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会对简体字和普通话异常敏感,从近日热血公民成员呼吁自觉下架简体字书到“科大行动”将“简体字”称作“残体”,对简体字的绝对否定中极端情绪化和非理性占据主导。香港社会的日益情绪化自然有其原因,但情绪化的蔓延却只会助长社会不正常的撕裂。 4月5日,香港科技大学某展板上,贴了一整版以简体字写成的文章,随即被写有“这里是香港,请用正体字”的繁体中文及英文标语覆盖。针对此事,“科大行动”在Facebook(脸书)称简体字是残体,而在香港用正体字很合理。 在繁简体和普粤的使用上,香港敏感度甚高。从2月浸会大学民主墙贴出简体字大字报,因看不懂繁体字电邮而要求退出学生会,引发中港学生相互攻击;到最近热血公民成员郑锦满要求市民自发下架简体字书;再到科大此次覆盖简体字展板,简体字被“科大行动”称为“残体”,香港的繁简、普粤之争时时见诸报端。 最近备受争议的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十年》中,以“方言”为题探讨粤语的衰微。影片中出租车司机因不会讲普通话而生计堪忧,反问:“现在讲广东话是犯法吗?”从香港的角度看,反映出港人的真实担忧:即粤语的边缘化。而从内地的角度看,网友纷纷表示这是香港的“被迫害妄想症”。 《十年》方言一节中的士司机说不好普通话受歧视(图源:中央社)
繁简体字、普通话和粤语,是中港交流中最直观的差异,就像进出香港要过海关一样,清楚提醒着中港之间的分隔。 香港在回归之前,以英语和粤语为主要语言,因为两者差异甚大,所以粤语保持了相当独立性,也产生了跟广东粤语之间的各种差别。而回归之后,普通话和粤语之间、繁简体之间的差距小,再加上内地学生越来越多的涌入香港,在价值观的冲撞中生出要捍卫核心价值的呼声。捍卫核心价值的另一面就是排斥。再加上香港社会中日益表现出的情绪化倾向,使得繁简体之争表现为欠缺理性。 以爱护香港为名藏匿公共图书馆的书、污名化简体字居然也能赢得叫好,以不与内地交流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想法来思考香港的未来。本土派梁天琦在新东补选时质问中间路线者:“你们争取了这些年,有进步吗?没有!”言外的意思是:激进抗争更见成效,而不用管和平非暴力是否还有可行性。对简体字和普通话的抗拒、对粤语和繁体字的危机感,源自于同时又助长了对香港现状的担忧和恐惧。就像电影《十年》中对未来的贫乏想象中始终甩不开内地一样,将情绪推到极致并不好。 香港本土派日日呼喊要守护核心价值,言下还有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如果自认优越和固步自封,这样的文化有什么值得守护的?爱繁体爱粤语就去了解、使用和宣传它,没有比把自己的文化推广出去更好的守护方式了。而排斥甚至敌视简体和普通话,只会让香港文化困于一隅,惹来更多的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