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31 有年春节我和齐家贞一群澳洲朋友到新西兰作家周素子家作客,然後一同开车游新西兰南岛,事後她写了十四首旧体诗来咏叹这次风光壮丽的南岛之行,其深厚的中国国学修养,让我们看到素子姐的过人才华。但这位才女一生却饱受艰辛苦难。日前访港,她向我谈起自己一生及其家族的遭遇,数度忍不住落泪。 | 周素子(中)与来自澳洲的女作家齐家贞(左)和香港的蔡咏梅在新西兰南岛瓦卡提卡湖。 |
近年中国大陆不少史学家指出,中国的乡绅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共的土改和阶级斗争在消灭这个阶级时,亦摧毁了中国传统文化,使得本来文化深厚的中国乡村沦落为文化的荒漠,亦造成今日中国社会道德沦丧文化粗鄙恶俗的痛心现状。 周素子家族的遭遇即是典型一例。
晚年随女儿女婿定居新西兰的周素子,出生浙江雁荡山东麓的乐清县大荆镇,为当地著名乡绅家族的大家闺秀。祖父大荆镇名医,大伯父为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元勋,民国建立後首任杭州县知事。父亲有艺术天赋,琴棋书画兼通,书法更在浙江一带享有盛名。兄长周昌谷周昌米是浙江著名国画家。生於这样的书香家族,周素子受到良好的传统人文教育,诗词古汉语的国学底子很深,她个人并有很高的音乐造诣。
初中毕业後周素子进杭州音专,学钢琴与二胡,受教於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顾西林。後考上福建师大艺术系学钢琴。福建师大地近中国钢琴之乡鼓浪屿,因此该校艺术系的西洋音乐教育在全国很有名,有一些当时很著名的钢琴家任教,如王政声教授。周素子大家闺秀,容貌出众,甚至文革落难时还有人说她像电影中走出来的林道静(谢芳扮演),才华亦鹤立鸡群,因此得到王政声教授的格外赏识,视之为得意门生,予以精心培养。由於琴艺出色,周素子大学期间,常在福州市各种大型音乐会表演钢琴独奏,所奏曲子均为萧邦、柴科夫斯基等西洋钢琴名曲。当时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少年天才钢琴家殷承宗也与周素子通信讨论音乐。可以肯定,如果没有以後的飞来横祸,周素子无疑将成为中国一名优秀的女钢琴家,前途无可限量。
| 周素子夫妇和三个女儿在新西兰。 |
但中共的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残酷摧毁了周素子的家族,也摧毁了周素子的人生,为她带来深不见底的灾难。 中共上台後,周家房地产被没收,全家扫地出门,沦为贱民。周素子说,她的祖父是一位医生,生前出钱造桥,修亭、建庙,造福一方,嘱咐後人耕读传家,不要做官,他生前绝没想到周家会落到如此凄惨的地步。周家藏书甚多,土改时农民把周家藏书搜出来一把火烧尽,其中包括一些珍贵的宋版书,目的就是要「分周家十几个红木书柜」。
在「新中国」,周素子家人的下场都很悲惨:母亲出生贫苦,一辈子辛劳持家,亲自下田做农活,做生意养大子女,结果沦为地主婆;父亲一生读书,仅因做过国民党基层小官而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一位堂哥在镇反被诬为土匪遭杀害;当过警官的长兄被劳改十三年;两个姐姐都是乡村教师,长姐夫因参加过三青团被劳改,长姐全家成为反属;二姐命运更惨,丈夫坐牢,自己划为右派,最後迫於生计改嫁农民,文革中被逼疯,文革後落水而亡;在浙江美院当教授的哥哥周昌谷文革关牛棚,挨批斗,忧愤早逝。其馀亲族亦无一幸免。
熬过毛泽东时代黑暗,八十年代周素子回到阔别三十载的故乡,发现留在故乡的周氏子孙已经成了未受过教育的普通农民。一个书香门第从此烟消云散。
反右风暴来临时,二十二岁的周素子正在福建师大学艺。她没有发表过任何所谓右派言论,没有写过一张大字报。但仅仅因为她太出类拔萃,太获老师宠爱而遭到同学嫉妒,又因出身於官僚地主反动家庭,竟遭到只专不红的大批判,最後划为右派,没有右派言论而戴上右派帽子,被迫退学,告别了青春的欢乐,也中断了自己的音乐生涯。
周素子丈夫陈朗亦是一个才子,出身世家,擅长文史,反右时在文联下属的文艺报任编辑,也被打成右派。
九十年代後期,周素子女婿陈维健在新西兰创办中文报纸《新报》,为岳父母开了个副刊专栏《朗素园》,陈朗谈诗文,素子则撰文回忆自己和亲友的苦难岁月。她的文笔幽雅,哀而不伤,娓娓道来,细读之下篇篇含血句句带泪。
反右後周素子跟随丈夫陈朗从北京下放到兰州。文革开始後,其家四度被抄,随後陈朗被押往偏远的劳改农场服劳役,素子生活无著落,曾靠捡破烂为生。一九六九年当局以兰州为军事重镇,将地富反坏右份子逐出城市。素子又带著三个幼女冒著早春的严寒,长途跋涉到陕西富平县落户。这是黄土高原的沟壑区,严重缺水,极度贫穷,生存十分艰难。为了孩子的前途,素子决定还是要离开北方,去家乡求生存。便带著分别为七岁、五岁、二岁的三个女儿,再次流浪,经历千辛万苦,回到南方,投靠杭州郊区嫁给农民的二姐。
由於没有户口,逢五一、十一等节日,当局整顿社会秩序,周素子即被当作盲流关押看管。而且没有户口就没有粮票,就吃不到饭。为了落户杭州农村,素子又返回当年遣返的陕西富平县和甘肃兰州,经过难以想像的漫长的奔波煎熬,终於拿到户口,其间的艰辛曲折,素子都写在她的文章《户口的故事》中。
我常感叹作为母亲的中国女性,往往不论任何艰难困厄,咬紧牙关也要将母亲的责任一肩担负,那种坚毅和勇敢往往使中国男性相形见绌。周素子就是其中一个表表者。她为了养育孩子,捡破烂、学针炙、缝纫、刺锈,辗转流浪,顽强地生存下去,而且还在极度贫穷饱受社会歧视下,让三个女儿学习琴棋书画,使她们受到良好教育。
文革结束後,丈夫出狱,一家终於团聚。劫後馀生,不知多少家破人亡。熟识的人说,周素子比十年寒窑的王宝钏还要苦,还要坚强,素子一家的幸存团圆真是一个奇迹。
一九八八年,浙江著名文人吴藕汀有感於周素子一生坎坷一生顽强,曾作玉楼春一词赠周素子,前半阙是: 绝塞苦吟西海道。博涉庄骚深窈窕。多风多雨不知愁,伉俪情深同管赵。
周素子的三个女儿在九十年代移居新西兰,随後周素子同夫君陈朗也在一九九五年离开故土和女儿生活在一起。记述亲友家族苦难为历史作证。
与周素子夫妇相识半世纪的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很庆幸周素子苦难半生终於有个平静安定的下半生。他写给远在地球另一隅的周素子的信这样说:「你们是尘世不容的仙侣,被中原的浊浪冲出人寰,遨游於茫茫神空,降落於海外仙岛,居然落地生根,蔚然成林。真是,天涯何处无桃园!」
周素子(左3)与朋友在新西兰基督城。
现在新西兰安享晚年的周素子已儿孙绕膝,但过去的噩梦仍缠绕著她,促使她动笔要记录这段苦难的历史。二○○八年,她在香港出版了《右派情踪》,回顾了她所认识的七十二个右派难友催人泪下的悲惨遭遇,香港作家倪匡读了此书,在他的专栏中特地向读者介绍,说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 周素子在香港1908书店与读者见面。 |
周素子第二本即将出版的书,是写自己的家族史,一个书香世家惨遭赤浪没顶的遭遇。 周素子一生非常不幸。从一个气质不凡才貌双全的名门闺秀沦落为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贱民,待革命风暴过去後,青春不在,阔别二十年的音乐生涯已不可重拾。但周素子的坚毅勇气母爱的伟大,使她的生命别有另一层从苦难中生长出来的光彩,因为她活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顽强不息的生命意志,作为她的朋友,我从她身上感受到这种精神而得到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