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君来自北京。 操着一口略带四川口音京腔,向我描绘一幅颇为励志的好男儿北漂传奇——自幼长在川西农村,勤奋好学,鲤鱼跳龙门进了北京。毕业后,没根基的他混迹中关村,却鸿运高照遇到一漂亮高干千金,入赘豪门,纵横商海。后来老泰山驾鹤西归,又携妻带女投资移民加拿大,买屋置地,做起寓公。 该老弟一直是我忠实客户,由于年年定期作除虫服务,多少有些交情, 我们很谈得来。 那个周末,原本去他家日常维护,老弟却告诉我,今天留我吃饭,因为要回国一段时间,没准儿几年,委托我继续对大宅除虫服务,不让老鼠蚂蚁安家,今天就算告别。 本想推掉,他却拿出一瓶珍藏多年家乡名酒,见保姆已摆好饭菜,于是,“不争气”地坐下来。 他打电话帮我约好司机,让我放开喝。 为了一笔可观收入,今天索性舍命陪君子吧。 ...... 老弟告诉我,回国,是因为家乡一难得机遇在等他. “什么机遇,能否透点信息?”我半开玩笑。 “最近国内有个新闻,你关注没有?” “什么新闻?” “听过张献忠宝藏吗?” ...... 小时候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知道张献忠这个人物。按小说和正史说法,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是位大英雄。趁天下大乱,率军攻入四川,在成都称帝,建大西国,后被吴三桂灭掉。不过覆灭前,将富可敌国的金银珠宝藏在川西某地,杀掉所有知情人。该事件被称为世界第三大宝藏之谜。 “新闻说宝藏找到了......,就在我家乡......” 想起几天前确从网上瞥到新闻,说成都附近一小镇发现线索,宝藏就在水下。可我很难把新闻和眼前这位寓公联起来。 “其实我小时候就知道那儿有宝,附近十里八村常有人莫名其妙发财,还有人为此而暴死,文物贩子和犯罪团伙是常客,发生过很多奇闻怪事。” 借着酒劲,他侃侃而谈。 “你写博客,我和很多朋友都是你粉丝,反正兄弟要回去发财了,今天,就给你提供点素材......” 他这么一说,我倒来了兴致,一边喝酒,一边专心致志听他摆龙门。 ...... “别的不谈,就说一件怪事,不过跨度很大,要从我六岁讲起......” “那应该是八十年代初?”我插一句。 “对头,我们那个村计划经济年代很穷,自然资源匮乏,后来办村镇企业,鬼使神差,干什么赔什么。不过老天公平,村里虽然穷,但人杰地灵,清朝时就出过状元。恢复高考后,每年都有几个孩子考上大学,连续几年,地区高考状元都在我们村。” ...... “然而这一切不可思议改变了......” 他喝口酒,继续说。 “那年冬天枯水季节,一叔公在江里捞到一块不起眼的玉佩。” “不起眼?” “对,真不起眼,质地普通,还有破损,上边有些看不懂文字。你要晓得,我们那儿常捞到宝贝,这算什么,在文物市场不值钱,谁也没当事,叔公用破绳把它吊梁上哄孩子玩。” “那不会是什么大宝贝吧?”我隐隐觉出背后故事。 “你猜对了,我们不懂,可有人懂!” “当地博物馆老馆长是我们村出去的,退休后常回来过年。那年初一,他在叔公家见到这个玉佩,眼神怪怪的,相面般看了半晌,天哪,你猜他说什么?” “什么?” “他说那破玉佩是八大王的!” “八大王?” “就是张献忠!是他随身所带玉佩!” ???!!! “张献忠出身贫寒,玉佩随他成长,又跟他起兵,南征北战,尽管不值钱,但他一直带身上,因为那是“灵魂”和运气所在......" “老馆长不会让你们上交国家吧”,我插话道。 "没有,要是往常,他一定这么做,可那天,竟一反常态,我们也不明白。老人家神情凝重,嘱咐村民保守秘密,不要外扬,尽快挖坑把它深埋掉,还让叔公请人作法。那年头这可是彻头彻尾封建迷信,谁敢啊?他见人们为难,又说实在不行,干脆送远方,处理得越远越好......" ...... “老馆长走后,叔公把它交给村长,村长又聚拢村里有名望有学问的长辈们开会,多数人主张听老馆长的,但一前辈却提出不同意见,他说八大王宝藏就在附近,我们得玉佩是天意,说不定能给村里带来财运,他建议修个隐蔽神龛将玉佩供起来,但要瞒着老馆长,那毕竟是咱村出去的大人物......” “苦日子过够了,前辈这么一说,大家都觉有理,于是决定集资,在村长家后院建个神龛,供起玉佩。” “村长还嘱咐大家,务必保守秘密,不能让政府和十里八村知道......” “照您这么说,村里接下来就该转运发财了?”我调侃道。 他目光深邃看着我,若有所思却又带一丝难以名状的苦涩,不过细品起来倒更像某种恐惧, “是的......” ...... 谢谢您浏览本文,请继续关注《宝藏怪谭》(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