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丛林社会的第一生存法则就是,永远不要当一个中间派。群情激愤时骑墙的,迟早会被当成出头鸟。
当中间派有什么后果?看看今天的豆瓣。
这两天,毕志飞告豆瓣和媒体的官司刚开庭,爱奇艺又把豆瓣给告了,理由是一档节目,因为节目组在制片过程中传出殴打女粉丝的负面新闻,有用户在豆瓣发帖批评,并导致一批网友打出一分。
这事儿挺操蛋的,有网友发个负面帖就受不了了,因为自己屁股上不干净,有人表达愤怒就觉得是刻意黑。说到底,不就是因为自己控制不了豆瓣舆论而恼羞成怒。
而豆瓣频繁被各路傻逼告状,欺负的其实就是豆瓣除了文艺青年什么也没有。
群众是靠不住的。文艺青年尤其靠不住。
关于豆瓣,不少商业媒体特别庸俗的一点是,就喜欢扯着豆瓣做惋惜状,说豆瓣错过商业化布局,商业逻辑不通。
要按照今天的商业逻辑来搞,豆瓣的结局,就是投靠一个巨头,先弄个影业公司再搭建个票务平台,最后提供宣发刷评分全套服务,所谓打通产业链。
普天之下都已经争先恐后搞垄断了,就你一家软硬不吃,不告你告谁。
2
今时今日的互联网,不允许有中立者。
互联网数十年,终于到了超级巨头时代。而人类的技术发展史证明,每一次生产力革命的最后结局,都是造就一大批集中程度更高、垄断能力更强的超级巨头。
这是豆瓣此时此刻面临的环境危机。豆瓣所坚持的理念是典型的网络乌托邦,社区上,做文艺青年的精神角落,坚持自发性,而豆瓣评分呢,则是恪守只做中立评分者,不干预不引导。
而中文互联网的商业逻辑,是不断击穿边界。做内容的想要做电商,做评分想要的拍电影,搞社区的要做支付。总而言之,是要成为一个封闭生态。封闭生态,才有空间和估值。
某视频网站之前取消前台播放量显示,外界居然有软文解读为“告别唯流量时代”。这哪儿是告别流量时代,明明是把刷流量的权力收归自己。从此以后,一部作品流量好坏,广告主付费高低,全由它们搞出的“内容热度”说了算。
中国互联网公司搞软文的水平,才是真正的世界领先。在这样一个遍地都是软文、所有榜单都可以收买的环境里,豆瓣是一个天生的要被消灭的出头鸟。
3
靠用户吃饭的平台居然还没学会怎么面对真实的用户,靠用户买票的影视剧居然喜欢起诉用户,真是中国式的傲慢。
这是一个不容许批评的年代。即便是互联网公司和影视剧组,也大摇大摆搭上这趟快车,肆无忌惮地和人民群众过不去。
大家根本没学会尊重用户的表达权,在一个崇尚权力的商业社会里,舆论也是应当被掌控的。围剿豆瓣,是平台掌控一切的一部分。
巧合的是,豆瓣又因为强烈的标签形象而承担了过多的主体责任。文艺青年们有挑剔的审美,有强烈的爱憎,是天生的小型意见领袖,而豆瓣,也成了群体性意见的一部分。
要是豆瓣评分没了,你去淘票票上给阿里影业的电影打差评,有用吗?去爱奇艺上给爱奇艺的自制剧打差评,有人理你吗?
4
保卫豆瓣,是在用户话语权衰微的年代里,为自我权利做一些小小的辩护。
9月份的经济学人出过一篇文章讨论了经济集中度上升的事。一派认为,互联网时代的经济集中度上升是好事,足以造就规模经济、提高生产率。
但这里的巨头根本没有学会怎样当一个巨头。在不尊重个体权利的氛围里长成大块头,就常常会有一种奇怪的权力崇拜。小一点,是不尊重用户贩卖数据,大一点,则是对非我族类赶尽杀绝。
连一个中立角落都接受不了的明星或公司,根本不值得托付任何信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坏雷达©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08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