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范例哲学:“统一场论”的本体支持和界限 |
| 范例哲学:“统一场论”的本体支持和界限
“统一场论”,是关于物理学上用数学的的方法将自然界一切物理性的规律用一种简单的数学表达式表现出来的想法。
在上个世纪初,从科学界承认,因而世界也接受,了爱因思坦的“相对论”后,爱氏自己和以后的许多科学家都力图完成的最终理想。因为相对论统一了物体运动的速度,将低速(牛顿定律)和高速(相对论),将前者涉及的物体直线运动,与后者涉及的物体曲线运动,都统一起来了,所以从爱氏以后这些科学家们也希望将这种统一再运用到统一宇宙间人类所知道的四种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爱氏本人,因为不能理解量子力学的概率性质,终其三十年未能完成这项工作。此后至今的物理学家,尤其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现代天文物理学,已经将宇宙的最小物质限定在10的负33次方之内(据此尺度计算,整个宇宙不过一个乒乓球大小)。也就是一维的“弦论”所涉及的范围。
从范例哲学的本体论方面,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应该得到注意。一是这种统一场论是否可能,根据是什么?二是,统一场论的界限在什么地方?
几年以前,当我思考量子力学理论所涉及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区别时,我因为忽略了“维度”的问题,所以错误地认为统一场论是不可能的,因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区别,如一个鸿沟分裂了两个世界的联系。当我后来思考到两个世界各自分别的维度时,我发觉它们都有数学和逻辑的维度存在。那么一个自然的逻辑结论就是,它们必然能够而且应该用数学统一起来。
从本体论上看,作为世界的开始,A的出现,代表产生了“非A”的可能性。而从A到非A就是“变”的思想,古希腊和西方后来许多哲学家都表达过,著名的有赫拉克利特和黑格尔等,在中国有思想家老子。自然界的存在,用A表示,到后来的丰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这一点用我们自己的脑袋,想想我们的思想是如何出现的,证明一下就可以了。因为思想的出现和世界的存在是“同一”的规律,用范例哲学的观点看。数学作为统一两个世界的语言,需要将哲学本体的“潜在”,到“存在”,到“思在”和“定在”,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顺便一提,我注意到,世界越复杂,数学越简单;而世界越简单-到微观粒子-似乎数学越复杂)。
另一个问题是数学作为界限在揭示自然界方面能够走多远?我认为,范例哲学本体论所说的微观世界有“二个维度”,就是数学支持的界限。因为从范例本体的背景“绝对”范畴看,绝对范畴不存在逻辑是没有疑问的。而从绝对范畴到“潜在”,既“在”的范畴看,也是没有逻辑道路可寻的。所以逻辑链条的“第一环节”,必须从“潜在”开始,不论如何用数学表达,比如用“想象数”,负数等,总之必须从此“点”开始,以后逐渐扩展。结论就是,数学的初始前是逻辑。数学和逻辑的初始前是哲学(的本体论),应该没有疑问。
爱因思坦说,这个世界最不可理解的是,居然这个世界是可以被理解的。其实,人在未发展成人之前,既还是“类人猿”时和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何不是如此?自然界只有出现了“思维”之后,“人才叫人” - 因为思维是绝对的,它等同绝对本身。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