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開始,百越民族以家族祠堂為主,規劃整齊的村莊,主要風格是依山傍水;沒有山也要造雜及竹林,一方面日常生活的柴火及家具原材料,一方面也是家族人口增長的儲備宅地。
百越村落都會建築門樓,刻上里名,與北方的黃帝「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不同。農耕生活的百越注意水源,村邊有河流或溪水渠是必須的,村前挖池塘儲水,祠堂前掘井以供飲用。每戶宅地面積為12.6x10米,連同大巷及橫巷,每個住宅佔地面積約156平方米,最多三代同堂,因為年長的兒子成家可以申請宅地建房,女兒出嫁不佔地,幼子最終承繼父母養老及房屋。
百越民族習俗與北方中原窰洞文化差異很大,整齊且布局合理,沒有災害,餓不死人成為百越民族人口增長的主因。中國大陸在土改後餓死的幾千萬人都不是在百越區域出現的,因為百越的村莊充滿生機,叢林雜木竹笋蛇蟲鼠蟻魚蝦蟹,周圍都是食物。 按照《加州土地法》保障的公民權利,每人獲得最低限度為二十平方米土地來規劃,二百人的村莊為四千平方米,約壹英畝。現代建築風格是以一棟六層大樓,佔地面積壹千四百平方米,首層會堂兼大廚房、儲存倉、車庫等。其餘各層分兩戶,每戶住一組即二十人,擁有現代化的廚房及小廳,升降機及安全樓梯走道佔兩百平方米每層,每組還有六百平方米,住二十人,按兩人一室的套間房,使用公共衛生間的個人房,你們慢慢設計房間吧!剩余的兩千六百平方米土地,村里規划成花園、菜園、果園、游樂園、或者庭園泳池,魚塘,燒烤場等等,自有能者籌備,總之不能修築高大的圍牆,不建華而不實的門樓牌坊。
大同家園的非稅房產歸族群所有,以兩千人口的姓氏宗族為組織方式的樓宇才能享有不徵稅的權利,家族的房屋不出租或出售,只供本族人居住、教育、生產經營等。土地法促使人們重新回歸族群組織,避免無家可歸者的出現,大多數私人把房產捐給家族,家族也不一定全部收納,因為土地法對人口規模的佔地面積是有限制的。人口不足必須接收其他姓氏甚至無家可歸的遊民補充,人口超過50 %就要分流。
對於新組建的族群,家族沒有足夠的房屋,就在新開發的土地上申請土地,向族人徵收減稅的家族建設費,20歲至65歲均可徵取,按年齡以月份單位收取,不得超過正常收入的20 %。例如$3000/月的收入,則可收$600 以下,45歲就是(45-20)x12x600=180000。沒有或是不夠的人要歸家,就需要簽財產聲明,表明自己在世上沒有任何財產,不接納任何人的財產繼承或贈與。越年輕越早歸家的人,就會成為首批家族建設者,他們不再承擔現代政府的個人所得稅,無須購買任何保險,開始沒有後顧之憂的平等、自由、各盡所能的幸福生活。 加州擁有大量未開發的土地,私人佔有的大量土地就算受Williamson Act保護,但是放棄繼承權的年輕一代將會讓這些土地棄置,或者捐贈給家族,或被政府回收,重新規劃及分配。人類有限的生命不會影響社會的發展,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但是可以被人類開發及改善。這些都符合國土管理局的使命,也符合加州創始者的目標,更加符合百越民族革命先驅孫逸仙的「平均地權,地盡其利,地利共享」的綱領。
受兩千多年戰亂洗禮的百越民族在加州的村落規劃,與僅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加州政府完成融合,將會領先全球的土地管理法,新式的安居樂業政策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配合縣制改革後的加州會吸納更多人口,可容納八千萬至一億五千萬人口的規模。社會管理學也會使加州成為全球的文化教育中心,百越民族的越語(即港式廣東話)具有與英文融合的優勢,是未來世界兩大語系之一。
與佛教的出家修行,不事生產,古代女性的出嫁隨夫相反。加入大同家族稱為歸家,是放棄原生小家庭,參與共同的生產分配,族群生活,非婚生育兒女,由家族專業保育,按照大同經濟學規則的,以標準化家族調節稅制的經濟活動方式,有利於個人發揮所長。在貧窮小家庭中,缺乏人力及財力資源的人才,很難有發展機會,他們歸家後如魚得水,龍游大海,借助兩萬人組成的大同家族優勢,呼風喚雨,如同神助。故此更吸引年輕人的到來,他們會迫使老一輩放棄財產及現代社會的財富,逐漸全部回歸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