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味甘,性冷,无毒 皑皑白雪是严冬最具有时令性的物事,不仅将大地银装素裹了起来,还对农业生产有好处,当然了,在中医看来,雪也是一味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腊前三雪,大宜菜麦,又杀虫蝗。腊雪密封阴处,数十年亦不坏;用水浸五谷种,则耐旱不生虫。”雪,味甘,性冷,无毒。古代医家有利用雪治疗小儿热痫狂啼、大人酒后暴热的医案记载。 冬季寒冷的天气容易让人的手脚变得冰凉,尤其很多女性有这样的感受。摩擦涌泉穴能改善这一现象。涌泉穴位于脚底足心前三分之一处,是肾经的最初穴位,为全身关键穴位之一。 摩擦方法为:端坐,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右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涌泉穴部位,不计次数,至足心发热为止;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进行类似操作。 如在热水泡脚后做此功夫,则效果更佳。 养 藏乃冬季养生之道 冬天,阳气由秋天的收敛转入潜藏,因为阳气深藏,地表失去了阳气温暖而变得寒冷。钻井取水的地方都知道,冬天井水是温暖的,这就是阳气藏于地下的表现。作为万灵之长的人类,也应该顺应冬三月阳气闭藏的运动规律,即《黄帝内经》所谓“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冬天夜长昼短,这就是告诉人们应当让阳气得到充分的闭藏,让生命得到充分的休养。因此在冬天,早睡晚起是衡量我们阳气的闭藏是否充分的时间标准,也是冬天“养藏”的时间标准。 “去寒就温” 冬三月“养藏”之道的目的是为了使阳气得到蓄积补充,使阳气闭藏得越严密越好。因此,房屋要关严实,睡觉要多盖被子,出门要多穿衣服,甚至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等,这样做为的是去寒就温,以达到“藏”的目的。 “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无泄皮肤就是不要使皮肤毛孔开泄出汗,因为出汗可使阳气外泄,就不能敛藏了。所以,冬三月尽量不要剧烈运动,要少出汗。治疗的时候也要尽量少用发汗的药,少用汗法。虽然现在有人强调生命在于运动,但是不同季节运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按照《内经》的要求,冬三月要以静为主,以藏为主。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要从形体,到动作,到心灵都处于闭藏的状态,以顺应冬三月藏气的自然之道。违背冬藏之气的做法,会损害身体,特别是容易伤害我们的肾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