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贊成習近平“兩個互不否定”的提法? 前一段時間,習近平曾經針對社會上有人用中國改革開放後30年否定前30年、也有人用改革開放前30年否定後30年(簡稱“兩個互相否定”)的情況專門發表講話,明確提出,“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這就是許多人們都熟悉的有名的“兩個互不否定。”但是習近平“兩個互不否定”的講話以後,並沒有完全終止“兩個互相否定”的爭論,一些網絡上 ,爭論卻更加激烈和針鋒相對,表現出哪一方都不認同習近平的說法,也不買習近平的賬。但我認為習近平的提法是對的,確實不能“兩個互相否定”,應該“兩個互不否定”。下面談點理由,供參考。 我看了“兩個互相否定”的爭論,主要是兩種截然尖銳對立的認識:那種以改革開放後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歷史時期的,旗幟鮮明地擁護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特別是高度褒獎近30多年來經濟的高速增長,否定毛澤東時期的經濟大躍進、餓死人和人斗人;那種以改革開放前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歷史時期的,則以毛澤東時期貪腐較少、貧富差距小來否定後30多年來腐敗盛行、權貴當道、貧富差距拉大等現象。不過,在我看來,這兩種認識都是表面化的認識,只看到了前後兩個時期一些表面的現象差異,沒有看清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時期相同的社會制度本質。這個社會制度的實質就是一脈相承的封建專制制度。 在改革開放前歷史時期,毛澤東打着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共產黨領導旗號,搞個人崇拜,實行人治、等級制,經濟上共產集權,政治上專制獨裁,所以不斷搞運動和路線鬥爭,先是反對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後是“反右”運動,再就是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接着是文革打倒劉(少奇)鄧(小平)陶(鑄)、打倒林彪,反正是對誰也不相信,看誰都是定時炸彈、赫魯曉夫,搞唯我獨尊,暴君暴政,將老百姓當阿斗,作為打人的棋子,太多的人死於非命。文革後,胡耀邦搞解放思想,否定“兩個凡是”,但好景不長,鄧小平“太上皇”位置坐穩後,即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作為四根棍子,反對自由化、反對精神污染,鎮壓六四民主運動。在改革開放方面,政治改革基本上停滯不前,經濟改革基本沒有觸動高度集權的經濟體制,主要以企業職工和農民作為改革的對象,政府集中的收入越來越多,財政供養的人員越來越多,機構更加臃腫,貧富差距已經大到了貧富對立、兩極分化的地步。整個社會仍然以權力為中心,官本位,官商勾結全面腐敗,民眾的自由民主權利處處被壓制,表面的經濟增長掩蓋不了政治上的封建專制。所以,導致一些極左群體非常反感中國的權貴經濟,開始留念改革開放以前的等級特權和底層的“大鍋飯”平均主義。 但在事實上,“兩個互相否定”都沒有認清中國60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都沒有否定中共建專制統治,“兩個互相否定”實際上是膚淺的互相否定。而習近平恰恰是看到了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時期中共的封建專制統治沒有根本變化,不能因互相否定動搖中共統治的封建專制根基。因此提出“兩個互不否定”這是有他的道理的。當然這也從反面說明,廢除中共統治的封建專制統治,不是簡單的前後否定,而是必須從根本上否定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時期的基本政治經濟制度。 當然,有必要指出,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時期相比,還是有一些差異的,主要是改革開放後這個時期儘管仍然壓制民主自由,經濟高度集權,但人們的自由度比前面還是有了一些進步,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鄧小平以及後面的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雖然繼續沿襲封建專制的體制,但套在老百姓脖子上的繩索長了許多、鬆了許多,表現出部分開明的專制。不過,只要是專制,就是自由和民主的對立面,對民眾的態度就是壓迫和剝削,我們要的不是兩個互相否定,而是結束封建的專制獨裁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