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纪念胜利,重申主权与尊严 |
| 整整70年前的今天,随着日本政府在前一天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投降条约,历时八年的全面抗战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终于落下帷幕。
美国作家约翰·托兰在描绘签字仪式的那一刻时说“乌云散开了,富士山的山峰在远处的阳光下闪闪发光”。那一年的8月14日早晨,一位叫乔治•曼多萨的美国水兵在听说日本投降的消息后,走上街头深情拥吻一位叫格里塔•弗德曼的女护士。这个太平洋彼岸的胜利之吻,和北平、上海街头中国人的狂欢一起,凝固了世界大战胜利的时间。
从那时起的70年时间中,我们都在享受抗战胜利的成果。其中最大的成果,就是抗战胜利给中国带来的主权和尊严,惠及每一代人。而让当年的每一个人都留着抗战的荣光回忆中,这是对抗战胜利的最好纪念方式。
在历史面前,时间从来不敢逞其所能,它留给我们的,其实是历史中的无数细节和无数人。70年的时间,跨越数代人,我们常常因此忘记了为什么,或者争论于每个人观察历史的视角。这些都不奇怪。但是抗日战争的历史真实,构建了当代中国的民族认同,是我们共同记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真实,不仅要还原勇敢,更要还原人性;不仅要还原崇高,更要还原普通。当年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民抗战但有所分工,比如局部抗战时期的东北,同胞顶着日本侵略者的巨大压力而缺乏后援,抗日战争期间的河南,曾经为中华民族贡献了最多的子弟兵,比如身处大后方的四川、贵州,为抗战前沿输送了大量的物资。今年,当国共两党的抗战老兵共同接受广场上每个国人的敬礼,当狼牙山的精神和台儿庄的精神共同书写抗日魂,当来自不同国家的方队同时展示致敬历史的步伐,我们才能说他们每个人都在我们的记忆里永远活着。
让今天的每一个人都参与抗战的回忆,这也是对抗战成果的最好传承方式。今天参加纪念活动的人,从耄耋老人到少年儿童,对抗战知识的获取渠道不同,记忆也会有所不同。70年来,我们在不断的通过儿童故事,少年课本,青年戏剧,中老年的回忆文章,获取对于那段历史的记忆。而不少当事人的讲述,也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淹没。今天,我们参与到抗战的回忆中,就是要重新为自己完整构建对于那段历史的认知。
尽管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是我们同时也要重申,历史之所以照耀当代,不是因为当代的需要,而是因为历史本身的理性和价值。在八年全面抗战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付出的不仅仅是血肉之躯,更是整个民族对未来的奋力一搏。对于当年的同胞来说,此搏胜,则民族存;此搏负,则亡国亡家。所幸的是,中国没有输。
因此,从当代回溯抗战历史,最重要的是以一种谦卑的心情,去收藏和理解当年的中华民族。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这段历史对于1840年以来的中国,对于1945年之后的中国,以及对于2015年的中国都有什么意义。当年这是中国抗击侵略历史上最彻底的一场胜利,后来这是中国重回世界强国行列的起点,今天这是中华民族寻找认同和共识的新里程。也正因为如此,阅读这段历史的心情既复杂,又简单,既昂扬,又从容。
此刻,当我们重温70年前的炮声,我们知道那些炮声惊醒了一个民族,也给这个民族从此埋下了崛起的种子。对于今天天安门广场上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那些炮声和喊杀声,都不曾亲历,也无法再度重温。但是为这个民族保留最珍贵的抗争记忆,却是我们这一代乃至许多代的共同责任。鉴于此,我们致敬70年前浴血抗战的每一位同胞,致敬70年来为我们保护这段历史的每一位同胞。
凤凰网评论部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