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熠發光的珍珠, 一流的教師隊伍 山東師大外語系78級日語班共有25名學生,其中21名男生、4名女生。還有一位不能不提的同學是78級英語2班的賈延強。他基於對日語的喜愛和多掌握一門外語知識的願望,長時間和我們班同學有密切的來往,可以說是我們78級日語班同學中的第26位同學。這些同學都是被社會的塵埃埋沒了太久的珍珠,78年的高考,終於讓這些珍珠有了熠熠發光的機會。當然,同學的年齡也有跨度,從19歲到30歲不等,但是面對知識的海洋,個個精神抖擻,決心拿出最好的成績回報社會和家庭。負責教我們的老師由年富力強的韓貞全、李西岩老師率領,認真負責,更難得是他們不僅日語一流,英語水平也非常出色!其他教師還有於進江老師、劉春英老師、胡以男老師、外聘老師有郭君武老師、劉老師、外教金丸良子老師。上妻英男老師,教師隊伍一流,
兵強馬壯。
氣定神閒的學習 78級日語班的教室坐落在外語系教學樓2層朝南的房間,陽光燦爛。房間不大,正好適應二十幾人的外語小班,而且配有暖氣,還有個水池,這對當時的我們來說,真是好的不能再好、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了。就是在這個教室,78級日語班的同學們,拉開了架勢,決心要攻克日語發音、日語語法、日本歷史、日本地理、日本文學、日本企業文化,日本社會、日本政治、日本民俗……,古代、近代以及現代日本與中國的歷史關係等等以及凡是日本、中國相聯繫的林林總總;另外還有英語、政治、體育等科目。那時的我們,幾乎每天早晨5點半起床,早操、早餐、晨讀後,8點開始上課,50分鐘一節課後休息10分鐘,上午一般上四節課。午餐後休息一個小時,下午上完二節課後,去操場鍛煉1小時,然後晚餐,晚餐後先是練習會話,然後開始晚自習,11點休息,雖然枯燥單調但幹勁十足。面對社會和家庭的期望,同學們日復一日的拼搏。我們的老師慈祥但絕不慈悲,親切但絕不手軟。我們的精讀日語課文,一律要求“嘶啦嘶啦”地背過(嘶啦嘶啦—日語流暢的意思,不料到了電影裡就成了死啦死啦要殺人了,意思南轅北轍)所以,我們的晨讀一定是背課文的。我們大學四年背了200多篇課文。40年後的今天,對那時的知識仍然記憶猶新,以至於我的同學、朋友、妻兒都說,你的記憶力真好!這個記憶力好就是那時背課文打下的基礎。在這裡由衷地說聲:謝謝老師!
免費的美味餐食 感謝當時國家為師範生制定的政策,學雜費全免還免費提供餐費。我們同學中凡是不帶工資上學的每月都有12塊錢的餐票,帶工資上學的同學,學校財務從工資里扣除餐費後也給12塊錢餐票[l1] 。當年也沒有支付寶,但我的工資每月一天不晚地從單位準確地到達學校里的賬上。當時食堂的茶葉蛋是5分錢一個,青菜是5分錢一份,肉菜是一毛錢一份,炸豆腐燉肉這樣的大菜2毛錢,1.5元錢就可以買一隻燒雞。所以,12塊錢的餐票雖然吃不了最好的飯菜,但溫飽是足夠了,能保證讓同學們安心讀書。中午下課後,同學們便急急去食堂打菜,開始是以班為單位,打到菜盆里,然後分給每個同學;後來才是個人拿菜票去打菜。當時還有很多粗糧,吃了很多玉米麵窩頭、地瓜,當時的粗糧占到60%,而細糧只有40%,當然,時至今日,粗糧
都是美味了,但那時的細糧因為少而非常稀罕,班裡的女同學常常把省下的細糧、菜票悄悄地塞給男同學,男同學接過來常常是滿含感激和着美食咽下去了,或者用同學送的菜票再去加個菜大家吃了。這種同學情誼是現在多少山珍海味都無法報答的。
時代驕子的拼搏 在那個剛剛改革開放的年代,大批的外國技術設備湧進國門,社會上急需外語專業人才。同學們入學後,拼命的吸收新的知識,如久旱之地見甘霖。如饑似渴地學習,收穫也很大,以至於同學們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確,大家感覺下午的自己就和上午的自己都有不同。當年,山東作為引進日本設備和技術的前沿地區,大批的成套設備、專業技術湧進國門,齊魯石化、濟南石化、黃台電廠、濟南大化纖、濟鋼、山東幾十個國棉廠、毛紡廠、印染廠等都引進了日本的大型成套設備,急需日語口譯、筆譯人才、連偽滿時期、汪偽時期幹過翻譯的人也一概錄用,那時會日語比英語吃香。我們大學二年級就承擔了日本大型訪問團的筆譯和口譯工作,大三就參加了大型的工業技術談判。當時感覺真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治國安邦,捨我其誰,從社會最底層到天之驕子,每一個進步都贏得了社會的認可、老師的讚許,非常有成就感!必須承認班裡四個女同學學習普遍好,這得益於她們的聰明好學,也得益於她們的語言天賦。但也實事求是地說,在社會知識,人文地理方面應該還是男同學有優勢!
波瀾壯闊的人生 當時,我們畢業是學校包工作分配的,基本上是用人單位申請、省市人事部門調配。各種情況,各種原因,各種工作五花八門。有留校工作的,有考研的,有去大學教書的,有去中學教書的,有去機關的,有去企業的……。工資待遇一樣,工作各有不同,但基本都是從事日語相關工作。如今經過四十年的遊歷,我們78級日語班一直從事日語工作的同學約占二分之一,間接從事日語工作的約占四分之一,完全與日語工作無關的同學也大約占到了四分之一。四十年後的今天,有四分之一的同學選擇了在日本工作生活,四分之一的同學選擇在日本留學後回國內工作生活。全班幾乎每個同學都有過去日本或工作或學習的經歷。有的去過3-5次,有的去過30-50次,有的在日本住過1年,有的在日本住過10年。但大家都為祖國的發展,為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為中日兩個國家之間的相互了解做出了貢獻。有的同學集研究成果出書,有的翻譯作品出版,有的發表論文,有的大會做學術報告,有的著作等身,有的桃李滿天下,貢獻也許有大有小,成果也許有多有少,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每位同學都拼搏了,都努力了,都問心無愧!正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四十年過去了,餘下的路還在走,同學們還在努力着,奮鬥着,貢獻着,欣賞着,探索着……。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借母校70周年校慶之際,向尊敬的老師和同學們問好! 山東師大外語系78級日語班 程汝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