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裁员那些事 2010-3-10 |
| |
上篇 裁员那些事 上回说到面对裁员,怎么做才能为自己减轻些心理压力,减少些不愉快,让自己生活得轻松些呢?我相信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谈这个问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自己是一个计算机软件工程师,每天面对的是毫无表情(或者说只有一种表情)的计算机,曾在七、八个不同规模(多至几十万人,少至二十来人)的公司里工作过。做过数据库,B2B,B2C 网络服务,数据智能分析,航空,ERP 等。这么说吧,五花八门,就是一个万金油。我下面要说的就是在这个行当里混出来的一些体会。 世界上很多事情,比如说地震,感冒,失业,个人是没有能力控制的。如果它要发生,它就发生了。你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去对付,把损失降到最小。就拿感冒来说吧,甭管你身体多好,有多好的生活习惯,早早晚晚,你会感冒的。所以事先了解一些感冒的知识,做好心理准备非常重要,免得一旦得了感冒,头疼得不得了时会以为自己要死了呢。其实没那么严重,多喝点水,少吃点肉,好好休息几天就好了。从这个观点出发,在面对失业这个问题上,我的看法是:不要太多地考虑怎么做才能不失业,相反的,要更多地考虑做什么才能使不期而至的失业给你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恢复地最快。这样呢,你对你所要做的事有最大的控制,而不是把力气花在你根本控制不了的事情上。 为此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样的人在失业后受害最大。然后再看看怎么去避免当这种受害者。因为如果你不在那个人群里,你所受的害就不会很大。 第一种就是那些单收入,年轻夫妇,有学龄(前)小孩,当前有房贷和车贷的家庭(多数情况下,是丈夫失业)对这种家庭来说,如果没有心理和经济上的准备的话,当家里唯一的经济收入突然被切断时,其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心理和经济上的准备”是一句很关键的话。为了不至于突然陷入这种困境,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和经济准备。具体的来说: 别为此逼着老婆去上班。从很多方面来看,男主外,女主内是个很理想的家庭状况,好处远多于坏处。双职工从经济上来说固然保险些,但也有许多其它问题,走双职工的路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老话说,在一个理想的家庭里,男的是个耙子,女的是个匣子。要是匣子里总是有能保障四到六个月正常生活的现金的话,失业一段时间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家里有耙子,有匣子就成,甭管是男的还是女的)。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失业的时候往往也是股票市场暴跌的时候,所以在股票市场上的钱不能算是放在匣子里钱。 在失业发生后,惊慌失措,互相埋怨只能把事情弄得更坏,一家人能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共度难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再说一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是开玩笑,设身处地地想想,要是原来每月拿钱回家的那位有四、五个月不挣钱了,天天坐在家里心烦意乱地打电话再喝几口闷酒,有几个能忍住不说两句怪话的。
第二种受害最大的人就是那些知识老化的人。这一点在 IT 业特别明显。劳务市场上有一个名词叫书架效应,是说一个人如果没工作时间太久了,他的知识和技能就老化了,竞争力就下降了,就好象一本书在书架上放得太久了后就没用了一样。我觉得,特别是在 IT 业里,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尤其是在一个地方非常努力地工作了很久以后,书架作用也会非常明显。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公司在选择一种技术时,第一要考虑的是那个技术能不能满足公司的需要,而且一旦选中了某种技术,再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公司是不会轻易更换那种技术的。自然地,使用这种技术的人就会被绑在上面,而且工作得越努力,时间越长,被绑得就越牢。当外面的技术不停地向前发展,那种书架效应他们身上就越来越明显。一旦失业,他们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就明显低于其他人。随着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出现这种书架效应的周期也变得越来越短,从原来的十年变成五年,三年。在现在的 IT 业里,如果你两年中不好好读几本新书,更新一下知识的话,你就是一本满身灰尘的旧书了,而且绝不是那种价值连城的孤本宋版书。这是个无可争辩的事实,绝非危言耸听。当年我儿子上大学时不想学计算机科学,我举双手赞成,千万别再受这罪了。可你已经在这行里了怎么办呢?一定要尽量保持自己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 读书,学习,与时俱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些老词之所以还存在,就是因为他们还有用。 不管多忙,每周一定要抽出些时间来更新知识。最好是用上班时间。绝大多数公司都会或多或少地为员工提供一些培训和学习的时间,千万别放弃这些机会,养成习惯后受益一辈子。 我自己觉得勤换工作是最有效的方法。有什么能比涨工资和面试更能激励学习热情呢?到了新的环境里,你更能合理合法地学习和使用对你来说是新的知识和技术了。知识更新和挣钱吃饭结合在一起了,好事呀。 IT 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中。如果你在某一非商业软件的行业里工作,对一个软件工程师来说,有一个很特殊的尺度要掌握,就是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在掌握行业知识(Domain Knowledge)上面。比如说在银行工作,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在了解银行业务是一个很难掌握的尺度。少了,不能胜任工作;多了,换个工作后这些行业知识就没用了。这个就得视每个人的情况而定了。
说这么多,一切都是为了保持你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不然的话,一旦失业,哭都来不及了。 第三种受害最大的人就是那些只有技术背景的管理人员。没有管理背景的工程师,在公司里也常有进入管理层的机会。在官本位这种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你很可能觉得进入管理层是一种成功的象征。在这种机会面前千万要谨慎,一定要多问自己几遍,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我觉得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从工程师向管理层转向是很危险的一步棋,因为这种转变往往是你扬短避长的开始。语言,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能力等等一般来讲不是多数中国人的长项,而这些正是作为一个好的管理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以己之短攻他人之长,常会有鸡飞蛋打的效应。更坏的情况是,当你不得不回到劳务市场上时,你会突然发现你没有一个 MBA 的学位,而你在管理层里的工作经验并帮不上多大忙。这一条是我从自己吃的亏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我已把那些看似光辉的经历统统从我现在的简历里删去了,因为那只能给我带来负面的作用。 总结一下: 那些事说完了,还有一件事。读者可能会问,你说了半天,怎么全都是些俗招哇?人类的理想,祖国的前途,个人的成功都上哪去了?这个问题相当大,我回答不了,只好也归在地震预报一类里去。不过庄周庄老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也许有些启发:“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