济失速的深层原因,既有东北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到位的制度性因素,也与东北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产业分布中未能争得多少红利有关,更与东北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早的结构性因素有关。

因为,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东北是工业化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在1949年后,东北更是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也因此,东北经济告急,实际上也为整个中国经济拉响了警报——当中国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是否也会遭遇类似当前东北这样的增长“天花板”?中国能否顺利完成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惊险一跃?东北能否在这方面率先进行探索?

标杆性企业竞相亏损

对于东北的一些大型国企而言,2014年是相当煎熬的一年。尤其是煤炭、钢铁这类曾经是东北辉煌象征的巨无霸企业,在2014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纷纷陷入巨亏的泥潭。

截至2014年9月末,黑龙江省最大国有企业,同时也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18亿元,同比下降约25%;利润则是全线亏损——净利润亏损额高达45.78亿元,相当于龙煤集团2013年度净资产的27.46%。

无独有偶,与龙煤集团邻近的吉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为-9.87亿元,利润总额为-7.17亿元,净利润亏损7.47亿元,占公司2013年净资产的22.56%。吉煤集团是2009年1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出资组建的综合性大型煤炭产业集团。

成立于2001年的沈阳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沈阳、黑龙江和内蒙古三个矿区,为辽宁省最大的煤炭集团。然而2014年前三季度,沈煤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8.1亿元,同比下降8.6%,净亏损高达7.6亿元,上年同期则亏损2.32亿元。

为了扭转亏损局面,龙煤集团正逐步实施“分家”计划,将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家单位由原来的分公司变为子公司,龙煤集团总分体制变为母子体制;吉煤集团则通过折股缴纳采矿权价款来降低资产负债率。

但一位煤炭行业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东北区域内经济差,需求不足,因此三大煤炭企业的亏损问题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特别是龙煤集团,什么体制都很难解决问题。实际上,就在2014年7月,因亏损过于严重,不堪重负的龙煤集团关闭了四个矿井,其名下双鸭山七星煤矿的3000多名工人被迫下岗。因工人对下岗待遇存有不满,七星煤矿300余人聚集在龙煤双矿大楼门前“讨公道”。

类似的事件,也出现在钢铁企业中。2014年6月30日,西林钢铁被曝拖欠工人半年多的薪资,30多名工人站在火车道口集体讨薪。西林钢铁是黑龙江省伊春市的最大民营企业,占伊春经济总量的接近40%,对当地税收贡献超过60%。2014年西林钢铁被官方证实负债高达200亿元,拖欠工人工资1至2亿元。最近,西林钢铁阿城分公司全面停产。

事实上,无论是煤炭企业巨亏,还是钢企停产,都只不过是东北萧条惨淡的缩影。

东北“沦陷”

2014年,被遗忘许久的东北再次回到聚光灯下,却是因其经济增速持续报警。

其中,辽宁从一季度的7.4%回落到上半年的7.2%,吉林从7%下滑6.8%,位居全国倒数五名以内;而黑龙江情况更为严重,一季度GDP增速仅为4.1%,到第三季度艰难攀升到5.2%,如果不出意外,全年增速绝对是“倒数三甲”。

尽管在1980年代初期,人口仅占全国8%的东北创造出了占全国16%的工业产出,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区域之一,但通过30多年的数据对比发现,东三省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处于不断下滑状态。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在过去约30年的发展时间中,东北三省的GDP占全国比重不断下降。其中,辽宁省的GDP占比从1984年的6.08%下降到2012年的4.78%,黑龙江省从4.42%持续下降到2.64%;吉林省降幅较小,从1984年的2.42%降到1997年的1.85%,其后占比一直在“1”字序列中徘徊,直到2008年才重回“2”时代,并于2012年达到2.3%。

从经济排名来看东北,三省的位次也是一条不断下滑的曲线。

辽宁省1978年GDP总量排名全国第三, 995年跌至第七,此后便一直处在第七、第八名的位置;黑龙江省1978年排名第八,1984年跌出前十,排名开始一路向下滑行,截至2013年,其GDP总量排全国第十七名;吉林省1978年位居第十八名,几十年的发展中并无太大变动,2005年时跌至第22名,一直维持到2012年。总体来看,辽宁、吉林GDP总量平均下滑5个位次,而黑龙江下滑将近10位。

从某种程度而言,东北已经从工业时代的领头羊沦为如今的跛脚鸭,说东北经济“沦陷”,亦不为过。

最先发展,也率先撞墙

作为中国工业化最早、重工业程度最深的区域,东北曾经无比辉煌。

东北的工业化进程,最初是沙俄在东北建设少许工业项目;而把东北从原始的农耕游牧时代正式推入现代工业时代的,是当时的入侵者日本。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全境,随即将东北经济纳入战时体制,对东北工业实行垄断性经营,同时投入大量资本,从国内转移技术和机器设备,在东北兴建大量工业项目,特别是军事工业。20世纪30年代,东北已基本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当时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

194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煤产量2532万吨,占全国产煤量的49.5%;发电量107万瓦,占全国发电量的78.2%;生铁171万吨,钢49万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87.7%和93%;水泥150万吨,占全国水泥产量的66%;铁路1.4万公里,是全国铁路总长的一半。

根据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小森阳一《天皇的玉音放送》一书披露,当时东北经济实力是如此雄厚、重要,以致日本在二战后期甚至一度想过在本土抵抗盟军失败之后将东北作为其最后负隅顽抗的资本。

抗战胜利后,苏联红军宣布东北所有日资产业为其战利品,将几乎所有机器装备等运回苏联,一度让东北的工业处于瘫痪状态。然而新中国成立后,考虑到东北原有的工业基础、尤其是产业工人基础和紧邻苏联的区位优势,东北得到中央经计划济毫无余力的倾斜。

1956年,“一五计划”提前实现,苏联总共援助了新中国150项建设项目,其中57项落户东北三省。期间,东北初步建成了一大批工业基地,如长春一汽、沈阳机床等。

“二五”和“三五”时期,东北工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愈来愈强调发展重工业,偏向采掘业,如辽源煤矿、抚顺煤矿等。

“四五”期间,大庆油田的开发,让“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成为当时中国的代表声音。石油工业最终逐渐取代机械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等,成为工业部门产值的首位行业。而涵盖钢铁、化工、重型机械、汽车、飞机、军工等重大工业项目布局的全面的工业体系,更是让东北“工业摇篮”的名号实至名归,甚至一度占到中国重化工业份额的90%!然而,在东北工业率先发展到巅峰时,相应的问题也最先暴露出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步探索,随后的1990年代前期,建立在煤矿、石油等原材料工业基础上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渐陷入困境,许多传统优势产品由于竞争力低、市场日益萎缩。

1993年到2003年,国企改革开始,东北的国有经济完全暴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重视效率的市场竞争大潮中,沿海地区渐渐赶超东北。

进入本世纪后,东三省的鹤岗、鸡西、双鸭山、伊春等煤炭、森林资源富集区已濒临枯竭,面临着必须全面转产的压力。

除了资源减少,面临枯竭,产业结构单一,也是东北经济难以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长期的发展中,东北结构偏向于资源型企业以及重化工业,随着石油产量的放缓、煤炭价格的大跌、基础建设投资的减速,东北经济被裹挟其中。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这对产业结构更为单一的黑龙江来说,打击尤重。能源工业占黑龙江工业增加值的近60%,仅一个大庆油田就占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2014上半年大庆工业增加值增速跌入负值,自然拖累了黑龙江的经济增速。

黑龙江省财政厅曾经测算过,油价每桶波动一美元,就会影响大庆GDP14亿元,财政收入3500多万元,省级财政收入8000万元左右。

工业化进行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撞上发展的天花板,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伯明翰等。对于东北来说,现在暴露的问题再不能靠短期的增加投资等方式解决,这种长期发展积累下的结构性问题,只能依靠彻底的转型。

曾经的转型努力

东北并非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结构性问题。

黑龙江的典型能源城市大庆,在1992年就开始进行产业多元化探索,被称为“二次创业”。原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表示,大庆的产业多元化探索走的是“石油与非石油产业并重的经济转型发展之路”。

去年九月份,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仪式在哈尔滨举行。作为高端制造业项目,沃尔沃汽车是大庆接续产业的战略龙头项目。除了沃尔沃,大庆近几年还培育了忠旺新型铝材、新华(大庆)国际石油咨询中心等一批战略项目。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大庆产业多元化探索过程中的重要动作。

大庆市还在城市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实施“5·10·15”计划——即集中打造5个销售收入超千亿的集群产业——石油开采、石油化工、现代装备、汽车制造、商贸流通,以及10个销售收入超百亿的重点产业和15家营业收入超百亿的骨干企业。同时对经济结构提出了更大的调整:到2020年,大庆市非油经济比重将达到70%左右。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则于2008年提出八大经济区构想,试图进行转型,并在金融危机后针对可能下滑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四大骨干产业“遏下滑”。此后,又提出十大产业战略,即在发展传统产业之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辽宁则选择面向大海。

2005年,辽宁提出开发沿海经济带,实施“五点一线”开放开发战略。所谓“五点”,即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经济区、丹东产业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一线”则指从丹东到葫芦岛的1443公里长的滨海公路。

随后,《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出台,以“五点一线”为核心,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乡发展等方面确立辽宁沿海经济带2020年前的发展方向,并于2009年上升为国家战略。

曾经参与起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的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宋玉祥表示,“在早期沿海开发中失去先机的东北地区,有望借这次契机迎头赶上,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中央政府同样在挽救这片黑土地。

2003年,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甫一上任,便提出“振兴东北”的口号,以期让东北成为胡温时期带动中国发展的火车头。同年,《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对东北的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城市转型等问题作出指导。东北十年振兴计划由此拉开。

2009年,国务院针对东北发展现状,再次发布文件——《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014年一季度,东北三省遭遇重大滑坡,新一届中央政府在8月份发布《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举措的意见》,共分十一个方面、35条政策措施,因此被称为“国35条”。

在这次的新意见中,明确将“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转型效果欠佳

从结果来看,无论是东北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进行的种种转型尝试,效果均不甚明显。

以黑龙江为例,在实施“八大经济区”、“十大产业”战略之后的2014年前三季度,能源工业占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达56.2%!2012年大庆整个产业结构中,工业占比仍高达80.9%,第三产业仅为15.3%。

一位黑龙江省的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论是“八大经济区”,还是“十大产业”等举措,都没能对经济结构有实质性改变。

黑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陈永昌在2006年便曾撰写专著《破解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性障碍》,尖锐地批评了当时改革遇到的四大结构性矛盾和四大体制性障碍,并且提出了调整和优化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但直到今天,东北三省的结构性问题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黑龙江省科技经济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祝福恩在2014年4月对黑龙江进行40天的深度调研后表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如果仅仅有以资金、项目、技术方面的支持,是治标不治本的。

对于东北振兴十年计划,吉林省智库研究员刘庶明认为,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存在的一个最大的缺陷是,“城市经济进入双轮驱动阶段,一个是工业驱动,一个是服务业驱动,但不论是在中央出台的文件,还是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呈现的思路,始终禁锢在工业思维中,市长提支柱产业也还是集中在工业上。

“这是东北发展的很大问题。”刘庶明说。

东北的警报

东北的经济滑坡,有其发展的特殊性,然而作为一个发展近百年的传统工业区,它的“沦陷”其实极具普遍性。

世界上的几个最重要的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等都经历过与东北一样的衰落历程。它们都是建立在当时的矿产富集之地,凭借能源兴起,产业结构都较为单一,集中在煤炭、钢铁、装备制造等行业。随着工业的不断推进,其发展瓶颈也逐渐显露: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结构单一无法形成完整产业链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传统工业区的不可持续,也显示出转型升级的迫切与必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东北的失落或许仅仅是个开端。实际上,随着能源经济带的西移,已经有其他地区开始步东北的后尘。在东北资源不断减少时,中西部的能源地位逐渐抬升,煤炭、石油等资源同样丰富的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开始崛起,而它们日后也极有可能将面临东北现在的困境。

例如以煤炭“兴家”的山西,在统计部门最新公布的2014年度数据中,辽宁、黑龙江的经济增速排名倒数第三、第二名,而山西以4.9%的经济增速垫底全国,省会太原的经济形势更是不容乐观,2014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0.1%、2%和3.1%。

山西省长李小鹏在1月28日的山西省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去年地区生产总值未达预期,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工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业总体疲软。

山西也连续两年将“一煤独大”问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今年的报告中单列篇章,着重对“煤炭革命”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构想。

由此看来,东北的问题绝不仅仅只是东北的问题。作为中国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东北实际上已经把问题和盘托出;东北经济的告急,某种程度上也为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作者系凤凰网城市频道编辑、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研究员)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