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文学城的博客  
文学城的博客  
https://blog.creaders.net/u/2189/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文学城
注册日期: 2009-01-30
访问总量: 7,87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初来乍到
最新发布
· 圆明园研究学者:“铜马首不是国
· 现代中国民谣:下岗妹,别流泪,
· 江西铜鼓修水万载民谣:红米饭,南
· 2009江西民歌:红米饭南瓜汤,挖野
· 试贴:“铜首”呼唤世界良知
· 老黄历:中国在美最大产业“锦绣
· 动向:中贷巴西100亿美元 中贷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资料收藏】
· 圆明园研究学者:“铜马首不是国
· 现代中国民谣:下岗妹,别流泪,
· 江西铜鼓修水万载民谣:红米饭,南
· 2009江西民歌:红米饭南瓜汤,挖野
· 试贴:“铜首”呼唤世界良知
· 老黄历:中国在美最大产业“锦绣
· 动向:中贷巴西100亿美元 中贷
· 绵阳地震补贴款被挪用 2000灾民
· 中国船队在湄公河遭袭 1死 缅
· 新星船东向香港吉瑞祥索赔2000万
存档目录
02/01/2009 - 02/28/2009
01/01/2009 - 01/31/2009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旱灾凸显农村水利设施失效
   


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旱灾凸显农村水利设施失效

旱灾凸显农村水利设施失效时间: 2009-02-09 08:33:18   

一场无声无息的天灾,已在近43%的小麦产区盘踞了4个多月。

从“秋冬连旱”到“冬春连旱”,从“罕见旱情”到“一级预警”,北方特大干旱一步步升级,节日气氛尚未消退,中国的农历牛年先迎来了一个辛苦开局。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这场旱灾没有像地震那样的山崩地裂,没有像洪灾那样的惊涛骇浪,但它却直接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群众生活。”央视的这段话高屋建瓴,点出了目前旱灾的深远影响。

而在聚焦旱灾之外,更多发人深思的话题,正等待我们的挖掘。   

政府领导的抗旱路   

2月5日下午5点半,河北某县水利局大楼里,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空无一人,由主任带队到水利局长那边开会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有散会回来的迹象。   

“平常很少这样开会的,大家心里都很着急。”

面对3点半就在这里等待采访的北京晨报记者,水利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无歉意地表示。而在等待的过程中,这名工作人员也是异常忙碌,不停地向下属机构发送各类抗旱红头文件。

  实际上,不说各地政府部门如何忙碌,单单“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历史上第一次启动了I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条消息,就足以令大家紧张起来。

自2月初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纷纷拨出巨额抗旱资金,要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尽早购买水泵、喷灌机等抗旱机具”,引导农民早日进行灌溉。   

而在这之外,一项更要紧的任务是“下派抗旱督导组,扎实抓好抗旱措施的落实。   

农村水利设施加速失效   

“俗话说牛马年好种田,这个牛年却真让人发愁。”

山东某村田间地头的闲聊中,一位老伯向记者感叹。

在这个“不好种田”的牛年,不争气的水利设施更让农民焦虑。

“邻村打个新井出来后,我们村的井就没水了,必须打个更深的,结果是井越打越深,自己跟自己打架。”   

  这正是目前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加速失效的关键原因,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山东一个村庄里,即便是2002年后打的井,目前能用的也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而比起新修的水利设施,旧有的水利设施更是普遍荒废。

  “我们组织的调查组发现,许多村庄在上世纪70年代大规模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都已废掉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向记者表示。

  井越打越深的另一个影响是需要水泵等抽水工具,不仅增加了电或者柴油的成本,操作起来也更麻烦。“现在要找水泵还有很多东西才可以浇地。”安徽某村民如此表示。

   抗旱机具购买欲望不高

  “浇地者寥寥无几!”2月3日,新年刚过,抗旱警报已经拉响,不过,很多地方的村民并没有响应号召,河南漯河一位村干部颇为愤怒又有几分无奈地表示。

   据这位村干部分析,没人浇地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水源问题、工具问题,田地里公用的水井早已闲置并坏掉了,各家也没有准备浇水工具。

   而在水源、工具等客观因素之外,主观因素更严重,“现在村民生活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对于地的依赖不是那么强烈,积极性就不那么高了。”

   实际上,所谓对地的依赖,在农民那里就是对粮食生产收入的依赖,由于种粮收益太低,在这方面的投资上,农民是能省则省。

   “即使他们有点钱也不愿意投到农田水利设施上,种粮换来的收入少得可怜,能收多少是多少。”郑风田教授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提升农民积极性方面,目前政府的引导和补贴政策与农民的预期出现了一些心理错位。

   虽然政府给予了购买抗旱机具的补贴,不过并没有激起多大购买意愿。“花几百上千买一个,一年也就用一下,很多年还可能用不上。”

  采访中,一些人表示,“大家听说浇地有补贴才浇的地,要不是有补贴,没有几家会浇地的。”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实行了联合农机作业制度,这是最有效的。”在郑风田教授看来,由于我国粮食生长和成熟从南到北呈梯队状态,无需学习日本或欧洲,让每个农民都投入高成本去购买全套的农机,“可以直接给农民发放现金补贴,而不是费力引导农民购买农机、打井。”

   经济作物挤占粮食种植

   从山东日照开往北京的火车上,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汉子边悠闲地嗑着花生,边与记者闲聊。“抛荒的倒不多,地在那儿,总有人种的。”

  不过他说的显然不是自己,因为他正在前往北京打工的路上,或许正因如此,对于沿路四处可见的焦黄麦苗,他并未表现出特别的关注。

   这种心态在农村主要劳动力群体中大量存在。不知从何时起,让农民选择种粮成了一个难题。

   记者在山东某村调查发现,目前该村种粮与种经济作物的比例约在1比1左右,前几年这一比例更偏重经济作物,不过,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经济作物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市场需求也大幅萎缩,很多人才又开始种粮食作物,因为种粮能领到补贴。

   “经济作物的投入虽然比粮食要大,但是收益也要大得多。”前几年市场情况好的时候,一些大棚蔬菜的亩收益是粮食的数十倍,所以经济作物对粮食面积的挤占十分严重。

   不止是经济作物在挤占粮食生产的空间,外出打工更是如此。新年一过,许多村庄就只剩下老人和妇女,风调雨顺的年份还能对付,一旦遇到灾害,很难拿出及时有效的解决办法。

   专家建议加大粮食直补

  “粮食的价格上涨速度一直赶不上农资价格上涨的速度、种粮的效益比打工的效益差许多、种粮的收入与种经济作物的收入也愈拉愈大。”郑风田教授认为,这种现象使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面临巨大的挑战。

   实际上,这些年来,国家并没少出惠农措施,尤其是在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花巨资引导农民种粮,为何还会出现上述难题呢?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根源在于保障粮食安全与保障种粮人收益之间的脱节,“权利责任并不明晰,种粮的责任在农民,享受稳定粮价的在其他各个阶层,结果使粮农根本得不到应得的收益,很难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种错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国内的产粮大县一般都是贫穷大县。”

   “国家应该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战略的‘成本’,让种粮的农民切实得到更大的经济鼓励。”郑风田表示,平衡粮农收益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比如直接按上交粮食的多少来进行补贴,多交多得,少交少得,“直接对粮农进行补贴,同样可以避免粮食价格过分上涨所引发的通货膨胀,是一举两得的事。” ...

支持单位:商务部 | 发改委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信息办 | 工商总局 | 全国工商联 | 信息产业部 | 消费者协会 | 互联网协会 | 中国外文局

关于我们 | 人员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授权服务中心 | whois查询 | 企业认证记录查询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网络传播视听节目

许可证号:0105123 京\\ICP证 040089号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