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相对世界的两个部分:物质与生命 在上篇,我谈了组成我们“宏观世界”的基本材料只有两种:物质与生命。让我继续讨论它们的特性。范例体系认为,它们有四种明显的特征:来源,本质,关系和运动方式。下面我来一一叙述。 一,来源。物质和生命都来自绝对的绝对,既“双绝对”,毫无疑问。双绝对,也就是西方大众追求的上帝。没有别的解释了,因为这已经是逻辑的“尽头”,或者逻辑的“开端”,因为万事必有因果关系,或规律性,或中国人说的“道”。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开端是“非逻辑”的。既,这个开端不能自己本身是自身逻辑的一个“环节”。如果这样思维,我们就落入了“逻辑循环”的陷阱之中了。最后一个问题是,既然万事的开端必然是“非逻辑”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理性”或逻辑来寻找这个开端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我们也不能通过理性传递这个真理。西方的宗教将这个开端总结为信仰;范例体系将其总结为“纯粹悟性”。两者的目的都一样,找出人类追求的这个“永恒真理”或“绝对真理”。总结地说,是绝对的绝对创造了物质和生命,这世界的两个最大范畴的划分。 二,本质。物质和生命的基本特征或本质是“相对性”。既,无论是物质和生命,它们都有自身的条件形成和受这些条件的限制,没有例外。这些限制分别表现在外部和内部,既物质和生命自身。在宏观世界里,因为是有时空的特征出现,物质表现在广延性,既占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还比如受温度,压力等物理条件的限制。在生命方面,生命体除了受上述物质条件的限制之外,还受到其“内部”的限制。比如生长周期,营养,水分等等。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在动物身上会发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影响,如愤怒,沮丧等感受,如人类试验室中的情形。这些影响会影响动物的行为是肯定的。总之,物质和生命体现的相对性,是宏观世界的时空条件下的本质。相对性既是“规律性”,也就是中国古人说的“道”的普遍性。从这些基本的特征,可以给人类的欲望和行为找出根据:没有什么是不可克服的,因为一切目标的根据,都是条件性的结果。满足这些条件,就是抓住了它们的相对性,彼可取而代之无疑。 三,关系。如果物质和生命来自“双绝对”,那么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也就是问,在它们被创造之后,是否也可以从对方产生自己?也就是,物质是否能够产生生命,或生命产生物质呢?范例的回答,对这两个问题,都是否定的,既,人类既不可以从生命中产生新的物质,如在化学周期表之外的元素(不包括目前周期表上还未发现的元素)。物质也不可能产生新的生命。也就是说,人类只能“合成”生命,而不能“原创”生命。物质和生命的根本来源既然是双绝对,这就表明它们两者之间,没有丝毫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推论,马克思主义所谓的事物发展学说,既事物的产生走的道路是由“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的所谓规律,是错误的。在生命和物质的“交接处”,是一个“无底”的断层,两边没有丝毫联系。 最后,四,运动方式。在上篇,我已经提到,在时空存在的宏观世界中,物质的运动方式是“外因主导”。也就是说,只要条件变化,物质就会变化。这些条件包括物理,化学等的所有因素。另一方面,在生命部分,除了生命必须遵守物质的上述条件之外,生命还必须遵守其内部的要求。也就是说,生命体还有自己特殊的,诸如生殖期,生理期,心理等独特的要求。而且这些内部的要求是生命更根本之所以是生命的根本因素。一切外部的物质条件都是要影响内部因素和其作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我们必须记住,单纯的物质和生命,不包括人,是周而复始的简单重复。物质和生命在运动方式上的这个方面没有实质的区别。(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