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xinfoxiuxing  
佛教。佛經。佛經註解  
https://blog.creaders.net/u/27953/ > 複製 > 收藏本頁
我的名片
xinfoxiuxing
註冊日期: 2022-01-11
訪問總量: 14,657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禪定入門略說(五)-修改4
· 禪定入門略說(五)(修改4)的修
·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5)
·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
· 禪定入門略說(三)(修改5)
· 禪定入門略說(一)(修改1)
· 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14)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佛經。佛經註解。個人論述】
· 禪定入門略說(三)(修改5)
· 禪定入門略說(一)(修改1)
· 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14)
· 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修改4
【佛經註解。個人論述】
· 禪定入門略說(五)-修改4
· 禪定入門略說(五)(修改4)的修
·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5)
·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
· 幾篇文摘。詳解中國佛教史上五次
· 性空無相論
· 禪定入門略說(三)(修改4)
· 禪定入門略說(三)-修改4的部分內
·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2)
存檔目錄
11/01/2023 - 11/30/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2 - 01/31/2022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2)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2

序言:

1.本文為學習佛經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個人理解和佛經、佛經註解部份請錄。個人理解內容來源於佛經、佛經經論、佛經註解或個人理解、個人論述(個人理解來源於個人對佛經、其他佛經經論的理解)。來源於個人理解、個人論述部份如果有錯誤,敬請佛、菩薩、僧給予指正。個人論述如果有錯誤,本人誠心懺悔罪業,並改正錯誤。

2.禪定入門略說(四)一文又可叫禪定入門(四),信佛修行入門略說(三),信佛修行入門(三),信佛修行問與答(三)。

3.個人的理解,一個信佛修行者學習佛法佛經時,如果有小部分內容或者部分內容不明白、不信受,或者暫時又找不到自己認為合理的理解時,對於不明白、不信受的小部分內容、部分內容,不要輕慢、否定、誹謗,因為誹謗佛法僧、謗法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

4.百度或者其他搜索網站搜索:搜佛說。可以找到一個可以在線搜索大藏經的網站:http://soufoshuo.com/

5.以前我曾經在網上請並下載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經.chm文件和乾隆大藏經簡體版.chm文件,不知道現在能否找到,同修、讀者可以在百度或者其他網站搜索: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經.chm。或者搜索:乾隆大藏經簡體版.chm。看能否下載得到。百度或者其他網站搜索:中華佛典寶庫。可以找到一個可以請並下載大藏經的網站:http://www.fodian.net/  。

6.《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132kb

《禪定入門(四)》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200kb(不計附錄的內容)

《禪定入門(四)》(包括附錄的內容)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265kb

《禪定入門(一)-修改1》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35kb

《禪定入門(二)-修改14》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281kb

《禪定入門(三)-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207kb

7.禪定入門(四)附錄中有幾種大藏經的簡介。

8.禪定入門(四)與禪定入門(一)至(三)共四部論述中,如果同一問題有不同的回答、論述、註解,應選擇符合佛經義理的論述,如果都不符合佛經義理,應選擇佛經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的佛經經文、佛經義理作為答案或者其他信佛修行者的符合佛經義理的註解、論述作為答案。

9.到2021年11月為止,佛經經文部分請錄、幾部禪定入門最新的版本為:aaaa 禪定入門(二)-修改14。禪定入門(三)-修改4。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修改4。禪定入門(一)-修改1。禪定入門(四)-修改2。

  禪定入門(四)中把對禪定入門(一)至禪定入門(三)的小量修改記錄下來,這次修改的內容很少,在修改後沒有修改版本名稱,例如“禪定入門(三)-修改4”的名稱依然叫“禪定入門(三)-修改4”。

  版本名稱中修改的數字越大表示版本越新、較新,以較新的版本為準。例如,“aaaa 禪定入門(二)-修改12”版本和“aaaa 禪定入門(二)-修改13”版本相比,“aaaa 禪定入門(二)-修改12”是舊版本,“aaaa 禪定入門(二)-修改13”是新版本。

10.百度或者其他搜索網站搜索:般若文海。般若文海網站有部分佛經的幾部或者多部註解。

11.禪定入門(四)-修改1版本在禪定入門(四)原版本的基礎上增加內容,部分或者大部分增加內容在開始、結束標註“(修改1-開始)”、“(修改1-結束)”。

12.《禪定入門(四)-修改2》在修改1版本的基礎上刪除了一些內容,被刪除的內容暫時未公開。

禪定入門(四)-修改2目錄:

問答:

問:禪定入門(四)的核心內容,部分核心內容、主要內容是什麼?

問:為什麼說一切佛門修行的大事,都可以看成幾件小事或者十幾件小事?怎樣才能把一切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簡為繁,然後化繁為簡,歸納總結?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六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耳根修行?禪定入門(四)中,最快的修行行門是什麼?信佛修行者怎樣用眼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意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三觀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意根幻觀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念佛法門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提高學習效率?維摩詰所說經中的:“入不二法門”是什麼意思?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和小乘法、二乘法有什麼區別?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義理是什麼?信佛修行者怎樣用鼻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舌根修行?問:為什麼講信佛修行者要學會用文字總結、歸納修行的方法?

備註:禪定入門(一)至(三)的部分修改內容。

問:最深重罪業有一種還是有超過一種以上?無量在佛經中是多少數量?魔、反佛的人以外的其他魔眷屬、反佛的人有什麼不同?一劫的時間有多長?六道輪迴眾生中最長壽命的是什麼眾生?

問:信佛修行者有四種心(或者三種心)很重要的,這四種心(或者三種心)是什麼?

問:為什麼說人身難得,佛法難遇?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六根中的身修行?

問:善於觀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的運用是禪定入門(四)的重要內容。善於觀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是什麼意思?怎樣進行運用善於觀察根、善根、慧根、六根?

問:五蘊(五蘊即五陰)是什麼意思?七識、八識阿賴耶識、九識是什麼意思?

問:怎樣簡化處理與其他眾生的關係?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幾種、多種修禪定的方法修行?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做才能更好的守戒?為什麼說人道的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要努力精進修行?信佛修行者為什麼要守五戒十善、遠離情慾?為什麼多說妄語會犯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對於是否有大神通,是否開悟,是否證果,修行者的境界,千萬不可以亂說,如果未經證實,不說為宜,否則,如果亂說會講嚴重妄語或者大妄語,因此而做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天人怎樣發心學佛修行的?人道發心學佛修行比欲界其他道的眾生有什麼有利的地方,有什麼不利的地方?為什麼說人道的眾生比其他道的部分眾生(例如天人、阿修羅、龍、餓鬼)更難得到五種神通?

問:信佛修行者應該怎樣選擇修行的方法?(答案見目錄十的內容)

問:選擇素食、煮素食有什麼好的方法?

附錄內容【附錄內容在禪定入門(四)的最後面】:

(1.1)文摘:幾種大藏經的簡介。

(1.2)計算物體面積、體積的一些簡單方法,用於大約估計或者計算修行點、觀察點的大小。

(1.3)修行的常見的身體姿勢

(1.4)禪定入門略說(三)的問答內容:怎樣分別用六根修行?此問答有很多內容介紹六根選擇修行點的方法,選擇修行點的方法中部分內容與禪定入門略說(四)不同、有矛盾、或者相差大,上述選擇修行點的方法有矛盾、相差大時,依禪定入門略說(四)為準,例如禪定入門略說(三)中用耳根修行的部分取修行點的方法是洪水漫浸式,禪定入門(四)說,用耳根修行,用河道取水式的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用洪水漫浸式難度大。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進行命名。

(1.5)禪定入門(二)問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麼?

(1.6)禪定入門(三)中的問答:“信佛修行者怎樣才能做到遠離情慾或少欲?為什麼說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麼差別?為什麼說大乘佛法智慧遠超小乘法?”。

(1.7)詳解中國佛教史上五次法難 文革破壞最嚴重

問:禪定入門(四)的核心內容,部分核心內容、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禪定入門(四)的核心內容,部分核心內容、主要內容如下:

目錄(一)

禪定入門(四)部分核心內容,把一切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簡為繁,然後化繁為簡,最後歸納總結。經過歸納總結後,一切佛門修行的大事,都可看成幾件小事或者十幾件小事。

目錄(二)

  用六根修行時,選擇修行點、觀察點的方法。用六根修行,能否選擇合適的修行點、觀察點,對修行速度的快慢有巨大的影響、關鍵的影響,對修行效果好壞有關鍵的影響。信佛修行者在修禪時明心見性,才能開悟大智慧。選擇合適的修行點、觀察點的意義對修禪有關鍵性的作用。

   如楞嚴經中說,對於初心修行者來說,耳根是唯一圓通行門,修行速度遠遠超過其他行門,日劫相倍。禪定入門(四)中講,對於初心修行者來說,用耳根修行時,選擇修行點、觀察點時,須用河道取水式的方法選擇修行點,才能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如果用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難以取得好的修行效果(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進行命名)。用耳根修行時,用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修行,修行難度大,較易失去耳根之利。

目錄(三)

善於觀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的運用是禪定入門(四)的重要內容。這些內容從另一個角度講述了開悟大智慧、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方法。

目錄(四)

兩種三觀的意義和註解。

目錄(五)

幾種、多種修禪定的方法。

目錄(六)

發心修行求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信佛修行者,部分修行者適合專修淨土,部分適合禪淨相修,禪定入門(四)介紹禪淨相修的方法。

目錄(七)

五蘊(五蘊即五陰)是什麼意思?七識、八識阿賴耶識、九識是什麼意思?

目錄(八)

  信佛修行者修行,有兩方面,一是求佛法僧加力護持,求外力加力護持,例如求其他信佛修行者加力護持,求護法善神加力護持。二是自力修行。自力修行方面,信佛修行者有四種心(或者三種心)很重要的,這四種心(或者三種心)是什麼?

  四種心簡而言之,分別是:求了生死的出離心,求成佛道的菩提心,開悟大智慧的覺悟心,不怕吃苦、能吃多苦的精進修行心。

目錄(九)

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和小乘法、二乘法的區別。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義理。

目錄(十)

  信佛修行者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最快的方法。修禪、專修阿彌陀佛淨土、禪淨相修,幾種修行方法中,哪一種能更快了生死、成就佛道。  

  現在這個地球的修行人中,末法時代,出現這種情況,專修阿彌陀佛淨土的人,念佛者多往生者少(正法時代,往生的多)。重要的原因之一,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條件,在相關幾部佛經,有難易不同的幾種不同說法,容易的就是無量壽經中說,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即可往生,或者觀無量壽經中下品下生者的條件。例如無量壽經中說:佛語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此往生的條件有些難的。因為華嚴經中說:發菩提心有無量功德,華嚴經、優婆塞戒經中均說,發菩提心者超過一切二乘人。很多修淨土者,修行一生都達不到佛說阿彌陀經中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的往生條件。

  為什麼往生的比例少?而佛經中說的有的往生條件容易,這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個法界有很多眾生符合下品下生的條件即可往生或者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即可往生,佛說即為真實,許多今生暫時不能往生的原因,因為往生有難易不同的條件。

  在正法時代,修禪了生死的修行者多,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的修行者也多,但能在正法時代修行得到大成就的修行者中,很多修行者、部分修行者是過去生已經在佛教中種多善根,做多善業,或者過去生已經在佛教中努力修行。

  如禪定入門(二)中問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麼?”中說,多部佛經的義理,於佛教中種少善根的眾生,今生或者將來生能修行了生死或者成就佛道。所以專門修禪、不修阿彌陀佛淨土的修行者,只要於佛教中多做善業或多種善根,能大幅增加今生或者將來生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機會、概率。

  修禪、專修阿彌陀佛淨土、禪淨相修,幾種修行方法中,哪一種能更快了生死、成就佛道?不同的修行者,有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修行者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選擇。

  楞嚴經中說,利根者、開悟大智慧的修行者修禪一百天,即可證得初果阿羅漢(趣向大乘的初果阿羅漢)。

  發心修行求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信佛修行者,部分修行者適合專修淨土,部分適合禪淨相修。宣化上人大師在佛經註解中說,他有一個朋友(或弟子),叫關忠喜,關忠喜向宣化上人大師學習修行的方法、修禪的方法,然後依法修行五年,即往生西方,在他走這天晚間,他那個鄉村裡頭很多人都做夢,夢見有兩個穿青衣服的童子,帶着他往西方去了。這是禪淨相修成功的例子。

  楞嚴經說,若能讀誦書寫楞嚴咒,身上帶持,若安住處莊宅園館,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

  楞嚴經中說:阿難當知。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眾而為眷屬,晝夜隨侍。設有眾生,於散亂心,非三摩地,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鳩槃茶,毗舍遮等,並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

  上述佛經中說,若讀若誦(楞嚴咒)、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或者多誦持楞嚴咒的修行者,從初發心修行至了生死,都不會生到惡處。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都是等覺菩薩。華嚴經中說,等覺菩薩的神通智慧境界接近或者等同於佛。

  五苦章句經中說:三惡道者,是一切眾生之家,暫得為人,暫得為天。譬如作客日少、歸家日多。 依佛經中說,六道輪迴的眾生,超過80%的時間或者超過90%的時間在三惡道。雖然龍、金翅鳥都屬於畜生道,但龍、金翅鳥占三惡道眾生的比例少。楞嚴經中說,阿修羅有四種,分別屬於天趣所攝、人趣所攝、鬼趣所攝、畜生趣攝,鬼趣所攝、畜生趣攝的阿修羅不知道屬於三善道還是三惡道,而且鬼趣所攝、畜生趣攝的阿修羅數量遠少於其他眾生。信佛修行者要修行了生死難度大。

  所以講,三界不安,猶如火宅,一切眾生都應發菩提心,努力修行,以求儘快了生死,成就佛道。

目錄(十一)信佛修行者守戒的一些方法介紹。

目錄(十二)

煮素食的一些方法介紹。

目錄(十三)

附錄內容【附錄內容在禪定入門(四)的最後面】:

(1.1)幾種大藏經的簡介。

(1.2)計算物體面積、體積的一些簡單方法,用於大約估計或者計算修行點、觀察點的大小。

(1.3)修行的常見的身體姿勢

(1.4)禪定入門略說(三)的問答內容:怎樣分別用六根修行?此問答有很多內容介紹六根選擇修行點的方法,選擇修行點的方法中部分內容與禪定入門略說(四)不同、有矛盾、或者相差大,上述選擇修行點的方法有矛盾、相差大時,依禪定入門略說(四)為準,例如禪定入門略說(三)中用耳根修行的部分取修行點的方法是洪水漫浸式,禪定入門(四)說,用耳根修行,用河道取水式的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用洪水漫浸式難度大。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進行命名。

(1.5)禪定入門(二)問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麼?

(1.6)禪定入門(三)中的問答:“信佛修行者怎樣才能做到遠離情慾或少欲?為什麼說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麼差別?為什麼說大乘佛法智慧遠超小乘法?”。

(1.7)文摘:詳解中國佛教史上五次法難 文革破壞最嚴重

問:為什麼說一切佛門修行的大事,都可以看成幾件小事或者十幾件小事?怎樣才能把一切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簡為繁,然後化繁為簡,歸納總結?

註:本問答包含目錄(一)的內容

答:佛門修行的包括許多大事,例如發菩提心,華嚴經中說的十波羅蜜,學習佛經佛法,精進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一切佛門修行的大事,都可以看成幾件小事或者十幾件小事。信佛修行者可以把一切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簡為繁,然後化繁為簡,歸納總結,步驟如下:

(e1)信佛修行者發菩提心

(e2)信佛修行者學習佛法義理,由簡至繁,學習簡單的、基礎的義理、核心義理,積少成多。詳細學習、研究核心義理。

(e3)信佛修行者學習佛法義理,把學習的佛法義理進行歸納總結,簡化成核心義理,化繁為簡。

(e4)化繁為簡完成,信佛修行中的一切大事都可以看成長時間內持續做好幾件小事或十幾件小事。

(e5)修禪定。

(e6)讀誦楞嚴咒或多讀誦楞嚴咒。

(e7)如果信佛修行者要大幅減少成就佛道的難度,需要得到佛菩薩、佛法僧的大的加力護持,要得到佛菩薩、佛法僧的大的加力護持,要發菩提心,要在居住的住宅、房屋內找一個乾淨的地方請楞嚴咒安放,或者多念楞嚴咒,要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薩名號,求佛菩薩加力護持,求佛法僧加力護持。

  楞嚴經中說,一些未了生死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憑自力和魔的加力護持,有大神通,魔及魔眷屬擾亂修行者,欺騙、誘導修行者,使未了生死的修行者誤以為自己證得佛果,使未了生死的修行者說大妄語,說自己證得佛果。

楞嚴經中說: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沈三苦海不成三昧。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所以講,未了生死,未證得菩薩果位的初心修行者,不可輕信各種徵兆。有的不好的徵兆,是修行者在有災難或大災難降臨前,佛菩薩或護法善神的提示,遇到不好的預兆,要努力修行、守戒,多念楞嚴咒,求佛法僧加力護持,以求避開災難。有的徵兆並不準確,有的徵兆、假像,是魔及魔眷屬欺騙、誘導、擾亂信佛修行者,使修行者說大妄語或做其他深重罪業,或使修行者心生嚴重的顛倒錯亂、做深重罪業,導致墮入地獄或墮入無間地獄。

楞嚴經中說: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禪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若未能誦,寫於禪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後垂範。......是故如來宣示此咒,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隱,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

  楞嚴咒的巨大功德、詳細作用,可見楞嚴經中的有關說法。

  要信佛修行中的一切大事簡化成幾件小事或十幾件小事,並非本問答中的內容就能解決完成,禪定入門(四)中其他問答詳細講修禪定的方法、義理,可以於禪定入門(四)中其他內容中找到解決本問答的方法。

  每一天或一段時間內,e6可以和e2、e3、e4和e5中任何一個交替進行,e6可以和e5同時進行,e5可以和e1、e2、e3、e4、e6中任何一個交替進行或同時進行。

  在一個長的時間內(例如一個月或超過一個月的時間),e1至e6共六個項目(或步驟)可以做一遍、重複幾遍或多遍,可以不按順序做【重複幾遍或多遍下,有的項目(或步驟)做的次數可以多些,有的項目做的次數可以少些,有的項目可以選擇用較多時間做,有點項目可以選擇用較少時間做】。例如:信佛修行者進行e1步驟→信佛修行者進行e2步驟(持續5天)(5天內,e2和e5、e6交替進行,e2和e5可以同時進行,e5和e6可以同時進行,以下同)→進行e3步驟(持續3天)(3天內,e3和e5、e6交替進行或e3和e5可以同時進行,e5和e6可以同時進行,以下同)→進行e4步驟(持續2天)(2天內,e4和e5、e5交替進行,e4和e5同時進行,以下同)→進行e6步驟,持續七天→進行e3步驟(持續5天)→進行e1步驟→進行e4步驟(持續3天)→進行e2步驟(持續6天)→進行e4步驟(持續2天)→進行e1步驟→進行e3步驟(持續8天)→進行e2步驟(持續8天)→進行e4步驟(持續9天)(9天內,e4和e5、e6交替進行,e4和e5可以同時進行)→進行e6步驟,持續兩天。

(修改2-開始)

  信佛修行者學習佛法義理,對所學佛法義理由簡至繁,再化繁為簡,總結核心義理,方便記憶,歸納總結後,一切佛法修行的大事可以看成做好幾件小事或者十幾件小事。一切世間事,也要化繁為簡,減少修行障礙,減少修行的難度,減少或消除六道輪迴的迷惑。

  禪定入門(二)中問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麼?”中說: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之一,就如華嚴經中說: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必能燒盡一切煩惱,究竟得於無餘涅槃。也就是說,於佛教中種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將來生能於佛教中修行得大成就(於佛教中種善根或少善根的眾生,今生或將來生能修行了生死或者成就佛道),這個義理包括佛教中禪、淨以及其他一切法門,這個義理在我看過的佛經中,有多部佛經有同樣或近似的說法或例子。

  所以說,對佛教有堅定的信心對信佛修行者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曾經於佛教中做少善業、種少善根的眾生,後來對佛教信心消失,則上述希望能否實現是難以預計的。所以說,有機會接觸佛法的眾生應發菩提心,努力修行。這樣能鞏固對佛教的信心,如果修行得好,能了生死或者成就佛道。

(修改2-結束)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六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耳根修行?禪定入門(四)中,最快的修行行門是什麼?信佛修行者怎樣用眼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意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三觀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意根幻觀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念佛法門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提高學習效率?維摩詰所說經中的:“入不二法門”是什麼意思?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和小乘法、二乘法有什麼區別?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義理是什麼?信佛修行者怎樣用鼻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樣用舌根修行?問:為什麼講信佛修行者要學會用文字總結、歸納修行的方法?

註:(一)上述這些問答包括目錄(二)、目錄(五)、目錄(四)、目錄(九)的內容。

    (二)上述問題在回答時的內容目錄如下:

(1)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中的身修行的方法。

(2)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的方法。

(3)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的方法。

(4)信佛修行者用意根修行的方法。用三觀的修行方法。用意根幻觀的修行方法。

(5)信佛修行者用念佛法門修行的方法

(6)信佛修行者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

(7)維摩詰所說經中的:“入不二法門”的意思。

(8)大乘佛法和小乘法的區別。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義理。

(9)信佛修行者用鼻根修行的方法

(10)信佛修行者用舌根修行的方法。信佛修行者要學會用文字總結、歸納修行的方法。

答:禪定入門(三)中的有這樣的問答:“怎樣分別用六根修行?信佛修行者為什麼要誦持楞嚴咒?禪定入門略說(三)的第二部分依什麼行門為最快的修行行門?”此問答有很多內容介紹六根選擇修行點的方法,對於上述問題的解答須先看禪定入門略說(三)上述問答的相關內容,禪定入門(三)中上述問答選擇修行點的方法中部分內容與禪定入門略說(四)不同、有矛盾、或者相差大,上述選擇修行點的方法有矛盾、相差大時,依禪定入門(四)為準,例如禪定入門略說(三)中用耳根修行的部分取修行點的方法是洪水漫浸式,禪定入門(四)說,用耳根修行,用河道取水式的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用洪水漫浸式難度大。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進行命名。

  楞嚴經中說: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信佛修行者修禪定的方法, 用六根修行(用六根中任何一根,或者同時用兩根,或者同時用三根至六根修行)(也就是說,用六根六種行門中任何一個行門修行,或者用六根六種行門中的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行門同時修行),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離開法執,離開一切執著(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離開一切執著,即可離一切相),非眼即眼,非耳即耳,非鼻即鼻,非舌即舌,非身即身,非意即意,非六根,即六根,非色即色,非聲即聲,非香即香,非味即味,非觸即觸,非法即法,非六塵,即六塵,非六識,即六識,如鏡照物,鏡非是物,鏡非無像,黑來現黑,白來現白,六根專注於修行點,自性無一物可得,佛法是不二之法,非色非空,不垢不淨,非有非無,色不異空,色即是空,非待色滅而證性空,色性自空,不取無明和為物所轉兩邊,不取空有二邊,六塵與性空融為一體,圓融無礙,中道了義,明心見性,即為一乘佛法。自性覺悟即六根覺悟,覺悟圓滿即六根覺悟圓滿,六根覺悟可以理解為六根覺察力好、六根觀察力好的意思,六根覺悟圓滿可以理解為六根覺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六根觀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如楞嚴經中說: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所以講,修行者覺悟即六根的覺察力覺悟,佛覺悟圓滿即佛的六根覺察力圓滿,六根的覺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六根觀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修行就是要鍛煉六根的覺察力、觀察力。

(1)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中的身修行的方法。

  一個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中的身修行時,不取離合二相。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六根中的身修行時,可以選擇身體的小部分的地方(例如十平方厘米至幾十平方厘米的皮膚)的感覺作為修行點、觀察點,又例如單盤坐、雙盤坐時,以左腿或右腿的感覺作為修行點、觀察點。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也可以以身體的整體感覺作為修行點、觀察點。

  禪定入門(三)中說:  信佛修行者怎樣才能做到遠離情慾或少欲?個人的理解,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人的身體有許多不同的器官或部位,每天24小時,一切時,人的不同的器官、部位或多或少在運動,人的身體不同的器官、部位不停地移動、碰觸、合離或摩擦的時間長了,更易產生、滋生塵勞、幻翳,進一步更易引發情慾。

  佛身即是法身,佛得正遍知,佛於一切處皆得究竟,佛的法身遍一切處,六道眾生的身遠少於佛的法身及菩薩的法身,但如人道的信佛修行者,未證得神通或法身前,身體、身雖然小,但人的身體有許多不同的器官或部位,人的身體不同的器官、部位不停地移動、碰觸、合離、摩擦的時間長了,更易產生、滋生塵勞、幻翳、取相,進一步更易引發情慾,身取相會產生很多微細惑。

   如《大藏經名。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中請錄的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十中說:兜率天身長四由旬,衣長八由旬,廣四由旬,衣重一銖半。化自在天身長八由旬,衣長十六由旬,廣八由旬,衣重一銖。他化自在天身長十六由旬,衣長三十二由旬,廣十六由旬,衣重半銖。自上諸天,各隨其身而著衣服。

  金剛經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信佛修行者的六根都離相,即為離一切諸相,信佛修行者的六根要做到離相,其中六根中的身要做到離相,難度最大。

  六道輪迴的眾生,六根中的身執著、取相是取相或者染情慾的最大原因。信佛修行者的六根要做到離相,難度最大的是六根中的身離相。一個信佛修行者六根都做到遠離情慾,即可以做到遠離情慾,一個信佛修行者六根要做到遠離情慾,難度最大的是六根中的身要做到遠離情慾。要使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執著,難度大。初禪以上的天人能做到遠離情慾,但六道輪迴的眾生超過97%的時間或超過90%的時間在三惡道中,所以六道輪迴中的眾生中,三惡道的眾生中,很多眾生容易染情,容易深染情慾,這使得六道輪迴眾生要學佛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難度大增。而且很多六道輪迴眾生的很多痛苦、煩惱來源於六根中的身,例如飢餓、疾病、冷暖、疲倦,但歷盡艱辛,滿足身體所需,又墮入情慾,如世間語說:飽暖思淫慾。很多人的一生,很多時間花在謀生和滿足身體所需,衣食住行,吃喝排泄,清潔、運動、疾病,很多時間、精神花在身體方面。

 (爭議部、難解部-開始)個人的理解,一個信佛修行者學習佛法佛經時,如果有小部分內容或者部分內容不明白、不信受,或者暫時又找不到自己認為合理的理解時,對於不明白、不信受的小部分內容、部分內容,不要輕慢、否定、誹謗,因為誹謗佛法僧、謗法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

  我是在家的信佛修行者,有一種講法說在家的信佛修行者不可以看專門講出家人的戒律的佛經,所以我也沒有花很多的時間去看專門講出家人的戒律的佛經,但部分不是專門講出家的戒律的佛經、部分佛經註解也有介紹少部分出家人的戒律。我對於日中一食、過午不食有不同於佛經的理解,如上文所說,對於不明白、不信受的小部分佛經內容、部分佛經內容,不要輕慢、否定、誹謗,因為誹謗佛法僧、謗法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佛經提倡出家的修行者日中一食,例如佛說四十二章經中所說,有的佛經提倡出家人過午不食,例如佛說處處經中說的日中後不食。有的網文說日中後不食可以在早上至中午之前吃一餐或者兩餐均可,所以也不清楚是否真的如此。在家修行者也有過午不食的戒律。如果一個信佛修行人沒有受日中一食的戒律,只要吃素、不殺生,一天吃一餐、兩餐、三餐或者一天少吃多餐,一天吃超過三次均可。個人的理解,部分信佛修行者,選擇日中一食,身體健康不會受損害,能節省時間用於修行、節省食物,並且能對修行有好處;但對於部分信佛修行者,選擇日中一食或者過午不食,可能對身體健康有損害,即使對身體健康無損害,但部分信佛修行者,選擇日中一食或者過午不食,身體過於飢餓,反而使身體、六根中的身要做到離相、離開執著、遠離情慾的難度增大,而且日中一食或者過午不食,會導致部分信佛修行者如果學習佛經,學習效率會下跌,體力勞動的效率會下跌或者難以完成多的體力勞動。

  為什麼說部分信佛修行者,選擇日中一食或者過午不食,身體過於飢餓,反而使身體、六根中的身要做到離相、離開執著、遠離情慾的難度增大?因為部分人在過於飢餓時,人的部分器官、腸胃之間的空隙增大,人部分器官,很多器官內的血液減少、血液流動減少,人體很多器官的體積、外形減少,反而使不同的器官之間的離合、摩擦、觸碰增加,這使信佛修行人的六根中的身要做到離相、離開執著、遠離情慾的難度增大,如果一個人合理、靈活安排飲食,反而能使六根中的身要做到離相、離開執著、遠離情慾的難度減少或者大幅減少。如果人一天內吃過多的素食食物,會使人體部分器官、多個器官之間的過於擁擠,身體部分器官之間的離合、摩擦、觸碰增加,所以個人理解,一個信佛修行者應根據自己的六根中的身的感覺而靈活安排素食的時間、每一次素食的多少。譬如用衣架架起一件很輕的衣服晾在空中,風吹時,衣服容易飄動、搖動,如果一件厚的重量較大的衣服放在地上,不是很大的風吹來時,衣服不會移動或者很少移動,部分人在過於飢餓時,部分身體器官、腸胃就好像輕的衣服那樣,更易產生移動,不同的身體器官之間的間隙更大,不同器官之間的移動、碰觸、合離、摩擦增加,使人的六根中的身更易取相、執著、更易染上情慾。譬如一個內部空間尺寸為長50厘米、寬40厘米、高40厘米的木箱子,如果在木箱子內放一個雪梨,人搬動箱子走兩百米(手只碰觸箱子,手不直接拿雪梨),雪梨容易在箱子內滾動、移動,如果木箱子內放半箱子雪梨,人搬動箱子走兩百米,雪梨不容易移動、滾動,部分人在過於飢餓時,人的身體部分器官、腸胃的體積減少,部分器官不同器官之間的空隙增大,導致人不同器官之間的移動、碰觸、合離、摩擦增加,使人的六根中的身更易取相、執著、更易染上情慾。

  部分修行者如果選擇日食一餐,人如果一次性吃過多的素食食物,胃部會擴大幾倍或者擴大超過十倍,損害身體健康,所以一般不要一次性吃過多的素食食物,一般一餐最多吃60%~65%飽或者大半飽即可,部分修行者如果選擇日食一餐,一餐吃60%~65%飽或者大半飽或者80%飽,健康不受損,對修行有好處,部分修行者卻未必能做到。部分修行者選擇日食一餐、日中後不食,對道業、修行有大幫助,能修行得到大成就,即使身體健康受損,也是有大的意義、值得的(部分修行者選擇日食一餐、日中後不食,如果學習佛經,也不會降低學習效率)。

  個人的理解,如上文所說,部分信佛修行者如果選擇日食一餐、日中後不食,對修行、道業無幫助,反而有損害,可以根據自己的六根中的身的感覺而靈活安排素食的時間、每一次素食的多少。

  諸惡莫作是一切佛經、大乘了義佛經的不可違背的原則,在沒有受日食一餐的戒律下,在吃素不殺生下,一天吃三餐、幾餐也並非做惡業,很多大乘了義佛經會講諸惡莫作,但不會提及是否一定要日食一餐或者日中後不食。

(爭議部、難解部-結束)

註:上述從“(爭議部、難解部-開始)”至“(爭議部、難解部-結束)”的內容屬於爭議部、難解部的內容。

  佛說處處經中說:佛初得道不食七日,有四因緣:一者、念道忘食;二者、一心不飢;三者、歡喜不渴;四者、不念痛癢思想生死識;是為四。欲使人聽經亦爾。虛雲大師也曾經出現坐禪時十幾天不吃不喝的情況。所以講一個信佛修行者在修行效果好、修行狀態好、健康不受損下,可以幾天時間不吃不喝;一個信佛修行者在修行效果好、修行狀態好、健康只有少的受損下,衡量得失,得到的遠大於失去,也可以選擇日中一食,甚至有時候幾天才吃一餐。

  部分信佛修行者選擇日中一食,為什麼對修行有利?不同的修行者情況不同,個人理解、猜測,選擇日中一食、對修行有利的部分信佛修行者可能有以下情況:

(1.1)信佛修行者身體消耗能量、食物少,所以可以日中一食,不會感到過於飢餓或者不會感到飢餓。

(1.2)信佛修行者日中一食,修行效果好,身體狀態好,不會出現部分身體器官、腸胃之間的空隙減少而導致不同的器官之間的離合、移動、摩擦、觸碰增加的情況。

  部分信佛修行者雖然坐禪時身體不動(身體外形不動)或者很少運動,但部分身體器官、腸胃之間的空隙減少而導致不同的器官之間的離合、移動、摩擦、觸碰增加的情況,但部分信佛修行者不會出現上述情況。

(1.3)信佛修行者日中一食,多的時間修行、修禪定,能使六根離相。

  如禪定入門(三)中說,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是染情慾的最大原因。可以做到遠離情慾、守戒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靈活安排自己的生活,但如果不能做到遠離情慾、少欲、守戒,可以選擇以下方法。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身不由己,則情難自控。因為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是染情慾的最大原因,一個信佛修行者如果調伏不好、控制不好,難以做到遠離情慾、少欲,如果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不可離開,導致深染情慾,不能自拔,就變成情難自控,難以做到遠離情慾,世間語中也有“身不由己”、“情難自控”的講法,在這裡,“身不由己”的意思與世間語講的“身不由己”的意思略有不同,在這裡,情難自控中的“情”字的是“情慾、情緒”的意思。世間語講的“情難自控”是講情慾、情緒過多、出現偏差或失控,但與佛無緣的眾生並非要做到永斷情慾,修行了生死或者成就佛道,而信佛修行者的修行的重要目的是要遠離情慾、永斷情慾,修行了生死或者成就佛道。

  對於很多信佛修行者而言,五戒中,要做到遠離情慾,難度最大。對於未能做到遠離情慾,少欲的信佛修行者而言,每天要慎重選擇第一次多的進食的時間,每天長時間睡眠起床後,未多吃食物前是黃金修行時間、有利於修行的時間,要抓緊時間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其他修行方法修行,多吃食物前,如果能用兩小時、超過兩小時、三小時、超過三小時以上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修行,能使信佛修行者做到遠離情慾、少欲的難度大減,一般,起床後5小時至10小時後才進行第一次多的進食(一次性連續吃多的素食食物),每天何時進行第一次多的進食,要由身體健康狀況、精神狀況、身體狀況決定,在身體健康沒有受損下,每天第一次多的進食的時間較遲,如果健康受損,則要縮短起床後至第一次多的進食間的時間,會使每天進行第一次多的進食前的修行時間減少。

  這種說法在佛經中有何依據?雖然在家修行者不可看出家人的專門講戒律的佛經,但有時也會在其他不是專門講出家人戒律的佛經中、或一些佛經註解,講一些戒律。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佛言: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在家的戒律也有過午不食的講法,很多日中一食的修行者生活規律,早睡早起,起床後至第一次多的進食前有長的時間用於修行。佛說處處經中也有講日中後不食的好處,佛說處處經中說:佛言。日中後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臥。三者得一心。四者無有下風。五者身安隱亦不作病。是故沙門道士知福不食。佛說處處經中說:佛初得道不食七日。有四因緣。一者念道忘食。二者一心不飢。三者歡喜不渴。四者不念痛癢思想生死識。是為四。

  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日中後不食,健康受損,做不到,可以改為每一天吃三餐或超過三餐(日中後也進食),少吃多餐,或者每天第一次多的進食前儘量用多的時間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修行,儘量用多的時間修行,因為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是染情慾的最大原因,對於很多信佛修行者而言,五戒中,要做到遠離情慾,難度最大,要減少或大幅減少這種障礙,第一次多的進食(一次性吃多的素食食物)後,要花費體力、精神進行消化,第一次多的進食後,頭部充血大幅增加,較易產生疲勞疲倦、昏沉,第一次多的進食後,胃部擴大幾倍或者擴大超過十倍,小腸消化食物,大腸吸收水分、儲存糞便,體內食物增加,體內、大腸內糞便增加,這使得人的幾個、多個部分、器官間的摩擦、擠迫、觸碰、離合增加或大幅增加,要使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執著難度增加,所以人任何時間體內有多的糞便時,要儘快去大便,排出多的糞便,減少身體的負荷。每天第一次多的進食前儘量用多的時間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其他修行方法修行,能產生大的定力、大的禪定力,有此定力作為基礎,第一次多的進食後,六根中的身不易被觸塵所轉,使修行者做到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執著的難度大減,使修行者做到遠離情慾、少欲的難度大減。

  意根是產生妄想、妄念最多的地方,但一個信佛修行者要使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執著的難度要比意根不取相的難度要大得多。一個信佛修行者要做到遠離情慾,六根都要做到,六根中,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執著、不染情難度最大,如果六根中的身做到不取相、不執著、不染情,其他五根也要做好。意根有幾種、多種調整方法,要靈活運用。意根要不取生滅二相,可以用念楞嚴咒、念佛、意根空觀的方法修行,念楞嚴咒、念佛時,意根念頭多而不取生滅二相,讀佛經時,意根念頭多而不取生滅二相,如無必要,意根念頭少時較易能做到離相,用耳根修行,也能使意根念頭少。當然用耳根修行時,要使意根不執著,也需要信佛修行者,熟悉佛教義理,有一些智慧,會幾種、多種修禪定的方法,才能做到。對於很多眾生而言,意根離開妄想執著,還是難度大的。

  禪定入門(四)修行方法,信佛修行者六根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離開一切執著(離開一切執著即可以離一切相),而一切執著中,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執著、不染情難度最大。我是處於人道之中,認為其他道的眾生,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是染情、執著的最大原因、障礙,是我的推斷、推測, 禪定入門(三)中也講,其他道的眾生也是有身體的,不可以以虛空為身(不可以把虛空作為自己的身體),也會導致一切眾生的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成為染情、執著的最大原因、障礙。

  用上述方法修行,短時間內嘗試,一天內用少的時間專門用耳根修行或不用時間專門用耳根修行,也能對遠離情慾、少欲有大的幫助。用上述方法修行上述方法修行的特點,在長時間睡眠起床後,修行5小時至10小時,然後再吃多的素食食物(第一次多的進食),在起床後至第一次多的進食的5小時至10小時不進食或者小量進食一次至三次(長時間睡眠後,起床後,第一次少量進食可以安排在起床後的一小時內,也可以安排在起床後的一小時至三小時內。)。這種修行方法的特點,長時間睡眠後、起床後的6小時至10小時內,不要做體力要求很大的運動、勞動,也不要運動量過少【體力要求高、劇烈的運動、勞動,會使人較快需要吃多的素食食物,上述方法(在長時間睡眠起床後,修行5小時至10小時,然後再吃多的素食食物)不可實施,運動量過少、很少,對身體健康不利】,在長時間睡眠後,起床後的6小時至10小時內不要用拘束大的姿勢修行,例如不用單盤坐、雙盤坐、自然平坐等姿勢【自然平坐的意思可見附錄“(1.3)修行的常見的身體姿勢”】(單盤坐、雙盤坐、自然平坐是拘束大的姿勢),用站立、行走(不是長距離步行,是小面積範圍內來回走動,或時走時停,有時走動,有時站立不移動)、自然坐的姿勢修行。與自然坐的姿勢相比,站立、行走(小面積範圍內有時候走動,有時候站立不走動)的效果更好。用站立、行走、自然坐的姿勢能增加運動量,又沒有很大的運動量,能有利於健康,有利於身體消化食物和增強忍受飢餓的能力。在長時間睡眠起床後,修行5小時至10小時,人得到適量運動,促進健康、氣血運行,有利於健康和提高消化能力,然後再第一次多的進食(吃60%至65%飽)(一次性連續吃多的素食食物)。

 上述方法修行效果好。如果信佛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深染情慾,沒有調伏,無法離開執著,用耳根修行也沒法解決、解救。信佛修行者如果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深染情慾,如果沒有上述方法調伏六根中的身,也沒有其他好的方法調伏六根中的身、應對,一天即使能用兩小時至三小時專門用耳根修行,也不能大幅減少遠離情慾的難度,要做到遠離情慾、少欲的難度也較大。

  因為五戒中,要做到遠離情慾的難度最大,而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是染情的最大原因,所以一個信佛修行者要為了調伏六根中的身(使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執著)而安排自己的修行,要根據六根中的身的特點、身體的感覺安排自己的修行,如果在起床後長時間後第一次多的進食,健康受損,則應減少在起床後至第一次多的進食的時間,或者增加起床後至第一次多的進食前的小量進食的次數,例如本來第一次多的進食前有一次小量進食,增加為兩次或三次小量進食,或者增加用站立姿勢修行的時間。

  對於一個信佛修行者,長時間的修行,要大幅減少遠離情慾、少欲的難度,前文所講的調伏六根中的身的方法和多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修行,使六根中的身不執著、不取相,兩方面都要做好,調伏六根中的身的方法可能有幾種、多種,只要能使六根中的身不執著、不取相即可,而本文前文已提出一種方法,如前文中所說。無明觸發情慾,作為最有效的修行方法,多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修行,才能較易離開無明,所以本文的方法,每天長時間睡眠起床後,未多吃食物前是黃金修行時間、有利於修行的時間,要抓緊時間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其他修行方法修行,多吃食物前,如果能用兩小時、超過兩小時、三小時、超過三小時以上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修行;如果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深染情慾,不能自拔,用耳根修行、用其他行門修行,也難以解救,如果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深染情慾,用其他行門修行,也只會落在相待中,不能明心見性,所以本文前文已經提出解決的方法,在長時間睡眠起床後,修行5小時至10小時(期間多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修行,才能較易離開無明),然後再吃多的素食食物(第一次多的進食),在起床後至第一次多的進食的5小時至10小時不進食或者小量進食一次至三次(長時間睡眠後,起床後,第一次少量進食可以安排在起床後的一小時內,也可以安排在起床後的一小時至三小時內。)。長時間睡眠後、起床後的6小時至10小時內不要用拘束大的姿勢修行,例如不要用單盤坐、雙盤坐、自然平坐等姿勢(單盤坐、雙盤坐、自然平坐是拘束大的姿勢),用站立、行走、自然坐的姿勢修行。與自然坐的姿勢相比,站立、行走(小面積範圍內有時候走動,有時候站立不走動)的效果更好。長時間睡眠後、起床後的6小時至10小時內,不要做體力要求很大的運動、勞動,也不要運動量過少(體力要求高、劇烈的運動、勞動,會使人較快需要吃多的素食食物,上述方法不可實施,運動量過少、很少,對身體健康不利)。一天24小時內至少要去一次大便,可以選擇一天24小時去一次或兩次大便,任何時候身體內有多的糞便,要儘快去大便,排出多的糞便,減少身體的負荷。詳細做法可以見前文所說。

  很多信佛修行者,即使不去專門用耳根修行,部分時間也會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行門同時修行時會(兼修的方法)用耳根修行,例如在適合用耳根修行的環境下念楞嚴咒、念佛,部分時間也會兼修的方法用耳根修行,很多世間人部分時間也會用耳根,例如傳統的學校,學生在課堂聽講課,也會用耳根。對於信佛修行者還是其他眾生,長時間(例如幾天至幾十天)不用耳根的情況較少。信佛修行者,部分時間,兼修的方法用耳根修行,也會對取得好的修行效果有幫助。

  詳細的飲食安排可見問答“信佛修行者怎樣提高學習效率?”中的舉例。

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是染情慾的最大原因。

六道眾生中,人道以外的其他道的眾生怎樣才能遠離情慾?

人道以外的其他道的眾生要遠離情慾,要做到以下幾點:

(1.1)不同道的眾生有不同的生存形態和生存環境,如果能找到合適的條件,要儘量在適合用耳根修行的環境下生活,要多用耳根修行。例如鳥類較易選擇在適合耳根修行的環境下生活,很多鳥類的耳根也是具足的,可以多用耳根。

(1.2)不同道的眾生有不同的生存形態和生存環境,可以選擇多用身體站立或者舒展較好的姿勢生活或者生存,例如馬站立(四腿觸地站立,不同於人的站立),身體舒展較好。

(1.3)不同道的眾生有不同的生存形態和生存環境,如果每天有長時間睡眠,在長時間睡眠後較長時間後再第一次大量進食,這種方法部分動物也可以做得到,例如,馬、大象在睡眠後,醒後五小時至十小時才第一次大量進食,醒後至第一次大量進食前,不吃任何食物或者有一次至三次小量進食。

(1.4)不同道的眾生均可用部分時間留意六根中的身的感覺,任何時候發現六根中的身有取相、執著、染情時,均要儘快、及時進行調整,使六根中的身不取離合二相,不執著,不染情。

  一個信佛修行者當出現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而導致染情,要抽部分時間、足夠的時間留意六根中的身的變化,要注意用六根中的身修行,要及時調整。

  禪定入門(四)中,最快的修行行門是什麼?

  禪定入門(四)中,最快的修行行門有兩種:

(1)以耳根為最快的修行行門

(2)不定。不定哪一種行門為最快行門,由信佛修行者靈活選擇。

  但如禪定入門略說(一)(二)中說,行門難易快慢,各人根據自己的修行實踐、嘗試,結論是不同的,什麼行門最快最易,要根據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嘗試、實踐,而選擇、決定。因為不同的佛經說法是不同,楞嚴經說最快的行門是耳根,般舟三昧經說最快的行門是念阿彌陀佛,華嚴經、金剛經等大乘了義經沒有說最快的行門是什麼行門,不同的人要根據自己的修行嘗試、實踐,而選擇、決定什麼行門對於自己是最快最簡易的,理解不同的行門為最快的行門都不違經義。

  當一個信佛修行者能明白怎樣用六根中的身修行時,則能得到不同於耳根的另一種最快的修行行門,這種最快的修行行門,重點是要離相、離一切執著,(對於很多信佛修行者而言)五戒中要做到遠離情慾最難,因為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染情慾是一切眾生要做到離相、遠離情慾最大的障礙。所以只要學會怎樣使六根中的身離相、離開執著,進一步使其他五根離相、離開執著,即可明白自性本具的佛性,開悟大智慧,明心見性。這種修行的方法每一天不用用長的時間專門用耳根修行或者不用專門用耳根修行,部分修行時間可以同時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行門修行時,其中一種行門用耳根修行即可(兼修的方法)。關鍵是做到六根中的身離相、離開執著,六根離相、離開執著,明白自性本具佛性,即可明心見性。

  專門修行與兼修的不同之處,以耳根為例,專門用耳根修行是指專門、主要用耳根一種行門修行,用兼修的方法用耳根修行是指同時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行門修行時,其中一種行門用耳根行門,例如用耳根和用眼根兩種行門同時修行,用念佛和用耳根兩種行門同時修行。

  這種修行方法無修無證,不用專門用耳根修行,關鍵是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執著、不染情,然後其他五根同時能做到離相。 因為六根中的身執著、取相,是六道輪迴眾生染情慾、深染情慾的最大原因,要做到遠離情慾難度大。六根中的身執著、取相,是六道輪迴眾生最難離開的執著、六根中最難以做到離相的地方。

  信佛修行者可以選擇上述用六根中的身的修行方法進行修行。

  信佛修行者修行時,要安住當下本具的佛性,不執著於過去、現在、將來,不執著於六塵,不執著於一切處,離一切執著,金剛經中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佛性、智慧在六根均不取相、不執著時,會自然顯現出來。一個信佛修行者的六根要離相,要做到遠離情慾,難度最大的是六根中的身不執著、不取離合二相、不染情,如果六根中的身能做到不執著、不取離合二相,同時其他五根不取相,即可明心見性,開悟大智慧。

如果日中一食,健康受損,做不到,怎樣改為過午不食?

可以選擇早點睡覺,早點起床。例如20:00~21:00睡覺,第二天3:00~4:00起床,4:00~11:00有一次、兩次或者三次小量進食,11:00~12:00安排一次多的進食。

如果做不到日中一食、過午不食?則靈活安排即可,如前文所講關鍵是長時間睡眠後,起床後的5小時至10小時後才安排第一次多的進食,在第一次多進食前,安排一次、兩次或者三次小量進食,詳細內容可見前文所說。

信佛修行者可以把素食食物的按照營養成分多少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1.1)營養很多;(1.2)營養多;(1.3)營養成分中等;(1.4)營養成分較少,四個等級中,序號數字越小,表示營養越多,(1.1)的素食營養成分最多,比其他三個等級都要多,(1.4)的素食營養成分最少,比其他三個等級都要少。

  信佛修行者可以把素食食物的按照人體消化、吸收難度大小把素食食物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1.1)很容易消化;(1.2)容易消化;(1.3)難消化;(1.4)很難消化,四個等級中,序號數字越小,表示消化難度越小

(1.1)的素食最易消化,比其他三個等級的素食的消化難度都要小,(1.4)的素食最難消化,比其他三個等級的素食的消化難度都要大。

  煮熟食用的素食的消化難度大小取決於煮的時間長短,不能生吃(蘋果、雪梨等水果可以生吃,很多素食食物需要煮熟才吃),煮熟才吃,但不要煮得過於熟爛。

  例如,麵包、餅乾、雪糕屬於營養很多或者多、很容易消化的食物;煮熟的米飯、黃豆、微豆屬於難消化、營養多的素食;蘋果屬於營養多、難消化或者很難消化的素食食物;雪梨屬於易消化、營養多的素食;煮熟的油麥菜、菜心、菠菜屬於容易消化但營養小的食物;煮熟的玉米、紅蘿蔔屬於難消化但營養多的素食;煮熟的番茄屬於營養很多或者多、容易消化的素食食物。

    如果信佛修行者按照上述方法,長時間睡眠後起床後的5小時至10小時後才第一次進食多的素食食物,第一次進食多的素食食物前有一次、兩次或者三次小量進食,在長時間睡眠後起床後的第一次、第二次小量進食儘量不要吃很難消化的素食食物,儘量選擇吃營養很多或者多、很容易消化或者容易消化的素食食物。上述安排下,信佛修行者一般一天24小時內安排一次多的進食或者兩次多的進食,兩次或者兩次以上小量進食,第一次多的進食吃60%~65%飽,在第一次進食多的素食食物後,超過五小時後,第二次進食多的素食食物,第二次進食多的素食食物吃30%~35%飽,任何時候,均可安排小量的進食。長時間睡眠前的三小時內如果小量進食,儘量不要吃難以消化的素食食物,應選擇吃容易消化的素食食物。

  選擇素食、煮素食的方法可見問答:“選擇素食、煮素食有什麼好的方法?”

  六根中的身執著、取相,是六道輪迴眾生染情慾、深染情慾的最大原因,要做到遠離情慾難度大。六根中的身執著、取相,是六道輪迴眾生最難離開的執著、六根中最難以做到離相的地方。

  一切時,信佛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執著、取相或者染情時,要留意六根中的身的感受,要及時進行調整、調伏,要使六根中的身儘快做到離開離合二相,不執著,遠離情慾。

  上述所講的部分建議、很多建議,自己經過短時間(大約超過半個月的時間)的修行嘗試,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上述所講的建議,修行者應根據自己的修行效果、修行實踐進行靈活選擇、取捨。例如建議長時間睡眠後起床後六小時至十小時內,不要用拘束大的姿勢修行,例如不要用單盤坐、雙盤坐、自然平坐等姿勢修行(單盤坐、雙盤坐、自然平坐是拘束大的姿勢),如果信佛修行者在修行實踐中,長時間睡眠後起床後六小時至十小時內,用上述姿勢修行,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則可以選擇用上述姿勢修行。

(修改1-開始)

在怎樣提高學習效率的問答內容中,舉例d12~d14,在長時間睡眠起床後的10.5小時至12小時後才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吃50%~65%飽)。

信佛修行者可以在修行實踐中用幾種、多種方法改變飲食時間、飲食的多少。進行修行嘗試的前提條件是身體健康得到保障,舉一些例子如下:

(1.1)0:00~8:00睡眠,8:00起床,在12小時後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吃60%~65%飽),在第一次長時間睡眠後至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前有三次小量進食(每一次小量進食吃20%至25%飽),其他時間用於修行,16:00~18:00,第三次小量進食,20:00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23:00~第二天7:00,長時間睡眠。

(1.2)1:00~8:00睡眠,8:00起床,在48小時後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吃60%~65%飽),在第一次長時間睡眠後至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前有七次小量進食(每一次小量進食吃20%至25%飽),其他時間用於修行。當天為第一天,16:00~18:00,第三次小量進食,24:00第四次進食小量素食食物。第二天8:00,第五次小量進食。第二天16:00,第六次小量進食。第二天24:00,第七次小量進食。第三天8:00,這時距離長時間睡眠起床後的48小時後,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吃60%~65%飽)。第三天12:00~21:30,長時間睡眠。

(1.3)0:00~8:00睡眠,8:00起床,在48小時後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吃60%~65%飽),在第一次長時間睡眠後至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前有六次小量進食(每一次小量進食吃20%至25%飽),其他時間用於修行。當天為第一天,16:00~18:00,第三次小量進食,24:00第四次進食小量素食食物。第二天8:00,第五次小量進食。第二天20:00,第六次小量進食。第三天8:01,此時距離長時間睡眠起床後的48小時後,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吃60%~65%飽)。第三天12:00~21:00,長時間睡眠。

(1.4)0:00~8:00睡眠,8:00起床。當天為第一天,16:00~18:00,第三次小量進食(每一次小量進食吃20%至25%飽,其他時間用於修行),24:00第四次進食小量素食食物。第二天8:00,第五次小量進食。第二天14:01,此時距離長時間睡眠起床後的30小時後,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吃35%飽)。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吃35%飽)後,繼續修行,第二天24:00,第六次小量進食。第六次小量進食後繼續修行。第三天8:00,第七次小量進食。第三天16:00,第二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吃50%飽),第三天20:00,第八次小量進食。第三天22:00~第四天7:30,長時間睡眠。這個例子中,長時間睡眠起床後,62小時後才開始下一次長時間睡眠。這個例子中,長時間睡眠起床後,進食外的其他時間均用於修行。

(1.5)0:00~8:00睡眠,8:00起床。當天為第一天,16:00~18:00,第三次小量進食(每一次小量進食吃20%至25%飽,其他時間用於修行),24:00第四次進食小量素食食物。第二天8:00,第五次小量進食。第二天14:01,此時距離長時間睡眠起床後的30小時後,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吃35%飽)。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吃35%飽)後,繼續修行,第二天24:00,第六次小量進食。第六次小量進食後繼續修行。第三天8:00,第七次小量進食。第三天16:00,第二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吃50%飽),第三天20:00,第八次小量進食。第八天19:00,第23次小量進食。第八天22:00~第九天7:00,長時間睡眠。這個例子中,長時間睡眠起床後,進食外的其他時間均用於修行。這個例子中,長時間睡眠起床後,超過七天后才開始下一次長時間睡眠,在此期間有23次小量進食和兩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

  上述舉例中,例子(1.2)~(1.5),個人暫時未經過嘗試。如果其他信佛修行者進行近似的修行嘗試時,前提條件是身體健康得到保障,嘗試過程中,任何時候出現身體不適,身體健康受損時,應立刻停止、終止上述修行嘗試,進食素食食物、休息、睡眠。

  宣化上人大師講解的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中說,達摩祖師面壁打坐,坐了九年。也就是說,九年都不睡眠,精進修行。四祖道信禪師,很小就跟僧璨祖師出家學習佛法,六十年長坐不臥。也就是說,六十年都不睡眠,精進修行。

  會用六根中的身修行的信佛修行者的身體能忍受痛苦的能力增強,對於身體死亡、四大分離的恐懼能減少。六道輪迴眾生經歷無數次生與死,每次死亡都是四大分離。身體能忍受痛苦的能力增強對信佛修行者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有幫助。

(修改1-結束)

(修改2-開始)

  一個修行人的衣食住行,睡眠,身體任何運動、動作、體力勞動,都會導致身體與其他物體發生離合、觸碰或者使身體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器官之間產生離合或者觸碰。所以修行人在任何時候,在處理任何事情時,當身體與其他物體發生離合、觸碰而取離合二相,或者身體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器官之間離合或者觸碰使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取離合二相時,都應該進行調整、調伏,使六根中的身不取離合二相;修行者在任何時候,在處理任何事情時,導致六根中的身取離合二相或者產生執著時,都應該進行靈活的調整、調伏,直至六根中的身不取離合二相,使六根中的身不執著、不取相。

  不同的人做同樣的運動、動作、體力勞動或者事情,有的人的六根中的身取相,有的人的六根中的身不會取相。修行者在六根中的身出現取相時,調整的方法變化多、千變萬化,要靈活應對。例如一個人坐在一張硬的木板凳上和一張鋪有厚而且軟的有彈性的沙發墊的沙發上,身體的感覺會不同,有的人坐在上述沙發上或者睡在鋪有厚而且軟的有彈性的床墊的床上,會感覺不舒適甚至導致身體取離合二相、執著。因為不同的修行者在生活、修行中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事情、很多的不同的情況,當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時,關鍵要自己靈活應對、調整,使自己的六根中的身不執著、不取相。因為不同的修行者在生活、修行中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事情、很多的不同的情況,都會有可能使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禪定入門(四)不會對每一種情況的應對方法都加以詳細論述。例如,在家的信佛修行人如果頭髮較長不舒適時,頭髮應全部剪去或者留較短頭髮,例如剪髮時只留大約兩毫米至二十毫米長左右。

  修行人六根中的身不取離合二相是六根中的身不取相的總稱、主要部分,任何一個眾生的六根中的身遇到冷暖、痛苦、飢餓或者疾病導致執著也等同於六根中的身取相。也就是說,眾生的六根中的身取相有幾個類別,取離合二相是眾生的六根中的身取相的幾個類別中的一個主要類別。

  當一個修行者六根中的身取相,一般有兩種解決辦法:第一是要明白義理,修行人的六根中的身不取相。第二是要用具體的方法進行調整、解決。很多情況下、部分情況下,只是明白義理,沒有具體的方法進行調整,是無法解決問題或者導致修行難度增加(只明白義理,沒有具體的方法進行調整、解決,沒有完全解決問題,導致修行難度增加)。例如一個修行人頭髮較長,而感到不舒適,只要把頭髮全部剪掉或者留很短、較短的頭髮,就不會因為頭髮較長而感到不舒適。部分情況下,當一個修行者六根中的身取相,修行者能明白義理,不用具體的方法進行調整,即可以使六根中的身不取相。

  部分信佛修行人的衣服的選擇也會對修行人用六根中的身修行產生大的影響。因為穿在人身上的衣服是與人的身體產生多的地方的接觸,衣服與身體產生多處離合、觸碰,如果一個人的衣服穿着不舒適,會使六根中的身容易取離合二相、執著。

  部分信佛修行人的衣服的選擇不會對修行人用六根中的身修行產生大的影響。也就是說,部分修行人衣服穿着很隨意,六根中的身也不會因此而執著、取相。

  人如果穿的衣服使身體、六根中的身感到不舒適或者取相,則更換其他款式或者布料不同的衣服即可。

  用一個假設的例子作為說明,二十個修行人遇到同一種情況,其中有十個人六根中的身不會因此而取相、執著,而另外十個人的六根中的身會因此而執著、取相,而需要用具體的方法調整、調伏;具體的調整、調伏方法,十個人中共有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不同的調整方法。

  再用一個假設的例子做說明,遇到同一種情況下,在不同的時候,同一個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有不同的感受,例如兩年半前,一個修行者遇到同一種情況下,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執著,而兩年半後,一個修行者遇到同一種情況下,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

  修行人一般要選擇自己穿上後感到舒適的衣服,這樣有利於修行。至於選擇什麼樣的衣服是身體感覺舒適的,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修行人應該採取靈活多樣的應對處理方法。

  禪定入門(三)中也有講關於修行人的衣服的選擇的方法,但是禪定入門(四)中的關於修行人衣服的選擇的方法很多內容與禪定入門(三)不同。禪定入門(四)中的關於修行人衣服的選擇的方法與禪定入門(三)不同時,以禪定入門(四)的方法為準,選擇禪定入門(四)的方法,而不選擇禪定入門(三)的方法。

  修行人選擇穿着的衣服如果使身體感覺不舒適,會使六根中的身更易產生取相、執著。

  與佛無緣的世間人的男子的服裝有多種不同款式、布料。信佛修行人如果穿的衣服使身體、六根中的身感到不舒適,則更換其他款式或者布料不同的衣服即可。上述(與佛無緣的世間人的男子)的服裝中的部分服裝、很多服裝,男的信佛修行人和女的信佛修行人都可以穿,女的信佛修行人可以穿與男子款式近似的服裝。天氣不冷時,很多人會選擇穿兩條褲,內褲和穿在外面的褲。褲子按長度不同可以分為長褲、中褲、短褲。人穿在外面的褲可以選擇穿長褲、中褲、短褲。在本文中,中褲是指人在穿上後褲的最低邊在膝蓋中心位置下5厘米至10厘米左右的褲。短褲是指人在穿上後褲的最低邊未到膝蓋或者在膝蓋上方附近的褲。短褲長度大約45厘米至50厘米左右,如果人的身高較高時,可以選擇更長的短褲(例如超過50厘米長),修行人在家修行,不外出時,穿較短的短褲也可以的(例如比45厘米更短的丈筋短褲)。

  個人短時間的嘗試,有時候如果自己穿布料很柔軟、褲腳的最低邊長至腳底或者離腳底距離很近的長褲(例如離腳底一厘米至五厘米距離,褲比腳底短些或者比腳底長些),會感到不舒適,六根中的身容易取相或者執著,(其他人不知道會否有這種情況、感覺)。我上述這種感覺有時候有, 有時候沒有。

  長的褲的褲腳觸碰腳部,因為腳部是人體運動力強的部分,能承受大的力,但如果有其他物體用很少的力觸碰,有時候可能會導致身體感覺不舒適,有時候長的褲的褲腳用很少的力觸碰腳部,導致人的身體感覺不舒適,解決方法,就是不要穿布料很柔軟的長褲,我穿布料薄但不是很柔軟的長褲則沒有感到不舒適。

  丈筋褲的丈筋有彈力大小不同、寬度不同的多種規格。

  人如果選擇穿丈筋褲,如果褲的丈筋的彈力不合適,可以選擇更換其他彈力不同的丈筋,或者可以把兩種彈力大小不同的丈筋縫接起來,再在褲的褲頭更換上兩種彈力大小不同的丈筋縫接起來的丈筋。

  男子的服裝有多種不同款式、布料。如果天氣冷時,可以穿三條褲子,如果覺得不舒適,中間的褲子可以穿短褲或者中褲。服裝按布料軟硬不同可以分為非常硬、很硬、硬度中等、軟、很軟等。不同款式的褲有不同的款式的褲頭,有穿腰帶的西褲、丈筋褲或者可以穿腰帶的丈筋褲。西褲的腰帶包括的種類有人造革腰帶(人造革腰帶,不是動物的皮造的,沒有任何動物成分)、布腰帶;可以用布帶與丈筋縫接起來,再扣上腰帶扣,就是一條有彈力的腰帶。

  上衣按袖的長短分為短袖和長袖,上衣也有不同的多個種類,既有質料柔軟、沒有或者很少稜角的T恤、恤衫,也有稜角分明的西裝上衣。天氣冷(但不是非常冷)時,人可以選擇穿質料柔軟的(有衣領的)短袖T恤、短袖恤衫做內衣,外面再穿厚的衣服。

  天氣冷(但不是很冷時)時,人可以選擇不穿襪或者穿上短襪、長襪。很多男子足球運動員穿長的足球襪,足球襪的上邊接近膝蓋,天氣冷時,人可以選擇嘗試一下穿這種長的足球襪,看能否產生好的效果。

  信佛修行者如果房間有一些蚊子,可以選擇在房間的窗戶裝上防蚊紗窗、紗窗網,裝上防蚊紗窗後,房間內也很少或者沒有蚊子。這種防蚊紗窗在淘寶或者其他網購網站有銷售,便宜的防蚊紗窗一平方米價格少於兩元。

(修改2-結束)

 

(2)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不取動靜二相

  楞嚴經中說,對於初心修行者,耳根是唯一圓通行門,修行速度遠遠超過其他行門,日劫相倍。

  用耳根修行時,能否選擇合適的修行點、觀察點,對修行速度的快慢有巨大的影響、關鍵的影響,對修行效果好壞有關鍵的影響。信佛修行者在修禪時明心見性,才能開悟大智慧。選擇合適的修行點、觀察點的意義對修禪有關鍵性的作用。

楞嚴經中說: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耳根覺悟可以理解為耳根覺察力好、耳根觀察力好的意思。 用耳根修行,選擇合適的修行環境,較易有好的修行效果,一般選擇的修行環境,環境中部分時間有一些聲音或者較多聲音產生,部分時間非常少聲音產生,現代的世間科技、科學發達,如現代的世間科學說,人類居住的環境下,完全沒有聲音的環境是很少或幾乎沒有的,在環境聲音低於10分貝時,可以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關節骨骼的摩擦聲音,肌肉張緊的聲音。用耳根修行,如果選擇的修行環境長時間非常少聲音,幾乎無聲音,耳根較易迷晦無明,這是因為修行難度增大而導致,當然,信佛修行者如能克服難度,選擇的修行點非常少時,也不會迷晦無明,能入圓明;如果選擇的修行環境長時間不停有非常多的聲音產生,耳根容易產生疲勞,容易為物所轉,容易為諸有所轉,這是因為修行難度增大而導致,當然,信佛修行者如能克服難度,選擇的修行點非常多時,也不會為物所轉,為諸有所轉。用耳根修行,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鍛煉耳根的覺察力,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有無聲音產生,耳根都了了常明。

   有大神通的菩薩,能於一微塵內顯示多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顯示多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身語意業,所以初心信佛修行者或者一個沒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修行時,選擇合適的修行點、觀察點,選擇小範圍的修行點,觀察點,才能較易使色空融為一體,修行者專注於修行點,離法執,離一切執著,即離相待,即入圓明。六根不生不滅,專注於修行點時,無論六塵有無、多少、生滅,六根都不會動搖,了了常明。

(修改2-開始)

  華嚴經中說:如來能於一微塵內普現一切法界影像不思議故。

  在華嚴經中搜索:一微塵。有36處說法(把華嚴經保存在office word中,用替換指令把“一微塵”更換為“一微塵”,有36處更換)。

  在華嚴經中搜索:二乘(86個搜索結果)。菩提心(584個搜索結果)。菩提之心(33個搜索結果)。一微塵(36個搜索結果)。一塵(82個搜索結果)。善根(1202個搜索結果)。少善根(6個搜索結果)。辟支佛(49個搜索結果,以後略)。聲聞(197)。獨覺(91)。第一義(24)。

(修改2-結束)

  簡而言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有時候選擇修行點的方法與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時選擇修行點的方法相近、相似或者相同。簡而言之,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與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時選擇修行點的方法相近、相似或者相同。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時,選擇修行點、觀察點的範圍有時候大,有時候小,是以進入肉眼的部分或者全部(明暗強弱不同的)光線、影像作為修行點、觀察點。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一般可以選擇空間中部分方向傳來的強弱不同的聲音、聲波或者小面積範圍內(小面積範圍,例如十幾平方米至幾百平方米面積範圍)發出並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作為修行點、觀察點,因為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的耳根、眼根在了知聲音、明暗不同的光線影像的特點、方式是有小部分不同的,當選擇空間中部分方向傳來的部分強弱不同的聲音、聲波或者小面積範圍內(小面積範圍,例如十幾平方米至幾百平方米面積範圍)發出並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作為修行點、觀察點,修行點以外其他方向傳入肉耳的部分或者全部聲音、聲波也能聽到。

  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耳根修行時,能聽到東南西北、上下的立體空間範圍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這和眼根是不同的。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耳根修行時,用河道取水式的選擇修行點、觀察點的方法時,只是選擇部分方向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或者小面積範圍內(小面積範圍,例如十幾平方米至幾百平方米面積範圍)發出並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作為修行點、觀察點,修行點以外其他方向傳入肉耳的部分或者全部聲音、聲波能聽到,修行點以外其他方向傳入肉耳聲音、聲波是否能聽到也沒有大關係(修行點以外其他方向傳入肉耳聲音、聲波是否能聽到均可、也沒有所謂)。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耳根修行時,用洪水漫浸式的選擇修行點、觀察點的方法時,選擇東南西北、上下的立體空間範圍所有方向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作為修行點、觀察點。例如,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用河道取水式的選擇修行點、觀察點的方法時,專注於前方傳來的聲音、聲波作為修行點,當耳根專注於前方時,背後傳來的聲音可能也會部分或者全部能聽到,這和用眼根修行是不同的。

  維摩詰所說經中說:法無有比,無相待故。相待是動詞,意思即修行者修行時,六根離相待,自性離相待。相待即有所住而生其心,無相待,即無所住而生其心。

  如禪定入門(三)問答“怎樣用六根修行?中詳細講六根取修行點的方法,如禪定入門(三)中說,對於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六根了知六塵時,只有聲塵能在空間進行疊加,大的聲音能從屋外穿過窗戶牆壁,傳入屋內,使人聽到,如果一間房關門,以黑色布窗簾遮擋窗戶,房內的人看不到屋外的影像。

   對於初心修行者來說,用耳根修行時,選擇修行點、觀察點時,須用河道取水式的方法選擇修行點,才能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如果用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難以取得好的修行效果(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進行命名)。用耳根修行時,用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修行,修行難度大,較易失去耳根之利。下面講一講兩種取修行點的方法:

  (1.1)河道取水式。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不取動靜二相。簡而言之,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就是一初心信佛修行者或者一個沒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在肉耳以外,頭部以外(例如離頭部超過半米遠的距離以外或者超過一米遠的距離以外)選擇空間中部分方向傳至肉耳的強弱不同的聲音、聲波或者小面積範圍內(小面積範圍,例如十幾平方米至幾百平方米面積範圍)發出並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作為修行點、觀察點。

   例如一初發心的信佛修行者坐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間內的椅子上,以離頭部超過半米遠的距離的幾平方米的範圍作為修行點,或者以隔壁二十平方米大的大廳作為修行點、觀察點,或者以屋外離屋很近的幾棵大樹作為修行點,或者選擇離修行者大約一百米遠外的一條道路中的大約30米長(道路寬大於8米)的道路作為修行點(有較多人車經過,部分時間有一些聲音發出,傳至修行者處),或者以隔壁占地一百平方米的樓房作為修行點。

  信佛修行者可以選擇部分時間有一些聲音發出、其他時間很少、較少聲音發出的小面積範圍作為修行點,對於修行點以為其他地方發出聲音(這裡是指其他地方發出並能傳至修行者處的聲音),修行者能聽到部分或者全部均可,修行者能不能聽清楚修行點以外其他地方發出的聲音均可,修行點以外其他地方發出的聲音,修行者能否聽清楚、能否聽到均可(均無所謂)。信佛修行者可以隨時間改變而更改不同修行點、觀察點,例如選擇一修行點修行,修行兩分鐘至一小時後,改為其他修行點,大約每隔兩分鐘至一小時或者一小時以上可以更換修行點、觀察點,但如果一個修行點已經計劃好修行一段時間(例如半小時),在計劃的時間未完成時,即使修行點以外其他地方比修行點發出的聲音更多或者更少,均不要改變修行點。

   初心信佛修行者或者一個沒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如果把肉耳作為修行點、觀察點,即為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

  初心信佛修行者或者一個沒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用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如果用洪水漫浸式的方法選擇修行點,修行難度大,要取得好的修行效果難度大。

   佛學大辭典中說:西方有四種億:一、十萬為億。二、百萬為億。三、千萬為億。四、萬萬為億。 楞嚴經中以一千萬為一億。如果一萬乘以一萬為一億,一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包括十億個日月和地球。如果一個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神通遍及多個三千大千世界,也可以以上述小面積範圍的地方修行點、觀察點,如華嚴經說,有大神通的菩薩,能於一微塵內顯示多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顯示多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心行。如果上述大神通的菩薩用耳根修行,以一千萬個世界(一千萬個世界包括一千萬個日月和一千萬個地球)作為修行點,即為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上述有大神通的修行者神通遍及一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以幾百平方米至幾千平方公里的範圍作為修行點,也是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因三千大千世界的範圍遠大於幾百平方米至幾千平方公里的範圍。

  上述有大神通的菩薩以一千萬個世界作為修行點,也是容易的,有大神通的菩薩以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也是容易的。

(修改2-開始)

  華嚴經中說:如來能於一微塵內普現一切法界影像不思議故。

  在華嚴經中搜索:一微塵。有36處說法(把華嚴經保存在office word中,用替換指令把“一微塵”更換為“一微塵”,有36處更換)。

(修改2-結束)

   河道取水式是以譬喻命名,例如一條大約五十米寬的大河,有許多分支河流,分支河流有不同的長度和寬度,例如幾百米長至幾十公里長,有大約五米寬、十米寬、十五米寬,一五米寬分支河流,在大約五百米遠處,河邊有一小面積菜地,有人於河中取水澆菜。

  

  用耳根修行時,一般修行者周圍有幾個或者多個可供選擇的修行點、觀察點,不一定要選擇最多聲音產生的修行點。例如兩個個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周圍有大約三十個修行點、觀察點可供選擇,這三十個修行點分別為dd1~dd30,其中dd26~dd30五個修行點最多聲音產生,dd16~dd25十個修行點產生的聲音數量中等,要少於dd26~dd30,dd16~dd25十個修行點產生的聲音數量不算很多,也不算很少,一個信佛修行者先從dd16~dd25中選擇一個修行點修行大約一小時。另一個信佛修行者選擇先從dd26~dd30中選擇一個修行點修行大約一小時。

  (1.2)洪水漫浸式。簡而言之,一初心信佛修行者或者一個沒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以肉耳為修行點、觀察點,以修行者周圍一切方向(包括東南西北、上下等一切方向)傳至修行者肉耳聲音、聲波作為修行點、觀察點。

   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命名,譬喻一個地方,發生大洪水、大水災,洪水衝上道路、農田、村莊,洪水比道路還要高兩米,並通過窗戶門縫滲透進屋內,一兩層高樓房,二樓的地面高大約四米,樓房內的人從二樓走下一樓就能碰到滲透進屋內的洪水。

    初心信佛修行者或者一個沒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用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如果用洪水漫浸式的方法選擇修行點,修行難度大,要取得好的修行效果難度大。

  上述用耳根修行的信佛修行者,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離法執,離一切執著,即可入圓明。如果有法執,有其他執著,即有相待;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離法執,離一切執著,即為離一切諸相。

    信佛修行者要反思、反省一下自己有什麼執著,要離開一切執著,才能離相待,才能離一切相,才能明心見性。

  用耳根修行,用站立姿勢,站立時,可以部分時間原地做些小運動。

  傳統學校的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模式符合部分用耳根修行的條件。

  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旁邊是適合用耳根短時間修行的環境(由於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旁邊環境污染嚴重,只適合用短時間進行修行嘗試),部分時段、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除深夜外,其他時間有一些人車或者多的人車通過,部分時段、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白天也有部分時間經過的行人車輛不多,也不算很少,一個信佛修行者在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旁邊,用耳根修行,聲音傳播阻隔少,部分時間周圍有聲音發出,周圍的產生的聲音不會過多,也不會過少,聲音觀察點、修行點的數量合適,行人、車輛、環境中能產生不同的聲音,部分聲音、很多聲音是從中距離、遠距離的地方傳至修行點或傳至修行者處,這種在聲音傳播阻隔少,從中距離、遠距離的地方傳至修行者處的聲音觀察點,能較易產生好的修行效果。當然在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旁邊修行,缺點就是環境污染多,損害健康。所以不同的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環境污染情況多少會不同或近似,應儘量選擇環境污染較少的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房屋外、室外比房屋內、室內,聲音傳播阻隔更少,是更有利於用耳根修行的環境。有的室外環境與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的聲音環境近似,也可以選擇這種環境下修行。部分住宅區的道路、多綠化樹木的道路,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環境污染也嚴重(但要比少綠化樹木的道路的環境污染要少一些),可以在這些環境下用耳根短時間修行(在上述環境污染多的地方只適合短時間的修行嘗試,不要長時間修行)。工業發展多,環境保護差的工業區、地方的道路環境污染大,儘量不要在這些地方長時間停留或修行。楞嚴經把耳根列為唯一圓通行門,修行速度遠超其他行門,日劫相倍,是因為用耳根修行,有其他行門沒有的優勢、優點。在聲音傳播阻隔少、周圍環境部分時間有各種不同的聲音產生的環境、部分聲音、很多聲音從中距離、遠距離產生的環境下,才能把耳根修行的優點、優勢更好地、充分地發揮出來。

  在部分時段、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旁邊用耳根修行的方法經過修行實踐、嘗試,能使信佛修行者較易做到遠離情慾、少欲,這種方法有三個特點:

(1.1)平均每天在道路旁邊修行超過六小時或者超過七小時,其中平均每天用耳根修行超過2.5小時或者超過三小時。在道路旁邊修行超過六小時或者超過七小時中,平均每天用超過一小時念楞嚴咒和念佛。

(1.2)用站立的姿勢。

(1.3)每天在長時間睡眠起床後,睡醒後,平均每天經過五小時至六小時才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睡醒後至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的時間內有一次或者兩次小量進食(長時間睡眠後,起床後,第一次少量進食安排在起床後的一小時內或者1.5小時內)。

這種方法優點:

(1.1)聲音傳播阻隔少。

(1.2)聲音從四面八方一切方向傳來,聲音既不過多,也不會過於少,聲音音量不會過於大,也不會過於小,沒有過大的噪音。部分聲音、很多聲音是從中距離、遠距離的地方傳至修行點或傳至修行者處,這種在聲音傳播阻隔少,從中距離、遠距離的地方傳至修行者處的聲音觀察點,能較易產生好的修行效果。

一個深染情慾的信佛修行者如果用上述方法修行五天至十五天,就能出現逆轉,變成遠離情慾或者少欲。

(修改2-開始)

  在部分時段、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旁邊環境污染嚴重,在這種環境下只適合短時間修行。有一些沒有環境污染或者很少環境污染的室外、戶外地方,同樣會部分時間有聲音產生,適合用耳根修行,信佛修行者可以選擇這些自然環境好、沒有環境污染的地方修行。

  五苦章句經中說:世間有樹,名優曇缽,但有實、無有華,如來出世乃有華耳!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辯才聰,壽命延長,遭值明人,發菩薩心,直信不還,具聞經法,遇如來世,此皆宿行。六情完具的意思是六根完具、六根健康無損的意思。身體健康對信佛修行者的修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很多地方環境污染嚴重、空氣污染嚴重,危害身體健康,所以生活在中國的信佛修行人要注意身體健康,儘量不要在環境污染嚴重、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停留或者生活長的時間。中國很多地方環境污染嚴重、空氣污染嚴重,對六道眾生都有不好的影響。

(修改2-結束)

(修改1-開始)

輔助修行點、輔助觀察點的意思是什麼?修行點、觀察點重複的意思是什麼?

舉例說明輔助修行點、輔助觀察點的意思。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耳根修行時,用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是指信佛修行人用耳根修行時,部分方向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或者小面積範圍內(小面積範圍,例如十幾平方米至幾百平方米面積範圍)發出並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作為修行點、觀察點。

  aa2、aa3是兩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aa2、aa3均是用站立或者小面積範圍內(例如100平方米範圍內)來回走動,有時候走、有時候站立不移動的姿勢修行。aa3以敲木魚(或者用小鐵棒敲一個木箱)的同時用耳根修行的方式修行,aa3每隔七秒至十五秒就敲一次木魚,aa3以中等力量或者較大的力量敲木魚。aa2離aa3的距離是2米至10米遠,aa2用耳根修行,aa2、aa3附近種有一些樹,每一棵樹的占地面積大約十幾平方米至60平方米。aa3每隔七秒至十五秒就用中等力量或者較大的力量敲一次木魚,因為aa2覺得敲木魚的聲音突然變化、刺耳,aa2並沒有以aa3敲木魚而發出的聲音、聲波作為修行點、觀察點,而是以距離aa2大約20米遠的一棵占地面積大約40平方米的樹作為用耳根修行的修行點、觀察點,aa3敲木魚的聲音並非aa2用耳根修行的修行點、觀察點,但aa2能聽到部分或者全部aa3敲木魚的聲音。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用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修行,修行點以外其他方向傳至肉耳的聲音部分聽到、全部聽到或者聽不到均可以。因為aa3敲木魚的聲音並非aa2用耳根修行的修行點、觀察點,所以aa3敲木魚的聲音,aa2能否聽到均可以的。一般情況下,aa2能聽到部分或者全部aa3敲木魚的聲音。aa3敲木魚而發出的聲音叫做aa2用耳根修行的輔助修行點、輔助觀察點。如果aa2不喜歡輔助修行點、輔助觀察點的聲音過於大,可以選擇與aa3保持更遠的距離,例如aa2與aa3距離7米至10米或者10米至20米。如果aa2希望輔助修行點、輔助觀察點的聲音大一些,可以選擇與aa3保持更近的距離,例如aa2與aa3距離2米至7米。

  aa2如果選擇用耳根和用眼根兩種行門同時修行,aa2用耳根和眼根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時,肉眼和肉耳都是選擇距離aa2大約20米遠的一棵占地面積大約40平方米的樹作為修行點、觀察點,這叫做修行點、觀察點的重複。如果aa2用耳根和眼根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時,耳根用上述樹作為修行點、觀察點,眼根選擇部分樹和樹周圍或者附近幾十至幾百平方米的景物作為修行點觀察點,這叫做修行點、觀察點的重複。如果aa2用耳根和眼根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時,耳根用上述樹作為修行點、觀察點,眼根選擇部分樹和樹周圍或者附近幾十至幾百平方米的景物作為修行點、觀察點,這叫做修行點、觀察點的重複。aa2選擇用耳根和用眼根兩種行門同時修行,用上述修行點、觀察點重複的方式選擇修行點,同時在短時間內用意根觀想上述樹(觀想整棵樹或者部分樹,或者觀想部分樹和樹周圍或者附近景物)作為意根的觀察點而進行修行,當aa2在短時間內意根觀想上述樹作為意根的觀察點而進行修行時,相當於用眼根、耳根、意根三種行門同時修行,三種行門的修行點、觀察點重複。

  信佛修行者用六根六種行門中的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行門同時修行時,不一定用修行點重複的方法才能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也就是說,有時候或者部分修行人修行時,不用修行點重複的方法取修行點,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有時候或者部分修行人修行時,用修行點重複的方法取修行點,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例如信佛修行者用耳根和用眼根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時,不一定用修行點重複的方法才能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也就是說,部分修行者用耳根和用眼根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時,耳根和眼根不是用修行點重複的方法取修行點,較易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部分修行者用耳根和用眼根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時,耳根和眼根用修行點重複的方法取修行點,較易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

(修改1-結束)

(3)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眼根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不取明暗二相。

  禪定入門(三)問答“怎樣分別用六根修行?”中說:個人修行的感覺和理解,肉耳中的聞性了知傳入耳中的聲音、聲波可以以聲音疊加的方式,肉耳可以與傳入耳中的疊加的聲音疊加、交匯在一起。光線、影像傳入肉眼時肉眼看見光線並非以光線疊加的方式。光線、影像在肉眼中有不同的感光位置。......但房間內的人會聽到房間外的人說什麼,白天與黑夜相比,白天房間外依然有多的光線進入房間內,但房間內的人如果沒有神通是看不到房間外其他人的活動情況。

  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在的情況下,用眼根修行,修行點、觀察點可以選擇為傳入肉眼中部分或者全部光線、景象;也可以把肉眼超過0.5米以外的外表面面積幾平方厘米的物體或者外表面面積超過幾平方厘米的物體(例如可以選擇幾百平方米的範圍作為修行點、觀察點)修行點、觀察點。 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在夜晚,很黑暗的地方,閉着眼睛,用眼根修行,修行點非常少,會使修行難度有小幅度增加或者大幅度增加,較易迷晦無明,這是因為修行難度增大而導致,當然,信佛修行者如能克服難度,選擇的修行點非常少時,也不會迷晦無明,能入圓明。

(4)信佛修行者用意根修行的方法。用三觀的修行方法。用意根幻觀的修行方法。

  【佛學常見辭彙】中註解的三觀共有四種。禪定入門(四)中講的三觀共有兩種,其中一種三觀與天台宗講的三觀有些近似,另一種三觀與天台宗講的三觀部分近似、部分不同。禪定入門(四)的其中一種三觀,意義如下:

第一種三觀:

  (1.1)禪觀:信佛修行者在六根、六塵、六識共十八個行門中選擇一個行門專門修行,或者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門同時修行,離一切諸相,叫做禪觀。楞嚴經中說: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

  六根中同一根的根塵兩個行門的修行方法有些近似。

  楞嚴經說:阿難!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粘妄發光,是以汝今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嗅性不生,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暗明,如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拔一根脫粘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粘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

  用六根修行,要離開上述十二種諸有為相。

  (1.2)空觀。空觀是指信佛修行者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中選擇兩種塵、或者三種塵,四種塵至六種塵作為修行點進行修行。信佛修行者修行時,專注於修行點,離法執,離一切執著。

  用耳根修行,其他五根有沒有知覺?用耳根修行,當然其他五根是有知覺的,用耳根修行是指以耳根為主的修行方法。而空觀是以兩種或者超過兩種以上的行門進行修行。專門用一種行門修行和用幾種行門同時修行的方法沒有明顯的界限。用幾種行門同時修行時,其中一種行門用得較多,就近似於專門用一種行門修行。如前面講,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選擇小範圍的修行點,觀察點,才能較易使色空融為一體,修行專注於修行點,離法執,離一切執著,即離相待,即入圓明。所以用幾種行門同時修行時,幾種塵的數量不宜過多,幾種塵構成的修行點數量非常多、過於多,修行者容易產生疲勞疲倦,較易為物所轉、為諸有所轉,較易為物所轉,這是因為修行難度增大而導致,當然,信佛修行者如能克服難度,選擇的修行點非常多時,也不會為物所轉,為諸有所轉。

   為什麼要講幾種、多種修禪定的方法?佛法是不二之法,無論是多種修禪定的方法、兩種三觀,如果符合佛經法義,都是同一義,修禪定者,一切時當處禪定,覺悟無惑,禪定狀態並非有出有入,離生滅變易,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但對於部分修行者而言,有時候修行效果好,有時候修行效果差,有時候要做難度大的事情,有時候用難度大的行門修行,有時候可能懈怠、長時間睡眠(有時間長時間睡眠後遺忘覺悟性)、妄念多,導致失覺迷惑,有時候,處理世間事,或者處理有些難度的世間事,或者處理難度較大的事情時,難以用最簡易的行門修行。部分修行者有時候修行效果很差時,迷惑多,為物所轉,近似於離開禪定。所以掌握不同的修行方法,多種修行方法,以應對不同的環境。

  禪定入門(四)中,兩種三觀共六種修禪定方法皆同一義。維摩詰所說經中說,菩薩修行,入不二法門。華嚴經中說:若諸菩薩能與如是觀行相應,於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同諸如來住不二法。

  諸法不作二解,一切法即心自性。

  楞嚴經中說:如何世間三有眾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語言入佛知見?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汝與眾生亦復如是,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由不勤求無上覺道,愛念小乘得少為足。”

  也就是說,不可以用眾生的知見去理解佛的大智慧。未開悟大智慧的修行者,暫時舉心,一言一行,塵勞先起。

(1.3)意根幻觀。意根幻觀是指信佛修行者以憶持佛經義理做為修行點、觀察點,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不取生滅二相。意根幻觀是用意根修行時,不同的修行方法中,一種重要的修行方法。意根幻觀也是六根、十二處、十八界多種修行方法中的一種重要的修行方法。楞嚴經中說:金剛王寶覺,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當然,這裡的意根幻觀與楞嚴經中講的如幻三摩提不知是否相同。意根幻觀又可以叫幻觀。維摩詰所說經中說:依於義,不依語。信佛修行者可以以憶持佛經義理、佛法義理做為修行點,可以以憶持其他信佛修行者或者自己對佛經的註解、經論作為修行點,當然,這些註解必須要符合佛經義理。以修行點多少劃分,意根幻觀有修行點多、修行點少等不同的修行方法、修行方式。例如一個信佛修行者在十分鐘至兩小時內以很慢的速度反覆憶持、思考幾句佛經義理,即為用意根修行點少的方式修行。信佛修行者以很慢的速度憶持、思考幾句佛經義理、佛法義理,即為用意根修行點少的方式修行。信佛修行者以較快的速度憶持、思考佛經義理、佛法義理,即為用意根修行點多的方式修行。意根修行點多時,意根念頭多,不取生滅二相。意根修行點少時,意根念頭少,不取生滅二相。

   信佛修行者用意根幻觀修行時,也可以以讀佛經進行修行( 用意根幻觀修行時一般選擇自己以前曾經學習過一遍或一遍以上的佛經進行重複閱讀,),信佛修行者用中等速度或者較快速度閱讀佛經時,即用意根修行點多的方式修行。 信佛修行者為了用意根幻觀修行而讀佛經和為了學習佛法而讀佛經,兩種情況略有不同。

  信佛修行者用意根幻觀修行時,以憶持、思考佛經義理、佛法義理修行,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

  信佛修行者修行效果差,處於迷惑不悟時,用意根幻觀的修行,較易使修行者轉迷為覺。

  楞嚴經中講耳根行門是修行速度最快的唯一圓通的行門,修行速度遠超其他行門,所以當信佛修行者修行效果差,處於迷惑不悟時,可以分別用意根幻觀、耳根行門修行,較易使修行者轉迷為覺。

   除了部分行門、部分修行方法外(部分行門、部分修行方法,例如以專念楞嚴咒的方法進行修行,以專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的方法修行,專念一佛名號修行,專念多佛、多菩薩名號修行,專念一等覺菩薩名號修行),很多修行方法,在意根念頭很少(不取生滅二相)時,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較易離相待執著。用意根幻觀修行時,也可以用意根念頭少、意根修行點少的方式修行。

  如楞嚴經中說: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惟聖與凡無不苞容盡其涯際,當知意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阿難!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窮流根至不生滅,當驗此等六受用根,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為圓通?誰不圓滿?若能於此悟圓通根,逆彼無始織妄業流,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

  因為意根對應的法塵包括一切佛法、世間法、一切念頭、一切妄念,所以法塵包括範圍廣泛,楞嚴經說意根是難度大的行門。

  意根幻觀是禪觀中的一種修行方法,空觀也屬於禪觀的修行方法。

信佛修行者用意根或者用意根幻觀修行時,如果意根幾乎無念頭、非常少念頭(不取生滅相),意根較易迷晦無明,這是因為修行難度增大而導致,當然,信佛修行者如能克服難度,選擇的修行點非常少時,也不會迷晦無明,能入圓明;如果意根的念頭很多、非常多(不取生滅相),意根容易產生疲勞,容易為物所轉,容易為諸有所轉,這是因為修行難度增大而導致,當然,信佛修行者如能克服難度,選擇的修行點非常多時,也不會為物所轉,為諸有所轉。用耳根修行,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鍛煉耳根的覺察力,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有無聲音產生,耳根都了了常明。

部分行門、很多行門都根據修行點、觀察點多少劃分為不同的修行方式,講述修行點、觀察點數量多少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級別【序號數字越小,數量越少,例如(1.1)的修行點比(1.2)的修行點數量少】:(1.1)極少、微小、過於少;(1.2)很少、非常少;(1.3)少;(1.4)數量中等;(1.5)多;(1.6)非常多、很多;(1.7)極多、過於多。

   下面簡單介紹第二種三觀:

 (1.1)空觀。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修行(用六根中任何一根,或者同時用兩根,或者同時用三根至六根修行)(也就是說,用六根六種行門中任何一個行門修行,或者用六根六種行門中的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行門同時修行),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自性無一物可得,名為空觀。

  楞嚴經中說: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如上述經義,即使一眾生要息滅六根一切見聞覺知,自性依然有多的妄想迷惑,並非真正的性空之義,如前文中說:佛法是不二之法,非色非空,不垢不淨,非有非無,色不異空,色即是空,非待色滅而證性空,色性自空。

  華嚴經中說: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信佛修行者如果只說空義,離開自性、六根之性(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性,例如眼根見性,耳根聞性),並非佛法真義,不能明白禪定的真正方法,所以前文說:自性覺悟即六根覺悟,覺悟圓滿即六根覺悟圓滿,六根覺悟可以理解為六根覺察力好、六根觀察力好的意思,修行者覺悟即六根的覺察力覺悟,佛覺悟圓滿即佛的六根覺察力圓滿,六根的覺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修行就是要鍛煉六根的覺察力、觀察力。

  說無所得的意思是自性無所得,六根無所得,六根離一切執著。如維摩詰所說經中說:夫說法者,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

(1.2) 幻觀。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修行(用六根中任何一根,或者同時用兩根,或者同時用三根至六根修行)(也就是說,用六根六種行門中任何一個行門修行,或者用六根六種行門中的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行門同時修行),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離法執,離一切執著,離一切相,名為幻觀。

  如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信佛修行者如果只說一切相虛妄,離開自性、六根之性(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性,例如眼根見性,耳根聞性),並非佛法真義,不能明白禪定的真正方法,所以前文說:自性覺悟即六根覺悟,覺悟圓滿即六根覺悟圓滿,六根覺悟可以理解為六根覺察力好、六根觀察力好的意思,六根覺悟圓滿可以理解為六根覺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六根觀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一句中的見字即六根之性或者自性的了知之義。

如楞嚴經中說: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所以講,修行者覺悟即六根的覺察力覺悟,佛覺悟圓滿即佛的六根覺察力圓滿,六根的覺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六根觀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修行就是要鍛煉六根的覺察力、觀察力。

(1.3)中觀。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修行(用六根中任何一根,或者同時用兩根,或者同時用三根至六根修行),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非色非空,非有非無,不取無明和為物所轉兩邊,不取空有二邊,六塵與性空融為一體,圓融無礙,中道了義,明心見性,這種修行方法名為中觀。

   信佛修行者如果只說離開空有二邊,離開自性、六根之性(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性,例如眼根見性,耳根聞性),並非佛法真義,不能明白禪定的真正方法,所以前文說:自性覺悟即六根覺悟,覺悟圓滿即六根覺悟圓滿,六根覺悟可以理解為六根覺察力好、六根觀察力好的意思,修行者覺悟即六根的覺察力覺悟,佛覺悟圓滿即佛的六根覺察力圓滿,六根的覺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六根觀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修行就是要鍛煉六根的覺察力、觀察力。

  維摩詰所說經中說:非肉眼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是為入不二法門。慧眼無見無不見,離色空二邊,眼根為六根之一。

【佛學常見辭彙】中的四種三觀。

【三觀】

  1、指天台宗三觀,即:空觀、假觀、中觀。空觀是觀諸法緣生無性,當體即空;假觀是觀諸法雖同幻化,但有假象和作用;中觀是觀諸法非空亦非假,亦空亦假之中道實理。修此三觀,能破三惑,證三智,成三德。茲列表說明如右。

  2、指華嚴宗三觀,即:真空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觀。真空觀是觀一切法界的事相,皆以空為性,惟此空不是無的空,乃是真如的理性,超然而離諸相;理事無礙觀是觀真如的理性能生萬法,故萬法也就是真如,猶如水即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樣;周遍含容觀是觀諸法互相含攝,重重無盡,不相妨礙,一可攝多,多亦含一,大小互容,舉一全收,具足而相應。

  3、指南山三觀,即:性空觀、相空觀、唯識觀。性空觀是觀諸法緣生性空;相空觀是觀諸法的相皆空無虛妄;唯識觀是觀諸法唯識所現。

  4、指慈恩三觀,即:有觀、空觀、中觀。有觀是觀依他圓成之二性為有;空觀是觀遍計之一性為空;中觀是觀諸法以遍計性之故,非有,以依他圓成之故,非空,即是非有非空之中道。

FROM:【佛學常見辭彙】

(修改1-開始)

  信佛修行者怎樣避免對世間事的執著?

  信佛修行者要避免對世間事的執著,有時候可以用意根假想、想象的方法。例如信佛修行者做家務勞動過程中有時候要抽時間進行檢查曾經做過的事情有沒有做好,有時候如果認為無必要檢查,可以自己用意根想象曾經做過的事情已經做好,這種意根的想象可以部分內容或者全部內容可以是虛構的、未經確認或者不存在的,允許想象的部門內容或者全部內容可以是虛構的、未經確認或者不存在的,是因為自己認為無必要檢查,或者是為了使意根能放棄執著,使意根不要執著任何事情(無論這些事情是否做過、是否完成)。無論這些事情是否曾經做過、是否完成,信佛修行者都可以想象成這些事情已經完成,不用再去做這些事情,也不用檢查事情有沒有做好。也就是說,有些事情未開始做,信佛修行者為了使意根放棄執著,可以假想、想象上述事情已經完成。

  上述用意根假想、想象的方法的對象一般為世間事。

  因為佛教教信佛修行者不要妄語、妄想,妄語、妄想會做惡業。個人理解,因為意根假想、想象的目的、意義不同,所以上述方法並非做惡業。上述方法是為了使信佛修行者放棄執著,不可以用於欺騙其他眾生、謀取非法利益的用途上。

(修改1-結束)

(修改2-開始)

  修行者的意根對應的法塵包括一切出世間法、一切世間法、一切念頭、一切妄念。信佛修行者的意根要離生滅二相是難度大的事情。信佛修行者的意根如果不能離生滅二相,如果對法塵有執著,則不能開悟大智慧,不能明心見性,一切行門修行都難得有好的效果。因此,信佛修行者的意根要離生滅二相,這對於信佛修行者是很重要的。

  很多佛經除了闡明信佛修行者六根都要離相外,尤其重視講述信佛修行者要做到意根不取生滅二相,例如金剛經中很重視講述信佛修行者要做到意根不取生滅二相。例如金剛經中說: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修改2-結束)

(5)信佛修行者用念佛法門修行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用念佛法門修行時,用意根念佛,所以意根不要取生滅二相,離一切執著,離一切相。

  念楞嚴咒和專念一佛名號(或專念一等覺菩薩名號)都是近似的法門,一個信佛修行者用專念一佛名號(或專念一等覺菩薩名號)的方法修行時,會得到所念的佛(或等覺菩薩)加力護持,同時會受到多的佛菩薩加力護持;請並安放楞嚴咒或念楞嚴咒時會得到多的金剛藏王菩薩(金剛藏王菩薩都是等覺菩薩)和多的佛加力護持,兩種方法不同之處,在於信佛修行者安放楞嚴咒或念楞嚴咒時,加力護持的佛菩薩要多於或者遠多於專念一佛名號(或專念一等覺菩薩名號)時加力護持的佛菩薩;專念一佛名號(或專念一等覺菩薩名號)要比念楞嚴咒更易記憶。專念一佛名號(或專念一等覺菩薩名號)要比專念楞嚴咒更簡易。

  專念一佛名號(或專念一等覺菩薩名號)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選擇用部分、大部分或全部念佛時間專念與本土眾生有大緣分的佛或等覺菩薩,例如釋迦牟尼佛、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一個信佛修行者專念與本土眾生有大緣分的佛或等覺菩薩時,佛或等覺菩薩會把很多神通力專門護持本土的眾生,念法界任何一佛(任何一等覺菩薩)都可成就佛道,一個信佛修行者專念與本土眾生有大緣分的佛或等覺菩薩的好處在於,與本土眾生有大緣分的佛或等覺菩薩會把很多神通力專門護持本土的眾生,專念與本土眾生有大緣分的佛或等覺菩薩,離我們距離更近,更容易得到大的佛菩薩加力護持。念阿彌陀佛求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修行者,也可以選擇把部分或者大部分念佛時間用於專念與本土眾生有大緣分的佛或等覺菩薩(例如釋迦牟尼佛、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專念一佛名號(或專念一等覺菩薩名號)是指一段時間內或者一段短的時間內專念一佛名號(或專念一等覺菩薩名號)即可,所念的佛菩薩名號可以改變的(例如,一天內,用40分鐘念釋迦牟尼佛、用20分鐘念阿彌陀佛,用20分鐘念彌勒菩薩),專念一佛名號(或專念一等覺菩薩名號)的修行方法,是指不是連續念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佛菩薩名號,例如反覆多次念“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彌勒菩薩”是專念兩個佛菩薩名號。

  念任何一佛或一等覺菩薩都能成就佛道,信佛修行者,專念與本土眾生有大緣分的佛或等覺菩薩時,如果能得到大的感應、大的加護持,就應該把用部分、大部分或全部念佛時間專念與本土眾生有大緣分的佛或等覺菩薩,與本土眾生有大緣分的佛或等覺菩薩把多的神通力加力護持本土眾生,這些大的神通力離本土眾生距離很近的。在正法時代有很多修行者證得菩薩、阿羅漢、辟支佛果位,專念與本土眾生有大緣分的佛或等覺菩薩時(例如釋迦牟尼佛、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更易得到所念佛菩薩的大的加力護持外,更易得到正法時代證果的聖賢的大的加力護持。正法時代證果的聖賢和修禪定(不是修阿彌陀佛淨土)而得到大成就的修行者的數量要多於或遠多於往生阿彌陀佛的淨土的修行者。

  佛說阿彌陀經中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念阿彌陀佛求生阿彌陀佛的修行者要達到有足夠的往生阿彌陀佛國土的善根福德有多種方法,只要諸惡莫作、能做善業功德即可,例如,可以選擇修禪、念楞嚴咒、念任何一佛、任何一等覺菩薩名號均可,因為專念與本土眾生有大緣分的佛或等覺菩薩,能較易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所以建議念阿彌陀佛求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修行者用部分或者大部分念佛時間用於專念與本土眾生有大緣分的佛或等覺菩薩(例如釋迦牟尼佛、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

  正法時代證果的聖賢和修禪定(或者不是修阿彌陀佛淨土的其他方法)而得到大成就的修行者的數量要多於或遠多於往生阿彌陀佛的淨土的修行者。末法時代修禪定證果的聖賢、修行得到大成就的修行者或者往生淨土的修行者都比正法時代少或者少得多。末法時代,念阿彌陀佛求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修行者,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如果不能往生,很多修行者就會在這個世界、這個三千世界或者離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距離近的世界輪迴。所以講本土的信佛修行者沒有用少部分、大部分或者全部念佛時間念與本土眾生有大緣分的佛或等覺菩薩,失去大利,釋迦牟尼佛、彌勒菩薩是與本土眾生有多的緣分的佛菩薩,此土的信佛修行者所學習的佛經佛法大部分都是釋迦牟尼佛說或者釋迦牟尼佛印證的,在兜率宮內院的彌勒菩薩離本土眾生距離很近的,而且幾百萬年後,彌勒菩薩將會在這個地球示現成佛,大規模說法,普度眾生。

  般舟三昧經、幾部講阿彌陀佛淨土的佛經均說專念阿彌陀佛。

  念任何一佛都可以成就佛道,個人理解,歸根結底,念什麼佛號,應根據自己的感覺、感應或者其他方法選擇念佛的方法,選擇念什麼佛號。

 

   個人的修行實踐而得到的經驗,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能背誦楞嚴咒,沒有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只是憑記憶每天背誦楞嚴咒40分鐘至一小時,得到的佛法僧加力護持,比不上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只是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不讀誦楞嚴咒、不背誦楞嚴咒)。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每天念佛兩小時,得到的佛法僧加力護持,比不上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

  個人的修行實踐而得到的經驗,最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的方法(1.1)發菩提心,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或者多讀誦、背誦楞嚴咒。(1.2)發菩提心,多念佛菩薩名號(多念等覺菩薩名號),多念佛法僧。

  上述修行方法中,(1.1)得到的佛法僧加力護持要比(1.2)大。

  信佛修行者每天背誦楞嚴咒40分鐘至一小時,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雖然得到的佛法僧加力護持,比不上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但多讀誦、背誦楞嚴咒對於信佛修行者的有大的意義、幫助。信佛修行者多讀誦、背誦楞嚴咒,希望增加印象、記憶,希望對今生、將來生的修行有大的幫助。

 信佛修行者讀誦或者背誦楞嚴咒一小時,得到的佛法僧加力護持要多於念佛或等覺菩薩名號一小時。

(修改1-開始)

  在一張紙上寫一句佛號,放在住處乾淨地方或者身上帶持,可能對增加佛法僧加力護持有大幫助。例如 寫“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彌勒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藥師佛”。

  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念楞嚴咒的方法、念佛法門修行時,可以分別嘗試用快慢不同的頻率念,然後選擇修行效果好的頻率去念。也就是說,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念楞嚴咒、念佛法門修行時,可以分別嘗試修行點、觀察點多少不同的方式進行修行,然後再選擇修行點數量有利於修行的方式修行。例如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讀誦楞嚴咒時,兩分鐘讀誦一遍楞嚴咒是讀誦速度很快、修行點很多的修行方式;三分鐘讀誦一遍楞嚴咒讀誦速度快、修行點多的修行方式;四分鐘讀誦一遍楞嚴咒讀誦速度中等、修行點數量中等的修行方式;五分鐘至六分鐘分鐘讀誦一遍楞嚴咒讀誦速度慢、修行點少的修行方式。一般情況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可以用兩分鐘至六分鐘讀誦一次楞嚴咒的頻率讀誦,讀誦時,大部分時間或者全部時間用站立或者小面積範圍內(例如100平方米範圍內)來回走動,有時候走、有時候站立不移動的姿勢修行,部分修行時間可以讀誦楞嚴咒和用耳根行門等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讀誦楞嚴咒和用耳根行門等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時,在室外、戶外或者樓房的天台均可,大部分時間或者全部時間用站立或者來回走動(時走時停)的姿勢。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上述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時,用耳根修行時,部分方向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或者小面積範圍內(小面積範圍,例如十幾平方米至幾百平方米面積範圍)發出並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作為修行點、觀察點(這是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點的方式),修行點以外其他方向傳至肉耳的聲音部分聽到、全部聽到或者聽不到均可以。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讀誦楞嚴咒和用耳根行門等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時,用耳根修行時,也可以把從後方傳入肉耳的聲音、聲波作為修行點、觀察點,但修行效果可能比不上把前方傳入肉耳的聲音、聲波作為修行點、觀察點的修行方式,或者比不上把小面積範圍內(小面積範圍,例如十幾平方米至幾百平方米面積範圍)發出並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作為修行點、觀察點的修行方式。

  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念佛法門修行時,以念“南無釋迦牟尼佛”為例,一分鐘念41次至60次,是用念佛速度中等、修行點數量中等的修行方式修行,一分鐘念61次至80次,是用念佛速度快、修行點數量多的修行方式修行,一分鐘念81次至110次,是用念佛速度很快、修行點數量很多的修行方式修行。一分鐘念21次至40次,是用念佛速度慢、修行點數量少的修行方式修行;一分鐘念少於或者等於20次,是用念佛速度很慢、修行點數量很少的修行方式修行。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念佛速度中等、修行點數量中等的修行方式修行時,部分修行時間可以用念佛法門和用耳根修行等兩種行門同時修行。用念佛法門和用耳根修行等兩種行門同時修行,與前面所講的用讀誦楞嚴咒和用耳根行門等兩種行門同時修行的方法近似。

  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耳根修行時,部分方向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或者小面積範圍內(小面積範圍,例如十幾平方米至幾百平方米面積範圍)發出並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作為修行點、觀察點,這叫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這種方法的詳細註解可以見問答“信佛修行者怎樣用耳根修行”的問答內容。

  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統計念佛的頻率有幾種或者超過幾種以上的不同方法,其中一種如下:先準備一個帶有機械秒針的指針式的時鐘,幾十個很少紙團。每一分鐘,當機械秒針走至0秒或者30秒處,開始念佛並計數,統計一次至三次左右,統計用紙團或者數手指統計念佛的次數。每一次統計時,統計大約10秒內念佛的次數,例如用十秒時間,念“南無釋迦牟尼佛”共十二次,計算時用12次除以10秒,再乘以60秒(一分鐘等於60秒),得到的結果72次即為一分鐘念佛的次數。可以用紙團直接計數,也可以先用手指計數,當手指計數足夠10次時,抽起一個小紙團,手指計數足夠20次時,再抽起第二個小紙團。

  信佛修行者念楞嚴咒、念佛時,不出聲默念、很小聲音念或者小聲念。

(修改1-結束)

(修改2-開始)

信佛修行者部分修行時間可以選擇用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的修行方法修行,信佛修行者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的修行方法,例如:發菩提心,在住處找乾淨的地方請並安放楞嚴咒或者身上佩戴(人在衣服外面對應身體胃部的上方找一個乾淨地方佩戴,楞嚴咒書寫件可以選擇用乾淨的塑料袋或者布袋包住),多讀誦楞嚴咒,多念佛名號或者等覺菩薩名號,多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個人的修行實踐而得到的經驗,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能背誦楞嚴咒,沒有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只是憑記憶每天背誦楞嚴咒40分鐘至一小時,得到的佛法僧加力護持,比不上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只是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不讀誦楞嚴咒、不背誦楞嚴咒)。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每天念佛兩小時,得到的佛法僧加力護持,比不上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只是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不讀誦楞嚴咒、不背誦楞嚴咒)。

  個人的修行實踐而得到的經驗,最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的方法(1.1)發菩提心,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或者多讀誦、背誦楞嚴咒。(1.2)發菩提心,多念佛菩薩名號(多念等覺菩薩名號),多念佛法僧。

  上述修行方法中,(1.1)得到的佛法僧加力護持要比(1.2)大。

  信佛修行者每天背誦楞嚴咒40分鐘至一小時,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雖然得到的佛法僧加力護持,比不上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但多讀誦、背誦楞嚴咒對於信佛修行者的有大的意義、幫助。信佛修行者多讀誦、背誦楞嚴咒,希望增加印象、記憶,希望對今生、將來生的修行有大的幫助。

  信佛修行者讀誦或者背誦楞嚴咒一小時,得到的佛法僧加力護持要多於念佛或等覺菩薩名號一小時。

  信佛修行者念佛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念佛與讀誦楞嚴咒相比,念佛的好處是容易記憶,念佛更簡易。  

  今生多讀誦楞嚴咒的信佛修行人,下一生能否遇到佛法法寶楞嚴咒,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今生多讀誦楞嚴咒的信佛修行人,能使下一生能生到三善道的機會大增。如果下一生生在天人、阿修羅,較易能繼續誦持楞嚴咒。如果生到其他道則難以預計、難以得知。

  龍屬於三惡道,但澄觀大師講華嚴經是龍樹菩薩從龍宮請出來的。我也不清楚人道、畜生、地獄以外其他道的眾生怎樣讀佛經的。

  澄觀大師著的華嚴經疏中說:一略本經。即今所傳八十卷本。及舊譯六十卷。皆是十萬偈中之略譯未盡故。二下本經。謂摩訶衍藏。是文殊師利與阿難海。於鐵圍山間結集此經。收入龍宮。龍樹菩薩往龍宮。見此大不思議經。有其三本。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龍樹誦得流傳於世故。智度論名此為不思議經。有十萬偈。梁攝論中名百千經。西域記。說遮拘槃國有此具本。三中本經。即彼所見。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四上本經。即彼所見。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一四天下微塵數品。此上二本。非閻浮提人心力能持。故不傳之。

(修改2-結束)

(6)信佛修行者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

答:一個人要提高學習效率,需要用意根、眼根學習(不同的學習方式會不同,例如有的學習方式主要用意根、耳根),用意根、眼根學習時,相當於用意根、眼根修行,因此,意根不取生滅二相,眼根不取明暗二相,離一切相,離一切執著。

  人在素食食物充足下或者身體狀態好的時候,有多的血液、充足的血液流向頭部,這有利於學習、思維,此時認真學習,頭部的腦細胞、腦部會得到很好的鍛煉,當頭部的腦細胞通過長時間的學習,能得到好的鍛煉,從而保持好的學習能力。以學習佛經佛法為例,當人在素食食物充足下或者身體狀態好的時候,有多的血液、充足的血液流向頭部,馬上進行學習,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然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註:休息並非躺在床上睡覺,而是暫時停止學習,做一些其他簡單、輕鬆的事情),然後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再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然後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然後再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如此反覆循環,每天學習時間為大約三小時至六小時左右。當一天中抽長時間進行學習(例如一天用超過三小時進行學習),人的頭部的腦細胞、腦部會得到很好的鍛煉,通過鍛煉,能使人得到並保持好的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是通過鍛煉而得到並保持,學習的過程,也是運用意根修行的過程。

  如禪定入門略說(四)的問答:“怎樣用六根修行?怎樣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中說:在長時間睡眠起床後,修行5小時至10小時(期間多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修行,才能較易離開無明),然後再吃多的素食食物(第一次多的進食,一次性連續吃多的素食食物),在起床後至第一次多的進食的5小時至10小時內不進食或者小量進食一次至三次(長時間睡眠後,起床後,第一次少量進食可以安排在起床後的一小時內,也可以安排在起床後的一小時至三小時內。)。

  但上述方法,如果在長時間睡眠起床後,越長時間後安排第一次多的進食,會大幅降低人的學習能力,因為人在素食食物充足下,有多的血液、充足的血液流向頭部,這有利於學習、思維,所以起床後長時間安排第一次多的進食,第一次多的進食前,如果食物不充足,可能會大幅降低人的學習能力,要等第一次多的進食後,才能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用上述方法安排飲食,遇到上述情況,有三種解決辦法:(d1)第一次多的進食前,安排部分時間學習,如果因為素食食物不充足導致人的學習能力大幅降低,可以暫停學習,在第一次多的進食後再安排時間學習。(d2)一個信佛修行者如果一天中安排超過三小時學習佛經,可以選擇改變上述飲食安排,在長時間睡眠起床後,在四小時至八小時後安排第一次多的進食,在第一次多的進食前有一次、兩次或三次小量進食。(d3)信佛修行者小量進食素食有不同的分量,吃5%飽至25%飽均屬小量進食,為提高學習效率,信佛修行者在長時間睡眠起床後的五小時至十小時後才第一次進食多的素食食物,在睡醒後至第一次進食多的素食食物前安排一次至三次小量進食,每一次小量進食吃15%飽至25%飽。(可以選擇上述三種應對方法中的任何一個應對方法、任何兩個應對方法或者全部三個應對方法)。

  信佛修行者學習佛經時,用自然坐的姿勢即可,也就是說,一張書桌加上一張凳子或有靠背的椅子,人坐在凳子或椅子上在書桌上看佛經,或者在電腦台前看電腦中用電腦文件儲存的佛經。

  除了上述方法外,要提高學習效率,可以用以下方法:

  (1.1)在幾天至幾十天的時間內,每一天都用兩小時至四小時進行學習,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條件下、不同的時段、不同的方法用少時間或者長時間進行學習,通過這種嘗試找出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怎樣在不同環境、條件下進行嘗試,舉例說明:

(d1)第一天,人在22:00至第二天6:00睡覺,6:00,長時間睡眠起床後,不吃任何素食、不吃任何事物下,在6:30,信佛修行者用40分鐘至一小時進行學習,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或者休息10分鐘至4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或者學習一小時至1.5小時),如此反覆循環。如果能堅持學習2.5小時,則在累積學習2.5小時後,第一次小量進食,然後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然後第一次多的進食。如果6:30開始學習後,無法堅持40分鐘,則選擇暫停學習,先進行第一次小量進食,然後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此反覆循環直至學習累積時間達到3小時,然後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飽即可)(一次性連續吃多的素食食物)。

(d2)第二天,人在0:00至第二天6:00睡覺,6:00,長時間睡眠起床後,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處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00,第一次小量進食,7:30,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第二次小量進食,休息15分鐘至2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此休息和學習反覆循環,直接累積學習時間達到三小時,然後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飽即可)(一次性連續吃多的素食食物)。

(d3)第三天,人在23:00至第二天6:00睡覺,6:00,長時間睡眠起床後,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處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00,第一次小量進食。9:00,信佛修行者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第二次小量進食,然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或者休息10分鐘至4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或者學習一小時至1.5小時),如此學習和休息反覆循環,直接累積學習時間達到1.5小時至兩小時,然後開始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飽)。

(d4)第四天,人在22:00至第二天6:00睡覺,6:00,長時間睡眠起床後,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處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30,第一次小量進食。11:00,信佛修行者在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飽即可)。12:15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或者休息10分鐘至4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此反覆循環,直接累積學習時間達到3小時。

(d5)第五天,人在22:00至第二天6:00睡覺,6:00,長時間睡眠起床後,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處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15,第一次小量進食。11:00,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飽即可)。13:00,信佛修行者在當天第一次用40分鐘至一小時學習,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第二次小量進食,然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或者學習一小時至1.5小時),如此學習和休息反覆循環,直接累積學習時間達到3小時。17:00,當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吃30%~35%飽即可)。20:30,當天第三次小量進食,22:00睡覺。

(d6)第六天,人在22:00至第二天6:00睡覺,6:00,長時間睡眠起床後,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處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15,第一次小量進食。9:00,當天第二次小量進食。11:00,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飽即可)。16:30,開始當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吃30%~35%飽即可)。17:30,信佛修行者開始當天的學習,信佛修行者在當天第一次用40分鐘至一小時學習,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此學習和休息反覆循環,直接累積學習時間達到3小時。20:30,當天第三次小量進食,22:00睡覺。

(d7)第七天,人在22:00至第二天6:00睡覺,6:00,長時間睡眠起床後,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處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15,第一次小量進食。8:00當天第一次用40分鐘至一小時學習,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第二次小量進食,然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此學習和休息反覆循環,直接累積學習時間達到3小時。10:30,開始當天第三次小量進食。16:00,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飽即可)。

(d8)第八天,人在22:00至第二天6:00睡覺,6:00,長時間睡眠起床後,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處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00,第一次小量進食。7:30,信佛修行者在當天第一次用40分鐘至一小時學習,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第二次小量進食,然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此學習和休息反覆循環,直接累積學習時間達到2小時。10:30,開始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飽即可)。12:00,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學習,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第三次小量進食,然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此學習和休息反覆循環,直接累積學習時間達到2小時(從12:00開始計算累積的學習時間)。16:00,開始當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吃30%~35%飽即可)。22:00,睡覺。

(d9)第九天,人在22:00至第二天6:00睡覺,6:00,長時間睡眠起床後,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處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00,第一次小量進食。7:30,信佛修行者在當天第一次用40分鐘至一小時學習,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第二次小量進食,然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此學習和休息反覆循環,直接累積學習時間達到2小時。11:00,學習一小時。12:15,第三次小量進食。16:00,開始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飽即可),21:00,當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吃30%~35%飽即可)。第二天1:00,睡覺。

(d10)第10天至第11天,人在1:00至7:00睡覺,7:00,長時間睡眠起床後,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處理一些生活的事情,8:00,第一次小量進食。8:30,信佛修行者在當天第一次用40分鐘至一小時學習,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第二次小量進食,然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此學習和休息反覆循環,直接累積學習時間達到2小時。12:00,學習一小時。13:15,第三次小量進食。17:00,開始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飽即可),21:00,當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吃30%~35%飽即可)。22:00~4:00,睡覺。6:00,小量進食。6:30,用40分鐘至一小時學習(或者學習一小時至1.5小時),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再一次小量進食,然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或者休息20分鐘至5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此學習和休息反覆循環,直接累積學習時間達到3小時。11:30,吃多的素食,吃60%~65%飽。18:00,吃多的素食,吃30%~35%飽。21:00,小量進食一次。24:00~第二天9:00,睡覺(睡覺是指躺在床上睡或者用躺着的姿勢睡)。

(d11)第12天至第13天,人在0:00至7:30睡覺,7:30,長時間睡眠起床後,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處理一些生活的事情,8:00,第一次小量進食。8:30,信佛修行者在當天第一次用40分鐘至一小時學習,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第二次小量進食,然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此學習和休息反覆循環,直接累積學習時間達到2小時。12:00,學習一小時。13:15,第三次小量進食。14:30,開始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飽即可),20:00,當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吃30%~35%飽即可)。21:00~第二天3:30,睡覺。4:00,小量進食。6:30,用40分鐘至一小時學習,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再一次小量進食,然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此學習和休息反覆循環,直接累積學習時間達到3小時。11:30,吃多的素食,吃60%~65%飽。18:00,吃多的素食,吃30%~35%飽。21:00,小量進食一次。24:00~第二天9:00,睡覺。

(修改1-開始)

(d12)23:00至第二天7:00睡眠。7:00,睡醒、起床。長時間睡眠起床後,11小時後才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在第一次吃多素食前,有三次小量進食,每一次小量進食吃20%~25%飽,在第一次吃多素食前,累計學習三小時,15:10前,已經累計學習三小時。15:10~16:10,讀誦楞嚴咒一小時。休息20分鐘。16:30~17:30,念佛或者等覺菩薩名號,念佛法僧,累計一小時。18:00第一次吃多素食食物(吃60%~65%飽)。

  讀誦楞嚴咒、念佛時在戶外、室外的環境下(樓頂天台也可以),採用站立或者小面積範圍內來回走動的姿勢(例如在100平方米的範圍內,來回走動,時走時停)。當用站立不走動的姿勢修行時,部分時間可以用耳根和念楞嚴咒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或者部分時間可以用耳根和念佛兩種行門同時修行。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和念楞嚴咒(或者念佛)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時,用耳根修行的觀察點、修行點是部分方向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或者小面積範圍內(小面積範圍,例如十幾平方米至幾百平方米面積範圍)發出並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

(d13)23:00至第二天7:00睡眠。7:00,睡醒、起床。長時間睡眠起床後,12小時後才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在第一次吃多素食前,有三次小量進食,每一次小量進食吃20%~25%飽,在第一次吃多素食前,累計學習三小時,16:10前,已經累計學習三小時。16:10~17:10,讀誦楞嚴咒一小時。休息20分鐘。17:30~18:30,念佛或者等覺菩薩名號,念佛法僧,累計一小時。19:00第一次吃多素食食物(吃60%~65%飽)。

  讀誦楞嚴咒、念佛時在戶外、室外的環境下(樓頂天台也可以),採用站立或者小面積範圍內來回走動的姿勢(例如在100平方米的範圍內,來回走動,時走時停)。當用站立不走動的姿勢修行時,部分時間可以用耳根和念楞嚴咒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或者部分時間可以用耳根和念佛兩種行門同時修行。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和念楞嚴咒(或者念佛)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時,用耳根修行的觀察點、修行點是部分方向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或者小面積範圍內(小面積範圍,例如十幾平方米至幾百平方米面積範圍)發出並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

(d14)23:00至第二天7:00睡眠。7:00,睡醒、起床。長時間睡眠起床後,10.5小時後才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在第一次吃多素食前,有三次小量進食,每一次小量進食吃20%~25%飽,在第一次吃多素食前,累計學習三小時,15:00前,已經累計學習三小時。15:10~16:10,讀誦楞嚴咒一小時。休息20分鐘。16:30~17:00,念佛或者等覺菩薩名號,念佛法僧,累計半小時。17:30第一次吃多素食食物(吃50%~65%飽)。

  讀誦楞嚴咒、念佛時在戶外、室外的環境下(樓頂天台也可以),採用站立或者小面積範圍內來回走動的姿勢(例如在100平方米的範圍內,來回走動,時走時停)。當用站立不走動的姿勢修行時,部分時間可以用耳根和念楞嚴咒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或者部分時間可以用耳根和念佛兩種行門同時修行。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和念楞嚴咒(或者念佛)兩種行門同時修行時,用耳根修行的觀察點、修行點是部分方向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或者小面積範圍內(小面積範圍,例如十幾平方米至幾百平方米面積範圍)發出並傳至肉耳的聲音、聲波。

(修改1-結束)

  佛經把睡眠叫睡眠蓋,是五蓋之一,所以,一個信佛修行者在精神、健康得到保障下,睡眠時間越少越好。

上述舉例中,都是早起床,但信佛修行者在修行中,不一定要早起床,例如10:00、11:00起床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試驗,例如,上述舉例d4,如果不是22:00至第二天6:00睡覺,而是2:00~10:00睡覺,則上述d4可以修改為

(d4修改)第四天,人在2:00至第二天10:00睡覺,10:00,長時間睡眠起床後,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處理一些生活的事情,11:30,第一次小量進食。15:00,信佛修行者在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當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飽即可)。16:15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果發現能做到堅持學習,則要增加學習時間,在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後,休息10分鐘至20分鐘(或者休息10分鐘至40分鐘),再學習40分鐘至一小時,如此反覆循環,直接累積學習時間達到3小時。

  一天時間安排不一定是24小時,一天時間安排可以24小時至48小時,例如第一天睡眠時間22:00~6:00,第二天睡眠時間0:00~6:00。相當於第一天有26小時,第三天睡眠時間3:00~10:00,相當於第二天有27小時。第三天10:00起床後,40小時後才睡覺,第三天相當於有47小時。

上述學習與休息交替的方法,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或者其他因素靈活安排學習與休息的時間長短,學習時間不一定是40分鐘至一小時或者一小時至1.5小時,可以安排更長的連續時間學習,休息時間不一定是10分鐘至20分鐘或者20分鐘至50分鐘,可以安排更長的連續時間休息。

(1.2)勤奮。通過勤奮學習,不斷嘗試、試驗,找出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找出能夠大幅延長平均每天的學習時間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為保障身體健康,一般一天(24小時內)最長學習時間不超過六小時或者不超過7小時。

  安排素食的詳細時間、方法可以見問答內容:怎樣用六根中的身修行。選擇素食、煮素食的方法可見問答:“選擇素食、煮素食有什麼好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一天睡一次或者兩次,最多睡兩次,不要超過兩次。

(7)維摩詰所說經中的:“入不二法門”的意思。

  維摩詰所說經中入不二法門品中的佛經經文:

  維摩詰所說經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爾時維摩詰謂眾菩薩言:“諸仁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

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諸仁者!生滅為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為入不二法門。”

德守菩薩曰:“我、我所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無有我,則無我所,是為入不二法門。”

不眴菩薩曰:“受、不受為二。若法不受,則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無取無舍、無作無行,是為入不二法門。”

德頂菩薩曰:“垢、淨為二。見垢實性,則無淨相,順於滅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善宿菩薩曰:“是動、是念為二。不動則無念,無念則無分別。通達此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善眼菩薩曰:“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於平等,是為入不二法門。”

妙臂菩薩曰:“菩薩心、聲聞心為二。觀心相空,如幻化者,無菩薩心、無聲聞心,是為入不二法門。”

弗沙菩薩曰:“善、不善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無相際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師子菩薩曰:“罪、福為二。若達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無縛無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師子意菩薩曰:“有漏、無漏為二。若得諸法等,則不起漏、不漏想,不著於相,亦不住無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淨解菩薩曰:“有為、無為為二。若離一切數,則心如虛空,以清淨慧無所礙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那羅延菩薩曰:“世間、出世間為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於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為入不二法門。”

善意菩薩曰:“生死、涅槃為二。若見生死性,則無生死,無縛無解,不生不滅,如是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現見菩薩曰:“盡、不盡為二。法若究竟,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無盡相即是空,空則無有盡不盡相。如是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普守菩薩曰:“我、無我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見我實性者,不復起二,是為入不二法門。”

電天菩薩曰:“明、無明為二。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於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喜見菩薩曰:“色、色空為二。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識、識空為二,識即是空,非識滅空,識性自空,於其中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明相菩薩曰:“四種異、空種異為二。四種性即是空種性,如前際、後際空,故中際亦空。若能如是知諸種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妙意菩薩曰:“眼、色為二。若知眼性,於色不貪、不恚、不痴,是名寂滅。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若知意性,於法不貪、不恚、不痴,是名寂滅,安住其中,是為入不二法門。”

無盡意菩薩曰:“布施、回向一切智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回向一切智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於其中入一相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深慧菩薩曰:“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為二。空即無相,無相即無作;若空、無相、無作,則無心意識。於一解脫門即是三解脫門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寂根菩薩曰:“佛、法、眾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眾,是三寶皆無為相,與虛空等,一切法亦爾。能隨此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心無礙菩薩曰:“身、身滅為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見身實相者,不起見身及見滅身,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於其中不驚、不懼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上善菩薩曰:“身、口、意善為二。是三業皆無作相,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是三業無作相,即一切法無作相。能如是隨無作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福田菩薩曰:“福行、罪行、不動行為二。三行實性即是空,空則無福行、無罪行、無不動行。於此三行而不起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華嚴菩薩曰:“從我起二為二。見我實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則無有識。無所識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德藏菩薩曰:“有所得相為二。若無所得,則無取捨。無取捨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月上菩薩曰:“闇與明為二。無闇、無明,則無有二。所以者何?如入滅受想定,無闇、無明,一切法相亦復如是,於其中平等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寶印手菩薩曰:“樂涅槃、不樂世間為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為入不二法門。”

珠頂王菩薩曰:“正道、邪道為二。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離此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樂實菩薩曰:“實、不實為二。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是為入不二法門。”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時維摩詰默然無言。

文殊師利嘆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說是入不二法門品時,於此眾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不二中的“二”的意思是相待的兩個方面,或者相待的兩種情況或者兩個過程,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所住即有執著,有執著即有相待,產生相待的兩個方面或兩種情況,無所住即性空,無所住而生其心,即入圓明,即見真如;有所住而生其心,是有執著取相而生其心,所以是相待二法。所以講,修禪定的方法,用六根修行(用六根中任何一根,或者同時用兩根,或者同時用三根至六根修行),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離開法執,離開一切執著(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離開一切執著,即可離一切相),即入圓明,即離相待,即離對待,即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所說經中入不二法門品中的佛經經文中說:

福田菩薩曰:“福行、罪行、不動行為二。三行實性即是空,空則無福行、無罪行、無不動行。於此三行而不起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入不二法門品中的佛經經文中列舉“為二”中的“二”並非前面列舉的情況的數目,例如經文“我、我所為二”中,我、我所是兩種法義,但“為二”中的“二”並非前面列舉的情況的數目,“為二”中的“二”與“不二”中的“二”字的意義相同的。例如佛經經文中“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為二”、“佛、法、眾為二。”、“身、口、意善為二、“福行、罪行、不動行為二”中每一處都有三種情況列舉,“有所得相為二。”中只有一種情況列舉。

  “為二”中的“二”並非前面列舉的情況的數目,列舉的情況的數目可以為四或者超過四,例如,依楞嚴經法義,也可以這樣說:眼、眼見、耳、耳聞、鼻、鼻嗅、舌、舌嘗、身、身覺、意、意知為二,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根返還源,六根成解脫。了達性空者,六根不取相,即入不二法。

   上面論述中列舉十二種情況。

  維摩詰所說經中說:善眼菩薩曰:“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於平等,是為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所說經中,在部分列舉中的一種情況即可悟入不二法門,例如,上述佛經中說:“一相、無相為二。”。無相即入不二法門,覺悟的修行者知一切法唯一相,即入不二法門。說一相、無相為二,是把一相、無相作二解、不同解,所以說“為二”。 在部分列舉中的一種情況不可悟入不二法門,例如上述列舉中的“罪行”,了達“罪行”實性即是空,才可入不二法門,未了達罪行實性,不可入不二法門。一覺悟的修行者,於禪定中,見眾生做罪行、福行,見菩薩無作行,修行者自性無所得,離一切相,三行實性即是空,無福行、無罪行、無不動行。

    入不二法門品中多位菩薩說法,只要明白其中任何一位菩薩說法,即可以明白入不二法門的方法、意思。

  維摩詰所說經中入不二法門品中的部分佛經經文和註解如下:

法性本不生,今則無滅。(法自在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我尚不可得,我所亦不生。(德首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若法不受,則不可得,以不可得,心離動搖變易,無作無行。(不眴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見垢實性,自性離一切相,則無淨相。(德頂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自性不動,不動則無念,無念則離分別取著。(善宿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一相、無相同一義,一相即是無相。不取無相,不取法相的意思。(善眼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觀心相空,不取法相,離一切諸相,無菩薩心、無聲聞心。(妙臂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入無相際,心無動搖變易,不起善、不善。(弗沙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若達罪性,悟性空寂,不見眾生垢染相,也不見諸佛涅槃相。(師子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諸法無所得,等觀一切處。(師子意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無礙如虛空。(淨解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真非俗外,了達世間性空,入不二法門。(那羅延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若見生死性,悟性空寂,不見眾生生滅相,也不見諸佛涅槃相。(善意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入究竟空義,見無盡相,無盡相即是空,空則無有盡不盡相。(現見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生?性空無我得,我非不復起。(普守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無明非性滅,於中有諸惑(或者說:性中有諸惑),迷晦見諸有,明亦不可取,性空無執著,覺悟入圓明。

  或者說:無明非性滅,於中有諸惑,迷晦見諸有,明亦不可取,了達無明性,性空無執著,覺悟入圓明。(電天菩薩說不二法門的註解)

華嚴經中說:

若諸菩薩能與如是觀行相應,於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得十種法印,印一切法。何等為十?一者、同去、來、今一切諸佛平等善根,二者、同諸如來得無邊際智慧法身,三者、同諸如來住不二法,四者、同諸如來觀察三世無量境界皆悉平等,五者、同諸如來得了達法界無礙境界,六者、同諸如來成就十力所行無礙,七者、同諸如來永絕二行住無諍法,八者、同諸如來教化眾生恆不止息,九者、同諸如來於智善巧、義善巧中能善觀察,十者、同諸如來與一切佛平等無二。

一切諸佛心常正念不二之法。

菩薩了一切法、法界無二故。菩薩如是以善方便入深法界,住於無相,以清淨相莊嚴其身,了法無性而能分別一切法相,不取眾生而能了知眾生之數,不着世界而現身佛剎,不分別法而善入佛法,深達義理而廣演言教。

維摩詰所說經中說:

依於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

於是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我今以是無量億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付囑於汝。如是輩經,於佛滅後末世之中,汝等當以神力,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所以者何?未來世中,當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龍、鬼神、乾闥婆、羅剎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樂於大法;若使不聞如是等經,則失善利。如此輩人,聞是等經,必多信樂,發希有心,當以頂受,隨諸眾生所應得利,而為廣說。

若有手得是經典者,便為已得法寶之藏;若有讀誦解釋其義,如說修行,即為諸佛之所護念;其有供養如是人者,當知即為供養於佛;其有書持此經卷者,當知其室即有如來;若聞是經能隨喜者,斯人即為取一切智;若能信解此經,乃至一四句偈,為他說者,當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8)大乘佛法和小乘法的區別。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義理。

    五苦章句經中說:三惡道者,是一切眾生之家,暫得為人,暫得為天。譬如作客日少、歸家日多。依佛經中說,六道輪迴的眾生,大約超過85%的時間或者超過90%的時間在三惡道。

  發心修大乘佛法的信佛修行者,如果於生死有恐懼,有煩惱而產生法執(於佛法產生執著),就不能開悟大智慧,或者於世間法產生執著,或者有其他執著,也不能開悟大智慧。修行者如果對生死無恐懼,懈怠修行,做諸惡業,則等同凡夫。

  修小乘法、二乘法的修行者,有法執,於生死有大恐懼,守戒修行,證人空我空時能了生死。修二乘法證果的阿羅漢、辟支佛,即無六道輪迴的眾生之苦,也不通達大乘的離法相離相性空的智慧,所以講楞嚴經中說:聲聞、緣覺不成增進。所以小乘果難以向上增進。

  所以發心修大乘的修行者,要了解六道輪迴眾生之苦,要諸惡莫作,不應因恐懼而產生法執,努力修行即可。

  所以講:

  於生死有大恐懼,不做惡業,守戒修行,執著佛法而修行,是二乘境界。

  迷惑作惡,於生死無大恐懼,於作惡無恐懼,六道輪迴,不能出離,受無量苦,是眾生境界。

  了解六道輪迴眾生之苦,於做惡有大恐懼,自身不做諸惡,守戒修行,發菩提心,離法執,離一切諸相,精進修行,求成佛果,普度眾生,是菩薩境界。

   或者說:了解六道輪迴眾生之苦,自身不做諸惡,沒有恐懼,守戒修行,發菩提心,離法執,離一切諸相,精進修行,求成佛果,普度眾生,是菩薩境界。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中說:世尊,阿羅漢、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羅漢、辟支佛,有餘生法不盡故,有生有餘梵行不成故,不純事不究竟故。

  華嚴經的經義,佛的神通智慧境界遠遠超過十地菩薩,十地菩薩神通智慧境界遠超阿羅漢、辟支佛。阿羅漢、辟支佛不可普度眾生。阿羅漢、辟支佛求道時於無上菩提發心小或無發心。阿羅漢、辟支佛求道時於普度眾生發心小或無發心。

  佛說處處經中說:佛本行共學道者。有八十億萬人。皆求菩薩道。唯有兩人得道耳。一有釋迦文。二者彌勒。其餘人有得阿羅漢辟支佛者。

   維摩詰所說經中說:月蓋比丘以守護法,勤行精進,即於此身,化百萬億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轉;十四那由他人,深發聲聞、辟支佛心;無量眾生得生天上。天帝!時王寶蓋豈異人乎?今現得佛,號寶炎如來;其王千子,即賢劫中千佛是也。從迦羅鳩孫馱為始得佛,最後如來號曰樓至。月蓋比丘,即我身是。如是,天帝!當知此要,以法供養於諸供養為上為最,第一無比。是故天帝!當以法之供養,供養於佛。

個人理解,信佛修行者要修行了生死依大乘法修行和依小乘法修行,難度相近,由於法界有很多眾生處於多苦難中,所以信佛修行者要發大乘心,發菩提心,求成佛道,普度眾生。如果修行者證菩薩果了生死後,還可以向上增進,求成佛果。所以信佛修行者要發大乘心,不要發起二乘之心。

華嚴經中搜索:二乘。或者搜索:菩提心。當中有多處說法。

華嚴經中搜索:菩提心(584個搜索結果)。菩提之心(33個搜索結果)。二乘(86個搜索結果)。辟支佛(49個搜索結果,以後略)。聲聞(197)。獨覺(91)。

華嚴經中說:

恆以智慧觀見無邊諸佛國土,永不發起二乘之心。

願一切眾生於諸佛所修行施行,離二乘願,逮得如來無礙解脫一切智智。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唯於二處不能為作生長利益,所謂:二乘墮於無為廣大深坑及壞善根非器眾生溺大邪見貪愛之水;然亦於彼曾無厭舍。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戒。何等為十?所謂:不舍菩提心戒;遠離二乘地戒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深心。何等為十?所謂:不染一切世間法深心;不雜一切二乘道深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退失佛法,應當遠離。何等為十?所謂:輕慢善知識退失佛法;畏生死苦退失佛法;厭修菩薩行退失佛法;不樂住世間退失佛法;耽著三昧退失佛法;執取善根退失佛法;誹謗正法退失佛法;斷菩薩行退失佛法;樂二乘道退失佛法;嫌恨諸菩薩退失佛法。是為十。若諸菩薩遠離此法,則入菩薩離生道。

誹謗正法退失佛法;斷菩薩行退失佛法;樂二乘道退失佛法

為應以二乘而得度者,出無數百千億聲聞、獨覺;為着我者,說無有我;為執常者,說一切行皆悉無常

菩提心者,猶如君主,勝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如帝青寶,出過世間二乘智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

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和小乘法、二乘法的區別,在禪定入門(三)中也有論述。

禪定入門(三)的問答:“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麼差別?”中的部分內容:

(爭議部)個人的理解,不知是否符合佛經義理?修小乘法而證阿羅漢、辟支佛的聖人的眼耳鼻色身五根能做到不取相(眼根不取明暗二相,耳根不取動靜二相,鼻根不取通塞二相,舌根不取恬變二相,身根不取合離二相),但意根依然有法執,因為能信受小乘法,知道生死可畏,厭離生死,嚴守戒律,諸惡莫作,努力修行,求出生死,證得人空我空而了生死。證阿羅漢、辟支佛的聖人能做到眼耳鼻色身五根不取相,意根不染情,信樂小乘法,修小乘法而了生死。初禪或初禪以上的天人能做到長時間遠離情慾,部分初禪以上的天人與佛教無緣,但能修五戒十善,遠離情慾,而升至初禪天以上,個人理解,這些與佛教無緣的初禪以上的天人能做到身不取離合二相,同時其他五根不染情,但未能修學小乘法或大乘佛法,不能厭離生死、修行求出生死或求證菩提,所以長時間遠離情慾也始終在六道輪迴。還有一種理解,是上述與佛教無緣的初禪以上的天人能做到眼耳鼻色身五根不取相,意根不染情,不能厭離生死或求證菩提,所以長時間遠離情慾,也始終在六道輪迴。我較為認同前一種理解,而不選擇後一種理解。(註:從“個人的理解,不知是否”至“而不選擇後一種理解。”均為爭議部內容)。

  金剛經中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一個信佛修行者六根都離相,即可離一切諸相。 六根中的身要做到離相,是六根中要做到離相難度最大的。對於很多信佛修行者,五戒中,要做到遠離情慾,難度最大。很多眾生的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染情是染情的最大的原因。個人的理解、猜測,修行二乘法而了生死的阿羅漢、辟支佛有以下特點:阿羅漢、辟支佛能做到眼不取明暗二相,耳不取動靜二相,鼻不取通塞二相,舌不取恬變二相,身不取離合二相,意根雖然有法執,執著佛法,但意根能做到遠離情慾。阿羅漢、辟支佛因為有求出生死的出離心,修行二乘法而證得人空我空而了生死。阿羅漢、辟支佛有法執,所以不能通達大乘的離法相、離相、性空的智慧,所以阿羅漢、辟支佛的意根並未做到離相。任何一個眾生、任何一個信佛修行者,只要六根中的身能離相,則要做到遠離情慾的難度大減。任何一個眾生、任何一個信佛修行者,只要六根中的身不取離合二相,眼耳鼻舌四處均不染情,則意根即使對世間法有執著,意根要做到遠離情慾也是容易的。

  部分初禪或者初禪以上的天人與佛無緣,這些初禪以上的天人能做到長時間遠離情慾。個人的理解、猜測,上述與佛無緣的初禪以上的天人能夠做到長時間遠離情慾的原因,是因為六根中的身不取離合二相,其他五根能做到遠離情慾,因為沒有出離心,執著世間法或者執著外道法,墮入於妄想之中所以不能了生死。

  個人的理解、猜測,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信佛修行人,如果六根中的眼耳鼻舌意五根均能做到遠離情慾,但六根中的身卻執著離合二相,這個人要做到遠離情慾難度大。

  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可以用幾個字、一句話或者幾句話形容。例如金剛經中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華嚴經中說:性空即是佛。無所得者,則名為佛。一個今生沒有學習、沒有接觸過佛法的眾生(或者過去生曾經學習過,但已經失去記憶、或失去大部分記憶),只要能做到六根離相,即為離一切諸相,即為開悟大智慧,守五戒,諸惡莫作,安住境界不動,時間長了,就可以證得菩薩果位,繼續修行,功德足夠了,就可以證得佛果位。

  如果只明白核心義理,能否解決修行快慢難易的問題?我曾經看過的大乘了義佛經,80%以上的大乘了義佛經沒有講最快的修行行門,沒有講有最快的修行行門,修行速度遠超其他行門,只要能明白核心義理,以此修行,即可成就佛道。部分、很多修行得到大成就的修行者、菩薩的說法沒有講最快的修行行門,只有少部分大乘了義佛經講有最快的修行行門。由此可見,最快的修行行門,不同的佛經的說法可能會不同的。

  大藏經中的佛經搜索: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127處說法。佛說處處經中說:佛本行共學道者有八十億萬人,皆求菩薩道,唯有兩人得道耳:一者釋迦文;二者彌勒,其餘人有得阿羅漢辟支佛者。

  所以講,一個信佛修行者要開悟大智慧並非易事,要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則難上加難。

(9)信佛修行者用鼻根修行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用鼻根修行時,不取通塞二相。專注於肉鼻中的呼吸作為修行點、觀察點。當肉鼻中的呼吸較快時,為觀察點多、修行點多的修行方式,當肉鼻中的呼吸較慢、很慢時,是觀察點少、修行點少的修行方式。當呼吸的氣體中有多的不同的濃烈的氣味,也是觀察點多、修行點多的修行方式。

(10)信佛修行者用舌根修行的方法。信佛修行者要學會用文字總結、歸納修行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用舌根修行時,不取恬變二相。專注於肉舌中的感覺作為修行點、觀察點。人在平常狀態下,肉舌的感覺不算多也不算少,是觀察點、修行點數量中等(數量中等,即數量不算多,也不算少)的修行方式。舌根也可以用於說法、說話,舌根用於說話,是修行點多、並且是較複雜的修行方法。

問:為什麼講信佛修行者要學會用文字總結、歸納修行的方法?

答:信佛修行者要學習、學會用文字記錄、總結、表達修行成就佛道的方法、心理特點、六根修行方法、身口意的修行方法。眾生本具佛性,一些人或者其他眾生未接觸、未學習過佛法之前,也有可能有佛性顯現,長時間(例如一年至幾年時間)能做到遠離情慾,(長時間或者短時間內)明心見性的經歷。無論是否接觸、學習佛法的人或其他眾生,當佛性顯現時,都應該把佛性顯現、長時間遠離情慾時的修行方法、心境特點記錄下來,記錄時要記錄包括六根、一切言行中有利於修行的主要特點、重要特點,要記錄行住坐臥、飲食習慣、睡眠、修行、運動、一切六根、身語意業的主要規律、主要特徵、特點,要簡明地記錄下來。

  一個沒有學習過佛法的人,如果出現佛性顯現,長時間遠離情慾,能離相時,如果能用文字準確記錄下這種狀態下的修行方法、六根特點、心境特點,並且能長期運用,也能成為開悟大智慧的人,一個開悟大智慧的人,守戒、努力修行,能成就佛道。

備註:禪定入門(一)至(三)的部分修改內容。

(1.1)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修改為:諸惡莫作,努力為善。保留原來的講法。因為佛經中有同意思的說法。大藏經(http://soufoshuo.com/網)的佛經部分搜索:諸惡莫作(搜索結果有五個)。大般涅槃經中說: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因為對於部分信佛修行的初學者,要做到諸善奉行難度有些大,所以改為:努力為善。保留原來的講法,但以修改的版本為準,為什麼說做到諸善奉行難度有些大,例如華嚴經中說部分菩薩在修行過程中以身布施,可能有的信佛修行者沒有以身布施的發心,金剛經則不是很重視以身布施,如果有的信佛修行者發菩提心,求成佛道,普度眾生,努力修行,但並不是發心做一切的善業(例如會做布施的功德,但沒有發心以身布施),所以改為:“努力為善”。

  有的善業,對於有的信佛修行者或者部分信佛修行者不願意發心去做,也做不到的。

  信佛修行者發菩提心,諸惡莫作,努力修行,不用以身布施,求成佛道,普度眾生,只要有大智慧,努力為善(不用以身布施),精進修行,功德足夠,也能成就佛道,證得佛果。

(1.2)禪定入門(三)修改:

問答:為什麼說佛教義理對於未證得高境界的初心修行者已得到部分證實?

10.佛經中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修改為:佛經中講自然界有多的細菌生物。

禪定入門(三)補充註解:註:一碗水中有八萬四千蟲(註:有的網文說此講法是明末清初的信佛修行者提出來的,並非佛有同樣的說法,在大藏經中搜不到上述說法的),佛經的經義,也有講自然界有多細菌生物,大乘本生心地觀中說:出家菩薩觀於自身猶如惡疾。四百四病所住處故。亦如大腸。八萬四千蟲所住故。大藏經中搜索:八萬蟲(5個搜索結果)。持世經中說:是身八萬蟲之所住處。是身百種諸病之所侵惱。以三苦故是身為苦。雜阿含經中說:佛告比丘:“如甲上土者,若諸眾生,形可見者,亦復如是。其形微細,不可見者,如大地土。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學無間等。

(1.3)問答:“為什麼說佛教義理對於未證得高境界的初心修行者已得到部分證實?”、“為什麼會有部分眾生反佛(反佛包括一切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的行為)?為什麼說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最深重惡果?近一千一百年,中國的反佛群體怎樣傳承的?”增加內容:

現代的中國(1949年至現在)是中國大陸近一千一百年來第三個信佛人多但同時反佛人多的國家、朝代,其他兩個分別是宋朝、明朝。

1965年至現在,這個地球的一切人類中,大約超過90%的反佛的人出現在的中國大陸的漢人中。

近一千年修改為:近一千一百年。

  禪定入門(三)問答:“為什麼說心有餘力的信佛修行人對於部分有困難的眾生,是否應予幫忙,要視情況而定?”中說:現代的中國,有很多反佛的人或與佛教無緣、不信因果的人,反佛為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在現今的中國很容易遇到上述這些人而短時間不能識別,有的人是潛在的反佛的人,一開始不顯現,長時間後才會顯現。

問:最深重罪業有一種還是有超過一種以上?無量在佛經中是多少數量?魔、反佛的人以外的其他魔眷屬、反佛的人有什麼不同?一劫的時間有多長?六道輪迴眾生中最長壽命的是什麼眾生?

答:最深重罪業有三種:

(1.1)反佛。反佛包括一切冒犯、擾亂、破壞、誹謗佛法僧的行為,反佛包括一切冒犯、擾亂、破壞、誹謗佛教的行為。大藏經搜索:謗法。一切佛經均說謗法造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

  反佛的眾生按反佛的程度分為輕微、輕度、中度、嚴重、非常嚴重幾種,當中,輕微比其他四種程度都要少(輕微比其他四種程度都要輕),非常嚴重比其他四種程度都要嚴重。反佛的眾生反佛達到中度或者超過中度以上才算闡提、斷善根的眾生。誹謗佛法僧或者嚴重冒犯佛教的眾生都屬於闡提、斷善根的眾生。輕微反佛、輕度反佛也會做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

(1.2)大妄語。

  如楞嚴經中說: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提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沈三苦海不成三昧。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嘆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直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提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是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1.3)沒有做反佛的惡業的眾生做多的罪業,六根均做非常多的罪業或者六根中部分根做非常多的罪業。如楞嚴經中說:阿難!是名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若諸眾生惡業圓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楞嚴經中講惡業圓造,並沒有講有否反佛的行為,可能這些惡業圓造的眾生中,有部分眾生沒有反佛的行為,有部分眾生可能有反佛的行為。

  楞嚴經中說:純情即沉入阿鼻獄,若沉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

  

  最深重罪業的眾生與闡提、斷善根的眾生的意思相近或者相同。大般涅槃經中搜索:闡提,有242處搜索結果(把大般涅槃經保存在office word 文件中,用替換指令,把“闡提”更換為“闡提”,共有242處替換)。涅槃經中說:迦葉菩薩言。世尊。佛性者常猶如虛空。何故如來說言未來。如來若言一闡提輩無善法者。一闡提輩於其同學同師父母親族妻子。豈當不生愛念心耶。如其生者非是善乎。

  部分闡提也會做一些善業,但由於嚴重反佛或做其他最深重罪業,現在、將來會得到最深重惡果,這些闡提所做的惡業遠遠超過所做的善業,所以屬於闡提、斷善根的眾生。

(修改1-開始)

上述三種做最深重罪業的眾生可以分別叫做反佛闡提、作惡闡提(又可以叫“做惡闡提”)、大妄語闡提。

  一個眾生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做任何殺盜淫罪業(能做到遠離情慾),但誹謗佛法僧,這個眾生是反佛闡提,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

  一個眾生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做任何殺盜淫罪業(能做到遠離情慾),但嚴重冒犯佛教,這個眾生是反佛闡提,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

  一個眾生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做任何殺盜淫罪業(能做到遠離情慾),但破壞佛教,這個眾生是反佛闡提,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

  一個闡提所做的不是反佛的其他罪業(例如殺盜淫的罪業)超過反佛的罪業六倍或者六倍以上,這個闡提劃歸為作惡闡提。

  一個闡提所做的不是反佛的其他罪業(例如殺盜淫的罪業)是反佛的罪業的五倍或者少於五倍以下,這個闡提劃歸為反佛闡提。

  信佛修行者不要被反佛漢人的假話、迷惑行為欺騙,反佛的人是魔王的眷屬,相對於魔王和其他魔王眷屬的勢力,地球的反佛的人、反佛的漢人勢力微少。反佛的漢人、反佛的人屬於魔眷屬,從佛經義理得到的個人理解,與反佛的漢人、反佛的人相比,魔及其他魔眷屬的勢力要遠超反佛的漢人、反佛的人的勢力;魔及其他魔眷屬的勢力要遠超反佛的漢人、反佛的人的勢力10萬倍以上(個人大約估計)。個人大約估計,魔及其他魔眷屬的數量要遠超反佛的人的數量十萬倍或者百萬倍以上。如世間語所說,擒賊先擒王,請並戴或者安放楞嚴咒,多念楞嚴咒,就能避免魔及魔眷屬擾亂,能使反佛的人較快、儘快得到應有的嚴厲嚴懲、最嚴厲懲罰,儘快得到應有的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反佛的眾生、人遲早都會得到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這是簡單易行並且是最有效的方法。

  佛教在這個地球二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在很多發生的事件中,顯示因果真實不虛,顯示佛教有大的勢力,能使一切反佛的人的群體,無論人數多少,無論世間勢力有多大,都會得到嚴厲懲罰、最嚴厲的懲罰、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修改1-結束)

  無量在不同佛經中均表示很多的數量,但不同的佛經中無量的數量可能相近、相同或者相差非常巨大。例如,優婆塞戒經中說:善男子!因十業道,眾生壽命有增有減:減者,壽命十年,增者,至無量年。北郁單曰定壽千年,此壽百年,東西二方二百五十;此壽無量,彼亦無量。

佛說較量壽命經中說:人中三十晝夜。餓鬼趣中為一晝夜。以彼三十晝夜成彼一月。以彼十二月。成彼一年。以彼長年算數五百。彼餓鬼中方滿壽命。若四大洲較量算數。北洲千歲。西東二洲如次減半。南洲不定。劫初無量。末後十歲。中間無定。

  華嚴經中說:善男子,一百洛叉為一俱胝,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婆羅,頻婆羅頻婆羅為一矜羯羅......僧祇僧祇為一趣,趣趣為一至,至至為一阿僧祇,阿僧祇阿僧祇為一阿僧祇轉,阿僧祇轉阿僧祇轉為一無量,無量無量為一無量轉......

  佛說泥犁經中說:佛言。人在三惡道難得脫。譬如周匝八萬四千里水中有一盲龜。水上有一浮木有一孔。龜從水中百歲一跳出頭。

  雜阿含經中說: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出其頭。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其頭。當得遇此孔不。

現代科學、科技測量出地球赤道的周長大約為40075千米(一千米等於兩里),也就是說上述經文中講譬喻、假設“大地悉成大海”,地球表面都是海洋,地球赤道的周長大約八萬里,兩處佛經的經文的譬喻的引用的數值相近。

  假設甲上土重量為20克,現代科學、科技對地球重量的計算為5.965×10^24kg,遠多於甲上土的重量。

  註:10^24表示24個10相乘,8個10相乘等於一億(以一萬乘以一萬為一億)。

雜阿含經中說:

  爾時,世尊以爪抄土,告諸比丘:“於意云何?我爪上土多,為大地土多?”

  比丘白佛:“世尊!爪上土甚少少耳,其大地土無量無數,不可為比。

四童子三昧經中說:如是語已,佛告波旬:“譬如甲上土塵甚少,我所度眾生入涅槃者,復少於此爪甲上土。波旬,譬如大地土塵甚多無量無邊,在汝境界眾生亦復如是甚多無量。

 阿毗達磨俱舍論中說:‘如彼經言,有一無餘數始為一,十一為十,十十為百,十百為千,十千為萬,十萬為洛叉,十洛叉為度洛叉,十度洛叉為俱胝,十俱胝為末陀,十末陀為阿庾多,十阿庾多為大阿庾多,十大阿庾多為那由多。

  六道眾生中最長壽命的是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的壽命,優婆塞戒經中說:阿鼻地獄一年,即是非想非非想處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天壽命八萬大劫。

  十萬為洛叉,以華嚴經中的計數方法計算,一俱胝等於一千萬,一俱胝等於七個10相乘,一那由他等於28個10相乘,無量的數量要遠遠超過一萬個10相乘所得出的結果。華嚴經中的無量所代表的數字要遠遠超過上述其他幾部佛經中說的無量的數字。

(修改2-開始)

  如華嚴經、維摩詰所說經中講,法界中有多種不同的三千大千世界,不同的世界的時間相差遠,有的世界只有大乘佛法,沒有小乘法。

  華嚴經中說:爾時,心王菩薩摩訶薩於眾會中告諸菩薩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極樂世界一劫,於袈裟幢世界金剛堅佛剎為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於不退轉音聲輪世界善勝光明蓮華開敷佛剎為一日一夜;不退轉音聲輪世界一劫,於離垢世界法幢佛剎為一日一夜;離垢世界一劫,於善燈世界師子佛剎為一日一夜;善燈世界一劫,於妙光明世界光明藏佛剎為一日一夜......

  維摩詰劫所說經中說:時維摩詰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諸大眾,上方界分過四十二恆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今現在,其國香氣,比於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為第一。彼土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唯有清淨大菩薩眾,佛為說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時彼佛與諸菩薩方共坐食,有諸天子皆號香嚴,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供養彼佛及諸菩薩,此諸大眾莫不目見。

(修改2-結束)

(修改1-開始)

  魔、反佛的人以外的其他魔眷屬、反佛的人有什麼不同?一劫的時間有多長?六道輪迴眾生中最長壽命的是什麼眾生?

  他化自在天的魔王壽命2.88億年。魔王染情慾,魔王會擾亂信佛修行人,楞嚴經中說很多魔王會說大妄語,說大妄語的眾生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佛經中說,六道輪迴的眾生超過90%的時間或者超過97%的時間在三惡道,因為魔王做惡業多,魔王壽命長,魔王屬於天人,所以個人的理解,從久遠劫到現在,可能沒有或者極少眾生能多次做魔王。現在的世界,大部分的人會殺生吃肉,殺生做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魔王在飲食時不殺生。

  個人的猜測,從久遠劫到現在,一個世界或多個世界中可能有少部分眾生、少量眾生多次做魔眷屬。

  起世因本經中說:三十三天。還以彼天須陀之味。以為粗段。諸覆蓋等。以為微細。如三十三天。乃至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等。並用彼天須陀之味。以為粗段。諸覆蓋等。以為微細。自此以上。所有諸天。並以禪悅法喜為食。三摩提為食。三摩跋提為食。無復粗段及微細食。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編)中說,蘇陀

味,舊經中作須陀飯,此天甘露食也。

  反佛的人屬於魔眷屬。反佛的人以外其他的魔眷屬中,很多魔眷屬有五種神通。

  楞嚴經中說: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淴-心+目]當處湛然;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懾。凡夫昏暗不覺遷訛。彼等鹹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是故神鬼及諸天魔魍魎妖精,於三昧時僉來惱汝。

  

  人的壽命從八萬歲開始,每一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人壽命十歲為止;然後再從十歲開始,每一百年又增加一歲,增加到八萬歲,這一增一減就叫一個小劫。我們用數學把它算出來,八萬歲到十歲,每一百年增一歲,又一增一減。所以八萬減去十,這個數乘上一百年再乘上二,一增一減總共可以有一千五百九十九萬八千年,也就將近一千六百萬年,為一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成為一個大劫,所以這麼推算出來,一個大劫具體的說就有十二億七千九百八十四萬年,大約是十二到十三億年。

  一個世界包括一個日月和一個地球,一個世界經歷成住壞空四個中劫。成住壞空的意思,每個世界都會經歷建立,安穩存在,變壞、衰敗,毀滅(世界毀滅,地球毀滅,所有物質、物件均已經毀滅,空無一物)四個中劫,當世界毀滅時,連初禪天的天人也不能倖免,一個世界毀滅時,二禪或者二禪以上的天人不會受到影響,二禪以下的眾生包括初禪和欲界的眾生會投生至他方世界,一個世界經歷毀滅後,又會重新建立,再經歷下一個成住壞空循環,循環不斷。

  優婆塞戒經中說:火劫起時七日都現燒燃一切百穀草木。山河大地須彌山王。乃至初禪。二禪眾生見是火災心生怖畏。彼中復有先生諸天。語後來天。汝等莫怖我往曾見如是火災。齊彼而止不來至此。......火劫起時地獄眾生。若報盡者悉得出離。若未盡者移至他方大地獄中。若此世間八大地獄空無眾生。是名眾生脫於地獄。四大海中所有眾生。業若盡者悉皆得脫。若未盡者悉轉生於他方海中。

  部分眾生的壽命,不同的佛經可能有不同的數值。

  六道輪迴的眾生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的意思即欲界、色界、無色界,色界、無色界的天人遠離情慾、分段飲食。

  五苦章句經中說:何謂諸天苦?從第一天上至二十八天,除中阿那含天,皆是持五戒、守十善、行四禪者得生其上。無道慧意故,有生老病死,亦有不盡其天壽者,隨其先世所作故,壽命有長短。諸天有二大災:一曰命盡,二曰劫盡。劫盡有三因緣:一曰大火,二曰大風,三曰大水。命盡有七證:一曰項中光滅,二曰頭上華萎,三曰顏色為變,四曰衣上塵土,五曰腋下汗出,六曰身形損瘦,七曰蠅着自然,離於本座。遭水災時,大洪水起,齊十五天,其中所有無不盡者;遭風災時,隨藍大風四起,吹須彌山及諸名山,山山相摶,令如粉塵,無不盡者;遭火災時,七日並出,凝住不行,燒滅天地,皆如融金,欲界所有其中皆盡。最上四天,雖壽八十億四千萬劫,要當皆死,屬八惡道,是謂一苦。

優婆塞戒經中說:四天王壽人數九百萬歲,命亦不定,如三天下。三十三天壽千八百萬歲,命亦不定。焰摩天上壽三千六百萬歲,命亦不定。兜率天壽七千二百萬歲,除後身菩薩,餘一切命皆亦不定。化樂天壽萬四千四百萬歲,命亦不定。他化自在天壽二萬八千八百萬歲,命亦不定。......阿鼻地獄壽命一劫。大熱地獄壽命半劫。唯此二處壽命決定。人中五百年。是餓鬼中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鬼壽命萬五千歲。命亦不定。畜生道中除難陀婆難陀。其餘一切命亦不定。阿鼻地獄一年。即是非想非非想處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天壽命八萬大劫。無所有處六萬劫。識處四萬劫。空處二萬劫。

  初禪梵眾天,壽長二十小劫。梵輔天,壽長四十小劫。大梵天,壽長六十小劫。

  二禪少光天壽命二大劫,無量光天壽命是少光天壽命兩倍,光音天壽命是無量光天壽命兩倍,

  三禪少淨天壽命是光音天壽命兩倍,無量淨天壽命是少淨天壽命兩倍,遍淨天壽命六十四大劫,遍淨天壽命是無量淨天壽命兩倍。

  四禪福生天,壽長一百二十五大劫。福愛天,壽長二百五十大劫。廣果天壽命五百劫。無想天壽命五百劫。

  五不還天中的無煩天壽命是廣果天壽命的兩倍,無熱天壽命是無煩天壽命的兩倍,善見天壽命是無熱天壽命的兩倍,善現天壽命是善見天壽命的兩倍,色究竟天壽命是善現天壽命的兩倍,色究竟天壽命一萬六千大劫。

  四空處天的空處天壽二萬大劫。識處天壽四萬大劫。無所有處天壽命六萬大劫。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

  四天王壽命九百萬歲,三十三天壽命是四天王壽命兩倍,焰摩天壽命是三十三天壽命兩倍,兜率天壽命是焰摩天壽命兩倍。化樂天壽命是兜率天壽命兩倍,他化自在天的壽命是化樂天壽命的兩倍。

  他化自在天的魔王壽命2.88億年。

  一劫的時間是十二點幾億年,六道輪迴眾生中最長壽命的是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有八萬大劫的壽命,超過九十六萬億年。一般而言,除了阿鼻地獄的眾生有一劫壽命外,欲界所有眾生壽命均少於一個大劫。二禪或者二禪以上的眾生的壽命均超過一個大劫。

  有的高僧說:增劫的計算,從人壽十歲開始,每一百年,增加一歲,身高增加一寸,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為止。減劫的計算,從人壽八萬四千歲開始,每一百年,減去一歲,身高減去一寸,減到人壽十歲為止,這叫一劫。一千個劫為小劫,二十個小劫為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大劫。

  上述劫的註解,一千個劫為小劫,我暫時在佛經中還找不到出處。

(修改1-結束)

問:信佛修行者有四種心(或者三種心)很重要的,這四種心(或者三種心)是什麼?

答:  信佛修行者修行,有兩方面,一是求佛法僧加力護持,求外力加力護持,例如求其他信佛修行者加力護持,求護法善神加力護持。二是自力修行。自力修行方面,信佛修行者有四種心(或者三種心)很重要的,這四種心(或者三種心)是什麼?

  四種心簡而言之,分別是:求了生死的出離心,求成佛道的菩提心,開悟大智慧的覺悟心,不怕吃苦、能吃多苦的精進修行心。

  三種心簡而言之,分別是:求成佛道的菩提心,開悟大智慧的覺悟心,不怕吃苦、能吃多苦的精進修行心。

  我是在家的信佛修行者,有一種講法說在家的信佛修行者不可以看專門講出家的戒律的佛經,所以我也沒有花很多的時間去看專門講出家的戒律的佛經,但部分不是專門講出家的戒律的佛經、部分佛經註解也有介紹少部分出家人的戒律,個人的理解,出家的戒律的部分重要的意義如下:

  1.諸惡莫作。

  2.促進、增長上述三種心或者四種心。例如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佛言: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佛言: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掛鎧出門,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鬥而死,或得勝而還。沙門學道,應當堅持其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破滅眾魔,而得道果。

  佛遺教經中說: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卑畜生,一切種植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坑。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合和湯藥,占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皆所不應,節身時食,清淨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慢,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顯異惑眾,於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應畜積。

  在家的信佛修行者只要正業,不做惡業,可以販賣貿易,販賣貿易不算做惡業。出家修行者有上述提倡,是為了促進、增長上述三種心或者四種心。

  3.其他意義。

  所以講,為了促進、增長上述三種心或者四種心,出家的信佛修行者、在家的信佛修行者在符合諸惡莫作、不違戒的條件下,可以靈活的制定一些措施、尋找一些新的方法。

(修改2-開始)

  問:為什麼說人身難得,佛法難遇?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六根中的身修行?

  答:佛經說,人身難得。(大藏經搜索:盲龜。可見有關說法)。大藏經搜索:大地土。雜阿含經中說:佛告比丘:“如甲上土者,若諸眾生,形可見者,亦復如是。其形微細,不可見者,如大地土。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學無間等。”。也就是說,很多眾生,例如沒有神通的人肉眼可見的多種動物、人、螞蟻,都是形可見者。上述佛經經文譬喻,把眾生中形可見者的數量除以其形微細、不可見的眾生的數量得到的結果,接近或者等於甲上土的重量除以大地土的重量而得到的結果。

  人身難得,這是因為一個世界、一個地球能居住的人口數量要遠遠少於其他眾生的數量,要遠遠少於其他五道眾生的數量。假設、假如六道輪迴的眾生輪流生在人道,則要很長時間才能有一次生在人道機會,佛經說,人道的壽命在10歲至八萬歲之間,有一些眾生生在人道時幾萬歲,相對於生在人道壽命只有10歲至幾十歲的眾生而言,要多次生在(10歲至幾十歲的)人道才較易達到數字上的公平,所以少部分生在壽命短的人道中的眾生較易再次得到人身,但並非人身易得。所以,可能會出現如下情況:當一個眾生得到一次或者幾次生在人道累計時間較長後(例如生在人道、得到人身的時間累計有幾千年至幾萬年),要累計非常長的時間後才能再次生在人道。三善道中,人道的福報要遠少於天人、阿修羅。

  人身難得,佛法難遇。人身難得的主要原因,人要居地而住,天人居住在天空中建立天界、居住的地方,人類居住的土地面積有限、不大,所以即使有現代科技,一個地球也難以居住遠超200億的人類,但天界可以居住遠超一百萬億的天人,阿修羅道可以居住遠超一百萬億的阿修羅,而一個世界的眾生數量遠超萬億,假設、假如六道的眾生輪流投生到人道中,則每一個眾生很久才能得到一次生在人道的機會,所以,導致人身難得。

  百度或其他搜索網站搜索:搜佛說。http://soufoshuo.com/網的經律論中的佛經部分搜索:盲龜(搜索結果:19)。

  佛說泥犁經中說:佛言。人在三惡道難得脫。譬如周匝八萬四千里水中有一盲龜。水上有一浮木有一孔。龜從水中百歲一跳出頭。寧能值木孔中不。諸比丘言。百千萬歲尚恐不入也。所以者何。有時木在東龜在西。有時木在西龜出東。有時木在南龜出北。有時木在北龜出南。有時龜適出頭。木為風所吹在陸地。龜百歲一出頭。尚有入孔中時。人在三惡道處。難得作人過於是龜。何以故。三惡處人。皆無所知識亦無法令。亦不知善惡。亦不知父母。亦不知布施。更相啖食強行食弱。如此曹人。身未曾離於屠剝膿血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雜阿含經中說: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出其頭。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其頭。當得遇此孔不。

  現代科學、科技測量出地球赤道的周長大約為40075千米(一千米等於兩里),也就是說上述經文中講譬喻、假設“大地悉成大海”,地球表面都是海洋,地球赤道的周長大約八萬里,兩處佛經的經文的譬喻的引用的數值相近。

  長阿含經中說:佛告比丘。閻浮提人有三事勝拘耶尼人。何等為三。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以此三事勝拘耶尼。......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此諸天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長壽。二者端正。三者多樂。

  五苦章句經中說:三惡道者,是一切眾生之家,暫得為人,暫得為天。譬如作客日少、歸家日多,學者思之,勤力精進,可得脫苦。人身難得,六情難具,口辯難中,才聰難致,壽命難獲,明人難遭,直信難有,大心難發,經法難聞,如來難值。世間有樹,名優曇缽,但有實、無有華,如來出世乃有華耳!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辯才聰,壽命延長,遭值明人,發菩薩心,直信不還,具聞經法,遇如來世,此皆宿行。覆福德人,從明入明,尋如來跡,累行不止,會於道場,無毀其根,忘失前功,一失道意,動有劫數。

  如佛經中說,人比欲界其他眾生的記憶力好,有利於學佛修行,但人道壽命短,人身難得,六道輪迴的眾生大約超過90%或者超過97%的時間在三惡道(註:佛經中說,龍、金翅鳥也屬於三惡道,但龍、金翅鳥的眾生占三惡道的眾生的比例少),很多三惡道的眾生的生存環境不利於學佛修行,很多三惡道的眾生有很多困苦、苦難或者災難,非常不利於學佛修行。

    人身難得,人道是適合學佛修行的道,記憶力好,有利於修行,人道不努力,他世徒悲傷。因為人道是記憶力好,有利於學佛修行的道,但是人身難得,這導致六道輪迴眾生要學佛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難度大增。人身難得,但人道壽命短,福報遠少於同屬於三善道的天人、阿修羅。有一些信佛修行者得到佛法僧加力護持下,可能得到人身的機會可能要多於其他眾生。但總的來說,人身是難得到的。

  五苦章句經中說:二曰人道苦。有百千種,人實為疲勞。從奴婢、下使、乞兒、賤人,中間富貴,上至帝王、轉輪聖王,皆有生老病死、饑渴寒熱、苦痛愁惱、憂患災變,或有兵賊、牢獄刑戮、火燒水溺、墜落堆廅、磚石刀杖、奔車逸馬、怨家劫盜,更相傷害。其死萬端,一切眾生,未脫三界,皆共有之,是謂二苦。

  佛示現於人道中修行證佛果位,然後大規模說法大部分或者全部出現在人道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信佛的人用文字、紙張或者其他方式記錄佛經,其他道的眾生更易見到上述佛經。

  假設甲上土重量為20克,現代科學、科技對地球重量的計算為5.965×10^24kg,遠多於甲上土的重量。

  註:10^24表示24個10相乘,8個10相乘等於一億(以一萬乘以一萬為一億)。kg表示千克。

  部分、很多三惡道的眾生要於佛教中做少善業或者種少善根是容易的,但很多三惡道的眾生要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難度大。

  三界不安,猶如火宅,人身難得,佛法難遇。華嚴經說,發菩提心有無量功德。信佛修行人得到人身,應發菩提心,努力修行,求成佛道,普度眾生。

  金剛經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六根都離相,即為離一切諸相,禪定入門(四)中說,六根要做到離相,其中六根中的身要做到離相,難度最大。信佛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是染情的最大原因,要做到遠離情慾、少欲,應做到以下方面:

(d1)解鈴還須繫鈴人,如楞嚴經中說: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一個信佛修行者當出現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而導致染情,則要把導致染情的地方作為修行點、觀察點並轉變成不染情,用六根中的身修行,六根中的身於修行點、觀察點不取相、不取離合二相,如禪定入門略說中說:自性覺悟即六根覺悟,覺悟圓滿即六根覺悟圓滿,六根覺悟可以理解為六根覺察力好、六根觀察力好的意思,六根覺悟圓滿可以理解為六根覺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修行就是要鍛煉六根的覺察力、觀察力。所以六根中的身要把身中導致染情的地方作為修行點、觀察點,專注於修行點,不執著。如六祖法寶壇經中說: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所以能否把染情的地方轉過來是關鍵。

(d2)要多用最快的行門耳根修行。一個信佛修行者當出現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而導致染情,要多用耳根修行,部分時間用耳根修行,部分時間用六根中的身修行(把導致染情的地方作為修行點、觀察點並轉變成不染情),部分時間用耳根和六根中的身兩種行門同時修行。

(d3)一個信佛修行者當出現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而導致染情,要對身體的姿勢進行調整,不一定要用單盤坐、雙盤坐、自然平坐等姿勢修行【自然平坐的意思可見附錄“(1.3)修行的常見的身體姿勢”】,部分時間用站立、自然坐(自然坐即坐在椅子、凳子上,雙腳踏地的姿勢)的姿勢修行,身體更容易舒展,更有利於六根中的身遠離諸相、遠離執著、遠離情慾。也就是說,與單盤坐、雙盤坐、自然平坐等姿勢相比,用站立、自然坐的姿勢修行,身體更容易舒展,更有利於六根中的身遠離諸相、遠離執著、遠離情慾。

(d4)一個信佛修行者當出現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而導致染情,要抽部分時間、足夠的時間留意六根中的身的變化,要注意用六根中的身修行,要及時調整。因為人的多個不同的身體器官、多個不同的身體部位一切時都不停地觸碰、接觸、摩擦或離合,一切眾生皆有身體,不可離開身體而以虛空為身,當一個人的身體因不同的身體部位一切時都不停地觸碰、接觸、摩擦或離合而取相、執著或染情時,要及時進行調整、調伏,否則會導致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或者染情。

  禪定入門(四)中的另一問答“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六根修行?怎樣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中也有講用六根中的身修行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要避免因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而深染情慾、不能自拔,身不由己的情況。一天中未進食前或未多進食前是黃金修行時間。一個信佛修行者如果能做到遠離情慾或少欲,諸惡不做,守戒修行,則怎樣安排修行都可以的,但如果做不到遠離情慾、少欲,可以選擇以下安排:一天中未進食前或未多進食前是黃金修行時間,這段時間要在適合用耳根修行的環境下,用三小時、或超過三小時的時間用耳根修行,或者用不是耳根的其他行門修行(修行三小時或超過三小時)。一天至少要去一次大便,減少身體負荷。躺着休息、睡眠的方式能減少身體負荷。人在吃多的食物後,是不利於修行的時間,因為胃部在吃多的食物後,體積會擴大幾倍或者擴大超過十倍,胃要消化食物,小腸要消化食物,大腸可能會產生糞便、排泄物或多的糞便排泄物,身體幾個、多個部分、器官的擠迫、摩擦、觸碰、離合的情況很多,血液流動更快,頭部充血更多,導致頭部更容易產生疲倦、昏沉的情況,所以一天至少要去一次大便,一天去一次或兩次大便,排出糞便,減少身體負荷。一天的安排,長時間睡眠前,如果身體內有多的糞便,應去一次大便,洗澡,然後睡眠,長時間睡眠後,睡醒起床後,在未進食前或未多進食前是黃金修行時間,用三小時、或超過三小時的時間用耳根修行,或者用耳根以外的其他行門修行(修行三小時或超過三小時)。早餐只小量進食,睡醒起床後,可以不吃早餐或安排一次至三次小量進食,小量進食在起床後一小時至三小時內進行,在未進食前或未多進食前的黃金修行時間要抓緊時間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修行,例如在長時間睡眠後,未多吃食物之前,在適合用耳根修行的環境下,用三小時、或超過三小時的時間用耳根修行,用半小時至1.5小時讀誦楞嚴咒、念佛,如果能這樣做,能使信佛修行者要做到遠離情慾、少欲的難度大幅減少。因為一個信佛修行者未多進食前,身體有如虛空的感覺,遠離情慾、少欲,再用三小時、或超過三小時的時間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修行,能有大的定力,能有大的禪定力,然後再去吃多的食物,因為有多的定力為基礎,六根中的身就不會取相、執著或深染情慾。躺着休息或睡眠的方式有利於減少身體負荷,一天24小時內應安排一次或兩次躺着休息或睡眠。長時間睡眠後,睡醒起床後的四小時至六小時內,如果不進食,身體健康也沒有受損,則不要進食,抓緊時間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修行,如果身體健康受損,則應在睡醒起床後的四小時至六小時內,安排一次至三次小量進食。吃多的食物後,是不利於修行的時間,人的胃部吃多的食物後會擴大幾倍,所以即使吃多的素食食物,也不要吃得過飽,如果日中一食、一天只安排一次進食,健康不受損,則可以如此安排,如果健康受損,則不要一天只安排一次進食,人的胃部吃多的食物後會擴大幾倍或者超過十倍,所以一天中,第一次吃多的食物時,不要吃得過飽,吃60%至65%飽即可,可以選擇在第一次吃多的食物後的一小時至五小時內,安排一次小量進食。一天中任何時候,如果身體內、身體內的大腸內有多的糞便,都應馬上去大便,排出糞便,減少身體的負荷,減少身體幾個、多個部分、器官的擠迫、摩擦、觸碰、離合,減少身體不同部位的觸碰、離合。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素食關乎健康。但吃多的食物後,較容易使身體產生多的障礙,所以一天中未吃多的食物前是修行的黃金時間、是有利於修行的時間,要在適合耳根修行的環境下,抓緊時間用耳根或者其他五根、其他修行方法修行,抓緊時間多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修行。禍從口出,因為眾生很多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都是在亂說話、說妄語時種下的。 病從口入,如果吃污染多的素食食物,會損害健康,多吃上火的素食食物會損害健康,不良的飲食習慣,會損害健康,例如,一次性吃得過飽,會損害健康,很熱的食物,不降低一下食物的溫度,就吃下去,會損害健康;營養嚴重不足,會損害健康。如果健康不受損,在起床後長時間內不進食或較長時間後才安排一次小量進食。

  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是染情慾的最大原因。信佛修行者要避免因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而深染情慾、不能自拔,身不由己的情況。

  用耳根修行,用站立姿勢,站立時,可以部分時間原地做些小運動。

  傳統學校的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模式符合部分用耳根修行的條件。

  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旁邊是適合用耳根短時間修行的環境(由於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旁邊環境污染嚴重,只適合用短時間進行修行嘗試),部分時段、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除深夜外,其他時間有一些人車或者多的人車通過,部分時段、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白天也有部分時間經過的行人車輛不多,也不算很少,一個信佛修行者在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旁邊,用耳根修行,聲音傳播阻隔少,部分時間周圍有聲音發出,周圍的產生的聲音不會過多,也不會過少,聲音觀察點、修行點的數量合適,行人、車輛、環境中能產生不同的聲音,部分聲音、很多聲音是從中距離、遠距離的地方傳至修行點或傳至修行者處,這種在聲音傳播阻隔少,從中距離、遠距離的地方傳至修行者處的聲音觀察點,能較易產生好的修行效果。當然在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旁邊修行,缺點就是環境污染多,損害健康。所以不同的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環境污染情況多少會不同或近似,應儘量選擇環境污染較少的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房屋外、室外比房屋內、室內,聲音傳播阻隔更少,是更有利於用耳根修行的環境。有的室外環境與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的聲音環境近似,也可以選擇這種環境下修行。部分住宅區的道路、多綠化樹木的道路,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環境污染也嚴重(但要比少綠化樹木的道路的環境污染要少一些),可以在這些環境下用耳根短時間修行(在上述環境污染多的地方只適合短時間的修行嘗試,不要長時間修行)。工業發展多,環境保護差的工業區、地方的道路環境污染大,儘量不要在這些地方長時間停留或修行。楞嚴經把耳根列為唯一圓通行門,修行速度遠超其他行門,日劫相倍,是因為用耳根修行,有其他行門沒有的優勢、優點。在聲音傳播阻隔少、周圍環境部分時間有各種不同的聲音產生的環境、部分聲音、很多聲音從中距離、遠距離產生的環境下,才能把耳根修行的優點、優勢更好地、充分地發揮出來。

  在部分時段、繁忙時段多人車經過的道路旁邊環境污染嚴重,在這種環境下只適合短時間修行。有一些沒有環境污染或者很少環境污染的室外、戶外地方,同樣會部分時間有聲音產生,適合用耳根修行,信佛修行者可以選擇這些自然環境好、沒有環境污染的地方修行。

  五苦章句經中說:世間有樹,名優曇缽,但有實、無有華,如來出世乃有華耳!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辯才聰,壽命延長,遭值明人,發菩薩心,直信不還,具聞經法,遇如來世,此皆宿行。六情完具的意思是六根完具、六根健康無損的意思。身體健康對信佛修行者的修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很多地方環境污染嚴重、空氣污染嚴重,危害身體健康,所以生活在中國的信佛修行人要注意身體健康,儘量不要在環境污染嚴重、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停留或者生活長的時間。中國很多地方環境污染嚴重、空氣污染嚴重,對六道眾生都有不好的影響。

(修改2-結束)

問:善於觀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的運用是禪定入門(四)的重要內容。善於觀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是什麼意思?怎樣進行運用善於觀察根、善根、慧根、六根?

答:善於觀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的運用是禪定入門(四)的重要內容。這些內容從另一個角度講述了開悟大智慧、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方法。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楞嚴經中說: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如禪定入門(四)其他問答的內容中說:自性覺悟即六根覺悟,覺悟圓滿即六根覺悟圓滿,六根覺悟可以理解為六根覺察力好、六根觀察力好的意思,六根覺悟圓滿可以理解為六根覺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六根觀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如楞嚴經中說: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所以講,修行者覺悟即六根的覺察力覺悟,佛覺悟圓滿即佛的六根覺察力圓滿,六根的覺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六根觀察力達到最好的境界。修行就是要鍛煉六根的覺察力、觀察力。

  http://soufoshuo.com/   網站搜索大藏經的經律論中的佛經經文搜索:善根(10373個搜索結果)。佛經中部分善根的意思和慧根相同或者相近。善於觀察根的意思也是和慧根相近或者相同。但在禪定入門(四)中,善於觀察根的定義是不及或者遠不及慧根的根器。

 http://soufoshuo.com/   網站搜索大藏經的經律論中的佛經經文搜索:慧根(264個搜索結果)。慧根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善於產生智慧的根器,善於入圓明的根器,善於遠離情慾的根器,善於覺悟的根器,善於覺察的根器,善於顯現實相的根器,有利於離相的根器,有利於產生智慧的根器,有利於覺悟的根器,有利於做無為功德的根器,有利於開悟佛理的根器,有利於開悟大智慧的根器。

  根器的意思是指不同的信佛修行者修行時,能否善於運用六根修行而導致能否做到諸惡莫作、守戒、遠離情慾方面,會出現好壞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信佛修行者修行時,能否善於運用六根修行而導致智慧多少不同,能否善於運用六根修行導致修行的速度快慢不同,能否善於運用六根修行導致修行的難易不同。

  善於觀察根多的眾生也會有一些慧根。在禪定入門(四),善於觀察根的意思是指善於觀察六塵的根器,善於遠離情慾或者少欲的根器,善於學習的根器,善於觀察的根器,善於做有為善業的根器。

  簡而言之,初禪或者初禪以上的天人中部分天人與佛教無緣。多的善於觀察根落在上述與佛教無緣的初禪或者初禪以上的天人的自性中,這些天人善於觀察根多,能守五戒十善,遠離情慾,所以能成為初禪以上的天人(這些天人屬於色界的天人),這些天人有外道法執或者其他執著,所以不能開悟大乘佛法的大智慧,這是上述色界天人的根器。多的善於觀察根落在學二乘法而了生死的阿羅漢、辟支佛的自性中,阿羅漢、辟支佛有法執,於佛法有執著,因為對生死有大恐懼,守戒修行,證人空我空而了生死,但不能離法相,不能通達大乘離法相性空的智慧。多的善於觀察根落在開悟大智慧,修行證菩薩果的菩薩的自性中,菩薩離法執,離一切執著,善於觀察根多的菩薩,離一切執著,即離一切相,即入圓明,明心見性,因此修行證得大乘佛法的菩薩果位。

  上述與佛教無緣,善觀察根多的天人,有外道法執或者其他執著,如果能離外道法執,離一切執著,即可開悟大智慧。楞嚴經中說:知有涅槃,不戀三界。如果上述開悟大智慧的天人,如果不知道有涅槃,不知道有佛菩薩境界,會出現什麼情況?會有兩種情況出現:(1.1)上述善觀察根多並且開悟大智慧的天人,不知道有涅槃,不知道有佛菩薩境界,開悟大智慧後,如果依此修行,守五戒,遠離情慾、諸惡莫作,保持境界,不動搖,經過一生、幾生、或者多生修行,能證得菩薩果,證菩薩果後,繼續修行,會證得佛果位。(1.2)上述善觀察根多並且開悟大智慧的天人,不知道有涅槃,不知道有佛菩薩境界,開悟大智慧後,依此修行,修行一段時間後或者修行一段長時間後,產生動搖,對外道法產生執著或者產生其他執著,有相待故,退出大智慧境界,既無修小乘法的修行者那樣的求了生死的出離心,也無菩薩的大智慧,留戀三界,不可出離,天人命終依舊在六道輪迴。上述善觀察根多的天人,如果無求了生死的出離心,有外道法執、或有世間法執,或者有其他執著,即成妄想,善觀察根墮在妄想中。如楞嚴經中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大方廣佛華嚴經中說: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隨所積集一切善根,所謂:小善根、大善根、廣善根、多善根、無量善根、種種善根、微塵數善根、阿僧祇善根、無邊際善根、不可思善根、不可量善根、佛境界善根、法境界善根、僧境界善根、善知識境界善根、一切眾生境界善根。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中說:

如來應正遍知於十方世界,以佛身雲普覆眾生種種善根、種種諸願、種種心解脫、種種住解脫,降大法雨,令種種善根、種種諸願、種種心解脫悉得增長。

  善根在佛經中的意義多,在這個問答中,選擇佛經中的善根的部分意思作為在這個問答中善根的定義,這個問答中善根的定義有四種:(1.1)與慧根的意思相同。(1.2)於佛教種善業的根器。(1.3)眾生做有為善業的根器。(1.4)與禪定入門(四)中的善於觀察根相同的意思。

  有為善業什麼意思?無為功德、無為善業什麼意思?

  一個眾生做善業的時候如果沒有求出生死的出離心,沒有求成佛道的菩提心,沒有離相而為善,所做的善業即是有為善業,做有為善業也會得到善報、善果,但不可因此而了生死,例如與佛無緣的眾生做布施的善業。例如菩薩六度、十波羅蜜中都有布施,菩薩不住相布施,即是無為功德、無為善業。

  善於觀察根通於凡聖,與佛無緣的眾生中也有部分眾生有多的善於觀察根,例如初禪或者初禪以上的天人中部分天人與佛教無緣,這些天人也屬於善於觀察根多的眾生,例如黑氏梵志經中講一個外道的出家人迦羅修得四禪五通,這個外道的出家人即為善於觀察根多的人,人道中與佛無緣,也沒有於外道中出家、能守五戒的人中也有部分人屬於善於觀察根多的眾生。善於觀察根多的眾生多的眾生有以下特點:較易能做到遠離情慾、少欲,如果學習一門複雜的世間知識,學習速度較快。在禪定入門(四),善於觀察根的定義是不及或者遠不及慧根、善根的根器,善於觀察根通於凡聖。修二乘法、小乘法的阿羅漢、辟支佛為慧根較多的聖賢,阿羅漢、辟支佛的善於觀察根很多、非常多,阿羅漢、辟支佛的善於觀察根要多於上述與佛無緣的初禪以上的天人。發菩提心、修大乘佛法的信佛修行者,部分開悟大智慧的修行者開悟時未修行得到神通,這些已經開悟大智慧但未修行得到大神通的修行者,慧根也非常多、很多,此開悟大智慧的信佛修行者的的善於觀察根很多、非常多,開悟大智慧的信佛修行者的的善於觀察根要多於上述與佛無緣的初禪以上的天人,開悟大智慧的信佛修行者的的慧根要遠多於上述與佛無緣的初禪以上的天人。開悟大智慧、已經證菩薩果的菩薩的慧根和善於觀察根都很多、非常多,證菩薩果的菩薩的慧根和善於觀察根,要多於開悟大智慧但未修行得到大神通的修行者。

  很多時候,善於觀察的根器(善觀察根)會隨着時間的改變而改變,會隨着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例如一個眾生本來有多的善於觀察根,經過五年至十年後,善於觀察根減少。例如一個眾生本來有多的善於觀察根,經過五年至十年後,善於觀察根大幅減少,變成善於觀察根少的眾生。善於觀察根很多時候會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善於觀察根很多時候會隨着心境的的變化而變化,善於觀察根很多時候會隨着生命歷程的變化而變化,一個眾生善於觀察根變化的意思,有時候善於觀察根增加,有時候善於觀察根減少,有時候善於觀察根大幅增加,有時候善於觀察根大幅減少。

  一個與佛無緣、善於觀察根多的眾生可能會在一生中或長時間內出現變化的情況。

  有一些信佛修行者、少數的信佛修行者,或者部分信佛修行者會出現在信佛修行一段長時間後,善於觀察根減少或者大幅減少的情況,例如一個發菩提心的信佛修行者,在學佛修行前是善於觀察根多的眾生,或者剛開始學佛修行前是善於觀察根多的眾生,在學佛修行五年到十五年後,善於觀察根減少或者大幅減少,甚至或變成一個善於觀察根少的眾生。華嚴經說,發菩提心有無量功德。為什麼會出現上述情況,上述信佛修行者,發菩提心有無量功德,無量功德並沒有失去,將來或者將來生會顯現出來。但由於短時間內,心境的變化,學習佛法導致念頭增多,或者其他原因,導致善於觀察根減少或者大幅減少,學佛法有大的功德,佛法為三寶之一,開悟佛法,依佛法修行,能成就佛道。但學習佛法的信佛修行者,如果不能於佛法開悟大智慧或領悟一些智慧,可能會出現部分信佛修行者短時間內善於觀察根減少的情況,但對於一切信佛修行者,認真學習佛法或者長時間學習佛法是必經的過程。學習佛法會導致念頭大幅增加,如果學佛法者暫時不能從佛法中領悟智慧,可能導致部分信佛修行者出現善於觀察根減少的情況。只要堅持對佛法信念,今生或將來開悟大智慧,努力修行就能成就佛道。

  在家的信佛修行者,假如、如果善根少,善於觀察根少,修行過程中困難較多,修行效果差,不要氣妥,認真學習佛經義理,多去參悟思考,多修禪定,多總結歸納,不斷改良、改進,積累功德,經過長時間修行,功德足夠時,就能開悟大智慧。

  信佛修行者,要開悟大智慧,必須要在禪定中見圓明的實相,才能真正開悟,多讀佛經或者認真多佛經是必經階段,多修禪定是開悟的重要、必要的方法。如果如前文所述,與佛無緣的初禪以上的天人,不知道有涅槃,不知道有佛菩薩境界,能開悟大智慧,諸惡莫作,守戒修行,以此修行,於境界不動搖,證得菩薩果,是難度很大的。利根的修行者,用少的時間學習佛法,明白自性本具佛性,很快就能在修行中開悟大智慧。

 與佛無緣但善於觀察根多的人、開悟大智慧的修行大乘佛法的信佛修行人和小乘法的修行人有什麼區別?上述不同的人學習速度都快,有什麼不同?上述不同的人如果學習一門難度大的世間知識,有什麼不同?以下舉一個例子做比較:

  aa2: aa2是開悟大智慧的信佛修行人,aa2有非常多的慧根。

  aa3:aa3是明白小乘法,依小乘法修行的信佛修行人,aa3有非常多的善於觀察根,有一些慧根,aa3的善於觀察根和慧根要多於aa4。

  aa4:aa4是守五戒十善,與佛無緣但善於觀察根多的人。

上述三人如能努力修行,功夫足夠時, aa2最高能證得佛果位,aa3最高能證得阿羅漢、辟支佛果位,因為不能明白通達大乘性空離相離法相的智慧,無法向上增進,如楞嚴經說: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aa4雖然與佛教無緣,如果能守五戒十善,遠離情慾,最高能生至四禪天或者四空天,但依舊在六道輪迴。

  除了上述外道的出家人迦羅,普通人中有少數人、部分人也屬於善於觀察根多的眾生。

  上述三人在沒有證得任何神通的情況下,學習同一門難度較大的世間知識,相同的學習教材,相同的學習條件,學習期間,同樣要做到遠離情慾或少欲,哪一個學習速度更快?個人理解,上述三人在沒有證得任何神通的情況下,學習同一門難度較大的世間知識,學習速度相同或者相近。如果上述三人中,有任何一個人在學習上述難度較大的世間知識時,付出的努力、時間要大於或者遠大於其他二人時,這個人就能比其餘兩個人學得更快或者快得多。如果aa3是一個在學校讀書的世間人,是不是每一次考試都能在一個班級50人、60人中排第一、第二呢?不一定是這樣的,因為學習世間知識對今生、將來生的因果命運沒有什麼關係的,過於努力讀書的結果,很多時候導致妄念增多並導致善於觀察根減少,aa3如果不過於勤也不過於懶,可能排名在中上水平,例如,前十名內,或者十五名內,與其他善於觀察根少的人比,在付出同樣的努力、時間下,aa3學習的知識要多或者多很多。在善惡無記三種業、三種因中,學習世間知識屬於無記業。

  當然,當aa2證初地菩薩果位後,如果學習世間知識,速度要快於阿羅漢,更遠超一切眾生,華嚴經說五地菩薩為利益眾生故,世間技藝靡不該習。所謂:文字、算數、圖書、印璽;地、水、火、風,種種諸論,咸所通達。

   部分或者少部分眾生善於觀察根多,善於觀察根多的眾生都能較易做到遠離情慾或者少欲。

   楞嚴經說: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舍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游於四天,所去無礙。其中若有善願善心,護持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純情即沈,入阿鼻獄。若沉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循造惡業,雖則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阿難。此等皆是彼諸眾生自業所感。造十習因。受六交報。

  正法念處經中說: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羅睺阿修羅王所住境界。諸阿修羅業法果報。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見漁獵者。張圍設網。罝罟遮截。為利眾生。令其活命。破彼魚堰。或有勢力。逼令放生。或為自利。或求名譽。或為王者。或為大臣。遮斷屠殺。或護種族。先世相習。行不殺法。不行諸善。是人身壞命終墮阿修羅道。受阿修羅身。壽命長遠。經五千歲。阿修羅中。一日一夜。比於人間經五百歲如是壽命。滿五千歲。少出多減。亦有中夭。以下中心。因緣力故。身相威德。如業得報。比丘當知。觀眾生心。種種信解。

  

  個人理解,一個與佛無緣的眾生或者一個信佛修行者,要有多的善觀察根,守五戒,遠離情慾、少欲,才較易生至欲界的天人或色界的天人。一個與佛無緣的眾生,有多的善觀察根,多放生,多救護其他眾生,如上述經文說,行不殺法,守五戒,做到上述幾點,才較易生到阿修羅道。如上述經文說,行不殺法,不行諸善。也就是說,除放生,救護多的眾生外,其他善業少做或不做,依個人理解,經文中說行不殺法,不行諸善,除放生外,須守五戒。

  

  這幾個問答內容從另一個角度講述了開悟大智慧、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方法。所以講,善於觀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的運用對於信佛修行者有巨大的意義。

問:五蘊(五蘊即五陰)是什麼意思?七識、八識阿賴耶識、九識是什麼意思?

答:五蘊的意思,是迷惑輪迴六道的眾生從色法到心法的五個過程,開悟大智慧的信佛修行者,證果的菩薩,五蘊空無所有,因為五蘊是相待生出,菩薩性空,離相待,色空融為一體,入不二法門,所以說五蘊空無所有。色法、心法二法也,有對待生成。如心經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色蘊的意思,其他信佛修行者有的註解是五根六塵。禪定入門(四)中,個人對色蘊的註解,色蘊即色聲香味觸法六塵。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任何一根界處都具有五蘊。例如,意根、意識、法塵三處具有五蘊,意根、意識、法塵三處的色蘊即法塵,法塵包括一切出世間法、世間法、意根一切念頭、妄想。意根對各種煩惱、妄想產生愛憎、感受,即受蘊。意根三處的想蘊即意根對法塵產生各種念想、妄想;意根三處的行蘊是意根念念遷變,變易流轉,為物所轉。意根三處的識蘊即意根對法塵取相分別,相待執著。眼根、眼識、色塵三處也具有五蘊。眼根、眼識、色塵三處中,色塵即色蘊;眼根於色塵產生愛憎取捨的感受,即受蘊;眼根見色塵產生不同的念想、妄想,即想蘊,眼根所見能映射在意根上。眼根於色塵取相分別,變易流轉,為物所轉,即行蘊;眼根於色塵,取相分別,產生貪嗔痴,即為識蘊。

  識蘊的意思不同於六識。

  楞嚴經中說: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維摩詰所說經中說:優波離!一切法生滅不住,如幻如電,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維摩詰所說經中說,菩薩修行,入不二法門。

  七識、八識阿賴耶識、九識是什麼意思?

  這是我的個人註解,不知道是否符合佛經義理。 簡而言之,七識、八識阿賴耶識是眾生六識的總稱,或者講,七識、八識阿賴耶識是眾生六識的源泉。九識即楞嚴經中說的庵摩羅識。楞嚴經中說: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庵摩羅識的意思是清淨無垢識。九識即佛的六識的總稱。

   佛的六識與迷惑輪迴六道眾生的六識有什麼區別?佛的六根於六塵識別了知,而不取相,迷惑輪迴六道眾生的六根於六塵產生識別,但於六塵產生取相、執著、貪嗔痴。所以離分別的意思並非六識斷滅, 而是六根識別了知,而不取相。

  維摩詰所說經搜索:分別。部分說法如下:

  維摩詰所說經中說: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明了眾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別諸根利鈍,久於佛道,心已純淑,決定大乘。註解:此處“分別”的意思,是佛菩薩的清淨無垢識,識別了知,而不取相。

    維摩詰所說經中說:法無分別,離諸識故。......所見色與盲等,所聞聲與響等,所嗅香與風等,所食味不分別。......觀諸菩薩華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註解:此處“分別”,是識別能知,但取相的意思。

  楞嚴經中說: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註解:陀那微細識即八識阿賴耶識,佛菩薩的六識的修行方法,容易產生混淆,所以很少講說。

  在大藏經中的三個楞伽經的譯本、四十卷華嚴經、金剛三昧經、大乘密嚴經等幾部佛經中分別搜索:七識。八識。九識。六識。阿賴耶。當中有多處說法,當中部分說法如下:

  四十卷華嚴經中說:諸佛菩薩自證悟時。轉阿賴耶。得本覺智。

  金剛三昧經中說:佛言:“如是,如是,真如空性,性空智火,燒滅諸結,平等平等,等覺三地,妙覺三身,於九識中皎然明淨無有諸影。

  入楞伽經中說:複次,大慧,言善不善法者,所謂八識。何等為八?一者、阿梨耶識,二者、意,三者、意識,四者、眼識,五者、耳識,六者、鼻識,七者、舌識,八者、身識。

 問:怎樣簡化處理與其他眾生的關係?

 答:金剛經中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金剛經的文字篇幅並不算很長。大藏經中有很多佛經和多部大乘了義經,大乘了義經的講述修禪定的義理、方法是相通的。不同的大乘了義經部分說法、很多說法相近、相似、相同或者重複。大藏經中有多部大乘佛經的原因,佛說多部大乘佛經的原因,大乘了義經的除了講述修禪定的義理、方法外,很多內容是教信佛修行者怎樣去處理與其他眾生的關係、怎樣去處理與其他信佛修行者的關係。不同信佛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可能要面對多種不同的環境,當面對複雜的環境、與其他眾生有複雜的關係時,需要較複雜的方法去處理、面對,個人的理解,信佛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要儘量簡化處理與其他眾生的關係,儘量要避免在複雜的環境下生活、修行,儘量要避免在與其他眾生有複雜關係、與其他信佛修行者有複雜關係的環境下生活與修行。與其他眾生的關係簡單的環境下,發菩提心,努力修行,成就佛道,即可普度眾生。個人理解,可能存在以下情況:部分佛菩薩在修行成就佛菩薩果位的過程中,是在與其他眾生關係較簡單的環境下修行,不需要用多的時間處理與其他眾生複雜的關係。

 每一個信佛修行者、每一個眾生都有自己的因果,信佛修行者只要付出大的努力做了自己應盡的責任,儘量不用去管其他眾生的一切與佛教無關的事情,發菩提心,努力修好自己的道業即可。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用幾種、多種修禪定的方法修行?

答: 信佛修行者修禪定的方法, 用六根修行(用六根中任何一根,或者同時用兩根,或者同時用三根至六根修行),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離開法執,離開一切執著(專注於修行點、觀察點,離開一切執著,即可離一切相)

  如果用意根幻觀修行,當修行者戒律做得差時,用意根幻觀修行,可以憶持佛經中關於守戒的義理,作為修行點,進行修行;當修行者智慧少時,用意根幻觀修行,可以憶持、佛經中講解智慧的佛經義理作為修行點,進行修行;當修行者懈怠時,可以憶持、佛經中講解精進修行的佛經義理作為修行點,進行修行;當修行者懈怠時,可以把佛經義理化繁為簡,把信佛修行的一切大事,化簡、看成幾件小事或者十幾件小事,努力做好上述化簡後的小事,即能做到精進修行,一切事情都進行化繁為簡,然後努力修行;當修行者願力小時,可以憶持佛經中讚嘆發菩提心的無量功德的佛法義理,作為修行點,進行修行;當修行者妄念多時,用意根幻觀修行,應以修行點少的方式修行,以較慢或很慢的速度憶持、思考佛經義理作為修行點修行,或者一段時間內(例如十分鐘至兩小時內),以較慢速度反覆憶持幾句佛經進行修行。

   修禪的修行者多念楞嚴咒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修行者要多念佛,這些都是用意根修行,不同的修行者最快的修行行門不同,有的以耳根為最快行門,遠超其他行門,有的以念佛為最快行門。修行者應該靈活的運用不用修行方法修行。楞嚴經中也說,修禪的修行者,在房屋住所找個乾淨的地方安放楞嚴咒,或者身上佩戴,無論多念、少念或者不念楞嚴咒都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如果能做到多念楞嚴咒,會得到更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所以,以耳根行門修禪的修行者可以選擇一段長的時間內(例如15天至25天),每天都多念楞嚴咒(例如每天用一小時至三小時或者超過三小時讀誦楞嚴咒),再用一段長的時間內(例如20天至80天),專心用耳根修行,不念楞嚴咒,也不念佛法僧或少念佛法僧。(註:修行者應每一天或者每隔兩天,或者每隔幾天抽短時間或一段時間禮拜跪拜佛像、佛經佛法、楞嚴咒,求佛法僧、楞嚴咒加力護持,如果能長時間禮拜跪拜,能得到更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楞嚴經中講,利根者,開悟大智慧者,修行一百天,能證初果阿羅漢(趣向大乘的初果阿羅漢),楞嚴經中講,先用二十一天多念楞嚴咒,然後再用一百天專心用耳根修禪。

   修行效果分為自力和佛法僧加力護持(外力)兩方面,以耳根為最快行門、遠超其他行門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自力遠超其他行門,但佛法僧加力護持方面(外力方面)卻不及念楞嚴咒。以耳根為最快行門、遠超其他行門的信佛修行者,一天中抽不算長的時間內(例如一天中用一小時、兩小時或者三小時的時間),念楞嚴咒時,也能有好的修行效果,雖然自力方面,比不上用耳根,但能減少差距,如果用念佛法門也是一樣的(或者用專念佛法僧的方法修行,或者用專念一佛名號的方法修行,或者用專念多佛菩薩名號修行,或者用專念一等覺菩薩名號的方法修行),一天用不算長的時間修行,自力方面也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修行者一天用不算長的時間念楞嚴咒或者念佛(或者念佛法僧、念等覺菩薩),自力方面也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但當修行時間繼續增長時,例如一天中用超過兩小時,或者超過三小時,或者超過四小時的時間修行後,修行效果變差,但修行效果變差時,可以改用耳根修行或者用意根幻觀修行,如果改用意根幻觀修行一段時間後,再用耳根修行,可以把一天中剩下的時間用耳根修行,或者用耳根修行長的時間後,再用念楞嚴咒或者念佛的方法修行。

  學習佛經是難度大的事情,以耳根為最快行門、遠超其他行門的修行者,一天中可以把用耳根修行、學習佛法、意根幻觀以及其他修行方法交替運用修行。

     除了部分行門、部分修行方法外(部分行門、部分修行方法,例如以專念楞嚴咒的方法進行修行,以專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的方法修行,專念一佛名號修行,專念多佛、多菩薩名號修行,專念一等覺菩薩名號修行),很多修行方法,在意根念頭很少(不取生滅二相)時,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較易離相待執著。用意根幻觀修行時,也可以用意根念頭少、意根修行點少的方式修行。

  以前我初學佛法就有這樣的問題,耳根修行即使很快,但不可以代替意根學習佛經或做其他事情,這個問題其實易於解決,如果人雜念多、妄念多,先用耳根修行一段時間(例如修行半小時至一小時),心境調伏下來再用意根學習佛法或者做其他難度大的事情,或者先用意根幻觀、耳根修行一段時間,心境調伏下來再用意根學習佛法或者做其他難度大的事情,或者先用其他行門(例如空觀)、耳根修行一段時間,心境調伏下來再用意根學習佛法或者做其他難度大的事情。簡而言之,修禪定的方法有多種,靈活運用,交替運用不同的修禪定的方法,以求達到好的修行效果即可。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做才能更好的守戒?為什麼說人道的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要努力精進修行?信佛修行者為什麼要守五戒十善、遠離情慾?為什麼多說妄語會犯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對於是否有大神通,是否開悟,是否證果,修行者的境界,千萬不可以亂說,如果未經證實,不說為宜,否則,如果亂說會講嚴重妄語或者大妄語,因此而做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天人怎樣發心學佛修行的?人道發心學佛修行比欲界其他道的眾生有什麼有利的地方,有什麼不利的地方?為什麼說人道的眾生比其他道的部分眾生(例如天人、阿修羅、龍、餓鬼)更難得到五種神通?

答:五苦章句經中說:三惡道者,是一切眾生之家,暫得為人,暫得為天,譬如作客日少、歸家日多。依一些佛經的說法,六道輪迴的眾生大約超過90%以上的時間、超過95%以上的時間在三惡道,能夠在不算長的時間內修行了生死的信佛修行者的比例很少,所以現代科技的出現,人類增多,破壞環境,部分人類殺生嚴重,做深重罪業,得深重惡果,畜道的眾生生存的環境大幅減少,反而對眾生很不利,因為很多人類總歸會大部分時間在三惡道中,減少畜道的眾生生存的環境,等於大部分人類減少自己將來的生存的環境。大部分人類福樂少。現代人類的發展污染環境,不但連畜生道的眾生受到大的損害,其他道的眾生,例如天人、阿修羅、鬼道的眾生也會受到損害。

因為農民在種植蔬菜的過程中也會不小心殺生,用水澆植物時,水中也會微生物因為失去水分而死,所以一個信佛修行者即使吃素不吃肉,儘量不要浪費素食,儘量不要浪費水資源,儘量不要浪費物資、生活用品,因為任何生活物資、生活用品在生產過程中也會不小心殺生,房屋道路在建築過程中會不小心殺生,農民在種植蔬菜,在用鋤頭、金屬器具翻鬆泥土的過程中也會不小心殺生,翻開泥土採摘泥土中的土豆、番薯也會不小心殺生。一個信佛修行者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如果能做到減少吃素食、節食,能減少對其他眾生的傷害、殺害。人道是容易殺生的道,一個人在道路上行走,也有可能踩傷踩死螞蟻或其他畜道的眾生。佛教主張出家人苦行,對於信佛修行者減少殺生是有好處的,出家人減少使用日常物資,能減少殺生。一個有較多的財富、平常使用較多物資的吃素的在家的信佛修行人不小心殺生的數量可能要比一個吃素的畜生道的眾生還要多。例如一隻牛,畜生道的牛的一生生活艱辛,只吃草、野生植物,牛的一生不小心殺生的數量可能要比吃素的在家的信佛修行人要少。

  農民種植過程中下殺蟲藥也會殺生。農民種植過程有些時候會不小心殺生,例如翻土。

宣化上人大師著述的楞嚴經淺釋中對【屬諸比丘,休夏自恣】的部分註解:屬即附屬,諸即眾位常跟隨比丘,意思是適遇休夏之時,要來附屬眾比丘,作自恣法。休夏即止夏,佛制比丘,結夏安居,從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為期三個月,只住在一個地方,不到別處去,因夏天氣候十分炎熱,尤其是在印度,更加炎熱,路上蟲子尤多,為養成自己的慈悲心(如愛護一切生命的緣故),所以佛制結夏安居的規例——即是不到各處跑,以避免踏死地上的小生命。

輕微輕視任何一位佛或輕微輕視任何一位等覺菩薩都會犯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

現代科技的出現、發展有很多的弊端,部分現代的人類利用現代科技而所做的惡業遠多於大部分古代人。現代科技的也有一些好處,例如,電腦的出現,使信佛修行者學習佛法、看大藏經更加方便、容易。因為現代科技的出現、發展有很多的弊端,不要鼓吹發展經濟,儘量減少浪費。如無必要、無需要,減少用水。

  人吃兩斤菜心、菠菜、白菜或油麥菜導致的殺生可能要多於吃兩斤冬瓜、黃瓜、青瓜或者南瓜,因為一棵冬瓜、黃瓜、青瓜或者南瓜能長大約十幾斤至幾十斤的瓜,甚至能長超過一百斤的瓜,而一斤菜一般要兩棵或者兩棵以上,導致人在種植過程中,種植兩斤菜心、菠菜、白菜或油麥菜導致的不小心殺生可能要多於種植兩斤冬瓜、黃瓜、青瓜或者南瓜導致的不小心殺生。人吃兩斤蘋果導致的不小心殺生可能要比吃兩斤青瓜、黃瓜要少。

(修改2-開始)

  守五戒,節儉,儘量減少財物的使用的信佛修行人福報多。

  部分信佛修行人能做到很節儉。無論水還是其他日常用品,部分信佛修行人如果認為有需要用,難以做到不使用或者大幅度減少使用,可以選擇使用。

  信佛修行者要發菩提心,努力修行,儘量做到諸惡莫作,把自己所做的一切善業、功德回向於法界其他眾生,回向於現在或者過去做惡業而傷害、殺害的眾生,回向於現在、過去不小心傷害、殺害的眾生。

(修改2-結束)

五苦章句經中說:三惡道者,是一切眾生之家,暫得為人,暫得為天,譬如作客日少、歸家日多。依上述佛經的說法,不能了生死的眾生,大約超過80%的時間或者超過90%的時間在三惡道。現代科技的出現,使許多畜道的眾生(龍、金翅鳥也屬於畜道)的生存空間大幅較少,現代科技的出現,使部分人類所做的惡業要遠多於沒有現代科技以前的大部分人類所做的惡業。環境被嚴重污染,許多畜道的眾生因此而死。地球部分地方、很多地方空氣嚴重污染,可能連天上的天人或者其他道的眾生也受到大的負面影響或者受到負面影響。所以講,信佛修行者不要鼓吹發展經濟,儘量減少浪費。

如無必要、無需要,減少用水。一碗水中有八萬四千蟲(註:有的網文說此講法是明末清初的信佛修行者提出來的,並非佛有同樣的說法,在大藏經中搜不到上述說法的)。所以,信佛修行者回向時要用少量時間或者部分時間回向用水時傷害或殺害的眾生。

  佛經的經義,也有講自然界有多細菌生物,大乘本生心地觀中說:出家菩薩觀於自身猶如惡疾。四百四病所住處故。亦如大腸。八萬四千蟲所住故。大藏經中搜索:八萬蟲(5個搜索結果)。持世經中說:是身八萬蟲之所住處。是身百種諸病之所侵惱。以三苦故是身為苦。雜阿含經中說:佛告比丘:“如甲上土者,若諸眾生,形可見者,亦復如是。其形微細,不可見者,如大地土。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學無間等。

如果不是素食,信佛修行者不要去參加親友的大型宴會邀請。

信佛修行者不要去生產煮食器具的企業工作,不要到外賣的企業工作。

註:最深重的罪業有三種,可見禪定入門(四)中的問答:“最深重罪業有一種還是有超過一種以上?”的內容。

  一個信佛修行者是否開悟要佛菩薩印證或已經證實開悟的其他信佛修行者印證的,不能自己印證自己的。如果未開悟的修行者說自己開悟是嚴重的妄語。未開悟的修行者雖然沒有和其他人說自己開悟,如果以為自己已經開悟,會使自己止步不前,不去努力修行、參悟義理、思考義理,這個會使修行者要真正開悟的難度大增。

楞嚴經說,利根者,修行一百天,能證得初果阿羅漢,這裡的初果阿羅漢是指趣向大乘的初果阿羅漢。所以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要努力修行,以求儘快證得菩薩位、希望今生內證得菩薩果位,例如希望今生內證得初住或初住以上菩薩果位,或者希望今生內證得一地菩薩或一地菩薩以上菩薩果位,或者希望今生內證得八地菩薩或八地菩薩以上菩薩果位。當然是否證果也不能亂說的,要佛印證,否則未得謂得,大妄語成,做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得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如楞嚴經中所說。

  不妄語就是說話要如實說,不可以說多,也不可以說少。很多事情如果不清楚,乾脆不要說。例如一個開悟的修行者,即使沒有佛菩薩印證,沒有證實開悟的其他信佛修行者印證,也能得到開悟的大利益、功德的,並非暫時沒有被印證就得不到開悟的利益。一個證得十住菩薩果位的信佛修行者,即使暫時得不到佛的印證,也是得到十住菩薩的神通、智慧,不說也可以的。

  自殺和殺生都是犯殺業、罪業,華嚴經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個信佛修行者對其他任何一個信佛修行者誹謗或起嗔心,會做深重罪業,同樣的一個信佛修行者誹謗自己也是做深重罪業的,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已經發菩提心,卻對其他人或眾生說自己未發菩提心,是誹謗自己,會做深重罪業,

  華嚴經說:發菩提心有無量功德。但一個信佛修行者發菩提心後,能否努力修行,認真讀佛經或多讀佛經,深信不疑,能否努力行善,能否真有無量功德,必須由佛菩薩印證才可以。

  現在的信佛修行者如果要佛菩薩印證是否開悟或已經證實開悟的其他信佛修行者印證開悟,還是有一些難度的。如楞嚴經的經義,信佛修行者有魔王、魔王眷屬來擾亂的,一個沒有開悟,也沒有證得初住果位或初住菩薩以上的果位,也沒有證得初果阿羅漢或初果阿羅漢以上果位的信佛修行者,魔可以欺騙、印證這個修行者,說這個修行者已經證得佛果位,信佛修行者不可誤信,否則會說大妄語,做深重罪業、最深重罪業,得到深重惡果、最深重罪業,如楞嚴經中所說。信佛修行者對於是否有大神通,是否開悟,是否證果,修行者的境界,千萬不可以亂說,如果未經證實,不說為宜,如果要說出來,不可以說多,也不可以說少,如果不說,減少很多麻煩,避免說嚴重的妄語或大妄語。

  如正法念處經中說,多說妄語的眾生會墮入地獄,所以多說妄語是不能了生死、成就佛道的,多說妄語是不能了生死,情況嚴重者,還會墮入地獄。

  正法念處經中說:

如前所說。今說妄語。增上滿足第一極惡。一切善人之所憎賤。一切惡道所由之門。如是業者。所謂有人。若王王等。軍眾等中。謂為正直。二人諍對。與作證人。言如是事。是我所知。此事正爾。我則是量。彼二諍人。各各說已。如是證人。內心實知口不正說。或得財物。或知識朋友。或染欲心。自誑破壞。如前所說。如是證人。作如是心。彼先時語如是如是。我於今者如是異說。我此妄語。如是妄語。竟有何罪。彼妄語人心謂無罪。起如是心。我當無罪。彼人異說。於二人中。得妄語罪。一人得罰。或時致死。或時畏死。或時得罰。或輸舍宅。如彼法制。相似得罰。如是惡人。以是妄語。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謂大叫喚大地獄中。彼處命長。以何為量。如化樂天八千年壽。依此人中若八千年。於彼天中為一日夜。彼三十日以為一月。彼十二月以為一歲。於彼天中若八千年。彼地獄中為一日夜。彼大叫喚大地獄中。是惡業人妄語人處。以誑自他。能破一切第一善根。如大黑闇。大眾不信。如是妄語。善人不許。一切聖人聲聞緣覺。正遍知者之所呵責。一切世間出世間道。皆不相應。一切善根。橋梁大斧。常惱他人。如爛死屍。破壞不堅。如惡毒起。世間生死。惡道因緣。如屎無異。能令口中生爛臭氣。常生苦網。不可愛樂。是大地獄大怖畏使。臨欲死時。心則大驚。閻魔羅人境界所攝。是大怨家。能令人墮餓鬼畜生證明惡業。貧窮因緣。能與地獄大怖畏事。能作畜生相食因緣。無始來。轉生死種子。妄語果報。於彼處生。彼大地獄。有十八處。何等十八。一名吼吼。二名受苦無有數量。三名受堅苦惱不可忍耐。四名隨意壓。五名一切闇。六名人間煙。七名如飛蟲墮。八名死活等。九名異異轉。十名唐悕望。十一名雙逼惱。十二名迭相壓。十三名金剛嘴烏。十四名火鬘。十五名受鋒苦。十六名受無邊苦。十七名血髓食。十八名十一炎。此十八處。是大叫喚之大地獄所有別處。彼大叫喚大地獄者。眾生何業而生於彼。作集業道普遍究竟。樂行多作。墮大叫喚。根本自體極大怖畏。大地獄中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其舌甚長。三居賒量。其體柔軟。如蓮花葉。從口中出。閻魔羅人。執熱鐵犁其犁炎然。耕破作道。熱炎銅汁。其色甚赤。以灑其舌。舌中生蟲。其蟲炎口。還食其舌。彼妄語人。罪業力故。舌受大苦。不能入口。彼地獄人。口中有蟲。名曰碓蟲。而拔其齒。又惡業故。風散其齗。碎粖如沙。有利刀風。削割其咽。炎嘴鐵蟲。啖食其心。彼大叫喚根本地獄。如是極燒。妄語人身。以惡業故。身中生蟲。還食其身。蟲身炎燃。彼地獄人。身內蟲食。受急病苦。如是內外二種苦惱。彼地獄中。閻魔羅人。復與罪人種種苦惱。謂鐵鈎打筋脈骨髓。一切身分。破壞碎散。又復更受余異苦惱。所謂斤斧。斤其身體。一切身分。乃至骨等。彼妄語人。以他因緣。作如是說。不依一切。法橋而行。乃是一切不饒益門。復是一切善谷之雹。如是妄語。亦是一切惡道之門。亦是一切苦惱之藏。一切眾生之所不信。一切聖人棄捨如屎。諸佛世尊。聲聞緣覺。阿羅漢等。舍之如毒。若行世間出世間道。如大黑闇。人無愛者。乃是地獄第一因緣。無異相似。如大黑闇。有如是等種種諸惡。若人已說今說當說。如是業因。相似得果。彼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火燒如生酥者。炎燃鐵鋸以鋸其體。身心苦惱。彼大地獄大火煮之。是見知者大悲因緣地獄相似。一切重病。如是病者。名尚叵說。受如是病。極大苦惱。如是所說二種大苦。乃有無量百千億數億那由他地獄苦惱。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中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短命亂心不男。一切惡賤。人所不信。是彼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余殘果報。

  又修行者。知業果報。云何口業。惡不善行。口業四種。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如是四種。何者妄語。自思惟已。然後於他作不實語。若作咒誓。若在王前。若王等前。妄語言說。令他衰惱。或打或縛。或令輸物。彼成妄語如是滿足。成妄語業地獄中受。復有口業名為兩舌。於和合者。共作業者。破壞語說。如是語者。成就兩舌。云何此語。得果報少。破壞語已。心中生悔。我愚痴故。作如是說。專心懺悔。亦遮他人作破壞語。示其善道。業不具足。此業不重。云何此業不具足滿。此破壞語。或以煩惱。或以酒醉。心異分別。向他異說。此業不足。云何名為業道相應成破壞語。若以噁心破壞於他。隨喜讚嘆。如是名為業道相應成破壞語。云何此業決定成就破壞語說。作已隨喜。復教他作。隨喜贊說。喜樂貪着。不離於心。常懷噁心。他人所避。不可往返。為他毀呰。不生羞恥。無慚無愧。不能自知。如是名為破壞語業。又修行者觀察業集。云何名為惡口業行。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如是惡口。能生熱惱。聞不悅耳。不忍他惡。令異人信。若重若輕。戲笑嗔心。得無量報。無量種報。彼重惡口。墮於地獄。彼輕惡口。不決定受。如是名為第三口業。彼業具足相應之義。如前所說。

  楞嚴經中說: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提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沈三苦海不成三昧。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嘆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直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提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是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楞嚴經中說,不斷殺盜淫、大妄語,不可以了生死。

  為什麼說人道的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要努力精進修行?

  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未證得果位前,未了生死前,還是會處於危機之中,可以模擬一下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的修行歷程,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如果能努力修行,即使今生不能證得任何果位,以今生發菩提心之力,以今生開悟之力,以今生開悟後努力、精進修行之力,求佛法僧加力護持,下一生繼續努力修行的機會、概率還是很大的。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不能精進修行或者不能在今生證得果位,下一生有很多未知之數,有很多未知的變化。

  華嚴經說:

  時,勤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善諦聽,我今如實答,或有速解脫,或有難出離。

   若欲求除滅,無量諸過惡,當於佛法中,勇猛常精進。

   譬如微少火,樵濕速令滅,於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如鑽燧求火,未出而數息,火勢隨止滅,懈怠者亦然。

   如人持日珠,不以物承影,火終不可得,懈怠者亦然。

   譬如赫日照,孩稚閉其目,怪言何不睹,懈怠者亦然。

   如人無手足,欲以芒草箭,遍射破大地,懈怠者亦然。

   如以一毛端,而取大海水,欲令盡干竭,懈怠者亦然。

   又如劫火起,欲以少水滅,於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如有見虛空,端居不搖動,而言普騰躡,懈怠者亦然。”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法首菩薩言:“佛子,如佛所說:‘若有眾生,受持正法,悉能除斷一切煩惱。’何故復有受持正法而不斷者?隨貪、瞋、痴,隨慢、隨覆、隨忿、隨恨、隨嫉、隨慳、隨誑、隨諂,勢力所轉,無有離心。能受持法,何故復於心行之內起諸煩惱?”

  時,法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善諦聽,所問如實義,非但以多聞,能入如來法。

   如人水所漂,懼溺而渴死,於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

   如人設美膳,自餓而不食,於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

   如人善方藥,自疾不能救,於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

   如人數他寶,自無半錢分,於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

   如有生王宮,而受餒與寒,於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

   如聾奏音樂,悅彼不自聞,於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

   如盲繢眾像,示彼不自見,於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

   譬如海船師,而於海中死,於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

   如在四衢道,廣說眾好事,內自無實德,不行亦如是。”

  可以模擬一下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的不同的修行歷程,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不能做到精進修行,也不能一生證得果位,以今生發菩提心之力,以今生開悟之力,求佛法僧加力護持,下一生墮入三惡道的機會很少的,地獄的眾生,如果能發菩提心,依靠佛法僧加力護持和自力(自己發菩提心之力),很快、很容易就會離開地獄,轉生其他道,甚至生到三善道。

  我對於天人是怎樣發心修行,不是很清楚的,因為自己所看的佛經中,講天人怎樣發心修行的經文較少,講人道的人發心修行的較多。很多佛經的前面、後面,都有講天人來聽經、天人在聽完佛講經後離開的,也有佛經講很多天人在聽佛講經時證果的,例如維摩詰所說經中所說。

長阿含經中說:

  佛告比丘:“閻浮提人有三事勝拘耶尼人。何等為三?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以此三事勝拘耶尼。拘耶尼人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多牛,二者多羊,三者多珠玉。以此三事勝閻浮提。閻浮提有三事勝弗於逮。何等為三?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以此三事勝弗於逮。弗於逮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其土極廣,二者其土極大,三者其土極妙。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有三事勝郁單曰。何等為三?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以此三事勝郁單曰。郁單曰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無所系屬,二者無有我,三者壽定千歲。以此三事勝閻浮提。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餓鬼趣。餓鬼趣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長壽,二者身大,三者他作自受。以此三事勝閻浮提。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龍、金翅鳥。龍、金翅鳥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長壽,二者身大,三者宮殿。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以上三事勝阿須倫。阿須倫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宮殿高廣,二者宮殿莊嚴,三者宮殿清淨。以此三事勝閻浮提。閻浮提人以此三事勝四天王。四天王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長壽,二者端正,三者多樂。以此三事勝閻浮提。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此諸天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長壽,二者端正,三者多樂。”

  佛告比丘:“欲界眾生有十二種。何等為十二?一者地獄,二者畜生,三者餓鬼,四者人,五者阿須倫,六者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色界眾生有二十二種: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輔天,三者梵眾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無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淨天,十者少淨天,十一者無量淨天,十二者遍淨天,十三者嚴飾天,十四者小嚴飾天,十五者無量嚴飾天,十六者嚴飾果實天,十七者無想天,十八者無造天,十九者無熱天,二十者善見天,二十一者大善見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無色界眾生有四種。何等為四?一者空智天,二者識智天,三者無所有智天,四者有想無想智天。”

  佛告比丘:“有四大天神。何等為四?一者地神,二者水神,三者風神,四者火神。昔者,地神生惡見言:‘地中無水、火、風。’時,我知此地神所念,即往語言:‘汝當生念言:“地中無水、火、風。”耶?’地神報言:‘地中實無水、火、風也。’我時語言:‘汝勿生此念,謂地中無水、火、風。所以者何?地中有水、火、風,但地大多故,地大得名。’”

  依上述佛經經文中說,人能勇猛強記,能勝於欲界其他眾生(包括要勝於欲界其他天人)。依上述佛經經文中說,人能勇猛強記,有利於學佛修行,佛出其土,佛示現成佛並大規模地說佛法,大部分或全部都出現在人道。我用百度或其他搜索網站搜索一下天人怎樣學佛修行,例如搜索“天人學佛修行”,然後根據有的搜索結果,請並搜索、查找一部佛經所說,這是大方便佛報恩經。

  大方便佛報恩經中說:

問曰:“若欲限受晝日齋法,不受夜齋,得八戒不?若欲受夜齋,不受晝齋,得八戒不?”

答曰:“不得。所以爾者?佛本聽受一日一夜齋法,以有定限,不可違也。”

優波離復白佛言:“若不得者,如皮革中說,億耳在曠野處,見諸餓鬼種種受罪,或晝受福、夜則受罪,或夜受福、晝則受罪。所以爾者?以本人中,晝受戒法、夜作惡行,或夜受戒法、晝作惡行,是以不同。此義云何?”

答曰:“凡是本生因緣,不可依也。此中說者,非是修多羅,非是毗尼,不可以定實義也。又雲,此戒是迦旃延以度億耳故,作此變化感悟其心,非是實事。若受齋已欲舍齋者,不必要從五眾而舍。若欲食時,趣語一人,齋即舍也。凡得波羅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餘四道不得。如天道以著樂故深重,不能得戒。如昔一時,大目揵連以弟子有病,上忉利天以問耆婆,正值諸天入歡喜園。爾時,目連在路側立,一切諸天無顧看者。耆婆後至,顧見目連,向舉一手,乘車直過。目連自念:‘此本人中是我弟子,今受天福,以著天樂都失本心。’即以神力制車令住,耆婆下車禮目連足,目連種種因緣責其不可。耆婆答目連曰:‘以我人中為大德弟子,是故舉手問訊,頗見諸天有爾者不?生天以著樂深心不得自在,是使爾耳!’目連語耆婆曰:‘有弟子病,當云何治?’耆婆答曰:‘唯以斷食為本。’有時,目連勸釋提桓因:‘佛世難遇,何不數數親近咨受正法?’帝釋欲解目連意故,遣使敕一天子令來,反覆三喚,猶故不來。此一天子唯有一婦,有一伎樂,以染欲情深,雖復天王命重,不能自割。後不獲已而來,帝釋問曰:‘何故爾耶?’即以實而對。帝釋白目連曰:‘此天子唯有一天女、一伎樂,以自娛樂不能自割,況作天王?種種宮觀,無數天女,天須陀食自然百味,百千伎樂以自娛樂,視東忘西。雖知佛世難遇,正法難聞,而以染樂纏縛不得自在,知可如何?’凡受戒法,以勇猛心自誓決斷,然後得戒。諸天著樂心多,善心力弱,何由得戒?餓鬼以饑渴苦,身心燒然,地獄無量苦惱,種種楚毒心意痛著,無緣得戒。畜生中以業障故,無所曉知,無受戒法。雖處處經中說龍受齋法,以善心故而受八戒,一日一夜得善心功德,不得戒也,以業障故。以四天下而言,唯三天下,閻浮提、拘耶尼、弗婆提,及三天下中間海洲上人,一切得戒。如拘耶尼,佛遣賓頭盧,往彼大作佛事,有四部眾。東方亦有比丘,在彼亦作佛事,有四部眾。唯郁單越,無有佛法,亦不得戒,以福報障故,並愚痴故,不受聖法。有四種人,一男、二女、三黃門、四二根。四種人中,唯男、女得戒。二種人不得戒,黃門、二根。如男、女中,若殺父母、阿羅漢,出佛身血,壞法輪僧,污比丘尼,賊住越濟,人斷善根,如是人等盡不得戒。大而觀之,受染佛法者,蓋不足言。若天、若龍鬼神、若郁單越、若不男、二根,種種罪人,盡得受三歸也。”

 

  

  長阿含經上述佛經經文中說,人能勇猛強記,能勝於欲界其他眾生(包括要勝於欲界其他天人),有利於學佛修行,佛出其土,但此處經文沒有把人與色界、無色界的天人做比較。上述大方便佛報恩經的經文中說也只是講欲界的天人,沒有講色界、無色界的天人的情況,而且暫時只找到上述一部一處佛經經文講除了色界、無色界、人道以外其他道眾生發心修行的情況。

  如果以上述理解所說,初禪或初禪以上天人中,部分與佛教有緣或是信佛修行者,部分與佛教無緣。與佛教無緣的初禪或初禪以上天人,如果沒有求了生死的出離心,沒有求成佛道的菩提心,沒有開悟大智慧,只會被妄想所轉,經常會被妄想所轉,開始即終了,從剛開始生到色界、無色界,一直到命終,經常會被妄想所轉,因為天人福報多,耽着於天人的福報、快樂和妄想之中,如楞嚴經中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如五苦章句經的經文得到的理解,六道輪迴的眾生,生在三善道的平均比例,大約估計,少於百分之十,或少於百分之五。當然,人、阿修羅屬於三善道,部分三善道的眾生,一生中也有大災難降臨,畜生屬於三惡道,部分畜生一生中都沒有大災難降臨。

  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不能做到精進修行,也不能一生證得果位,以今生發菩提心之力,以今生開悟之力,求佛法僧加力護持,下一生墮入三惡道的機會很少的,如果上述修行者下一生投生在欲界、色界或無色界的天人,如果不能發心,繼續修行,待天福享盡,依然是在六道輪迴,將來也不知道哪一生才能再發心修行。

  如五苦章句經中說: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辯才聰,壽命延長,遭值明人,發菩薩心,直信不還,具聞經法,遇如來世,此皆宿行。覆福德人,從明入明,尋如來跡,累行不止,會於道場,無毀其根,忘失前功,一失道意,動有劫數。慎之,慎之!一切眾生,常在長獄,有十二重城圍之,以三重棘籬籬之,常有六拔刀賊伺之,能於其中得脫出者,甚難,甚難!

  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不能做到精進修行,也不能一生證得果位,以今生發菩提心之力,以今生開悟之力,求佛法僧加力護持,如果上述修行者下一生投生在欲界、色界或無色界的天人,天人有宿命通,能知道過去上一生曾經發心修行,如果生在天人,能發心,繼續修行,如果不能精進修行或者一生證果,道心可能越來越少。

  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不能做到精進修行,也不能一生證得果位,以今生發菩提心之力,以今生開悟之力,求佛法僧加力護持,如果上述修行者下一生投生在人道。如阿含經中說,部分二禪光音天的天人在劫初時,飛至大地上,試嘗食物,樂著美食,就會變成人道中的人,一變成人,馬上沒有神足通,時間長了,五種神通都沒有。餓鬼屬於三惡道,但餓鬼有五種神通,只不過餓鬼的五種神通都要比天人、阿修羅的神通少得多,例如有的天人能見過去幾千大劫宿命,而餓鬼見到自己的過去生的宿命的時間要比上述時間少得多。黑氏梵志經中說,人道中的外道的出家修行者修至四禪時,有五種神通。所以,人道中的人很難得到神通的。如果生在人道的上述信佛修行者如果有神通,能記起過去上一生曾發心修行,如果今生生在人道,能發心,繼續修行,如果不能精進修行或者一生證果,道心可能越來越少。如果生在人道的上述信佛修行者如果沒有神通,如果今生生在人道,雖然沒有神通,不能記起上一生曾發心修行,但以上一生發心修行之力,今生繼續修行,如果不能精進修行或者一生證果,道心可能越來越少。上述信佛修行者如果沒有神通,今生即使繼續修行,智慧比上一生可能會有損失或大損失。如果上述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不能做到精進修行,也不能一生證得果位,這一生和下一生(開悟後的第二)都沒有精進修行和證果,開悟後的第三生或第三生以後,修行證果的難度可能會越來越大,道心可能越來越少,隨着時間的推移、流逝,可能會失去開悟的智慧,可能會失去修行的發心,如果失去修行的發心,在六道輪迴,也不知道要過多長時間,才能再生出修行的發心。

  人生無常,這也適用於未了生死但已經開悟的信佛修行者,對於未了生死、未證得任何果位但已經開悟的信佛修行者,並不能安排自己將來多生生在三善道,然後每一生都慢慢修行,直至了生死、成就佛道。也就是說,例如未了生死、未證得任何果位但已經開悟的信佛修行者不能自己控制、安排以下事情:將來幾千生、幾萬生、幾百萬生或者幾百萬生以上都生在三善道,然後每一生都慢慢修行即可,每一生都不用精進修行,直至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

    一個信佛修行者在開悟後不能精進修行或者不能在今生證得果位信佛修行者在修行路上尚且有如此多的危機、障礙,更何況其他信佛修行者。楞嚴經說,利根者、開悟大智慧的修行者,修行速度快者,修行一百天能證得初果阿羅漢(這裡指趣向大乘的初果阿羅漢),所以開悟對於信佛修行者來說,有大意義,開悟後精進修行,對於信佛修行者來說,有大意義。開悟者如果不精進修行,易被妄想所轉。開悟者如果不精進修行,有時候修行,有時候不修行,不精進修行時,易被妄想所轉,修行效果差。信佛修行者開悟後精進修行,較易能在今生證果或者將來生很快能修行證果。

  如華嚴經中說:譬如微少火,樵濕速令滅,於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又如劫火起,欲以少水滅,於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華嚴經中說: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從初地來所有無量身、語、意業,豈不超過二乘耶?”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彼悉超過,然但以願求諸佛法故,非是自智觀察之力;今第七地自智力故,一切二乘所不能及。譬如王子,生在王家,王后所生,具足王相,生已即勝一切臣眾,但以王力,非是自力;若身長大,藝業悉成,乃以自力超過一切。

 也就是說一個信佛修行者證得一地菩薩至六地菩薩,自智觀察之力還比不上修二乘法而證果的阿羅漢和辟支佛,但一地菩薩至六地菩薩以自智觀察之力加上願力而所得的神通能超過修二乘法而證果的阿羅漢和辟支佛。七地菩薩自智觀察之力、神通能超過修二乘法而證果的阿羅漢和辟支佛。

  八地菩薩智慧、神通遠超修二乘法而證果的阿羅漢和辟支佛。十地菩薩神通智慧超過八地菩薩,等覺菩薩的神通智慧境界接近或等同於佛。佛的神通、智慧、境界遠超十地菩薩。

  如華嚴經、澄觀大師著的華嚴經疏中說,八地菩薩證入一乘佛法,華嚴經的義理,證八地菩薩後,都會以很快的修行速度向成佛的目標邁進、前進,個人看佛經和佛經註解得到的個人理解,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在證得八地菩薩果位後,修行速度相同、相近或不同,不同修行速度者,只有修行速度快與修行速度更快的區別,證八地菩薩後,沒有修行速度慢的。

問:選擇素食、煮素食有什麼好的方法?

答:煮素食,選擇素食有多種不同的方法,這裡我只是介紹自己的一些經驗,為讀者提供一些參考。

這裡我介紹自己選擇素食、煮素食的方法只是多種不同的方法中的一種,我介紹的方法如下:

(1.1)煮素食的人選擇素食的種類不要過於少,如果種類過少,會導致營養嚴重不良或營養不良。

  選擇素食、蔬菜素食一般要選擇多個種類、多種不同營養、不同的顏色的素食。如果有時候更換不同素食種類時,如果新更換的品種如果自己很喜歡吃,想多吃,可能這種素食含有自己缺乏的營養種類。

(1.2)減少或者儘量減少吃上火的素食。例如用煎炒油炸煮熟的素食。

吃多的上火的食物,隔一段長的時間就較易生病,感覺難受,損害身體健康。

(1.3)每一餐或者大部分情況下,煮素食的人用煲湯的方式煮熟素食,當然湯中會放鹽,煮熟素食後,部分素食如果不夠咸,沾一下醬油再吃。如果覺得沾醬油過於咸,可以在放醬油的碗中加些熱開水。

  一個人長期每一天吃小量醬油對身體有沒有大的害處?個人暫時也不能完全確定。曾經用百度或其他搜索網站搜索上述問題,例如搜索“每一天吃小量醬油對身體有沒有大的害處?”,有的網文說多吃醬油有防癌的作用,有的網文說多吃醬油有致癌的損害,個人的理解,上述網文說多吃醬油有利或者有害的結論都是沒有列出多的實質的證據,所以我對上述問題得出暫時的結論是:暫時沒有證據顯示每一天吃小量醬油對身體有損害。個人的理解,信佛修行人不要隨便、輕易去相信網文的講法。

  不同品牌、生產廠的醬油味道可能會不同,煮素食的人可以選擇味道自己喜歡的醬油。

(1.4)煮素食的人煲湯時,較難煮熟的素食先放入水中煮、煮的時間較長,較易熟的素食較遲放入熱水中煮、煮的時間較短。

  煲湯過程中,可以選擇用熱水浸一浸較難煮熟的素食,例如玉米粒、幾元一斤的草菇,先放入開水中煮兩分鐘至五分鐘,然後關停電熱鍋,讓較難煮熟的素食在熱水中浸5分鐘至10分鐘,然後再開啟電熱鍋進行加熱。

(1.5)部分蔬菜品種有的月份、季節味道較好、營養較好,有的月份、季節味道較差、營養較少,煮素食的人可以選擇合適時節的蔬菜品種。

(1.6)煮素食的人儘量選購採摘後不浸水或浸水少的干水蔬菜,浸水多、長時間浸水的蔬菜,表面顏色正常,可能內部已經部分腐爛,失去營養、鮮味,並且產生多的有害腐爛物質、細菌,人食用會損害健康。

(1.7)沒有外殼的乾花生米、白眉豆、黃豆的煮食方法:乾花生米、白眉豆、黃豆三個種類,每一次煮一種、兩種或者三種。首先用電熱鍋(或者用普通鍋、或者用其他加熱方法)煮開水,開水的體積相當於花生米的體積3倍到5倍(以花生米舉例),開水中放一些鹽,把乾花生米(或者白眉豆、黃豆)用清水洗一洗,後放入開水中,當水煮至沸騰後,再煮五分鐘至20分鐘,即可停止加熱(煮至半熟或者全熟均可),把花生米(或者白眉豆、黃豆)在用上述鹽水中浸一小時至兩小時,然後把花生米(或者白眉豆、黃豆)放在塑料篩晾一小時至三小時,放入雪櫃(冰箱)中,一般每次煮花生米(或者白眉豆、黃豆)煮足夠一天至兩天吃的分量,第二次加熱時有兩種方法:

(d1.1)用電飯煲煮飯時,當煮飯至半熟時,把一些用鹽水浸過的花生米放在飯的上面,再在飯的上面放入上一餐吃剩的飯。(d1.2)直接把用鹽水浸過的花生米放在湯中煲。

  如果有其他豆類糧食或者大的顆粒形狀的其他種類糧食營養好(例如紅豆),也可以選擇用上述方法煮其他豆類糧食。

(1.8)番茄用於煲湯,味道好,既不會過酸,增加湯的味道。

(1.9)玉米的煮法:首先用刀把新鮮的玉米棒的一列或者兩列玉米剝去,然後用手把剩下的玉米棒的玉米剝下來,然後拿玉米粒去煲湯。

(2.0)煮素食的人一次煮食的過程總述:以煮一個人的一餐分量為例。

(d1)煮飯,飯至半熟時,放入曾經用鹽水浸過的白眉豆(大約150克至250克),再放入上一餐吃剩餘的剩飯。

(d2)用電熱鍋或者其他加熱器具煮大約1700毫升至2250毫升水(煮飯和煮其他素食分別用兩個不同的煮食器具)。

(d3)準備素食食材:把玉米粒脫離玉米芯,玉米粒大約150克至250克,青瓜大約150克至250克,青瓜削皮切塊,油麥菜大約300克,洗乾淨菜並切開菜小段。番茄150克至250克,一個番茄切成幾塊。

(d4)1700毫升至2250毫升水加熱大約70度至80度時,放入玉米粒進熱水中,並在水中放入一小塊生薑(生薑一立方厘米至幾立方厘米大小即可,生薑不放也可以),水繼續加熱至大約100度,水加熱至大約100度後,再繼續加熱大約三分鐘至十五分鐘,然後停止加熱(停電停止加熱或停止其他加熱源),讓玉米粒在熱水中浸大約五分鐘至七分鐘,然後繼續加熱,水加熱至大約90度至100度,放入青瓜,放入青瓜後,繼續煮八分鐘至十分鐘,在水中放油和鹽,保持加熱,再在水中放入油麥菜和番茄,放入油麥菜和番茄後煮4分鐘至5分鐘。放入油麥菜和番茄後煮4分鐘至5分鐘後,全部素食煮熟,停止加熱。

(d5)用上口外直徑11cm至12cm的碗裝些醬油和油,大約10分鐘至20分鐘後,待上述煮熟的素食溫度下跌後,即可食用上述煮熟的素食,把部分素食沾些醬油再吃,如果覺得醬油過於咸,可以在裝醬油的碗中放入一些開水。如果用平底的電熱鍋或者煮食器具,煲湯過程中可以選擇把裝醬油的碗放在湯上面加熱一下(湯不要流進碗中)

(d6)煲湯時,比較難熟的素食加熱時間較長,早些進行加熱、煮;比較容易熟的素食加熱時間較短,遲些進行加熱、煮。一些加熱時間相近的素食的舉例(d6.1)切開的、切成塊狀、片狀的草菇(本地市場一般賣幾元一斤的草菇,不是冬菇)、西洋菜、紅蘿蔔和玉米粒加熱時間相同或者相近。(d6.2)切開的、切成塊狀、片狀的青瓜、黃瓜、冬瓜、白菜、芋頭、南瓜、馬鈴薯加熱時間相近或者相同。(d6.3)加熱時間相同或者相近的蔬菜品種:切開的、切成塊狀、片狀的油麥菜、番茄、番薯葉、辣椒、玻璃生菜、木耳菜、菠菜、菜心、已經油炸煮熟的豆腐卜、已經油炸煮熟的腐竹。

(2.1)一天中,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吃飯時,吃60%~65%飽即可,不一定要把煮的食物吃完,第一次吃多的食物後,一小時至4.5小時內進行一次或者兩次小量進食或者不進食。如有吃剩的食物可以留到下一餐或者下一次小量進食時吃。第一次吃多的食物後,4.5至6小時後進行第二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食物吃30%~35%飽即可。

(2.2)一天中小吃多餐,一天吃三餐或超過三次進食,用於小量進食、早餐的品種:雪糕、雪批、餅乾、河粉、乾麵、濕面、麵包、饅頭、米飯、各種蔬菜。雪批屬於奶製品(信佛修行者吃奶製品並非殺生,佛經中說信佛修行者可以吃奶製品,但奶製品可能不算素食。),綠豆批則主要用綠豆製成,市場上有的雪批、綠豆批,一個重量大約35克至50克左右,一個零售只賣0.5元,批發更便宜,營養好,不上火,冬天也可以食用,冬天吃雪糕、雪批時,如果室溫超過15度,可以先把雪糕、雪批先在室溫下放大約5分鐘,然後用杯子或者碗裝熱開水,把雪糕、雪批先沾或浸熱開水再吃。餅乾可以先浸一下熱開水或者凍開水再吃,可以減少上火。

(2.3)有的智能電飯煲有煲湯、煲粥功能,可以自由設置加熱時間,加熱時間到了,自動停止加熱。

(2.4)每一次買蔬菜可以買足夠吃三天至七天的分量。也就是說,去市場買一次蔬菜後,三天至七天后才去買下一次。

  在0度35度的溫度範圍內,溫度越低,大部分蔬菜的儲存時間越長。一般蔬菜在乾燥、沒有陽光照射的環境下儲存時間較長。

  乾燥、沒有陽光照射、30攝氏度~32攝氏度的環境下,干的花生米、白眉豆、黃豆可以儲存超過三月或者超過半年;青瓜、黃瓜、節瓜、馬鈴薯可以儲存大約4天至七天;芋頭、南瓜可以儲存5天至八天;番茄可以儲存2天至三天;油麥菜、菜心可以存放24小時至48小時,辣椒可以存放2天。

  乾燥、沒有陽光照射、0攝氏度~15攝氏度的室溫環境下,白菜、西洋菜、菜心、木耳菜大約可以存放三天;玻璃生菜、菠菜大約可以存放兩天至三天。

(2.5)每一煲湯一般放入兩個至五個品種的素食(不計生薑),生薑用刀拍爛再放入湯中。

(2.6)一個人獨居的信佛修行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煮素食的地方可以儘量離居住的房間的距離要近一些。為了節省時間、水,可以選擇兩天至四天才洗一次碗筷。每一次吃完的碗筷簡單的沖洗一下,不用洗乾淨,或者先用水浸着,累積兩天至四天的碗筷再洗第二次,洗第二次時洗乾淨。

(2.7)安排素食的詳細時間、方法可以見問答內容:怎樣用六根中的身修行。

(修改2-開始)

(2.8)可以用鹽水代替醬油。

  用鹽水代替醬油的方法我也沒有用過或者很少用。煮素食的人首先煲800ml至2000ml、10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熱水中放一些鹽,水溫升至100攝氏度(左右)後繼續加熱大約兩分鐘至三分鐘左右,然後等鹽水降溫至室溫,然後把鹽水放入暖水瓶、耐100攝氏度高溫的太空杯(這種耐高溫的塑料杯在實體店、淘寶店、或者其他網店均有銷售)或者其他容器中,這些鹽水在室溫30攝氏度至33攝氏度下可以存放大約3天至5天左右,在10度至15度環境下可以存放8天至10天左右。鹽水的儲存環境溫度越低,可以存放更長時間而不變質。

  煮素食的人用上口外直徑大約11cm至12cm左右的碗裝少量上述鹽水,鹽水中加些食用油。鹽水中也可以加些切開多塊的煮熟的辣椒、番茄或者生薑薑絲作為調味。煲湯時,把上述裝有鹽水的碗放入湯上面加熱一段時間。

  有時候,可以用上述少量鹽水、清水刷牙、漱口、清潔口腔。也就是說,有時候,可以用上述鹽水代替牙膏。

(2.9)簡單快捷的素食快餐製作方法。

  煮素食的人洗好米,米中放入清水。把一個玉米的玉米粒剝離玉米芯,再用清水洗一下玉米粒。把玉米粒放在米上面。米和玉米粒用電飯煲或者其他加熱器具一起煮熟。飯煮至半熟時,在飯的上面放一個裝有醬油或者鹽水的碗進行加熱。

  部分營養好的蔬菜可以與飯一起煮熟,例如切開多塊的豆角、馬鈴薯(每個馬鈴薯先削皮,再切開幾塊或者多塊)、紅蘿蔔;用鹽水煮熟的花生米、黃豆、眉豆。

  上述方法可以製作簡單快捷的素食快餐。

  容易煮熟的豆角或者已經用鹽水煮熟的花生米、黃豆、眉豆。可以在飯煮至半熟時才放在飯的上面。

(修改2-結束)

禪定入門(四)附錄:

(1.1)文摘:幾種大藏經介紹:

(a1.1)

《乾隆大藏經》

  《乾隆大藏經》又名《清藏》、《龍藏》。集佛教傳入中國1700多年譯著之大成,包括歷代流傳下來的佛教經典著作和佛學研究著述。是研究佛學、哲學、歷史、文學、藝術、翻譯工作的重要文獻資料。

  清雍正十一年,清世宗刊號命王公大臣漢僧及喇嘛一百三十餘人,廣集經本,校勘編稿,與北京賢良寺設立藏經館,由和碩莊親王允祿、和碩和親王弘晝及賢良寺主持超聖等主持;雍正十三年開雕,至乾隆三年雕經版79036塊,約400噸。《龍藏》經板一副基本完好保存至今,已有二百六十餘年,已成為自宋代以來遺留下來的唯一一副大藏經板。《龍藏》全藏724函,千字文編次天字至機字,1669部,7168卷。版式和《永樂北藏》一致。全藏也分正續兩部分,正藏485函,千字文編次天字至漆字,內容完全和《永樂北藏》相同;續藏239函,千字文編次由書字至機字,內容較《永樂北藏》有所增減。

  因《龍藏》為清代皇家御敕刊印,眾多高僧共同參與,編輯印製恭肅嚴謹,“別異歸同,簡訛從正”。

(a1.2)

《大正新修大藏經》 

 《大正藏》全稱《大正新修大藏經》。是日本大正十一年至昭和九年(1922-1934年)由著名佛教學者高楠順次郎博士和渡邊海旭主持編輯的一種鉛印本大藏經。

  《大正藏》全藏共100冊,收錄漢文佛教典籍,包括圖像、總目錄,總計3493部,13520卷。其中中國歷代漢文佛教大藏經傳統的收錄內容計55冊(1-55卷),日本佛教著述29冊(56-84卷)、敦煌寫經及其他新發現的古佚佛典1冊(稱“古逸部”、“疑似部”,85卷),圖像12冊;《總目錄》3冊。

  《大正藏》自編印問世至今近80年間,幾乎成為佛教學術界最通行的一種版本,其影響之大,利用率之高,可以說是以前的任何一種大藏經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a1.3)

《卍續藏經》

  《卍續藏》,又名《卍續藏經》、《大日本續藏經》、《續藏經》。日本京都藏經書院編。明治三十八年(1905)至大正元年(1912)刊行。發起人和主持者為前田慧雲、中野達慧。 

  《卍續藏》是《卍正藏》的續編。所收多為南北朝至清代佛教撰述的珍籍要典,其中有不少是我國國內久佚的絕版孤本。

  全藏分為兩編150套,每編各附補遺,總計收經1659部7143卷。卷上之第一編共95套862部。其中,正編(第1套至第87套前部分)收經734部,包括印度撰述(下分經部、律部、論集部、密經儀軌部4項)183部和中國撰述(下分大小乘釋經部、大小乘釋律部、大小乘釋論部3項)551部。補遺(第87套後部分至第95套)收經128部,包括印度撰述(經部)13部和中國撰述(下分大小乘釋經部、大小乘釋律部、大小乘釋論部、諸宗著述部、禮懺部5項)115部。卷下之第二編共55套797部。其中,正編全為中國撰述,包括甲編32套(不署“甲”字)和乙編23套(署“乙”字),每套皆5冊。甲編(第1套至第32套),下分三論宗著述部、法相宗著述部、天台宗著述部、華嚴宗著述部、真言宗著述部、戒律宗著述部、淨土宗著述部、禪宗著述部、禪宗語錄通集部、禪宗語錄別集部10項,收經473部。乙編(乙第1套至乙第23套前部分),下分禮懺部、史傳部2項,收經207部。補遺(乙第23套後部分)包括印度撰述(經部)11部和中國撰述(下分大小乘釋經部、諸宗著述部2項)6部。 

(a1.4)

《高麗大藏經》

     《高麗大藏經》,是13世紀高麗王朝高宗用16年時間雕刻成的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全面的大藏經之一。中國的《開寶藏》(即宋版大藏經)始雕刻於開寶年間,它是我國最早雕刻印刷的一部佛典總集,其成就不論是在佛教史還是印刷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地位。《開寶藏》成書後,高麗王朝太宗年間即向宋廷求《開寶藏》。高麗王朝得宋《開寶藏》後,即以此為藍本於顯宗二年(公元1011年)開始雕刻大藏經,此即《高麗大藏經》初雕本。

    《高麗大藏經》共有1496章,6568卷,52382960漢字,雕刻於81340塊木板上。每塊木板長24厘米,寬60厘米,高2.6-4.0厘米,重量在3到4公斤。

(1.2)計算物體體積、面積的一些基本方法。

  人計算物體體積、面積時,外形、形狀不規則的物體、圖形用面積、體積接近、近似的長方形或者長方體代替,再大約估計、計算即可。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長度乘以寬度。長方體的體積的計算=長度乘以寬度乘以高度。例如一個長10cm(cm即厘米)、寬20cm的長方形的面積=10×20=200平方厘米=0.1米×0.2米=0.02平方米。一個長10cm(cm即厘米)、寬20cm、高30cm的長方體的體積=10×20×30=6000立方厘米=0.1米×0.2米×0.3米=0.006立方米。其他形狀規則的圖形、物體的面積、體積的計算,可以查看有關的數學類書籍。

(1.3)  禪定入門(三)的問答內容:修行的常見的身體姿勢有那些?

  答:修行的常見身體姿勢,這裡列舉九種:臥,單盤坐,雙盤坐,隨意姿勢坐在平木板或平地上(此處計兩種姿勢),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小面積範圍內(例如80平方米或100平方米內)慢步走或時走時停,長距離(例如超過兩公里)不停走、散步,站立不動。此處共計九種身體姿勢。

  隨意姿勢坐在平木板或平地是什麼姿勢?先以一種單盤坐說明,一種單盤坐姿勢:先把左小腿向右彎曲並放在平地或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左彎曲並放在左小腿上。隨意姿勢坐,例如先把左小腿向右彎曲並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右彎曲並放在平木板上(註:這種姿勢又叫自然平坐)。隨意姿勢坐,例如就是把右小腿向左彎曲並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左小腿向左彎曲並放在平木板上(註:這種姿勢又叫自然平坐)。隨意姿勢坐,例如就是或者把左小腿向右彎曲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左彎曲並放在平木板上,不疊在左小腿上。

  因為心臟在人體左側,所以不要向左側臥,單盤坐時右腳疊在左腳上可能會較舒適。

 

禪定入門(四)中說的自然坐(自然坐即坐在椅子、凳子上,雙腳踏地的姿勢)是上述禪定入門(三)所講的九種修行姿勢之一(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

(1.4)禪定入門略說(三)的問答內容:怎樣分別用六根修行?此問答有很多內容介紹六根選擇修行點的方法,選擇修行點的方法中部分內容與禪定入門略說(四)不同、有矛盾、或者相差大,上述選擇修行點的方法有矛盾、相差大時,依禪定入門略說(四)為準,例如禪定入門略說(三)中用耳根修行的部分取修行點的方法是洪水漫浸式,禪定入門(四)說,用耳根修行,用河道取水式的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用洪水漫浸式難度大。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進行命名。

禪定入門略說(三)的問答:

問:怎樣分別用六根修行?

答:可以用以下方法分別用六根修行,序號中引用拼音,例如:(yan2)中yan是六根中的眼的不帶聲調的拼音。

如維摩詰所說經說:依於義,不依語。文中引用一些現代科學、科技的知識,只要能符合佛經經義,不違背佛經經義,引用一些現代科學、科技的知識也是可以的。

  從本問答開始進入禪定入門略說(三)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以耳根為最快的行門,禪定入門略說(三)第二部分不以某一個固定的行門為最快的行門,不同的問答處可能有不同的講法。

(yan1)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眼修行,核心的義理如楞嚴經所說,不取明暗二相,修行時的關鍵,專注於肉眼處進入眼的明暗、強弱不同的光線、影像,不取明暗二相。觀想身體變成虛空,觀想兩個眼睛變成透明的玻璃或虛空,明暗強弱不同的光線、影像穿過兩個肉眼處所在的透明的玻璃或虛空,而玻璃或虛空不動搖、了了常明,兩個肉眼處所在的虛空如實顯現強弱不同的光線,而虛空不會動搖。修行也是這樣的,了知明暗二相、強弱不同的光線而不取相、不動搖,了了常明。

(yan2)不同的聲音、聲波在空間可以重疊、交匯在一起。六塵中,與聲塵相關的聲音、聲波的穿透性要強於其他五塵。一間房間在白天關上窗、黑色窗簾、門,依然可以聽到房間外的大的聲響,人在房間內,房間外一個人大聲說話,聲響、聲波可以穿過房門、牆壁、窗而傳到房間人的耳朵中,當然這些聲響、聲波傳到人的耳朵中會發生衰弱、減弱,但房間內的人會聽到房間外的人說什麼,白天與黑夜相比,白天房間外依然有多的光線進入房間內,但房間內的人如果沒有神通是看不到房間外其他人的活動情況。

  現代的科技、科學有講人的眼睛怎樣見物是和耳朵怎樣聽到聲音的。對於沒有神通的人,人的眼睛為什麼能看見物體,現代的科技、科學的大概內容,眼睛是視覺器官,有屈光系統和感光系統,白天時,光線照射到物體,經過物體的反射,部分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通過屈光系統的折射,聚焦在視網膜上並成像,視網膜將信號沿視神經、視路傳送到視中樞,在大腦皮質層整合的行為和過程。人的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現代的科技、科學的大概內容,聲音、聲波可以穿過人的耳朵,人之所以能聽到聲音就是有一套完整的聽覺系統,分別是外耳,中耳,內耳,耳廓負責收集聲音,聲波引起鼓膜的振動,傳遞給後方的3塊聽小骨,在傳入內耳,刺激聽神經,引起神經興奮傳至大腦中樞,人就聽到了聲音。

 

(yan3) 個人修行的感覺和理解,肉耳中的聞性了知傳入耳中的聲音、聲波可以以聲音疊加的方式,肉耳可以與傳入耳中的疊加的聲音疊加、交匯在一起。光線、影像傳入肉眼時肉眼看見光線並非以光線疊加的方式。光線、影像在肉眼中有不同的感光位置。所以用六根中的眼修行時的關鍵,專注於肉眼處進入眼的強弱不同的光線,不取明暗二相。如(yan2)中說,六塵中,與聲塵相關的聲音、聲波的穿透性要強於其他五塵。肉耳中的聞性了知傳入耳中的聲音、聲波可以以聲音疊加的方式,肉耳可以與傳入耳中的疊加的聲音疊加、交匯在一起。六根中每一根都有自己的特點,六塵也有不同的特點,聲音、聲波可以疊加、交匯在一處,因為聲音、聲波與聞性的特殊性,分別用六根修行,只有用耳修行時專注於肉耳中的聞性,即可了知從四面八方傳入耳中的聲音、聲波。

  

(yan4)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眾生心行及無始劫宿命。可作以下觀想:佛的法身是周遍法界的巨大的能量體,這個能量體能夠顯現、了知當中一切明暗強弱不同的光線、影像,這即為佛的見性,佛的見性能周遍法界,如同巨大的能量體中,能夠了知經過當中的一切光線、影像而不取相。

  阿羅漢、辟支佛了生死,不會再在六道輪迴,阿羅漢、辟支佛得到漏盡通,阿羅漢、辟支佛的神通超過一切眾生,八地菩薩的神通、智慧遠超阿羅漢、辟支佛,十地菩薩的神通、智慧超過八地菩薩,佛的神通、智慧境界遠超十地菩薩。六道輪迴的眾生每一個眾生都可視為一個能量體,六道輪迴的眾生是不同的能量體,六道輪迴的眾生因為迷惑而在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眾生所顯現的能量體是不穩定的,變化的,有時大,有時小,很多時候充滿痛苦,如不依佛法修行,始終不會到達了生死、成佛道的境界。阿羅漢近似於一個超過一切六道輪迴眾生巨大的能量體,這個能量體是穩定的,要強於六道眾生,而且不會像六道眾生那樣變異。

(yan5)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處,佛的見性也是遍一切處,一個信佛修行者坐在一張桌子前,書桌上有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子,作以下觀想,佛的見性遍一切處,就好像有許多、無數的眼睛,觀想佛變現一個眼睛在書桌上的杯子裡,明暗強弱不同的光線穿過杯子時,佛變現的眼睛了知明暗二相而不動搖,了了常明,一切處也是這樣的。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坐在一張書桌前,書桌上有一個透明杯子,因為距離近,信佛修行者見到的明暗強弱不同的光線與通過透明杯子的光線部分是相近的,但如果上述杯子離信佛修行者十公里遠,有不同的光線通過杯子,則信佛修行者不能知道穿過杯子的明暗強弱不同的光線。

  佛能於一毛孔內顯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心行,顯示一切剎,知道毛孔內發生的事情,即能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心行。所以修禪定專注一處即可。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沒有神通時,用六根中的眼修行,專注於肉眼處進入眼的強弱不同的光線,即使這個信佛修行者證得了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處的法身,能於肉眼處或一毛孔內顯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顯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心行,用六根中的眼修行時,也可專注於肉眼處進入眼的強弱不同的光線的方法修行。

(yan5)用六根中的眼修行與用眼根對應的色塵處修行的修行方法近似,用眼根對應的色塵處修行的修行,專注於肉眼處部分進入眼的強弱不同的光線、影像,不取明暗二相。用六根中的眼修行時的關鍵,專注於肉眼處部分或全部進入眼的明暗、強弱不同的光線、影像。

(yan7)用六根中的眼修行,一般可以用行住坐臥不同的身體姿勢,例如可以用單盤坐、自然平坐、雙盤坐、自然坐、站立、行走、臥或其他身體姿勢均可[例如單盤坐;自然平坐;雙盤坐;自然坐;站立;小面積範圍內(例如100平方米內)來回走動,有時走,有時停;長距離(例如一公里至五公里或五公里以上)步行、散步。],哪種姿勢效果較好、最好,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通過自己修行實踐選擇,可以轉換不同的修行姿勢,不同的的修行姿勢的運動量多少可能不同。

(yan8)楞嚴經說: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信佛修行者遇到疑難的解決方法:

(1.1)如楞嚴經經義,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結縛迷惑是六根,解脫修行也是六根,先從六根查找原因。例如禪定入門(三)中說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

(1.2)義理上的疑惑要認真讀佛經或多讀佛經。

(1.3)誦持楞嚴咒可幫信佛修行者遠離魔擾亂、無宿怨追債。誦持楞嚴咒可使信佛修行者得到大的佛菩薩加力護持。

  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信佛修行者要做到遠離情慾,除了身不取相,其他五根(包括眼根)不染情或不取相。

(yan9)用眼根修行時關鍵專注於肉眼處進入眼的強弱不同的光線、專注於肉眼前面近距離的進入眼的強弱不同的光線,肉眼前面近距離的進入眼的強弱不同的光線不一定要全部聽到,能聽到部分、大部分或全部均可。

 

(yan10)見聞如幻翳的註解。取相的見聞並非實相,見性的真見就像虛空中穿過明暗強弱不同的光線,虛空無動搖,但卻能如實顯現明暗二相。同樣的聞性的真聞像虛空中穿過強弱不同的聲音、聲波,無論動靜、聲音強弱,虛空本無動搖。有兩種原因產取相:一種是迷晦即無明,猶如病眼見二月;另一種是如禪定入門略說(二)問答:《離相,無相什麼意思?》中說,有所住或有所待而生其心,謂之取相,例如住在貪嗔痴上,住在情慾上住在攀緣上,而生其心,為之取相,住在法執或非法執或其他執著上而生其心,叫取相,住在我人上,而生其心,叫取相,執著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其心,為之取相。

(er1)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耳修行,核心的義理如楞嚴經所說,不取動靜二相,修行時的關鍵,用六根中的耳修行時專注於肉耳中的聞性,不取動靜二相,如楞嚴經中說:盡聞不住。

   不同的聲音、聲波在空間可以重疊、交匯在一起。六塵中,與聲塵相關的聲音、聲波的穿透性要強於其他五塵。一間房間在白天關上窗、黑色窗簾、門,依然可以聽到房間外的大的聲響,人在房間內,房間外一個人大聲說話,聲響、聲波可以穿過房門、牆壁、窗而傳到房間人的耳朵中,當然這些聲響、聲波傳到人的耳朵中會發生衰弱、減弱,但房間內的人會聽到房間外的人說什麼,白天與黑夜相比,白天房間外依然有多的光線進入房間內,但房間內的人如果沒有神通是看不到房間外其他人的活動情況。

  (er2)觀想身體變成虛空,觀想兩個耳朵變成透明的玻璃或虛空,強弱不同的聲音、聲波穿過兩個肉耳處所在的透明的玻璃或虛空,而玻璃或虛空不動搖、了了常明,兩個肉耳處所在的虛空如實顯現強弱不同的聲音、聲波,而虛空不會動搖。修行也是這樣的,了知動靜二相、強弱不同的聲音、聲波而不取相、不動搖,了了常明。

  現代的科技、科學有講人的耳朵怎樣聽到聲音的。人的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現代的科技、科學的大概內容,聲音、聲波可以穿過人的耳朵,人之所以能聽到聲音就是有一套完整的聽覺系統,分別是外耳,中耳,內耳,耳廓負責收集聲音,聲波引起鼓膜的振動,傳遞給後方的3塊聽小骨,在傳入內耳,刺激聽神經,引起神經興奮傳至大腦中樞,人就聽到了聲音。

(er3)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眾生心行及無始劫宿命。可作以下觀想:佛的法身是周遍法界的巨大的能量體,這個能量體能夠顯現、了知當中一切強弱不同的聲音、聲波,這即為佛的聞性,佛的聞性能周遍法界,如同巨大的能量體中,能夠了知經過當中的一切聲音、聲波而不取相。

  阿羅漢、辟支佛了生死,不會再在六道輪迴,阿羅漢、辟支佛得到漏盡通,阿羅漢、辟支佛的神通超過一切眾生,八地菩薩的神通、智慧遠超阿羅漢、辟支佛,十地菩薩的神通、智慧超過八地菩薩,佛的神通、智慧境界遠超十地菩薩。六道輪迴的眾生每一個眾生都可視為一個能量體,六道輪迴的眾生是不同的能量體,六道輪迴的眾生因為迷惑而在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眾生所顯現的能量體是不穩定的,變化的,有時大,有時小,很多時候充滿痛苦,如不依佛法修行,始終不會到達了生死、成佛道的境界。阿羅漢近似於一個超過一切六道輪迴眾生巨大的能量體,這個能量體是穩定的,要強於六道眾生,而且不會像六道眾生那樣變異。

(er4)個人修行的感覺和理解,肉耳中的聞性了知傳入耳中的聲音、聲波可以以聲音疊加的方式,肉耳可以與傳入耳中的疊加的聲音疊加、交匯在一起。光線、影像傳入肉眼時肉眼看見光線並非以光線疊加的方式。光線在肉眼中有不同的感光位置。所以用六根中的眼修行時的關鍵,專注於肉眼處進入眼的強弱不同的光線,不取明暗二相。如(yan2)中說,六塵中,與聲塵相關的聲音、聲波的穿透性要強於其他五塵。肉耳中的聞性了知傳入耳中的聲音、聲波可以以聲音疊加的方式,肉耳可以與傳入耳中的疊加的聲音疊加、交匯在一起。六根中每一根都有自己的特點,六塵也有不同的特點,聲音、聲波可以疊加、交匯在一處,因為聲音、聲波與聞性的特殊性,分別用六根修行,只有用耳修行時專注於肉耳中的聞性,即可了知從四面八方傳入耳中的聲音、聲波。

(er5)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處,佛的聞性也是遍一切處,一個信佛修行者坐在一張書桌前,書桌上有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子,作以下觀想,佛的聞性遍一切處,就好像有許多、無數的耳朵,觀想佛變現一個耳朵在書桌上的杯子裡,強弱不同的聲音、聲波穿過穿過杯子時,佛變現的耳朵了知動靜二相而不動搖,了了常明,一切處也是這樣的。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坐在一張書桌前,書桌上有一個透明杯子,因為距離近,信佛修行者聽到的強弱不同的聲音、聲波與通過透明杯子的聲音、聲波部分是相近的,但如果上述杯子離信佛修行者十公里遠,有不同的聲音、聲波通過杯子,則信佛修行者不能知道穿過杯子的強弱不同的聲音、聲波。

  佛能於一毛孔內顯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心行,顯示一切剎,知道毛孔內發生的事情,即能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心行。所以修禪定專注一處即可。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沒有神通時,用六根中的耳修行,專注於專注於肉耳中的聞性,不取動靜二相,即使這個信佛修行者證得了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處的法身,能於肉耳處或一毛孔內顯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顯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心行,用六根中的耳修行時,也可專注於肉耳中的聞性,不取動靜二相的方法修行。

(er6)用六根中的耳修行與用耳根對應的聲塵處修行的修行方法近似,用耳根對應的聲塵處修行的修行,專注於肉耳中的聞性,了知部分進入耳的強弱不同的聲音、聲波,不取動靜二相。用六根中的耳修行時的關鍵,專注於肉耳中的聞性,能了知進入肉耳的全部或部分聲音均可。

(er7)用六根中的耳修行,一般可以用單盤坐、自然平坐、雙盤坐、自然坐、站立等身體姿勢,哪種姿勢效果較好、最好,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通過自己修行實踐選擇,可以轉換不同的修行姿勢,不同的的修行姿勢的運動量多少可能不同。

(er8)楞嚴經說: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信佛修行者遇到疑難的解決方法:

(1.1)如楞嚴經經義,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結縛迷惑是六根,解脫修行也是六根,先從六根查找原因。例如禪定入門(三)中說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

(1.2)義理上的疑惑要認真讀佛經或多讀佛經。

(1.3)誦持楞嚴咒可幫信佛修行者遠離魔擾亂、無宿怨追債。誦持楞嚴咒可使信佛修行者得到大的佛菩薩加力護持。

  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信佛修行者要做到遠離情慾,除了身不取相,其他五根(包括耳根)不染情或不取相。

(er9)用耳根修行時關鍵專注於肉耳中的聞性,不取動靜二相。進入耳的強弱不同的聲音、聲波不一定要全部聽到,能聽到部分、大部分或全部均可。

(er10)

  問:楞嚴經說:此等為是聲來耳邊,耳往聲處......此聲必來阿難耳處。目連迦葉,應不俱聞。應怎樣理解?

  答:依世間知識一處有大的聲響,聲波向四周傳播,多人能聞,此處說法應怎樣理解?此處說法是為了說明佛的法身是周遍的,佛得正遍知,法界任何一處發出聲響,即了知。天人有大神通,人間有一個地方發出大的聲響,距離很遙遠的天上,很多天人會聽到,這個例子中,天人離發聲響處遙遠,聲波、聲音是傳遞不到的,但很多天人有神通,而能聽到。

(shen1)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身修行,核心的義理如楞嚴經所說,不取離合二相,修行時的關鍵,六根中用身修行時要明白義理,要進行有效的調整。明白義理是很重要的,如《禪定入門略說(三)》問答《為什麼說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中說:

 一般而言,在一切戒律中,要做到遠離情慾是最難的。

 信佛修行者怎樣才能做到遠離情慾或少欲?個人的理解,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人的身體有許多不同的器官或部位,每天24小時,一切時,人的不同的器官、部位或多或少在運動,人的身體不同的器官、部位不停地移動、碰觸、合離或摩擦的時間長了,更易產生、滋生塵勞、幻翳,進一步更易引發情慾。

 佛身即是法身,佛得正遍知,佛於一切處皆得究竟,佛的法身遍一切處,六道眾生的身遠少於佛的法身及菩薩的法身,但如人道的信佛修行者,未證得神通或法身前,身體、身雖然小,但人的身體有許多不同的器官或部位,人的身體不同的器官、部位不停地移動、碰觸、合離、摩擦的時間長了,更易產生、滋生塵勞、幻翳、取相,進一步更易引發情慾,身取相會產生很多微細惑。

 要身不取離合二相,則要明白義理,煩惱性空,即是菩提,對於觸塵,取相時是煩惱,不取相時是菩提,如楞嚴經說:性覺必明,本覺明妙。身了了常明、當處湛然時就不會取相,迷晦無明時就會取相。當身取相時應回憶、思維上述義理以及以下義理並自覺運用:

 (1.1)身不取離合二相,身體無論運動量大小,身都不要取離合二相。

 (1.2)色身與四大和合。如心經中說:色不異空,色即是空。非色滅而證性空,色性自空,不取相故空,離分別、了了常明故空。四大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部分信佛修行人一天中只要用小部分時間或小量時間提醒自己、回憶或思維身不要取相以及相關義理,就能做到身不取相。

  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身不取相才易遠離情慾,這是必須要明白的,如果做不到身不取相,要遠離情慾難度大增,明白身不取相的義理,要真正做到並不容易,如禪定入門略說【三】中說,人不同身體器官、部位不斷互相摩擦、接觸、合離,易使人的身產生幻翳而取相、染情。人身包括多個器官部位,不像眼耳鼻舌那樣易控制。明白義理下,眼耳鼻舌不染情要比身容易。人的部分位置器官容易失控,例如人的肚部以及肚臍上下附近的位置。

  人的肚子、腰部位置的身體結構與四肢或其他部分相比,四肢或其他部分的身體結構更為緊密、對稱或骨頭與肉的比例更大。  肚子、腰部位置的身體器官比人體其他部分更易因產生多的難以受控的摩擦觸碰,易使身產生幻翳、取相而染情,用束緊腰部能有效大幅減少肚子、腰部位置的身體器官的互相摩擦觸碰。用束緊腰部的方法,可以除了躺着睡覺外,其他時間全部時間或部分時間束緊腰部。可以用一條或兩條腰帶束緊腰部,可以用自製的腰帶束緊。自製的腰帶,例如可以用丈筋與布縫製而成,有的丈筋寬度超過1.5厘米,中間一段丈筋,兩邊縫布,使用時直接綁緊即可。簡易的方法是用一條腰帶,使用時用腰帶束緊。自製的腰帶,例如可以用腰帶金屬扣與寬度超過1.5厘米的長丈筋扣起來即可,自製的腰帶效果可能還比不上普通的腰帶。如果用兩條腰帶束緊腰部,兩條腰帶可以疊起來,也可以分散在不同的位置。躺着睡覺時也可以部分時間用腰帶束緊腰部。

  

  要做到遠離情慾,除了明白義理,要進行有效的調整外,還要增加各種措施。例如精進修行,多用簡易的行門修行。

  也就是說,由於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由於人的身體有許多不同的器官或部位,較為複雜,所以要進行有效的調整。即使明白義理,並進行各種調整,以及增加各種措施(例如精進修行),都難以輕易做到遠離情慾,稍有不慎就會染情。

 

  楞嚴經中說:云何十因。阿難。一者、淫習交接,發於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於中發動。如人以手自相摩觸,暖相現前。二習相然,故有鐵床銅柱諸事。......七情三想,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純情即沈,入阿鼻獄。若沉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

  所以講,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身取離合二相易觸發身染情或六根其他根染情,如果多做深染情慾的事而墮入地獄,惡果就會有猛火、鐵床銅柱諸事。

  楞嚴經中說: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淫慾。妄言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已,先於女根生大猛火,後於節節猛火燒然,墮無間獄。

(shen2)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眾生心行及無始劫宿命。可作以下觀想:佛的法身是周遍法界的巨大的能量體,這個能量體能夠顯現、了知當中一切眾生的運動,了知一切物體的離合、運動、萬物的冷暖而不取相,這即為佛身,佛身能了知一切處的離合二相。

  阿羅漢、辟支佛了生死,不會再在六道輪迴,阿羅漢、辟支佛得到漏盡通,阿羅漢、辟支佛的神通超過一切眾生,八地菩薩的神通、智慧遠超阿羅漢、辟支佛,十地菩薩的神通、智慧超過八地菩薩,佛的神通、智慧境界遠超十地菩薩。六道輪迴的眾生每一個眾生都可視為一個能量體,六道輪迴的眾生是不同的能量體,六道輪迴的眾生因為迷惑而在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眾生所顯現的能量體是不穩定的,變化的,有時大,有時小,很多時候充滿痛苦,如不依佛法修行,始終不會到達了生死、成佛道的境界。阿羅漢近似於一個超過一切六道輪迴眾生巨大的能量體,這個能量體是穩定的,要強於六道眾生,而且不會像六道眾生那樣變異。

(shen3)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一般可以用行住坐臥不同的身體姿勢,例如可以用單盤坐、自然平坐、雙盤坐、自然坐、站立、行走、臥或其他身體姿勢均可,哪種姿勢效果較好、最好,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通過自己修行實踐選擇,可以轉換不同的修行姿勢,不同的的修行姿勢的運動量多少可能不同。

(shen4)楞嚴經說: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信佛修行者遇到疑難的解決方法:

(1.1)如楞嚴經經義,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結縛迷惑是六根,解脫修行也是六根,先從六根查找原因。例如禪定入門(三)中說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

(1.2)義理上的疑惑要認真讀佛經或多讀佛經。

(1.3)誦持楞嚴咒可幫信佛修行者遠離魔擾亂、無宿怨追債。誦持楞嚴咒可使信佛修行者得到大的佛菩薩加力護持。

(shen5)在六根中的身對應的觸塵處修行,與身近似。用六根中的身修行,可以專注全身或身體部分均可。在觸塵處修行,專注身體部分的觸覺,不取離合二相。

(yi1)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意根修行,核心的義理如楞嚴經所說,不取生滅二相,修行時的關鍵,專注於意根的了知性,不取生滅二相。

(yi2)觀想身體變成虛空,觀想腦部變成透明的玻璃或虛空,人進行思維活動時,人進行思維活動時,不同形態、邏輯的腦電波在腦部處所在的透明的玻璃或虛空產生,而玻璃或虛空不動搖、了了常明,腦部處所在的虛空如實顯現不同的腦電波,而虛空不會動搖。思維活動結束,腦部恢復如常。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意根修行也是這樣的,了知諸法塵而不取生滅二相,了了常明。

(yi3)如禪定入門略說(二)、(三),中幾次或多次說到,意根是產生妄想最多的地方,如果意根多妄想雜念,難易調伏,任何一種行門都難以修行得好,需要用蓄勢法、意根空觀或其他方法破解、調伏意根。意根對應的法塵包括佛法、世間法、一切世間知識、妄念和一切思維活動、一切念頭。沒有神通的人的六根對應的身體器官,身的體積、外形最大,腦部最複雜。打個譬喻,人的腦部的結構和思想就像電腦的硬件和軟件。電腦能使用很多軟件和處理很多信息。

  楞嚴經說:阿難。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窮流根,至不生滅。當驗此等六受用根,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為圓通,誰不圓滿。若能於此悟圓通根,逆彼無始織妄業流,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我今備顯六湛圓明,本所功德,數量如是。

  楞嚴經中說,六根中,耳根是唯一圓通根。

  意根是六根中複雜的行門。意根是最多妄想、妄念產生的地方。

  華嚴經中說: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金剛經中說:‘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所以講,金剛經的核心義理之一,就是意根不要取生滅二相。因為不取生滅二相,所以於法實無所得。

(yi4)在六根中的意根對應的法塵處修行,與用意根修行略有不同,在法塵處修行,反覆念固定的法塵,不取生滅二相。例如反覆專念一佛名號,反覆專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反覆專念楞嚴咒或反覆專念其他佛咒。也可以反覆專念其他法塵,例如,反覆專念“一棵樹,兩棵樹,三棵樹”。

(yi5)用意根做難度大的事情(難度大的事情,例如學習佛法)的方法,長時間睡眠起床後馬上做難度大的事情,做一小時至四小時,期間在飢餓時可以安排時間吃食物。其他難度小的事情可以安排在起床後六小時之後進行。

(yi6)用六根中的意根修行,一般可以用行住坐臥不同的身體姿勢,例如可以用單盤坐、自然平坐、雙盤坐、自然坐、站立、行走、臥或其他身體姿勢均可,哪種姿勢效果較好、最好,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通過自己修行實踐選擇,可以轉換不同的修行姿勢,不同的的修行姿勢的運動量多少可能不同。

(yi7)楞嚴經說: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信佛修行者遇到疑難的解決方法:

(1.1)如楞嚴經經義,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結縛迷惑是六根,解脫修行也是六根,先從六根查找原因。例如禪定入門(三)中說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

(1.2)義理上的疑惑要認真讀佛經或多讀佛經。

(1.3)誦持楞嚴咒可幫信佛修行者遠離魔擾亂、無宿怨追債。誦持楞嚴咒可使信佛修行者得到大的佛菩薩加力護持。

  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信佛修行者要做到遠離情慾,除了身不取相,其他五根(包括意根)不染情或不取相。

(bi1)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鼻修行,核心的義理如楞嚴經所說,不取通塞二相,修行時的關鍵,專注於出入肉鼻處大小不同的空氣、氣流,不取通塞二相。

  現代科技、科學對空氣的解釋,空氣是指地球大氣層中的氣體混合,因此空氣屬於混合物,它主要由 氮氣、氧氣、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質(如水蒸氣、雜質等)組合而成。其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21%,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氡)的體積分數約為0.934% 。

  除空氣外,世界還有其他許多不同的氣體、氣味,許多物質能在固態、液態、氣態三種不同形態之間轉換、變化。

  虛空是指沒有任何物質、氣體的空間,雖然自然界很難找到沒有任何物質、氣體的虛空,可以把氣體極少、物質極少的空間理解為虛空。離地球表面越遠,未未靠近其他星球時,距離越遠,氣體、空氣越少、越稀薄。海拔越高的高原氣體、空氣越少、越稀薄。

(bi2)觀想身體變成虛空,觀想肉鼻變成透明的虛空,強弱、大小不同的空氣、氣流穿過肉鼻所在的虛空,而虛空不動搖、了了常明,肉鼻處所在的虛空如實顯現大小不同的空氣、氣流,而虛空不會動搖。修行也是這樣的,了知通塞二相、強弱大小不同的氣流而不取相、不動搖,了了常明。

(bi3)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眾生心行及無始劫宿命。可作以下觀想:佛的法身是周遍法界的巨大的能量體,這個能量體能夠顯現、了知當中一切氣體、空氣的流動、通塞而不取相。

  阿羅漢、辟支佛了生死,不會再在六道輪迴,阿羅漢、辟支佛得到漏盡通,阿羅漢、辟支佛的神通超過一切眾生,八地菩薩的神通、智慧遠超阿羅漢、辟支佛,十地菩薩的神通、智慧超過八地菩薩,佛的神通、智慧境界遠超十地菩薩。六道輪迴的眾生每一個眾生都可視為一個能量體,六道輪迴的眾生是不同的能量體,六道輪迴的眾生因為迷惑而在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眾生所顯現的能量體是不穩定的,變化的,有時大,有時小,很多時候充滿痛苦,如不依佛法修行,始終不會到達了生死、成佛道的境界。阿羅漢近似於一個超過一切六道輪迴眾生巨大的能量體,這個能量體是穩定的,要強於六道眾生,而且不會像六道眾生那樣變異。

(bi4)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處,佛的嗅知之性也是遍一切處,一個信佛修行者坐在一張桌子前,書桌上有一個碗,作以下觀想,佛的嗅知之性、了知通塞之性遍一切處,就好像有許多、無數的鼻,觀想佛變現一個鼻在書桌上的碗裡,香臭不同的氣味經過碗時,佛變現的鼻子了知香臭、通塞二相而不動搖,了了常明,一切處也是這樣的。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坐在一張書桌前,書桌上有一個碗,因為距離近,信佛修行者鼻嗅到的香臭不同的氣味與經過碗的氣味部分是相近的,但如果上述碗離信佛修行者十公里遠,有不同的氣味經過碗,則信佛修行者不能知道經過碗的氣味。

  佛能於一毛孔內顯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心行,顯示一切剎,知道毛孔內發生的事情,即能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心行。所以修禪定專注一處即可。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沒有神通時,用六根中的鼻修行,專注於出入肉鼻處進入強弱大小不同的空氣、氣流,即使這個信佛修行者證得了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處的法身,能於肉鼻處或一毛孔內顯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顯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心行,用六根中的鼻修行時,也可專注於肉鼻處的嗅知之性。

(bi5)用六根中的鼻修行與用耳根對應的香塵處修行的修行方法近似,用鼻根對應的香塵處修行的修行,專注於部分的出入肉鼻處的的氣體、氣流,不取通塞二相。用六根中的鼻修行時的關鍵,專注於出入肉鼻處的全部或部分氣體、氣流。

(bi7)用六根中的鼻修行,一般可以用單盤坐、自然平坐、雙盤坐、自然坐、站立等身體姿勢,哪種姿勢效果較好、最好,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通過自己修行實踐選擇,可以轉換不同的修行姿勢,不同的的修行姿勢的運動量多少可能不同。

(bi8)楞嚴經說: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信佛修行者遇到疑難的解決方法:

(1.1)如楞嚴經經義,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結縛迷惑是六根,解脫修行也是六根,先從六根查找原因。例如禪定入門(三)中說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

(1.2)義理上的疑惑要認真讀佛經或多讀佛經。

(1.3)誦持楞嚴咒可幫信佛修行者遠離魔擾亂、無宿怨追債。誦持楞嚴咒可使信佛修行者得到大的佛菩薩加力護持。

  禪定入門略說(三)中說,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要遠離情慾,除了身不取相外,其他五根,包括鼻根,都不要染情或不取相。

(she1)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舌修行,核心的義理如楞嚴經所說,不取恬變二相,修行時的關鍵,六根中用舌修行時專注於肉舌處,不取恬變二相。

(she2)觀想身體變成虛空,觀想肉舌變成透明的玻璃或虛空,味道不同的食物、唾液經過肉舌處所在的虛空,虛空不動搖、了了常明,肉舌處所在的虛空如實顯現味道不同的味塵,而虛空不會動搖。修行也是這樣的,了知恬變二相、味道不同的味塵而不取相、不動搖,了了常明。

(she3)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眾生心行及無始劫宿命。可作以下觀想:佛的法身是周遍法界的巨大的能量體,這個能量體能夠為一切眾生顯現化身為說法。如佛說阿彌陀經中說: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阿羅漢、辟支佛了生死,不會再在六道輪迴,阿羅漢、辟支佛得到漏盡通,阿羅漢、辟支佛的神通超過一切眾生,八地菩薩的神通、智慧遠超阿羅漢、辟支佛,十地菩薩的神通、智慧超過八地菩薩,佛的神通、智慧境界遠超十地菩薩。六道輪迴的眾生每一個眾生都可視為一個能量體,六道輪迴的眾生是不同的能量體,六道輪迴的眾生因為迷惑而在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眾生所顯現的能量體是不穩定的,變化的,有時大,有時小,很多時候充滿痛苦,如不依佛法修行,始終不會到達了生死、成佛道的境界。阿羅漢近似於一個超過一切六道輪迴眾生巨大的能量體,這個能量體是穩定的,要強於六道眾生,而且不會像六道眾生那樣變異。

(she4)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處,佛能為一切眾生顯現化身為說法,一個信佛修行者坐在一張桌子前,作以下觀想,佛的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佛能了知一切處,佛能為一切眾生顯現化身為說法,觀想佛變現一個化身在信佛修行者前,為信佛修行者說法。

  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能為眼前的其他人為說法,但遠在千里之外,同時無其他現代通訊工具,則不能為遠在千里之外的其他人說法。

  佛能於一毛孔內顯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心行,顯示一切剎,知道毛孔內發生的事情,即能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心行。所以修禪定專注一處即可。如果一個信佛修行者沒有神通時,用六根中的舌修行,專注於肉舌處,即使這個信佛修行者證得了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處的法身,能於肉舌處或一毛孔內顯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顯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心行,用六根中的舌修行時,也可專注於肉舌處。

(she5)用六根中的舌修行與在舌根對應的味塵處修行的修行方法近似,用六根中的舌修行,專注於肉舌處,了知的部分或全部味塵,不取恬變二相。在舌根對應的味塵處修行,專注於肉舌處,了知的部分味塵,不取恬變二相。

(she6)用六根中的舌修行,一般可以用行住坐臥不同的身體姿勢,例如可以用單盤坐、自然平坐、雙盤坐、自然坐、站立、行走、臥或其他身體姿勢均可,哪種姿勢效果較好、最好,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通過自己修行實踐選擇,可以轉換不同的修行姿勢,不同的的修行姿勢的運動量多少可能不同。

(she7)楞嚴經說: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1.5)禪定入門(二)問答:

  問: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麼?

  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之一,就如華嚴經中說: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必能燒盡一切煩惱,究竟得於無餘涅槃。也就是說,於佛教中種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將來生能於佛教中修行得大成就,這個義理包括佛教中禪、淨以及其他一切法門,這個義理在我看過的佛經中,有多部佛經有同樣或近似的說法或例子。

  如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說,求生並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既非易事,亦非很難的事,修淨土者不應因此對佛教失去信心。如禪定入門略說(二)中引用維摩詰所說經中的經文說無生法忍的義理,在維摩詰所說經中也有很多信佛修行者在聽到維摩詰所說經時證得往生法忍,八地或八地以上菩薩果位才能證得無生法忍,但現在的信佛修行者中,又有多少能第一次聽到此部經,依此修行,能一生證得無生法忍,但維摩詰所說經中說:“如我解佛所說義趣,若有眾生聞此經法,信解受持讀誦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況如說修行?斯人則為閉眾惡趣開諸善門,常為諸佛之所護念;降伏外學,摧滅魔怨;修治菩提,安處道場;履踐如來所行之跡。”修阿彌陀佛淨土而往生,也不知是否當中有已於過去世,幾生或多生於佛教中修行,故能於今生修阿彌陀佛淨土而往生。《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中也曾請錄黑氏梵志經,經中講修外道的梵志修得四禪五通(五通即五種神通,五種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得初禪以上的眾生,必須要遠離情慾,不能遠離情慾,只能生在欲界,初禪以上天人壽命很長,在長遠劫中遠離情慾、分段飲食。但五通梵志卻被閻王記為命終時遇到惡對起嗔恚恨,因此而墮入地獄,為解決此問題,五通梵志皈依佛法僧三寶,於佛門中修行,很快就修行了生死,此事看來,要修行一生的大成就或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並非易事,修得四禪五通,尚且有可能於當生墮入地獄,由此可見人生無常、六道輪迴的可怕以及守戒的重要性,如搜索網站搜索“念佛者多,往生者少”,有的網文中說往生阿彌陀佛國土並非易事,聽聞“念佛者多,往生者少”的淨土修行者不應對佛教失去信心,於佛教中種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將來生能於佛教中修行得大成就,包括禪、淨以及佛教中一切修行方法。

  如兩個譯本的般舟三昧經,一個譯本的般舟三昧經中說: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在此後將來生中,有六萬八千生值遇值遇六萬八千佛後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佛。另一個版本的般舟三昧經中說: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值遇六萬八千佛後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菩薩,兩個譯本的般舟三昧經此處說法差別大,也不知道那一個譯本是佛說的原話。於佛教中種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將來生能於佛教中修行得大成就,這個義理在我看過的佛經中,有多部佛經有同樣或近似的說法或例子,並且看過的佛經暫時沒有否定上述說法或與上述義理有巨大差異的說法,在一部華嚴經中已有幾處這樣的說法。

  華嚴經說: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要穿一切有為諸行煩惱身過,到於無為究竟智處。何以故?此少善根不與有為諸行煩惱而共住故......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必能燒盡一切煩惱,究竟得於無餘涅槃。   

      若有諸眾生,未發菩提心,一得聞佛名,決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一念發道心,必成無上尊,慎莫生疑惑。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難得行?......若有眾生,承事供養,乃至見聞,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從第九地入十地,所有功德諸行相,及以神通變化事,願聰慧者為宣說

  佛子,此菩薩坐彼大蓮華座時,於兩足下放百萬阿僧祇光明......若有眾生見知此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善男子,若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必當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淨一切佛功德地。

  善男子,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

 華嚴經十地品中說:解脫月菩薩言:“聞此法門,得幾所福?”

  金剛藏菩薩言:“如一切智所集福德,聞此法門福德如是。何以故?非不聞此功德法門而能信解、受持、讀誦,何況精進、如說修行!是故當知,要得聞此集一切智功德法門,乃能信解、受持、修習,然後至於一切智地。”

  

  華嚴經說:

  佛子,菩薩摩訶薩聞此法已,咸應發心,恭敬受持。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持此法者,少作功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得具足一切佛法,悉與三世諸佛法等。

  百佛名經中說:

  時尊者舍利弗。即從坐起整理衣服。右膝着地合十指掌。而白佛言。唯願世尊。演說十方現在世界諸佛名號。所以者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現在諸佛名者。生大功德。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轉。亦當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菩薩摩訶薩聞此法門應大歡喜,以尊重心恭敬頂受。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信樂此經,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若有眾生聞其佛名,必得往生彼佛國土

  欲知一切諸佛法,宜應速發菩提心,此心功德中最勝,必得如來無礙智。

  佛說八佛名號經說:

  欲得誦持此諸佛名。若讀若聞及以書寫。緣是功德。便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無所缺減。至於無上正真之道。

  楞嚴經說:

  “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鳩槃茶,毗舍遮等,並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

  也就是說,從這一生開始發心學佛法修行者,若能禮拜禮敬皈依楞嚴咒,多讀誦,或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從這一生開始及將來生,生生都不會生到惡處,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直至了生死、成佛道,若能禮拜禮敬皈依楞嚴咒,多讀誦,或書寫帶藏、諸色供養,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說:

爾時佛告彌勒若有正信善男子正信善女人。至心稱此十二諸佛名號之時。經於十日當修懺悔一切諸罪。一切眾生所有功德皆當隨喜。......速得成就如上所說不增不減。在於煩惱中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得端正可喜果報。亦得財寶充足。常生大姓豪族種姓之家。身相具足。亦得善和眷屬圍繞。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有善男子  若善女人等

  受持此佛名  生生世世中

  得他人愛敬  光明威力大

  生處為人尊  於後得成佛

  佛說佛名經說: 

  我為汝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名字。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諸佛名者。是人現世安隱遠離諸難。及消滅諸罪。未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說:

  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三世三劫諸佛名號。歡喜信樂稱揚讚嘆歸命頂禮。復能書寫為他人說。或能畫作立佛形像。或能供養香華妓樂。嘆佛功德志心作禮者。勝用十方諸佛國土滿中珍寶純摩尼珠積至梵天。百千劫中布施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已曾供養是諸佛已。後生之處歷侍諸佛。至於作佛而無窮盡。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說:

  有能建立彼佛形像供養恭敬尊重讚嘆,不失如前所獲功德;復於無量俱胝大劫,隨在所生常得值佛,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無垢優婆夷問經說:

 無垢當知。若人入禪修四梵行。歸佛法僧。受持五戒。我說彼人無量無數。善根福報。無窮無盡。後得涅槃。

  無垢當知。若人歸依聲聞緣覺。修集戒聚。不能如是無盡涅槃。何以故。受持五戒。禪四梵行。所得果報。唯除涅槃。更無處受。以福多故。世尊爾時如是說已。無垢優婆夷心生疑念。默而無言。爾時世尊知心念已。即從面門。出廣長舌。遍覆自面二耳二眼並二鼻已。遍覆虛空。覆虛空已。還攝入口。攝入口已。復語無垢優婆夷言。汝頗曾見妄語之人。兩舌惡口綺語之人。有如是色舌相以不。

  爾時無垢優婆夷既聞是語。從坐而起。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未曾見也。有實語者。未有此舌。況妄語人。唯除如來應正遍知。無始已來。常實語故。得如是舌。爾時無垢優婆夷。知佛實語。離疑心喜。

  佛說業報差別經說:

  若有眾生。禮佛塔廟。得十種功德。一者得妙色好聲。二者有所發言人皆信伏。三者處眾無畏。四者天人愛護。五者具足威勢。六者威勢眾生。皆來親附。七者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禮佛塔廟得十種功德。

  若有眾生。奉施衣服。得十種功德。一者面目端嚴。二者肌膚細滑。三者塵垢不着。四者生便具足上妙衣服。五者微妙臥具。覆蓋其身。六者具慚愧服。七者見者愛敬。八者具大財寶。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衣服得十種功德。

  若有眾生。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一者照世如燈。二者隨所生處。肉眼不壞。三者得於天眼。四者於善惡法。得善智慧。五者除滅大闇。六者得智慧明。七者流轉世間。常不在於黑闇之處。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說:

  爾時毗婆尸佛法中。積財長者。豈異人乎。今光明苾芻是也。彼時於滿度摩王所。出不善語業。由是因故。果報無失。於五百生中。與母同其火焚。乃至今生。亦復如是。然於毗婆尸佛所。先種善根。及發大願。今已成熟。為大富長者。一切具足。現於人中。受天勝福。所作善利。乃至威力等事。與彼毗婆尸佛時。等無有異。而今最後於我法中。出家學道。斷諸煩惱。證阿羅漢。

  佛說七女經說

此國王七女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來供養五百佛已。當復萬佛卻後十劫悉當作佛。皆同一字號名復多羅賁。剎土名首陀波。其佛壽三萬歲。

  圓覺經說: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佛說出家功德經說,鞞羅羨那比丘,舍欲出家,一日一夜,持淨戒故,後生天人,滿二十劫,不墮地獄飢鬼畜生,最後人中,成辟支佛。名毗流帝。賢愚因緣經中說,名難陀的女人,於佛前,自立誓願,我今貧窮,用是小燈,供養於佛,以此功德,令我來世得智慧照。滅除一切眾生垢闇,世尊,授其記,於來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當得作佛,名曰燈光,十號具足。所以信佛修行應發菩提心,努力修行,多做善業功德,希望今生或將來生修行早日了生死,早日成佛果,普度眾生,不取於相。

  

  因而說:於佛教中種善根或種少善根,今生或將來生能成就佛道,至少也能證了生死的阿羅漢、辟支佛果位,或者證大菩薩果位或成就佛道。信佛修行者不應於此而有疑,當可信樂,要發菩提心,廣種善根,求速成佛果,普度眾生。  

  《一些與佛教有關和可能與佛教有關(也可能無關的事)的事》一文中,以及現實生活中顯示,佛教是有大勢力的,大規模破壞佛教的群體、國家,會有大災難發生。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說:人而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佛事三寶中來。而且,現實也是如此的。

  佛經能很好的解析現實、宇宙、世界、人生、眾生的真相,能接近很多人對人生真相的理解。例如現代科技發現宇宙大爆炸的理論,與佛經中說的世界生住異滅的說法是有些相近的。

  佛經中說於佛教中種少善根,能得大成就,當然,今生能發菩提心,於佛教中廣種善根,今生或將來生會更快於佛教中修行而得大成就。這是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之一,也是信佛修行者信佛修行的最大動力之一。

  所以信佛修行者要禮敬禮拜皈依一切佛法僧。信佛修行者不應輕視佛教任何說法、修行方法、行門,輕視佛教任何說法、修行方法,做深重罪業,於其他信佛修行者起嗔心,也會做深重罪業,如華嚴經說:“佛子,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諸菩薩於余菩薩起瞋恚心,即成就百萬障門故。”所以信佛修行者要善護口業,不可對佛教任何說法有任何輕慢。

  很多信佛修行人或很多與佛教無緣的人,在真實的人生體驗中,在這個世界,其他有神通的眾生是存在的,這些眾生在我們沒有神通或不是特殊情況下是見不到的,很多信佛修行人有很多靈異,超過其他很多人,我在修行的過程中,也曾有過多次靈異事件,只不過暫時沒有在這裡說出來罷了,很多事件顯示佛教在這個世界是有很大的勢力的,在這個世界,是有很多其他有神通的眾生存在的。而且,佛經的義理完美的解釋了人生、眾生、世界的真相,佛經是完美的義理、道理,有完美的邏輯,並且符合現實,解釋現實。

(1.6)禪定入門(三)中的問答:“信佛修行者怎樣才能做到遠離情慾或少欲?為什麼說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麼差別?為什麼說大乘佛法智慧遠超小乘法?”。

問:信佛修行者怎樣才能做到遠離情慾或少欲?為什麼說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麼差別?為什麼說大乘佛法智慧遠超小乘法?

答: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游於四天,所去無礙。其中若有善願善心,護持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純情即沈,入阿鼻獄。若沉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

  宣化上人大師著的楞嚴經淺釋中說:須焰摩天壽命一萬萬四千四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三百年。男女相愛,只是執手以示愛,而不行淫。兜率陀天壽命五萬萬七千六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四百年,男女相愛,只是一笑。樂變化天壽命廿三萬萬零四百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八百年。所有一切五欲樂具,都能隨願 變化滿足自己受用,男女相愛,只是熟視而已。他化自在天壽命九十二萬萬一千六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一千六百年,男女相愛,只用眼一看便滿足。

  圓瑛大師著的楞嚴經講義中說:《瑜伽論》云:第六天上,別有魔羅,所居天宮,即他化自在攝。是知魔天。《正脈》引偈云:‘四王忉利慾交抱,夜摩執手兜率笑,化樂熟視他暫視,此是六天真快樂’。

宣化上人大師著的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中說:

因為我當時有雷達,故錄下了五祖和六祖之間的談話(這是唐朝的錄音機,不是現在的錄音機)。其對話如下:

五祖問:‘你想要成佛嗎?’

六祖答:‘是的,我是想要成佛,我不想做其他的事情,唯求成佛。’

五祖說:‘你想成佛先要斷無明,無明就是生出見思煩惱。你想斷見思的煩惱,先要斷無明,無明就是某件事情發生,你不懂不明白。好像人的生死就由情愛而來,你想要沒有情愛就先要破無明。無明一破,見惑和思惑就沒有了。無明是生死的根本,想斷無明了生死,就是金剛經上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什麼?無所住於情愛,斷欲去愛,才會了生死。’

六祖聽後豁然開悟,洞徹本來面目說:‘喔!就是這麼一回事,這沒有什麼困難啊!很容易的!’所以開悟了。

  所以,一般而言,在一切戒律中,要做到遠離情慾是最難的。

  信佛修行者怎樣才能做到遠離情慾或少欲?個人的理解,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人的身體有許多不同的器官或部位,每天24小時,一切時,人的不同的器官、部位或多或少在運動,人的身體不同的器官、部位不停地移動、碰觸、合離或摩擦的時間長了,更易產生、滋生塵勞、幻翳,進一步更易引發情慾。

  佛身即是法身,佛得正遍知,佛於一切處皆得究竟,佛的法身遍一切處,六道眾生的身遠少於佛的法身及菩薩的法身,但如人道的信佛修行者,未證得神通或法身前,身體、身雖然小,但人的身體有許多不同的器官或部位,人的身體不同的器官、部位不停地移動、碰觸、合離、摩擦的時間長了,更易產生、滋生塵勞、幻翳、取相,進一步更易引發情慾,身取相會產生很多微細惑。

   如《大藏經名。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中請錄的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十中說:兜率天身長四由旬,衣長八由旬,廣四由旬,衣重一銖半。化自在天身長八由旬,衣長十六由旬,廣八由旬,衣重一銖。他化自在天身長十六由旬,衣長三十二由旬,廣十六由旬,衣重半銖。自上諸天,各隨其身而著衣服。

 (註:二十四銖等於一兩)人道、畜生道的眾生與其他四道眾生的身體的比重、重量、大小有很大不同,此處有兩個理解:

  (1.1)人道、畜生道的眾生與其他四道眾生的色身均是與四大和合,所以六道眾生都是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

  (1.2)人道、畜生道的眾生與其他四道眾生的身體的比重、重量、大小有很大不同,人道、畜生道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人道、畜生以外其他四道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障礙,但不是最大的障礙。

  個人的理解認同(1.1),而不認同(1.2)。

  要身不取離合二相,則要明白義理,煩惱性空,即是菩提,對於觸塵,取相時是煩惱,不取相時是菩提,如楞嚴經說:性覺必明,本覺明妙。身了了常明、當處湛然時就不會取相,迷晦無明時就會取相。當身取相時應回憶、思維上述義理以及以下義理並自覺運用:

  (1.1)身不取離合二相,身體無論運動量大小,身都不要取離合二相。

  (1.2)色身與四大和合。如心經中說:色不異空,色即是空。非色滅而證性空,色性自空,不取相故空,離分別、了了常明故空。四大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部分信佛修行人一天中只要用小部分時間或小量時間提醒自己、回憶或思維身不要取相以及相關義理,就能做到身不取相。

  身體不同姿勢、不同運動方式的運動量可能是不同,但無論運動量大小,身都不要取相,例如運動量大小不同的排列:跑步→散步(跑步運動量大於散步)→小面積(例如100平方米平面面積內)來回走動,有時走,有時停→站立→自然坐→自然平坐→躺在平木板上。

  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麼差別,簡而言之,修小乘法而了生死的阿羅漢、辟支佛能悟入人空我空的義理,厭離生死,諸惡莫作,嚴守戒律,努力修行,證得人空我空而了生死,小乘法未能離開法執,不能通達大乘法,未能通達大乘法的核心義理,性空、離法相、無相、離一切諸相。金剛經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裡差別指三乘(聲聞乘、緣覺乘、大乘佛法)差別,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佛菩薩果與小乘阿羅漢果辟支佛果的差別。小乘法與大乘法差別,小乘法未離法執,未完全離法相,所以未能通達一乘佛法的智慧。

  很多佛經、佛經註解有講大乘佛法智慧遠超小乘法,例如維摩詰所說經的說法,例如在華嚴經中搜索:二乘。當中有多處說法。  禪定入門略說(二)中說:如大藏經中澄觀大師著的華嚴經疏,有說大乘法、小乘法的區別。

 《大藏經名。佛教網站。佛經名及註解。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一文中請錄的部分經論: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二

  初小乘中。但說七十五法。但說人空。縱少說法空。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搜索:人空

  二但觀下明法空觀。菩薩既了法空。安有我耶。故上雲人空非如二乘人空法有。

  二離我我所釋成空義離我人空離所法空。

 (爭議部)個人的理解,不知是否符合佛經義理?修小乘法而證阿羅漢、辟支佛的聖人的眼耳鼻色身五根能做到不取相(眼根不取明暗二相,耳根不取動靜二相,鼻根不取通塞二相,舌根不取恬變二相,身根不取合離二相),但意根依然有法執,因為能信受小乘法,知道生死可畏,厭離生死,嚴守戒律,諸惡莫作,努力修行,求出生死,證得人空我空而了生死。證阿羅漢、辟支佛的聖人能做到眼耳鼻色身五根不取相,意根不染情,信樂小乘法,修小乘法而了生死。初禪或初禪以上的天人能做到長時間遠離情慾,部分初禪以上的天人與佛教無緣,但能修五戒十善,遠離情慾,而升至初禪天以上,個人理解,這些與佛教無緣的初禪以上的天人能做到身不取離合二相,同時其他五根不染情,但未能修學小乘法或大乘佛法,不能厭離生死、修行求出生死或求證菩提,所以長時間遠離情慾也始終在六道輪迴。還有一種理解,是上述與佛教無緣的初禪以上的天人能做到眼耳鼻色身五根不取相,意根不染情,不能厭離生死或求證菩提,所以長時間遠離情慾,也始終在六道輪迴。我較為認同前一種理解,而不選擇後一種理解。(註:從“個人的理解,不知是否”至“而不選擇後一種理解。”均為爭議部內容)。

  楞嚴經中說: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楞嚴經說用耳根修行的速度遠超其他行門,用耳根修行,如果耳根能做到離開動靜二相,但如果其他五根中有任何一根取相,耳根也會因此而落入相待而不可見實相。其他五根要做到不取相,難度大小排序為:

(1.1)最難的是身根和意根。宣化上人著的楞嚴經淺釋中說:意根所緣的是法塵,只是前五塵的影子,五塵的實法,絕不會走入意根裡面。華嚴經說: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意根是妄想產生最多的地方。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所以講身是容易產生顛倒、很多微細惑的地方。所以講六根要做到不取相,最難的是身根和意根。

(1.2)眼根要做到不取相,難度要遠少於身根和意根。

(1.3)鼻根、舌根要做到不取相,難度要少於眼根。

 

  無明在大乘佛法和小乘法中有兩種不同的意思,簡而言之,小乘法中,無明是指不能信受小乘法或未曾聽聞小乘法,不知道生死可畏,不厭離生死,不求出生死。例如《大藏經名。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中請錄的佛說決定義經中說:無明為緣乃有。生滅為緣者何。所謂先際不了。後際不了。中際不了。內法不了。外法不了。內外法俱不了。善業不了。不善業不了。善不善業俱不了。因不了。果不了。因果俱不了。已生緣法不了。未生緣法不了。現生緣法不了。於佛不了。於法不了。於僧不了。苦法不了。集法不了。滅法不了。道法不了。善法不了。不善法不了。罪法不了。福法不了。可行法不了。不可行法不了。高下法不了。有為無為法不了。如是不了。不能於黑白法等。起無相智。由此無明不能覺了而為過失。乃至障如實智。不能證得寂靜涅盤。謂此無明體性迷闇純一痴法。猶如盲者唯行闇道。集諸塵垢損減智慧。於諸障法不能出離。而此無明與明為障。無明為苦痛。無明為毒器。無明為繩縛。無明為毒根。無明為毒樹。無明為根本煩惱。無明為隨煩惱本。無明是顛倒處。無明為黑闇室。無明是痴闇。如是等義。名為無明。

  大乘法中,無明是指迷晦,取相,相待,不見實相,因妄想顛倒而見幻翳,有所住而生心,如楞嚴經中說病眼見二月、空華。煩惱性空,即是菩提,例如身根對於觸塵,取相時是煩惱,不取相時是菩提,如楞嚴經說:性覺必明,本覺明妙。身了了常明、當處湛然時就不會取相,迷晦無明時就會取相。六根都不取相,離一切諸相,才能離相待,發真歸元,見實相。如華嚴經中說:於第一義諦不了故名無明,所作業果是行。

  所以講,六根中的身取相是遠離情慾的最大障礙,信佛修行者要能做到眼耳鼻色身五根不取相,意根不染情,就能做到遠離情慾。意根是妄想產生最多的地方,如果能做到六根都不取相,即為離一切諸相,則能明心見性,開悟大智慧。

(1.7)

詳解中國佛教史上五次法難 文革破壞最嚴重

2015-06-03  紅豆居士   

 

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近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歷了五次最嚴重的浩劫。不但令佛教文化遭遇空前劫難,更對我國眾多文物古蹟造成了嚴重破壞,為中華民族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是中華文明的大劫難。

三武一宗滅佛

歷史上“三武一宗”的教難,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後周世宗等四位帝王所帶來的四次大禍害。當時,無數的寺院、經書、佛像、法器等被焚毀、破壞,數以千萬的僧侶遭到殺戮,或被迫還俗。這一次次的打擊,使得佛教的發展遭到嚴重的扼殺,甚至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

一、北魏太武帝滅佛

北魏太武帝的滅佛,起因於武帝聽信道士寇謙之及宰相崔浩的讒言所致。

鮮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入主中原後,道武帝、明元帝都信奉佛教,並興建不少寺院。太武帝即位之初也信奉佛法,禮敬沙門。北魏滅北涼後,還帶回許多沙門到京師,當時對北魏佛教產生重大影響的沙門玄高、師賢、曇曜等人都是來自涼州。

北魏為了統一北方,鞏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為兵。那時,由於沙門歷來可以免除租稅、徭役,所以銳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詔,凡是五十歲以下的沙門一律還俗服兵役。他還聽信宰相崔浩的讒言勸諫,改信寇謙之的天師道,排斥佛教,並漸次發展為滅佛的行動。

崔浩出身於著名世族,博覽經史,善於陰陽五行及術數之學,歷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經常參與軍政機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結識寇謙之之後,信奉道教,受其法術。寇謙之早年就熱中仙道,修持漢末張陵、張衡、張魯創立傳承的五斗米道,隨方士入華山、嵩山學道修煉,自詡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師之位及《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在明元帝末年,寇謙之從嵩山入平城,結交崔浩,常通霄達旦聽崔浩談論古代治亂史,為之嘆美。後來,寇謙之把儒家學說和佛教經律論及齋戒祭祀儀式吸收到道教中來,重新改造五斗米道,期使北魏帝王容易接納。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謙之獻上道書,但當時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於是上書勸諫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並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太武帝又在平城東南建立天師道場,自稱太平真君,並親受符籙,興建靜輪天宮,奉祀太平真君,改年號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太武帝的廢佛行動,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彈壓沙門,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供養沙門,並限期交出藏匿的沙門,若有隱瞞,滿門抄斬。翌年,盧水的胡人蓋吳在杏城(陝西黃陵)起義,有眾十餘萬人。七年,太武帝親自率兵前去鎮壓,到達長安時,在一所寺院發現兵器,懷疑沙門與蓋吳通謀,大為震怒,下令誅殺全寺僧眾。崔浩趁機勸帝滅佛,於是太武帝進一步推行苛虐的廢佛政策:誅戮長安的沙門,焚毀天下一切經像。一時之間,舉國上下,風聲鶴唳。

當時太子拓跋晃監國秉政,一向篤信佛法,再三上表,向太武帝勸阻,雖然都不被採納,但也由於如此,廢佛的詔書得以緩宣,而使遠近的沙門聞訊逃匿獲免,佛像、經論亦多得密藏;然而魏國境內的寺院塔廟卻無一倖免於難,史稱太武法難。廢佛後不久,寇謙之病死,崔浩後來也因撰《魏史》,書中蔑視胡族而遭腰斬,其族人被誅者百餘人。廢佛後六年,太武帝駕崩,文成帝即位,下詔復興佛教,佛教才又逐漸恢復發展。

二、北周武帝滅佛

第二次的廢佛事件發生在北周武帝之時,距北魏太武帝的廢佛,約有一百一十餘年。武帝宇文邕,繼明帝之後即位,後改元保定。北周繼西魏之後,統領關隴地區,這一帶從晉代以來佛教盛行,其中長安曾有鳩摩羅什的僧團在此長期譯經傳教,影響很大。當時,全國的僧尼有兩百多萬人,佛寺有三萬多所。北朝的歷代帝王,不少都篤信佛教,北周武帝即位之初,也依照先朝往例,禮敬沙門,但由於他勵精圖治,一心想用儒術平治天下,因此最重儒術。他在親政前,曾多次召集臣僚、沙門、道士討論釋、道、儒三教的問題。當時,他對佛教並沒有特別憎惡排斥的觀感。顯然的,他後來的廢佛政策,主要是受到衛元嵩和道士張賓的影響。

衛元嵩是四川成都人,精通陰陽曆算,性情譎詐。年少時隨益州野安寺亡名禪師為沙彌,不耐清苦,佯裝狂放,以吟詩詠賦來博取聲名,並四處向人預卜未來。後來還俗,從四川到長安,結交北周權貴。天和二年(五六七),他向武帝上奏:寺塔佛像對國家治安無益,應該刪減。徹底改革佛教,將佛教納入國法的規範中。以經濟措施改革佛教界貪婪腐敗的風氣。據《廣弘明集》卷七記載,衛元嵩的奏文共列有十五條:勸行大乘、勸念貧窮、勸舍慳貪、勸人發露、勸益國民、勸獠為民、勸人和合、勸恩愛會、勸立市利、勸行敬奉、勸寺無軍人、勸立無貪三藏、勸少立三藏、勸僧訓僧、勸敬大乘戒。

衛元嵩着有《佛道二論》,論辯大小乘;又着有《齊三教論》七卷,闡揚會通三教的思想。他認為當時佛道二教崇尚空論,違背大慈為本、安樂眾生的立教宗旨,主張應該用古代聖王的治道來矯正這些弊病。他的論點,剛好契合武帝的心意,因此受到重用。

又據《廣弘明集》卷八記載,當時民間普遍流傳着一句讖語,說“黑衣當得天下”。深信讖緯之學的武帝,對此預言非常忌諱,衛元嵩和道士張賓就乘機毀謗佛教,指沙門身穿黑衣,必為國禁,道士穿黃衣,必為國祥。武帝聽信他的話,漸漸重道輕佛。天和四年,先後四次召集佛、道、儒三教學者,論議教義的高低。武帝的本意,想以儒教為先,佛教為後,道教最上,但因幾次聚眾議論,三教各執一詞,因此懸而不決。後來甄鸞上《笑道論》,道安上《二教論》等書,極力為佛教辯護,破斥道教。武帝對於佛道二教互相攻擊,極感不快,敕令暫時擱置二教優劣的議論。建德二年(五七三)十二月,又召集群臣、道士、沙門等,辯論三教先後,結果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最後。如此一來,引起佛教界的激烈反應,先後有猛法師、道積等人的抗旨直諫。建德三年,武帝已決心毀佛,召集僧道二眾在太極殿辯論,張賓極力斥佛揚道,卻被智炫法師論破,武帝乃親自升座,試圖加以論難,不料智炫法師應對安詳,陳義甚高,武帝在盛怒之下離開太極殿。次日,下詔廢佛、道二教,破毀寺塔,焚燒經像,勒令沙門、道士還俗。當時,被迫還俗的沙門有二萬多人,關隴一帶的佛法被破壞殆盡。

建德六年,北周滅了北齊,武帝又對北齊之地實行排佛政策,焚毀一切經像,廢四萬所寺廟,被迫還俗的僧尼達三百餘萬。北方佛教一時之間銷聲匿跡,史稱周武法難。次年,武帝罹患劇瘡而亡。宣帝、靜帝相繼即位,佛教才又漸漸恢復。

在周武帝廢佛以後,部份僧侶混跡民間,或逃匿山林,另有部份僧人則南渡陳朝,因此促進南北朝佛教的交流。

三、唐武宗滅佛

唐代佛教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黃金時代,然而,唐代各朝帝王對佛道二教的態度頗為不同,有的揚佛抑道,有的佛道並奉,也有不少位帝王崇道而抑佛。唐高祖奉道教始祖李耳為祖先;太宗曾下詔置道教於佛教之上;武后則改佛教在道教之上;玄宗曾採納姚崇的奏章,令僧尼還俗,他雖然尊崇道教,但仍一度敕令注釋《金剛經》流傳天下;憲宗時,韓愈諫阻迎佛骨,寫《論佛骨表》、《原道》等排斥佛教;在穆宗、敬宗、文宗之世,都還依歷朝慣例,在宮中設齋行道,但敬宗本人篤信道教;文宗時已有毀佛之議,而且曾經禁止度僧及營建寺院;到了武宗,更是全面性地崇信道教,貶斥佛教。

另一方面,雖然歷經幾位帝王的崇道抑佛,但佛教在民間的力量反而越加熾盛,僧尼的人數越來越多,寺院也越建越廣。寺院往往領有廣大的莊園,並可免除徭役;而僧尼、寺院激增的結果,不免增加國庫的負擔。當時不少士大夫基於儒家治術的觀點,認為佛教的蓬勃發展將危害國家的經濟,因而大加抨擊。唐武宗時,排佛的呼聲越演越烈,這使得本已篤信道教的武宗更加決心毀佛。這時,道士趙歸真與宰相李德裕推波助瀾,趁機煽動,佛教因而面臨一場“三武一宗”法難中最大的破佛事件。

會昌元年(八四一)元月四日國忌日,敕令行香,設千僧齋;但六月十一日的武宗誕辰之日在大內設齋時,敕令兩街供養大德及道士四對論議,其中有兩位道士被賜紫衣,卻禁止釋門大德披着紫衣。武宗在即位之前就喜好道術修攝之事,曾經召請趙歸真等八十一人入宮,在三殿修金籙道場,並親受法籙。會昌元年的六月中,又召衡山道士劉玄靖入內,與趙歸真同修法籙。

會昌二年三月,因李德裕上奏,武宗敕令遣散未曾登錄在僧籍名冊的僧尼,又不許置童子沙彌,這時已略見毀佛的跡象。六月十一日,敕令僧道二眾在殿前論議,道士二人賜紫衣,僧門仍不得披着紫衣。

會昌三年二月,敕令已經還俗的僧尼不得再行入寺;至於沒有登錄名籍的僧尼,不僅嚴禁住在寺中,且不許住在京城或進入鎮內。同年九月,下令各級地方政府嚴密注意附近寺院的住僧,縱使是登錄有案的,如果無法詳細說明出身來歷,應予逮捕,送到官府盤問。

武宗廢佛的政策,是採取漸進方式的,從史料看,其法令之嚴酷,與日俱增。會昌四年三月,下令不許供養佛牙、佛骨,如果違反法令,送一錢供養者,即杖打二十下,一時之間,寺院的四處,人跡斷絕。而在宮中的內道場,歷來往例均安置佛教經像,武宗卻下令焚燒經教,拆毀佛像,在道場內安置天尊老君之像。六月,在武宗誕辰日,首度不召僧入內議論。又不許僧尼在街里行走,如有外出,需在鐘聲未響前歸寺;也不許別住他寺,違者敕罪。由於武宗深信趙歸真,趙乘隙進言,認為佛教並非中國本有的宗教,蠹害生靈,應該盡除。於是,是年七、八月開始,發動空前的法難,敕令拆毀天下山房、招提、蘭若、普通佛堂、義井、村邑齋堂等,凡是寮房未滿兩百間,或沒有獲頒寺額的道場,則勒令僧尼還俗。

會昌五年三月,武宗敕令天下諸寺不許置莊園,並隨時檢查寺舍的財產。四月,敕令僧尼還俗,如有抗命不從的,以違抗聖旨論罪,當場決殺。八月下詔,大舉毀寺,總計會昌年間,拆毀佛寺四千六百餘所,招提、蘭若等四萬餘所,被迫還俗的僧尼有二十六萬餘人,沒收良田數千萬頃,又將佛像、鐘磬等法器改鑄為錢幣、農具等物,乃至私家所藏金銀等像亦敕令限時送官。此一空前浩劫,歷史上稱為會昌法難。晚唐以後諸宗的衰頹不振,與這次毀佛有密切的關係。次年,武帝服用道士金丹,中毒身亡,宣宗即位,誅殺趙歸真等人,並大力復興佛教。

四、後周世宗滅佛

第四次法難發生於後周世宗顯德二年(九五五)。世宗為了貫徹以儒教為主的統治政策,以佛教寺院僧尼乃構成國家財政上的負荷為理由,下詔禁止私自出家;訂立嚴苛的出家條件,並規定必須在國家公認的戒壇受戒,否則無效;不許創建寺院或蘭若,違反的僧尼,課以嚴刑;未受敕額的寺院,一律廢毀;民間的佛像、銅器,限五十日內交由官司鑄錢,如果私藏五斤以上的,一律處死。總計,廢毀寺院三萬三百三十六所,大量的佛像及鍾、磬等法器被鑄成通錢,世稱一宗法難。相傳世宗下詔毀壞佛像時,鎮州有一尊銅製觀世音菩薩極為靈驗,因此無人敢去毀損。世宗乃親自前往該寺,用斧頭砍毀菩薩胸部。顯德六年,世宗在北征途中,胸部突發癰疽而身亡。

三武一宗的教難,雖然使得佛教幾經摧殘而致衰微不振,但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以後的茁壯成長,精深偉大的思想已深植社會民心,普受大眾的肯定與歡迎,因此,在遭受重重打擊之後,卻始終屹立不搖,並很快地復興佛法;而太武帝等四位帝王的毀法廢佛,最後也不免自食惡果,遭到悽慘的報應。

中國佛教經過南北朝的兩武滅佛,(即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並沒有衰落下去,反而在隋唐達到了鼎盛時期。究其外在原因,一是中國處於分裂狀態,一國滅佛,另一國仍在興佛;一是兩者都是武力與行政地鎮壓,對佛教來說是外部力量,一旦外部力量消失,就可以回復。

唐朝後期唐武宗會昌滅佛,是中國佛教的由盛而衰的分水嶺。由於唐武宗崇道滅佛,毀寺減僧,銷毀經卷,使佛教受到毀滅性打擊,使原來唐朝鼎盛的宗派唯識宗、華嚴宗、天台宗幾乎滅盡。後來到了宋朝,天台宗和華嚴宗才從朝鮮和日本重新迎回論集,開始有點恢復,而唯識宗則一直衰落下去。

五代十國後周的周武帝是滅佛中的一武,不過那是國家分裂,佛教沒有再受毀滅性打擊。北宋年間佛教開始恢復,同時儒家的宋明理學吸納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開始興起,三教合流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崇道抑佛,想以道教同化佛教,再次給佛教沉重打擊,不過沒過多久,他和兒子一起被金國俘虜。但漢地佛教一路衰落下去。

明朝的早期皇帝沒有滅佛,但是道教,特別是武當的真武道教興盛起來,反而佛教沒有什麼影響。到後期的明世宗又開始崇道滅佛,使佛教極度衰落。為了佛教的復興,出現了明末的四大高僧。

清朝後期,基督教和西方文明傳入中國,佛教已無力回應,信徒大量流失。太平天國運動發起拜上帝教,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十數年,使其地的佛教蕩然無存。太平天國滅亡後,佛教更是禍不單行,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張之洞上書"廟產興學",自此佛教衰落到低谷。

民國時期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對佛教也形成了一定的衝擊(雖然沒有對儒教的衝擊大)。

第五次法難:新中國文化大革命

在當年紅衛兵“打倒一切!”、“砸爛舊世界”的喊叫聲中,中國佛教繼三武一宗滅佛後,又一次遭到了無比慘痛的打擊。文革時期的事情至今可以說仍然是人們最謹慎對待的事情之一,之所以謹慎,文革時期佛教的狀況也一直無人問津或者很少有人提及和關注。整整十年,佛教遭受了什麼?佛被怎麼定義?佛法怎樣存世?僧人如何度過?這些是我們必須要正視的。

文革法難持續時間最長

1966年5月16日,著名的五.一六通知,標誌着文革的開始,8月19日這天,北京街頭首先開始了大規模的破“四舊”運動,高呼“我們是舊世界的批判者,我們要批判、要砸爛一切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佛教在他們看來是從裡到外舊透了,自然要破。從此,佛教十年的浩劫開始了。這十年裡對佛教的破壞是全面的、持久的。我們和歷史上的三武一宗禁佛做個對比。歷史上第一次法難,北魏太武帝公元444年誅殺佛教高僧釋玄高和慧崇開始到文成帝即位佛教恢復,前後達7年之久。公元574年,從北周武帝禁佛,公元578年宣、靜二帝即位,佛教恢復,歷時4年。會昌三年(公元843)四月,命殺天下摩尼師,唐武宗滅佛,實始於會昌初年,會昌六年武帝死宣宗即位恢復佛教,假如從會昌元年算,會昌法難歷時6年。後周世宗禁佛,從公元955年開始,對全國的佛像進行了大規模的清理,史稱"世宗毀佛",至959年世宗崩,此次法難歷時4年。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文革法難持續時間之久是前所未有的。

文革期間對佛教寺廟、經典、文物的破壞最嚴重

佛教在中國歷史上雖然歷經了三武一宗法難,可能不及文革時期對佛教的破壞,全國各地大寺,百年古剎叢林,乃至鄉間淳樸寺院,或拆或焚,被破壞者,不知凡幾。唐宋寫經、木刻經卷、唐彩佛像,無一逃過劫難。

據不完全統計,只北京全市6843處文物古蹟中,有4922處被毀掉,各類文物53萬8千件被毀掉,這些都是永不再生的國寶,佛教的古蹟文物自然也是淪落如此。 “破四舊”時,西藏的喇嘛教文物便遭到了滅頂之災。僅以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為例,8月間,摧毀了建築藝術水平較高的文昌廟、南海殿、貢巴寺等45座寺廟。燒毀宗教用品及經卷68萬部(件)。大昭寺前院,遍地堆積着被砸爛的佛像、法器、供具以及其他的佛教象徵物。

中國內地寺院都不同程度的被紅衛兵進行了洗劫。比如“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破四舊”時它自然也是洗劫對象。寺院旁邊有個白馬寺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率領農民去革命,亂砸一通,一千多年的遼代泥塑十八羅漢被毀,兩千年前一位印度高僧帶來的貝葉經被焚。稀世之寶玉馬被砸爛。

文革期間對佛教聖物的褻瀆最慘痛

佛教有很多被視為聖物的的東西,在佛教徒心目中,它們件件皆是無上的至寶,即使沒有宗教信仰的一般民眾也有一定的崇敬之心。哪怕是被冠以“強盜”的部分探險家、侵略者對此類生物也會敬畏三分。在文革期間,在紅衛兵那裡,這些全是牛鬼蛇神,是蠱惑、誘騙人心的封建產物。

世界佛教第一至寶,據說釋迦牟尼在世時親自開光的三聖像之一八歲等身像被搗毀面目。六祖真身舍利,歷史上共遭受過三次大的人為破壞,新羅人的傳說和日本人的損害,但他只是被動了一下和用手術刀剖開胸腔。《佛源老和尚法彙》中老和尚寫道:“一天,六祖真身被紅衛兵用手推車推到韶關遊行,說是壞蛋、是假的、騙人的,要燒掉。結果被人用鐵棒在背胸上打了碗口大的一個洞,將五臟六腹抓出來,丟在大佛殿。肋骨、脊梁骨丟滿一地,說是豬骨頭、狗骨頭,是假的。並在六祖頭上蓋個鐵缽,面上寫:‘壞蛋’二字,放在大佛殿。原不准我們看,但我們仍偷偷跑去看了,心裡難過得流淚,偷偷把六祖靈骨收拾起來,但沒有地方可藏。一者怕人知道;二者怕自己不知道哪天被打死。”這段歷史可能是很多人不願意去回顧和研究的,但我們可以從這段史實中反思一些東西也是好的。

文革期間對僧人的迫害最嚴重

紅衛兵對佛教僧侶的態度是可想而知的,他們無疑是牛鬼蛇神的走狗。十年間僧侶或被迫還俗、勞改、鬥爭,乃至槍殺。從東北各省到西藏,草木皆兵,風雲變色。

據有關資料記載,山西大學的學生到山西五台縣佛教勝地五台山去掃蕩四舊,除了砸廟宇外,將大多數和尚、尼姑鬥爭了一通。學生走後,當地黨組織下令,將二百八十九名僧、尼、喇嘛逐出山門,強制遣送回了原籍。班瑪才旺活佛和第四世多智欽日洛仁波切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死。法門寺住持良卿法師以自焚保護佛祖的靈骨,嚇退年輕的紅衛兵的故事更是驚心動魄。

文革時期對僧人的迫害不只是身體的摧殘,還有對其宗教感情的辱蔑。位於我國最北端城市哈爾濱市的名寺——極樂寺,被一群紅衛兵搗毀,寺廟牆上貼滿了標語,紅衛兵勒令和尚們舉着“什麼佛經盡放狗屁”的大橫幅在寺院門前示眾,然後焚燒經書,搗毀佛陀塑像。但是極樂寺的遭遇,僅僅是中國佛教在文革中遭遇空前浩劫的冰山一角,詳見頻道今日高清圖組:哈爾濱極樂寺文革法難

五次法難,是中國佛教遭遇的歷史劫難,尤其是第五次,更是中國佛教的空前浩劫,也是中華文明的深重災難,已然成為我們民族錐心泣血無比慘痛的集體記憶,回顧這一段歷史,我們原本應該更加珍惜佛教今日的發展,更應該保護佛教,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努力發展我們自己的優秀文化,但是我們痛心的看到,時至今日,依然有一些人不顧歷史的教訓,不顧因果報應的鐵律,為了利益不擇手段,違背天理良心,違反黨紀國法,以一己私利,悍然將罪惡的黑手再次伸向佛教,興教寺事件,瑞雲寺事件,驅僧奪寺、毀佛拆廟此起彼伏,令人憤懣痛心,唯有呼籲要牢記歷史的教訓,為了歷史不再重演。重申因果報應的法則,為了警醒無知無畏的人不要重蹈覆轍。

(編註:本文有關文革法難部分,摘選自原作者謝志斌《文革法難反思》)

附錄(1.8)《禪定入門(四)-修改2》一文的需要修改的內容。

aaaa 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修改:

註:本文中三條或者超過三條以上的連續短橫線前面的內容表示需要修改的內容,三條或者超過三條以上的連續短橫線後面的內容表示修改後的內容。《禪定入門(四)-修改2》一文中需要修改的內容與未進行修改的原文相比,以修改後的內容為準,以修改後的內容為最新的準確版本。修改後的內容有時候只會簡略說明,讀者如果下載了原文,在明白意思後,可以選擇依照本文中所說的修改方法對原文進行修改。例如“睡醒後至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的時間內有一次或者兩次小量進食----至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的時間前有一次或者兩次”意思是把原文中“內”字改為“前”字,這個句子中的其他地方不修改。

六道輪迴的眾生,超過80%的時間或者超過90%的時間在三惡道。------修改為:大約超過80%的時間或者大約超過90%的時間。

初禪以上的天人能做到遠離情慾,但六道輪迴的眾生超過97%的時間或超過90%的時間在三惡道中----大約超過97%的時間或大約超過90%的時間。

(1.1)-0:00~8:00睡眠,8:00起床,在12小時後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吃60%~65%飽)-----在12小時後第一次一次性連續進食大量素食食物(吃60%~65%飽)(修改5個地方)。

(1.2)-這時距離長時間睡眠起床後的48小時後,第一次進食大量素食食物----這時距離長時間睡眠起床後的48小時後,第一次一次性連續進食大量素食食物。

有時候如果自己穿布料很柔軟---有時候如果自己穿布料薄而且布料很柔軟。

丈筋----修改為:橡筋(多處修改)。

一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包括十億個日月和地球。----修改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包括十億個日月和地球。

上述有大神通的修行者神通遍及一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以幾百平方米至幾千平方公里的範圍作為修行點,也是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點的方法----上述有大神通的菩薩的神通遍及多個三千大千世界。

睡醒後至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的時間內有一次或者兩次小量進食----至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的時間前有一次或者兩次。

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在的情況下,用眼根修行----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

(例如可以選擇幾百平方米的範圍作為修行點、觀察點)修行點、觀察點----(例如可以選擇幾百平方米的範圍作為修行點、觀察點)作為修行點、觀察點。

FROM:【佛學常見辭彙】---FROM:【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 編)】。

  問答“選擇素食、煮素食有什麼好的方法?”增加內容:

  可以在飯煮至半熟時才放在飯的上面。----後面增加內容(新開一段):

  (3.0)吃素的人要想健康、營養好,有幾種或者多種方法,其中一種方法的關鍵是多吃米飯、吃多的種類的素食,少吃上火的素食。多吃米飯健康、營養好,而且較易消除飢餓。米是指稻穀去除外殼後的米。吃素的人可以做以下嘗試,用一個月至兩個月的時間,每天吃米飯和一斤普通蔬菜和普通素食,營養也多的,具體試驗方法如下:每天吃的米飯、鹽、醬油不限量,米飯、鹽、醬油、調味料以外的其他普通蔬菜和普通素食每天一共只吃一斤或者小於一斤,其他調味料(其他調味料,例如糖、辣椒醬)每天只吃0.5元或者少於0.5元;上述普通蔬菜和普通素食不包括價格較貴的素食(例如冬菇),很多冬菇要幾十元一斤,上述普通蔬菜和普通素食,例如:紅蘿蔔、花生米、黃豆、幾元(註:不詳細說明下,貨幣種類一般指人民幣)一斤的草菇、馬鈴薯、眉豆、辣椒、幾元一斤的餅乾、多種葉子可以吃的蔬菜(例如生菜、白菜、西洋菜、菠菜、菜心、枸杞葉、白花菜)。除了米飯、調味料、鹽、醬油外,其他普通蔬菜和普通素食一天只吃一斤或者一斤以下。當然,有些蔬菜也是價格貴的,可以選擇價格中等或者價格低的,例如一元幾(人民幣)一斤、兩元一斤或者幾元一斤的蔬菜。通過上述嘗試,可以知道多吃米飯健康、營養好,而且較易消除飢餓。

(一次性連續吃多的素食食物)----(當天第一次一次性連續吃多的素食食物)(四處修改)。

個人的理解、猜測,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信佛修行人,如果六根中的眼耳鼻舌意五根均能做到遠離情慾,但六根中的身卻執著離合二相----個人的理解、猜測,任何一個眾生、任何一個信佛修行人。

近一千年修改為:近一千一百年。------修改為:  “近一千年,中國的反佛群體”修改為:“近一千一百年,中國的反佛群體”(幾處修改)。

一天中未進食前或未多進食前是黃金修行時間-----修改為:一天中未進食前或未多進食前(當天第一次一次性連續吃多的素食食物前)是黃金修行時間。

在未進食前或未多進食前的黃金修行時間要抓緊時間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修行----在未進食前或未多進食前(當天第一次一次性連續吃多的素食食物前)的黃金修行時間要抓緊時間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門修行。

吃多的食物後,是不利於修行的時間----吃多的食物後(當天第一次一次性連續吃多的素食食物後),是不利於修行的時間。

要有多的善觀察根,守五戒,遠離情慾、少欲,才較易生至欲界的天人或色界的天人。----才較易生至欲界的天人或色界、無色界的天人。

aaaa 禪定入門(四)-修改2序言-----原文“在修改1版本的基礎上刪除了一些內容,被刪除的內容暫時未公開。”的後面增加內容(新開一段):13.附錄最後一條【附錄(1.8)】是《禪定入門(四)-修改2》一文的需要修改的內容的備註、記錄。這些修改內容暫時沒有在原文中進行修改,只在附錄中記錄下來。《禪定入門(四)-修改2》一文中需要修改的內容與未進行修改的原文相比,以修改後的內容為準,以修改後的內容為最新的準確版本。

摘選自原作者謝志斌《文革法難反思》)----增加內容(新開一段):附錄(1.8)《禪定入門(四)-修改2》一文的需要修改的內容。

序言6.進行修改----修改為:《禪定入門(四)》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201kb【不包括附錄(1.1)至附錄(1.7)的內容,包括附錄(1.1)至附錄(1.8)以外的其他原文以及附錄(1.8)對原文的修改後增加的內容】。

《禪定入門(四)》【包括附錄(1.1)至附錄(1.8)以外的其他原文以及附錄(1.8)對原文的修改後增加的內容,包括附錄(1.1)至附錄(1.7)的內容】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266kb  。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