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20-21章」“于是以色列从但到别是巴,以及住基列地的众人都出来,如同一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在士师记最后两章中记载了,以色列人与便雅悯争战,以及为便雅悯人娶妻。在士师记第二十章中说,“于是以色列从但到别是巴,以及住基列地的众人都出来,如同一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以色列民的首领,就是各支派的军长,都站在神百姓的会中;拿刀的步兵共有四十万…。”这是以色列人在收到利未人传送他妾的尸体后的反应。“米斯巴”位于便雅悯境内,约柜此时从“示罗”临时运到了米斯巴,所以说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以色列人刚进迦南时,除了便雅悯支派,能出去打仗的人口大约是五十五万六千(民26:41),现在“各支派的军长”所代表的“拿刀的步兵共有四十万”,表明几乎所有能打仗的男丁都卷入了这场内战。“以色列人上到米斯巴,便雅悯人都听见了。以色列人说:'请你将这件恶事的情由对我们说明'…于是以色列众人彼此连合如同一人,聚集攻击那城。”因这位利未人煽动的话,以色列人都聚在米斯巴,决意处治基比亚城。以色列人四十万大军集结在便雅悯境内,便雅悯人无法不把这看作是对自己的恐吓。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结果是内战一触即发。“以色列众支派打发人去,问便雅悯支派的各家说:'你们中间怎么做了这样的恶事呢?现在你们要将基比亚的那些匪徒交出来,我们好治死他们,从以色列中除掉这恶'…。”以色列人要求便雅悯支派交出匪徒,便雅悯支派却不予理睬,反而招聚兵马,决心抵抗。便雅悯以二万六千七百人面对“四十万”敌人,好像很有勇气,其实不过是白白地为几个匪徒殉葬。“基比亚人点出七百精兵”,都是左撇子。“以色列人就起来,到伯特利去求问神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与便雅悯人争战呢?'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士师记一开始,就是以色列人求问神:“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到了士师记的末尾,还是以色列人求问神,但内容却不是攻击迦南人,而是“去与便雅悯人争战”,虽然神的回答也是:“犹大当先上去”,但却不再有当初得胜的应许:“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既然百姓不再以神为王,执意行在自己的路上,神就任凭他们弟兄相争,接受教训。第一天以色列就伤亡了“二万二千”人。“以色列人彼此奋勇,仍在头一日摆阵的地方又摆阵。未摆阵之先,以色列人上去,在耶和华面前哭号,直到晚上…。”以色列人已经打了一天的仗,然后才想起来求问神“可以不可以”打仗。人一旦要走自己的路上,神就允许百姓继续打仗,第二天又伤亡了“一万八千”人。“以色列众人就上到伯特利,坐在耶和华面前哭号,当日禁食直到晚上;又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和平安祭…。”这次以色列人在惨败后,不但“哭号”,而且禁食、献祭。神任凭以色列人失败两次,死了四万人,直到他们问是否要“罢兵”,也就是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怀疑之后,神这才说:“明日我必将他们交在你们手中”。如果神一开始就让人多势众的以色列人得胜,他们就会更加嚣张、更难苏醒。因此神在前两天是管教以色列人,第三天才是对付便雅悯人,双方的罪神都不会放过。“以色列人在基比亚的四围设下伏兵。第三日,以色列人又上去攻击便雅悯人,在基比亚前摆阵,与前两次一样…。”这里记录了整个战役的概述。若没有前两次得胜,便雅悯人不会这么大意。但两次得胜却使便雅悯人自信心膨胀,所以才会“被引诱离城”,以致彻底失败。“于是便雅悯人知道自己败了。先是以色列人;因为靠着在基比亚前所设的伏兵,就在便雅悯人面前诈败…。”这里是对战役的详细叙述。神从前怎样使所多玛“烟气上腾”(创19:28),现在也怎样使基比亚的“烟气上腾”。神过去怎样刑罚淫乱的所多玛,现在也要怎样对付淫乱的基比亚。便雅悯支派共有二万六千七百名战士,在前两天的战斗中死了一千人,第三天死了二万五千一百人,只剩下了六百人跑到“临门磐”。“以色列人又转到便雅悯地,将各城的人和牲畜,并一切所遇见的,都用刀杀尽,又放火烧了一切城邑。”以色列人在两次失败后求问神的时候,还能谦卑地说是“弟兄便雅悯人”。一旦得胜就完全不顾便雅悯人是“弟兄”,以为只要神站在自己的一边,就可以为所欲为地屠城,几乎整个便雅悯支派都给基比亚的匪徒当了殉葬品。 在士师记第二十一章中说,“以色列人在米斯巴曾起誓说:'我们都不将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以色列人来到伯特利,坐在神面前直到晚上,放声痛哭,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为何以色列中有这样缺了一支派的事呢?'…。”在战争结束后,以色列人才发现自己对便雅悯支派的报复太过分了,当初的“起誓”也太鲁莽了。但明明是以色列人自己屠杀了弟兄,他们却不肯反省自己,反而追问神“为何以色列中有这样缺了一支派的事呢?”在整个士师时代,百姓的光景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更糟。“次日清早,百姓起来,在那里筑了一座坛,献燔祭和平安祭。”以色列人几乎屠杀了整个便雅悯支派,却还是没有献上认罪悔改的赎罪祭,而是献“燔祭和平安祭”。这样的献祭不能蒙神悦纳,反而使百姓继续自以为义地糊涂下去。“以色列人彼此问说:'以色列各支派中,谁没有同会众上到耶和华面前来呢?'先是以色列人起过大誓说,凡不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面前来的,必将他治死…。”以色列人已经看到第一个“起誓”的鲁莽,却又起了第二个鲁莽的“大誓”。“基列雅比”位于约旦河东岸,属于玛拿西支派,与便雅悯支派同属于拉结的后裔。所以基列雅比人没有参加以色列人这场战争,结果却成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 因着这场被迫的婚姻,后来基列雅比人特别拥护便雅悯支派的扫罗家(撒上11:1)。而将基列雅比女子给便雅悯人为妻仍然不够。“百姓为便雅悯人后悔,因为耶和华使以色列人缺了一个支派(原文是使以色列中有了破口)。 会中的长老说:'便雅悯中的女子既然除灭了,我们当怎样办理,使那余剩的人有妻呢?'…。”以色列人已许愿不让女儿嫁给便雅悯支派,他们不会收回这个愿。所以他们让便雅悯人乘年轻女子在示罗的周年庆宴上跳舞时,各抢一个为妻。示罗人与这场战争毫无关系,却成了这场战争最后的牺牲品。百姓的动机好像是为了保存十二个支派,却是以作恶来成善。这些以色列的长老们和那位利未人一样道貌岸然,但利未人只是让人“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给”匪徒糟蹋,长老们却是把别人的二百个女儿交给便雅悯人去强暴,不但公然违背律法(利19:13),而且更加无耻。“于是便雅悯人照样而行,按着他们的数目从跳舞的女子中抢去为妻,就回自己的地业去,又重修城邑居住。当时以色列人离开那里,各归本支派、本宗族、本地业去了。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便雅悯支派靠着以错纠错的方法得到了重建。而《士师记》就以“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作为结语,这句话指出了整个士师时代,以色列百姓的败坏。既然以色列人不以神为王,神就在最后一章里完全隐藏了,既不说话,也不阻拦,任凭百姓活在“各人任意而行”的黑暗里。但愿我们今天都要让神作我们生命的王,我们就不会任意而行,而是“顺着圣灵而行”,这样神必赐福、保护和带领我们!阿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