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一个人的公知论坛的博客  
试图翻过理解世界的笨蛋之墙  
https://blog.creaders.net/u/32447/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一个人的公知论坛
注册日期: 2023-01-09
访问总量: 96,92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川普的无良友情优惠低价交易艺术
· 辣评川普的交易艺术陷阱,不由你
· 川普可以把俄罗斯拉回西方阵营吗
· 异质生存方式冲突的迷思-俄乌战
· 美国革命随想之一:盟主美国来了
· 拷问deepseek:古代中国为什么禁
· 拷问deepseek:长期专政生存方式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博论天下】
· 川普的无良友情优惠低价交易艺术
· 辣评川普的交易艺术陷阱,不由你
· 川普可以把俄罗斯拉回西方阵营吗
· 异质生存方式冲突的迷思-俄乌战
· 美国革命随想之一:盟主美国来了
· 拷问deepseek:古代中国为什么禁
· 拷问deepseek:长期专政生存方式
· 拷问deepseek:我们如何看待自由
· 拷问deepseek系列-论大国之间的
· 拷问deepseek:如何理解一个国家
存档目录
02/01/2025 - 02/28/2025
01/01/2025 - 01/31/2025
12/01/2024 - 12/31/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4/01/2023 - 04/30/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拷问deepseek:古代中国为什么禁止私人做民间慈善
   

   拷问deepseek:古代中国为什么禁止私人做民间慈善

deepseek:古代中国为什么禁止私人做民间慈善

古代中国禁止私人做民间慈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维护中央集权

古代中国强调中央集权,政府希望全面掌控社会资源,包括慈善活动。私人慈善可能分散资源,削弱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因此被限制。

2. 防止地方势力坐大

私人慈善可能增强地方豪强的影响力,形成独立于中央的地方势力,威胁政权稳定。政府通过禁止私人慈善,防止地方势力过度扩张。

3. 避免社会动荡

政府担心私人慈善可能被利用,成为煽动民众或传播异端思想的工具,进而引发社会动荡。因此,禁止私人慈善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4. 确保慈善的公正性

政府认为私人慈善可能带有个人目的,导致资源分配不公,甚至引发腐败。政府主导的慈善活动则能更好地确保公平性。

5.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强调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认为慈善应由政府主导,私人慈善可能破坏这种秩序,因此不被鼓励。

6. 财政和税收考虑

私人慈善可能影响国家税收,富人通过慈善活动避税,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政府通过禁止私人慈善,确保税收稳定。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禁止私人慈善主要是为了维护中央权威、防止地方势力扩张、确保社会稳定和资源分配的公正性。

New chat

DeepThink (R1)

Search

一个人公知:在长期专政生存方式之下,长期专政的政府都患有天价政权更替周期律忧郁症,简直到了草木皆兵,对任何风吹草动都要防范于未然的地步。

我在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据报道 在距离浙江省浦江县城东12公里处,有一个千年古镇,在这个古老的镇子上有一个江南第一家族家郑氏义门,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长达三百三十多年,同财共食,人数最多时达三千余人。明太祖朱元璋曾赞赏浦江郑氏义门,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亲赐为“江南第一家”。但是,马皇后颇有微词:以此众叛,何事不成?

我为此拷问了deepseek:马皇后为什么说郑氏义门:以此叛众,何事bucheng?

                                      

Deepseek:马皇后提到“郑氏义门:以此叛众,何事不成”时,意在强调郑氏家族的团结和力量。郑氏义门以孝义传家,家族成员和睦相处,凝聚力极强。马皇后借此指出,若郑氏家族选择叛乱,凭借其强大的内部团结,几乎没有办不成的事。她以此警示朱元璋,提醒他注意郑氏家族的潜在威胁,避免其成为朝廷的隐患。

这句话反映了马皇后对郑氏家族影响力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她在政治上的敏锐洞察力。

New chat

DeepThink (R1)

Search

AI-generated, for reference only

一个人的公知:马皇后的政治上的敏锐洞察力,和防范天价政权更替周期律黑天鹅事件的意识确实是高。聚众易于叛乱,哪怕是家族聚众,更被说封建诸侯聚众了。所以说,封建思想两千多年前就灭于秦始皇,而不是灭于当今的毛泽东。

我因此联想到中国历代都有金属刀具管治的习惯,也有几个,甚至是十几个家庭共用一把菜刀的传说。我以此问题又拷问了deepseek。

Deepseek: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对金属刀具的严格管控,尤其是在战乱或社会动荡时期。以下是一些相关背景和传说:

1. 金属刀具的管控

•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叛乱,收缴民间兵器,铸成十二金人,限制金属刀具的使用。

• 元朝:蒙古统治者对汉人实行严格管控,禁止持有兵器,甚至限制菜刀等日常工具的使用。

• 清朝:清初为防汉人反抗,限制铁器流通,尤其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刀具管控更为严格。

2. 共用菜刀的传说

• 元朝:传说中,元朝统治者规定多户家庭共用一把菜刀,使用时需向官府申请,用后归还。这种做法既限制刀具数量,也便于监控。

• 清朝:类似传说在清朝也存在,尤其在边疆地区,多户共用一把菜刀,使用时需登记,防止刀具用于反抗。

3. 社会影响

• 日常生活:共用菜刀给民众带来极大不便,做饭等日常活动变得困难。

• 反抗情绪:这种严控激化了民众的不满,成为反抗的导火索之一。

4. 历史真实性

• 共用菜刀的传说更多反映了民众对高压统治的不满,具体实施情况可能因时因地而异,未必普遍存在。

总结

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对金属刀具的严格管控,共用菜刀的传说反映了民众在高压统治下的生活困境。这些措施虽有助于维护统治,但也加剧了社会矛盾。

New chat

DeepThink (R1)

Search

AI-generated, for reference only

一个人的公知:我们都知道,中国以前用餐的时候普遍使用筷子,几乎不用刀叉。几年前我就很想知道,古代中国人用餐时喜欢用筷子的历史原因。我也曾经尝试在网上收集有关的资信,结果相关的资信寥寥无几,一篇研究文章都查不到。

也许人们认为研究筷子这个题目是小题大做,但是我不是这么想。古代中国人普遍使用筷子,也许与中国的长期专政生存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用餐金属刀和金属叉在管治者看来,既属于金属刀具,也属于被管制的金属武器。

在古代中国历届朝代严厉的金属刀具和金属武器的管治下,久而久之,中国就自然而然地习惯于使用筷子,有如习惯于远离群聚和民间慈善一样,远离金属刀叉。因为不管是什么理由,对于长期专政政府来说,经常使用金属刀叉,和群聚、结社、私人慈善一样,都是危害政权和社会的不稳定因子,必须防范于未然。

所以当朱元璋颁奖浦江郑氏义门为“江南第一家”时,马皇后就自然而然的想到:如此众叛,何事不成?因此说,长期专政生存方式下的天价政权更替周期律忧郁症已经是无孔不入,细致入微,深入中国人的骨髓的。筷子也因此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不知道这是悲还是乐。

最后,我又以“中国古代用餐为什么不是用刀叉”问题拷问了deepseek,发出来让网友们自我观看,自我评价。其回答如下。

Deepseek:中国古代用餐不使用刀叉,而是主要使用筷子,这一习惯的形成与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背景和材料选择密切相关。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

1. 饮食结构

• 中国古代以农耕为主,饮食以谷物(如米饭、面条)为主食,辅以蔬菜、豆制品和少量肉类。这些食物大多被切成小块或煮得软烂,适合用筷子夹取。

• 相比之下,刀叉更适合切割大块肉类,而中国古代的肉类烹饪方式(如炖煮、切块)减少了刀叉的需求。

2. 烹饪方式

• 中国菜注重“熟食”,食物通常在烹饪过程中已经切好,无需在餐桌上切割。

• 西方饮食中常见的整块烤肉或牛排,需要刀叉切割,而中国饮食中较少出现这种情况。

3. 文化象征

• 筷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和谐与礼仪,两根筷子成对使用,体现了阴阳平衡的理念。

• 刀叉则与武器相关,可能被视为带有攻击性,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

4. 历史与材料

• 筷子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广泛使用。

• 古代中国金属资源稀缺,刀叉制作成本高,而筷子可以用竹子、木头等常见材料制作,成本低廉且易于普及。

5. 实用性与便捷性

• 筷子轻便易携带,适合多种食物,尤其适合中国菜中的小块食物。

• 刀叉在食用米饭、面条等食物时不如筷子方便。

6. 礼仪与卫生

• 筷子避免了直接用手接触食物,符合卫生要求。

• 刀叉需要频繁切割,可能被认为不够优雅,而筷子更符合中国古代的餐桌礼仪。

总结

中国古代不使用刀叉,主要是由于饮食结构、烹饪方式、文化象征和材料选择等多方面因素。筷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实用,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New chat

DeepThink (R1)

Search

AI-generated, for reference only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