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堯舜之治,禪讓相傳及於大禹,謂三聖君。今有蛤虎之治,禪讓相傳及於大羽,亦可著言,當下可追溯羽帝事。
帝本西秦郡王世子,少時家道衰,流落行畝。 同耕者山,與帝交厚為兄弟。 後逢維新,西秦郡王復起於朝堂,歷任粵督、同中書,數年涉宮廷事,歸老田園。 帝初令正定,恰相近者同僚書,常聚曰:苟富貴,勿相忘。 父告老時,帝遷閩省廈門府,壯志難酬。 早年仕途艱,髮妻奔英夷,後娶圓後,家業方安。 — — 《赤朝春秋》
高宗初年,帝入閩省福州府。 是時,山為戶部銀行知事,在京見慶王,曰:吾嘗閱古書《推背》,其有讖言可料未來。 慶王問:未來如何? 山曰:其四十四讖有言,日月麗天,群陰懾服,百靈來朝,雙羽四足。 慶王嘆:真盛世也!可知應於何人? 山曰:吾弟,西秦郡王世子。 於是詳情稟告,慶王以為然。 —— 《赤朝春秋》
及高宗論劍十五,一匡天下,海內臣服。 慶王覲見曰:陛下今富有四海,可謀將來之事也。 高宗問:將來事如何? 慶王對答舉薦之事,詳及帝之輔臂山、書,如何運籌云云。 高宗曰:朕有今日,愛卿謀劃之功大矣,古語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為身後計,當從卿之言。 慶王再拜:臣得陛下厚恩,必為陛下謀始終,鞠躬盡瘁。 稍後,擢帝為閩布政使,未久即入江東,封之江侯。 ——《赤朝春秋》
數年,滬督宇下獄,次相菊疾不能朝,此危急存亡之時。 虎帝議:朕欲以江蘇巡撫美入滬,遼東侯強代次相。 高宗曰:滬乃國之要地,之江侯近滬久矣,且發跡於民間,層層鍛造,可堪大任,蘇巡撫可入京代吏部,遼東侯接次相位亦無妨。 虎帝答:尊太上旨意。 虎帝私語強、美:太上老矣,為一滬地根基,失次相、吏部二要職,雖慶王執東宮,朕亦無憂。 於是,帝任滬督。 ——《赤朝春秋》
未久,慶王竟議以東宮讓之。 虎帝面高宗:今之江侯入滬不過數月,該久任之,何急入京,況慶王春秋正盛。 高宗憤:如此人才,當為國效大事,慶王因社稷而為伯樂,真高風亮節也。 遂入京、充東宮,比肩諸親王。 山亦以京兆丞之身,擢為副相。 及入宮受封,慶王對語:東宮宜靜不宜動。 帝曰:學生謹記。 ——《赤朝春秋》
而後,渝督來攪動巴蜀,粵督海改面嶺南,吏部美執天官大任, 總管令狐廣結羽翼,大都督厚勢漫軍營,康親王驅虎豹天下,然東宮無所事。 及至論劍十八,渝督下詔獄,吏部置於空閣,粵督入京失鹿, 都督受縛宮廷,總管閒差拍手院,康親王黯然。 虎帝內禪帝位,以天下兵馬大元帥讓之,帝承大統。 擢義兄山進位岐王、執尚方劍,攜同聊書入京城、掌大內。 此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赤朝春秋》
昔年,帝在閩浙,結交豪傑者眾,從龍之臣者廣。 可列之江侯府十三太保:夏、敏、希、強、蔡、坤、巴、胡、應、奇、樓、榮、舒。 及帝登位,四年之間,夏守浙江、敏據貴州、希據遼東、強據江蘇、蔡據京兆、坤據宣傳、巴據吉林、胡據三秦、應據滬地、奇據江西、樓據山西、榮據寶鋼、舒據財辦。 十三太保之中,貴州侯敏、遼東侯希、江蘇侯強,一時號為三傑。朝野上下,呼入局者眾。 夏巡撫守浙,之江營中,後起之秀亦不窮也。 鐵軍即建,帝劍所及,盡為疆土。數十年養精蓄銳,一出擊則動若雷霆。 —— 《赤朝春秋》
帝以大赤廿一年,流落行畝,孤身奮起,結義兄山、同聊書等大才。 及至三十四年,轉戰河北,以一縣之根據地,兼軍民,創業之一步。 及至四十年,由閩省廈府分兵,據地寧德,帝業始創。 及至五十四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匡閩浙,虎據東南,營建之江。 至於六十四年,繼承大統,世人方知帝有盪清天下之志。 果在六十八年,率之江諸將,攜山黨系、陪讀系、三秦系,一統天下,繼而封聖,何其壯哉。 若從分兵時計,苦心二十四載方成帝業,比跡太祖秋收之路。 帝之膽略、作為,比之歷代諸帝猶有勝之,僅遜於當年太祖也。 —— 《赤朝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