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求d三真的博客
  明真相、讲真话、求真理;见人所未见,云人所未云;越简单,越深刻,越本质。
网络日志正文
走向未来的中日关系 2015-08-11 18:31:42

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最紧张的肯定是中日之间的关系,评论中日关系,是最具敏感性的问题。但是,中日关系是绝对回避不了的关系,特别是在面向未来的发展中,中日关系是必须处理好的重要关系。

目前中日关系的核心和症结是如何对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那场战争。中国这边主要纠结在日本首相每年要参拜有二战日本战犯在内的日本祖先,特别是现任首相安倍对侵略中国迟迟没有明确的反省和道歉。日本这边则是将二战投降看作是永远的痛,是秃子头上抹不去的一块伤疤,始终不愿意面对并主动道歉。导致双方关系处于僵持状态。

我的态度很明确,日本应该好好学习德国,对自己发动的侵略战争必须反省和道歉,并且通过忏悔和和平的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日本天皇是日本的象征,也是发出投降诏书的人。不仅是首相反省道歉,更是日本天皇要反省道歉。

不过在如何正确对待中日关系上,中国政府光是利用狭隘的民族主义,挑动民族仇恨,加剧中日关系的紧张不是办法,搞得不好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重演被侵略的历史。我以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认真反思:

第一,中国历史上有否受过侵略,为什么只是对日本耿耿于怀?

中国在历史上,就国家形态而言,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动态的,如《三国演义》中讲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没有完全固定的疆土。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有秦楚燕齐韩赵魏7国;秦后面有西楚、西汉之分;在汉朝中后期,也有魏蜀吴三国鼎立,东西晋16国,南北朝等;唐后期有五代十国等。国家的形态时有变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也经常发生,有的发生改朝换代。比较有名的,如蒙古入侵,灭掉宋朝,成立元朝;满族入侵,灭掉明朝,成立清朝。日本的对华侵略,并没有改朝换代,最后以失败投降告终。就是在近代,俄国沙皇、八国联军以及苏联等也都先后侵略过中国。反对侵略,应该针对包括日本在内所有侵略过中国的国家,如果仅仅针对某一个国家,不是反对侵略的正确态度,不利于消灭侵略,实现和平。

第二,日本有否对侵略中国做出过道歉,到底要接受怎样的道歉?

多年来,在日本对待侵华战争的态度上,并非没有道歉过,也并非每年道歉或每任首相都道歉,这是个复杂的问题。田中角荣任首相时,就对侵华战争做出道歉,中曾根康弘等任首相时,也对侵华战争作出反省和道歉。有的首相还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并不愿意道歉。据说田中角荣时期,曾提出对侵华战争进行赔偿,被当时的总理周恩来拒绝,理由是日本的对华赔偿,加重了日本人民的负担。当然还有毛泽东感谢日本侵华战争的说法。是因为日本侵略中国挽救了处于绝境的中国共产党,当时共产党已经即将为蒋介石剿灭。这些是否确切,需要查证。我坚持由日本天皇正式向东亚各国做反省和道歉,并保证历史不再发生。因为日本政坛象走马灯一样,首相不断更换,并且分不同派别,包括民间,都有不同意见,很难象中国那样统一认识,也不允许自由讨论,你也很难让首相每年都做一次表态,对侵华战争做一次道歉。如果要求首相每年都不参拜靖国神社,每年都要对侵华战争做出道歉,结果做不到,恐怕中国自己也感到无趣和没面子。 再说,假如口头上做出姿态表示道歉,但没有政策行动反映,这种道歉也就剩面子了。

第三,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多次被侵略,如何不被侵略?

中国历史上是多灾多难的国家,多次被侵略,当然也有侵略别国的情况。问题是中国长期的思维是对被侵略,很少认真追究自身的原因,最多是“落后就要挨打”一句带过,相反却利用侵略煽动民族仇恨,挑动制造复仇情结。实际是以牙还牙、血债血偿、怨怨相报的逻辑。其实在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都有国内政治腐败、民怨沸腾、内乱四起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期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清王朝腐败透顶,国内矛盾激烈加剧,民众生活在水火之中,所以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契机。上个世纪30年代发生的日本侵华战争,也跟当时中国四分五裂、军阀混战、人民生灵荼炭的背景有关。在我看来,一个封建专制极权国家对民众的杀戮,与外国侵略者对这个国家的屠杀在性质上有一定相似性或一致性。你这个极权统治者压迫剥削国内民众,拿人不当人,不顾民众死活,与侵略者杀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亡国奴与本国奴在一定意义上是等价的。比如,中国在元朝时期、清朝时期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跟其它朝代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历史上不乏民众反抗国内统治者甚于反对侵略者,甚至帮助侵略者反对统治者的情形。我当然反对不能因为别国腐败落后就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理由,也反对国人帮助侵略者反抗统治者。但不能否认腐败和内部矛盾成为别国侵略的借口。还必须看到,日本两次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日本已经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宪政制度。可是中国仍处于封建专制极权状态,有可能成为被侵略的一个方面的原因。由此,我还认为,有必要区分古代的侵略和近代的侵略,古代的侵略带有强烈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特征,说明人类刚刚摆脱动物界但还带着长长的尾巴,一切凭实力说话。近代的侵略,虽然也有封建专制政权国家对外部的侵略,但更多的制度先进国家对专制落后国家发动的战争。尽管人们对于这种战争是否具有侵略的属性会有不同的认识,具体这里就不讨论了。

第四,是停留于中日永远记仇,还是中日永久不再战?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重要的是面向未来。日本对于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于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是一场灾难,留下了痛苦的记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宣传,中国人非常仇恨日本人,日本人对于中国人的仇恨,虽然有不同的看法(在媒体上有不同的反映),但不会对中国人的仇恨置之不理、无动于衷。如何打破这促僵局?我觉得,日本天皇承认战争的侵略性质,为侵略战争造成的灾难进行反省、忏悔、道歉是必须的,以求得被侵略国家的宽容和理解,并为未来的和平作出贡献。从中国方面讲,则要深刻反思为什么被侵略,以后如何不被侵略,并且也不侵略别国。特别是充分认识制度腐败落后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通过废除封建专制极权,告别人治、等级制,建立宪政,保障自由民主和法制,这是反对侵略(包括被侵略和侵略别人)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只有国内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自由,保持有尊严而相互尊重,统治者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再作威作福,人民才会真正热爱这个国家,外国侵略者也无机可乘。我坚持认为,封建专制独裁社会,就是统治者宣布对人民的战争。你国内对人民实行专制独裁,特权阶级太有人权,老百姓太无人权,处处受压制,全社会就是一个无形的“大监狱”,官民矛盾激化时常冲突,处于战争状态,国内战争很容易激化和演化为外部的“侵略”。我现在担心的,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全球化的进程和自由民主的潮流,日本可能在一定意义上已经不是过去的日本,但眼下的中国仍然是过去的中国。以封建专制的心态很难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特别不利于未来的和平。中国必须在自由、民主、人权方面迈出重大的步伐,以国内的和平促进与日本的和平,才能与日本建立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有矛盾而不诉诸武力,实现中日永不再战,世界各国永不再战!


浏览(208) (1)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求d三真
注册日期: 2015-07-29
访问总量: 355,48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这次全球性疫情灾难给人类带来的
· 千万不能让疫情灾难掩盖新一轮严
· 这次新冠病毒对人类的启示
· 疫情大敌当前,人类当共赴时艰
· 此轮经济衰退之分析预判
· 没有美国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 义和团爱的哪一国?
分类目录
【学术与思想】
· 这次全球性疫情灾难给人类带来的
· 千万不能让疫情灾难掩盖新一轮严
· 这次新冠病毒对人类的启示
· 疫情大敌当前,人类当共赴时艰
· 此轮经济衰退之分析预判
· 没有美国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 义和团爱的哪一国?
· 我给川普上一课
· 为什么对朝鲜流氓政权迟迟没人动
· 我主要用逻辑思考中国问题
存档目录
2020-04-02 - 2020-04-16
2020-03-27 - 2020-03-29
2019-09-02 - 2019-09-02
2019-01-06 - 2019-01-06
2018-12-02 - 2018-12-02
2017-09-04 - 2017-09-04
2017-08-15 - 2017-08-15
2017-06-03 - 2017-06-30
2017-05-04 - 2017-05-25
2017-04-23 - 2017-04-23
2017-03-01 - 2017-03-29
2017-02-02 - 2017-02-26
2017-01-01 - 2017-01-29
2016-12-03 - 2016-12-30
2016-11-01 - 2016-11-15
2016-06-01 - 2016-06-07
2016-05-10 - 2016-05-28
2016-04-02 - 2016-04-24
2016-02-01 - 2016-02-21
2016-01-02 - 2016-01-26
2015-12-05 - 2015-12-05
2015-11-02 - 2015-11-28
2015-10-02 - 2015-11-01
2015-09-08 - 2015-09-28
2015-08-01 - 2015-08-26
2015-07-30 - 2015-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