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秋 近年来,时常在各种媒体见到民国时期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青海军阀马步芳的介绍及评价。这个曾经铁腕统治青海二十年的「青海王」蜚声今日依然沸沸扬扬。但为很多人所不知的是,与马步芳同时期,还有一个和他角色相反的杰出人士。他就是叱吒大西北,横跨清朝民国新中国三朝的工商巨子马辅臣先生。 马辅臣先生是马步芳的表兄,马步芳的父亲马麒是他的舅舅。作为马步芳的表哥,马辅臣的生性与马步芳大相径庭。年长马步芳20岁的他阅世深远,天生慈悲怜悯之情怀。 1883年,他出生于甘肃临夏县漠尼沟大庄的一家农户内。他的父亲名马福良,是后来甘肃提督马安良的族弟。母亲马氏,是后来为青海省主席的马麒的姐姐。弟兄6人他居长。 他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工商实业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凭借自己的经商奇才和各种社会关系,收获了一桶又一桶真金白银,但他却仗义疏财,把大部分财富用于兴办地方公益事业和民用工业以及地方教育事业。他一生表现出的慷慨和造福桑梓的美德,至今为甘肃青海的民众所深深怀念,在西北年长的老人中,很多人都还记得这位当年的善德功勋之人。 在小时,他的外公家族,即后来马步芳的家族那时都还没有发迹,辈辈务农。他在幼小时便帮助父辈放牧耕畜,未能上学读书。马辅臣在18岁时,以两头毛驴往返拉卜愣,贩运青稞、羊毛等物资,有时也驮运客货挣脚力钱。一般称这种人为脚户,职业类型可能和当年云南的马帮差不多。除了一天徒步走七八十里路以外,早晚要餵饮牲口,找驮货物,还要兼顾平时农事的春耕秋收,一年四季辛勤劳作。 那时去甘南和川西的道路,不像今日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更不要说汽车火车的快速便捷,几十里的山路洼地可能就要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那时的行程不仅缺乏客店,而且时有盗贼剪径,危险重重。 他的外祖父马海晏在年青时即以从事这项生意并以练有枪棒等护身功夫而知名的。马辅臣少时就从事这项危险的职业,可能也是自幼跟随外祖父做脚夫有着很大关係,这使得他自青年时便有了极尽砥砺风节的历练。 到了1912年,也就是马步芳还在9岁左右时,他的舅父马麒因反对清政府支持共和而升任西宁镇总兵,他要把原来精锐西军的一部编练为宁海巡防军。马辅臣闻讯便去投奔自己的舅舅,从此在宁海军当上了一名马弁。以后马麒又改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并兼蒙番宣慰使,宁海军继续扩编。由于他和马麒的关係,由什长、副哨、哨官一路升迁。到1918年便当上了矿务马队的管带,后改为营长。 这个矿务马队,是巡防、保护和管理金、盐矿的一种特种部队,主要负责管理玛积雪山、星宿海、皇城滩和科沿沟等金矿与茶卡盐池盐矿的开採和运销事务的。这个职务,奠定了他此后大半生经营工商业的基础,他借此结识蒙藏王公,兼作贩运青盐生意。 后来几经军阀溷战,马麒的武装被冯玉祥收编,马辅臣的军职也升为冯玉祥部骑七旅二团团长,并开赴绥远等地转战驻防。或许他天性不属戎马之列,军队撤回青海后他就从军队脱离了出来,改任青海省榷运局局长(民国初所设掌管专运专营的官方垄断机构),协助舅舅马麒在青海管理盐务及黄金的专营。为此,当时各族民众开始称他为「矿务大人」,牧区藏民则称马辅臣为「矿务仓」。 1936年,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麒去麦加朝圣,马步芳代理主席。马辅臣从马步芳小的时候就知道这个表弟横行无忌,不是一个能合流的善茬。于是很快便辞去局长,下海一心一意经营工商业。他凭自己过人的经商本领和雄厚资金,自备畜力大车两百多辆,承揽官盐转运。并在临夏设立「积源号」,收购羊毛及运售天津。 除此之外,他还在青海开办尕羊曲林场、东峡光辉林场、喀木拉木场等,在兰州建「振业公木厂」,并派经纪人驻武威、兰州、包头、天津、拉不愣等地,经办各种商务。这时他已积蓄了大量的黄金、白银资本。在青海和甘肃临夏地区及河西走廊、兰州、西安、天津等地均设立有行栈,除贩运青盐、羊毛外,还兼营木材。 他把这些青海土特产在内地销售后,回程又转贩百货与食糖等边远地区紧缺的商品。由于他资金充裕,经营得法,在青海与甘南牧区及临夏一带广有信用,因而获利甚丰。马辅臣的巨富果然引起马步芳忌恨,多次设计梗阻及盘剥敲诈。马辅臣被迫停办青海业务,返回临夏,开设粉坊、油坊、磨坊、糖厂、砖瓦窑多处,并在武威开设「义行车行」。 虽然青海地区有马步芳官僚资本的垄断,使他原在青海的生意受到很大削弱,但由于他经营的范围广门类多,因而始终能甘肃青海两地立于不败之地。为他做地方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辟了财源,积累了资金。 马辅臣在那个社会凭借自己经商的天分和多种关係和因素亦官亦商,短短二十年就成为了青海地区的商贾巨富。但由于他出身寒微,熟知劳动人民的困苦,所以在他富有之后,心系家乡乡亲飢饱冷暖,为临夏地区民众的民生和生产诸多方面,做了大量公益善举,至今被家乡乡亲铭记在心。 他在慈善公益方面的表现,仅就解放后有关的统计和民众回忆,就有以下一些记载: (一)1928年,甘青两省因旱灾遭到很大饥荒,临夏地区更显得严重,加上冯玉祥国民军来甘,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十室九空,民不聊生。马辅臣这时已因贩运青盐拥资巨万,他不忍乡亲们携儿带女外出逃荒,便从化隆甘都等邻近地区购买粮食10万余斤,运往临夏,以原价售给农民。对无力购买者,则统统给予施舍救济,临夏地区在这次灾荒中没有一人饿死,与当时河西走廊的饥殍伏野形成鲜明对比。 1940年,抗日战争正处在严酷阶段,那年临夏又遭旱灾,粮价大涨,而粮运困难,一时供应不上,人心惶惶不安。马辅臣又从循化购买麻豌豆十二万斤磨成麵粉,调用自己的车队急运往临夏,并在他自己的商号以原价供应市场,每人限购25斤,和之前一样,对于生活贫困的乡亲无偿捨散,解救了当地飢民的燃眉之急,缓和了当年缺粮、断粮现象。 (二)临夏市在国民军和马仲英的多次争夺中,市区房屋被毁很多,加上当时的苛捐杂税,以及地主、资本家的重利盘剥,经济衰落,市场凋敝,一般小商和城市贫民,很多都无住房。一到夜晚,南关河滩和城门瓮圈,甚至铺台等处,到处均蜷曲着小摊贩和流离失所的贫民。 马辅臣不顾族人的反对,慨然拿出一笔资金,在临夏市八坊华寺街购买20多亩地皮,修建了28座大院落,共计住房300余间,让那些无处居住的市民搬了进去。其中有经济能力的,量力交一些房租,无力者则一律免除,解除了大部分贫民的住房困难,很受当地群众感激。 (三)百年大计,教育为先。马辅臣自己小时失学,他对此有切身的感受。他后来移居的临夏城近郊的堡子村,从来没有一个像样的小学。1936年,马辅臣捐资在该村创办德永小学,校内行政经费和教师工资、学生书籍用品学费等,均由他供给。 另外,还有一所私立新华小学,他以该校董事的名义,每月资助白洋200元,为时二年之久。1948年,他又捐赠临夏市北塬土地40亩,作为该校校产,拟以所收地租充该校经费。 同时,他还曾给临夏中学捐资2000元,添置了桌凳,增办了高中班。所有高中班师资所需经费,均由他按月支付。一年后,甘肃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成立高中部,因马辅臣捐资兴学,特颁发了银盾给予奖励。 (四)1937年,马辅臣在临夏城郊堡子村开设了一座民生火柴厂,生产一种「飞马牌」黄磷火柴。这个火柴厂看来是营利性质的,但他办这样的厂,却对民众有很大好处。当时对日抗战业已展开,日本军队封锁了西北通往内地的主要交通线,过去各种生活日用品,大都从天津和河南运来销售,这时供应就成了问题。 他办这个厂,既为广大群众解决了生活必需的日用品,又解决了附近一部分贫苦市民和失业群众的就业问题。在当时一个煳火柴盒的工人日收入8角至1元,比一个小学教师的待遇还丰裕。那时青海火柴厂工人的待遇,一天还不到5角。 (五)修建大夏河上石墩木板桥。今临夏市大夏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也是那时当地农田赖以灌溉的主流。但一到秋季,阴雨连绵,河水上涨,行旅来往便往往受阻。以往地方政府惯例,概由木商临时搭一便桥,供人畜通过。但当河水暴涨,木桥常被冲走,交通因而中断。年年如此,岁岁重修,当地民众深以为苦。 1948年,马辅臣独自拿出白洋27000元,派人赴兰州、西安、山西等地採购钢筋、水泥,招聘桥梁工程技术人员,打算设计修建了一座永久性渡桥。在当时交通极为困难条件下,经办人员需从太原採购水泥,用汽车运至西安,再用马车拉至兰州,最后用毛驴驮到临夏工地,工程的艰巨程度可想而知。 工程所需石料,也由他出资从折桥湾打制后运来工地,其施工备料在当时条件下困难如此。但在工人、市民等坚持努力下,于当年夏季赶在河水秋涨前,建成了这座长27米、宽6米的7墩6孔木板大桥。桥上可并行两辆马车,桥两侧辅以坚固栏杆,以保人畜车货安全。 这是解放前大夏河史上第一座由私人捐资建造的石墩木面大桥。解放后迭经改建最终新建的水泥桥,就是在这座桥的基础上建成的。而马辅臣开头捐资修桥的事迹,长留在临夏乡亲的记忆之中。 (六)筹建民生水力发电厂。继修建大夏河上大桥之后,马辅臣又于同年筹资白洋20万元,并集股20万元,就大夏河水利资源在西川筹建水力发电厂。厂址选在罕乡街子村临近大夏河北岸。当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临夏时,该厂只完成了引水渠道和蓄水池、机房、宿舍等的基建工程。 当临夏地区社会秩序完全趋于安定,在西北军政委员会的帮助下,马辅臣派专人从汉中购来水轮机,又派秘书在上海採购了发电机、变压器、配电盘等全套设备,并由西北工业部派工程师作技术指导,安装了300千瓦的发电机组。1951年9月19日建成投产并正式发电,成为临夏最早的发电厂。临夏市民第一次用上了电灯。随后,他把这座电厂的全部产权捐赠给了国家。 在旧西北老百姓眼中,马辅臣先生仁人志士的善行和马步芳暴戾残酷统治形成了鲜明对比。至于马辅臣先生散落在大家记忆中乐善好施的事迹更是不胜枚举。 在解放军在攻取兰州前,由第一兵团王震司令员率领的第二军从东侧翼袭取临洮进军临夏,直逼马家军老巢,切断马军退路,孤悬兰州,决意一举歼灭青马主力。 马辅臣和马氏家族主要成员马步青、马步康、马步援等,当时均在临夏,在忧惧中仓惶渡河逃亡青海。解放军1949年8月26日攻克兰州后,马步芳乘飞机逃往台湾。随着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第二天也秘密乘飞机逃走,西宁一下子进入溷乱状态。马辅臣也在此时到达西宁,他当机立断,下定决心迎接解放军。 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经临夏西乡进入循化和化隆,再渡黄河西上时,西宁商会和地方绅士组成临时维持会,推选马辅臣等人组成代表团,赴化隆迎接解放军。以马辅臣为首的代表团,在化隆扎巴镇迎接放军第一路部队第二军,以王震和王恩茂政委率领的这支解放军部队,于9月4日和平进入西宁。 解放军进西宁城的当天,王震登门拜访马辅臣,请马辅臣协助恢复青海秩序,安抚青海各族民众。马辅臣欣然接受使命。在马辅臣的奔走下,马步芳的大部分高级将领消除了种种顾虑。 但当时社会并不平静。据马辅臣的亲属回忆,在解放军已经进入青海后,有天有一众马步芳残兵败将直接闯入马辅臣青海上五庄大宅意图抢劫,但由于马辅臣早已收到风有准备,埋伏在院内四周房顶的家丁为保护眷属,随即开枪痛击,这群残兵最后拖走三具尸体逃离。 马辅臣先生在1949年青海和平解放行动中表现卓越,深为王震所贊扬。青海解放后,王震即率第二军进军新疆。由于当时驻新疆的骑五军和部分国民党中央军,尚想负隅顽抗,马臣辅在王震授意下,以舅父的身份拍电报给骑五军军长马呈祥,促他响应号召,率部起义。 解放军随即进军新疆并组成和平解放新疆代表团,由马辅臣任团长。他们随军抵达酒泉后,马辅臣先生和原八二军一九○师师长马振武先行入乌鲁木齐。他们到达时,马呈祥在大势所迫下,感念同事及长辈劝导,决定放下武器停止抵抗,但心知自己与共产党交恶甚深,遂交出部队后离开乌鲁木齐取道巴基斯坦出国。 虽然骑五军已随陶峙岳副长官起义,但军心未定,但起义部队对和平解放存在很大疑虑。马辅臣率领的代表团配合陶峙岳将军宣讲解放军对待起义部队的政策,介绍青海安定和青海马步芳残馀部队投诚后被宽大处理的情况。他们现身说法,很快解除了骑五军官兵顾虑,稳定了乌鲁木齐乃至整个新疆的局势。马辅臣出色的表现受到了彭德怀总司令的奖誉,并被委任为新疆军区参议。 解放后,有部分旧军政人员和散兵游勇,逃窜到甘南和青南牧区,形成一股股流寇窜匪。在1952年至1953年之际,这些残馀的国民党队伍与台湾国民党国防部秘密取得了联繫,由台湾遣派空军飞机为他们空投了武器、电台和报务人员,并把他们编为两路游击队。这两路残部时常骚扰抢掠藏区民众,使得刚刚解放的地区人心惶惶。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北军政委员会及甘、青、川三省政府闻报,即准备进行政治瓦解和军事清剿。第一步由甘肃省政府组成以马辅臣为团长的宣传慰问团,前赴甘南向牧民群众表示慰问,并宣传党的剿匪安民政策。为解放军迅速平定青海藏区形势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克尽了自己的力量。他用自己的事例门到户说,解除了广大民众的顾虑。此后又积极介入,调解民族间在生产和宗教方面的历史積怨纠纷,促進了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与与互助。他作为西北回族代表团团长率众赴京汇报西北地区民族安定工作,受到毛泽东接见并受到高度贊扬。 马辅臣在西北地区伊斯兰教人士中极具影响力,同时与甘青两地蒙、藏族王爷千百户等有广泛交谊和联繫。 马辅臣先生和达赖喇嘛关系良好,曾资助青藏的佛教活动,借与达赖喇嘛钱款,后出于对佛教及达赖喇嘛的敬重销毁了借据。 马辅臣先生为人正直,热心公益事业,一生践行救助和善待弱者的伊斯兰教教义。解放后又将所有财产和产业捐献于社会,深为青海人民所爱戴。他历任青海省人民委员会委员、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及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青海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在担任青海省领导近二十年时间里高风亮节,两袖清风。马辅臣先生于文革时期受到冲击,1969年1月8因脑溢血症不治在西宁逝世。从马辅臣一生的经历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横跨三个社会中不变的人性光辉。 青海省人民政府于1979年7月16日下午在西宁宾馆礼堂隆重举行马辅臣先生追悼大会,并平反了他在文革中遭遇的不公正对待。会议由时任省长的张国声主持,由时任省政协主席的扎喜旺徐致悼词,追悼会对马辅臣先生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马辅臣先生作为笔者外公,去世已经五十年有馀,已然记不清他慈祥的音容笑貌。但当依然从各种媒体见诸他的资讯时,尤为他当年的功德事迹骄傲自豪。我们作为后人,时时缅怀外公马辅臣的生平事迹,只为永记铭记他高贵的人格和对后人树立的人性榜样! 从小听母亲述说外公宽人律己,不分民族宗教信仰的慈悲博爱情怀,多年前就有想写写外公的念头,惟怕笔拙扭曲外公一生难以言表的功绩。虽然未在临夏县志或官方机构见到对外公事迹的记载,各种媒体对外公的叙述也支离破碎。但好在世间自有公道,留在人们心中的碑总是不能抹去的。 母亲幼年时失去妈妈,咿呀学语时就被外公收养为爱女,在他的百般呵护下长大成人。我们兄弟姊妹深深感念外公对母亲养育之恩。在以后的岁月里,家族内为了亲上加亲,二房奶奶又做主,将外公的亲外孙女嫁于我二弟,只是世事迷惘,他们最后又各奔东西,世事无常,不胜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