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君來自北京。 操着一口略帶四川口音京腔,向我描繪一幅頗為勵志的好男兒北漂傳奇——自幼長在川西農村,勤奮好學,鯉魚跳龍門進了北京。畢業後,沒根基的他混跡中關村,卻鴻運高照遇到一漂亮高幹千金,入贅豪門,縱橫商海。後來老泰山駕鶴西歸,又攜妻帶女投資移民加拿大,買屋置地,做起寓公。 該老弟一直是我忠實客戶,由於年年定期作除蟲服務,多少有些交情, 我們很談得來。 那個周末,原本去他家日常維護,老弟卻告訴我,今天留我吃飯,因為要回國一段時間,沒準兒幾年,委託我繼續對大宅除蟲服務,不讓老鼠螞蟻安家,今天就算告別。 本想推掉,他卻拿出一瓶珍藏多年家鄉名酒,見保姆已擺好飯菜,於是,“不爭氣”地坐下來。 他打電話幫我約好司機,讓我放開喝。 為了一筆可觀收入,今天索性捨命陪君子吧。 ...... 老弟告訴我,回國,是因為家鄉一難得機遇在等他. “什麼機遇,能否透點信息?”我半開玩笑。 “最近國內有個新聞,你關注沒有?” “什麼新聞?” “聽過張獻忠寶藏嗎?” ...... 小時候聽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知道張獻忠這個人物。按小說和正史說法,是與李自成齊名的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是位大英雄。趁天下大亂,率軍攻入四川,在成都稱帝,建大西國,後被吳三桂滅掉。不過覆滅前,將富可敵國的金銀珠寶藏在川西某地,殺掉所有知情人。該事件被稱為世界第三大寶藏之謎。 “新聞說寶藏找到了......,就在我家鄉......” 想起幾天前確從網上瞥到新聞,說成都附近一小鎮發現線索,寶藏就在水下。可我很難把新聞和眼前這位寓公聯起來。 “其實我小時候就知道那兒有寶,附近十里八村常有人莫名其妙發財,還有人為此而暴死,文物販子和犯罪團伙是常客,發生過很多奇聞怪事。” 借着酒勁,他侃侃而談。 “你寫博客,我和很多朋友都是你粉絲,反正兄弟要回去發財了,今天,就給你提供點素材......” 他這麼一說,我倒來了興致,一邊喝酒,一邊專心致志聽他擺龍門。 ...... “別的不談,就說一件怪事,不過跨度很大,要從我六歲講起......” “那應該是八十年代初?”我插一句。 “對頭,我們那個村計劃經濟年代很窮,自然資源匱乏,後來辦村鎮企業,鬼使神差,幹什麼賠什麼。不過老天公平,村里雖然窮,但人傑地靈,清朝時就出過狀元。恢復高考後,每年都有幾個孩子考上大學,連續幾年,地區高考狀元都在我們村。” ...... “然而這一切不可思議改變了......” 他喝口酒,繼續說。 “那年冬天枯水季節,一叔公在江里撈到一塊不起眼的玉佩。” “不起眼?” “對,真不起眼,質地普通,還有破損,上邊有些看不懂文字。你要曉得,我們那兒常撈到寶貝,這算什麼,在文物市場不值錢,誰也沒當事,叔公用破繩把它吊梁上哄孩子玩。” “那不會是什麼大寶貝吧?”我隱隱覺出背後故事。 “你猜對了,我們不懂,可有人懂!” “當地博物館老館長是我們村出去的,退休後常回來過年。那年初一,他在叔公家見到這個玉佩,眼神怪怪的,相面般看了半晌,天哪,你猜他說什麼?” “什麼?” “他說那破玉佩是八大王的!” “八大王?” “就是張獻忠!是他隨身所帶玉佩!” ???!!! “張獻忠出身貧寒,玉佩隨他成長,又跟他起兵,南征北戰,儘管不值錢,但他一直帶身上,因為那是“靈魂”和運氣所在......" “老館長不會讓你們上交國家吧”,我插話道。 "沒有,要是往常,他一定這麼做,可那天,竟一反常態,我們也不明白。老人家神情凝重,囑咐村民保守秘密,不要外揚,儘快挖坑把它深埋掉,還讓叔公請人作法。那年頭這可是徹頭徹尾封建迷信,誰敢啊?他見人們為難,又說實在不行,乾脆送遠方,處理得越遠越好......" ...... “老館長走後,叔公把它交給村長,村長又聚攏村裡有名望有學問的長輩們開會,多數人主張聽老館長的,但一前輩卻提出不同意見,他說八大王寶藏就在附近,我們得玉佩是天意,說不定能給村裡帶來財運,他建議修個隱蔽神龕將玉佩供起來,但要瞞着老館長,那畢竟是咱村出去的大人物......” “苦日子過夠了,前輩這麼一說,大家都覺有理,於是決定集資,在村長家後院建個神龕,供起玉佩。” “村長還囑咐大家,務必保守秘密,不能讓政府和十里八村知道......” “照您這麼說,村里接下來就該轉運發財了?”我調侃道。 他目光深邃看着我,若有所思卻又帶一絲難以名狀的苦澀,不過細品起來倒更像某種恐懼, “是的......” ...... 謝謝您瀏覽本文,請繼續關注《寶藏怪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