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手头积蓄不菲的大爷大妈,正日益成为骗子眇准的对象。在年轻人眼中毫无技术含量的非法集资、汇款诈骗、保健品骗局等,却常常有老人上当受骗。
2012年12月,73岁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她去听免费的老年保健课,认识了一个叫谢某明的业务员。谢某明每次见面总是嘘寒问暖,有时还主动给王女士打电话问问她身体状况,王女士对他很有好感,不知不觉就经他的手买了两万多元的保健品。“那些保健品起码四五百元一盒,现在想起来真觉得不值。”有一天,谢某明跟王女士诉苦说,手头资金周转不过来,想向王女士借点钱。王女士觉得谢某明人很好,而且都很熟了,就没有犹豫半点,借了3000元给他。谢某明还打了张借条。然而从那以后,王女士就再没见到过谢某明,打电话也不通。王女士到保健品公司去问,别人告诉她谢某明早就不在这里干了。去年,邯郸一退休老人遭遇“高息陷阱”被骗30万。
今年5月7日,南昌市公安局查明江西胜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000余万元,办案民警称,众多受骗群众中,以老年人居多,由于这些公司的欺骗性强,以投资为名义、以高息为诱饵,加上高额装修所带来的浮华场面,并且方法隐蔽,极易吸引缺乏法律意识和投资专业知识的老年人。加上工作人员服务热情,也迎合了一些“空巢”老人对于与人交流、获得关心的渴望。6月,根据珠海办案民警对嫌疑人的讯问笔录得知:骗子吴某先后在珠海、泉州、赣州等地,以投资种植蓝山咖啡可获18﹪的年利息为由,向40岁以上女子集资。其中,赣州共有“投资人”122名,资金达400多万元。“投资者”为60岁以上老人,年龄最大的82岁,被骗最多的为30多万元。
“老人家,您还记得我不?我是您孩子的同学啊……”一个人在楼下,一个人在楼上,简短的对话,楼下的男子就轻而易举地进入了楼上老人的家门。然后,再进一步套近乎,话中套话。一会儿工夫,男子就从老人那套来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之后逃之夭夭。据了解,犯罪嫌疑人张某以冒充被害人子女同学为名专门骗老人钱财,两年时间作案30余起,涉案金额5万余元。今年6月,南京玄武消协接到投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被商家“忽悠”做美容美体,近3年时间,花去20万积蓄,而家人直到今年才发现这件事。
以上仅是老人受骗上当案件的冰山一角,为何有这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呢?这其中固然有不少的老年人爱贪小便宜,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的原因。比如说有骗子谎称自己有珍宝,因缺钱想低价卖出,诱使老年人上当受骗;还有骗子故意在路边丢下一打钞票或金饰引诱老年人上钩,然后以平分为由,骗得钱财;还有一些所谓的免费抽大奖、免费体验等等,大多是设下的骗局。
不过,老人容易受骗上当,缺乏亲情是关键。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高龄化人口的增多。不仅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上学造成大量家庭“空巢”,城市青壮年外出上学、就业以及异城居住和同城分别居住情况也十分普遍。大多数老人,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随着传统家庭结构的改变,不少老人跟随着子女到异地生活,远离长久以来生活的环境。如果是乡村老人,将会面临适应城市生活的巨大挑战,以往乡里乡亲,近邻都处成了亲戚,想拉个家常,村里家家都能去串门。即便是城市老人,离开工作生活了数十年的老家,四顾没有熟人,以往的同学、战友,也变成了只能通过微信联系的看不见的朋友。
不仅如此,现在老人们追求新奇事物,一些健康消费的需求在逐渐提高,而且老人对于感情的心理需求也非常强烈。可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亲情鸿沟,却在逐渐加大。大多数情况下,老人在新家庭里都不怎么具有话语权,孩子大都是早出晚归,好不容易回到家,也很少有与老人交流谈心的。因此,缺少社会交流和家人关爱的老人,自然容易被骗子们的“亲情牌”所打动。就拿南京玄武被骗的老太太来说,这位七旬的大妈或许不能从美容院找回青春,但却实实在在找到了关怀,据店家介绍,在老太太过生日的时候,店家还特地购买了生日蛋糕为她祝贺:“说实话,你们做儿女的也不一定能做到我们这样。”此话虽然是店家在为自己开脱,但也说明当今被骗的老人们大多亲情缺失。
总之,老年人相对来说文化水平较低、掌握的社会信息不够、以及老年人自身智力的退化,一些人正是利用这些从事针对老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这一方面需要媒体加大宣传,让老年人知道这些骗人的伎俩;民政、社区等机构要多派义工深入老年人中,普及知识,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然而,老人要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义之财要不得。与此同时,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或进行较高消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最好能与子女事先沟通,而子女也要多关心父母的需求,平日多和老人聊聊天,让老人增强防范意识。
作者:闹市一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