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自金元建都以來,女真族,蒙古族,滿族以及回族人大量居住北京。這些少數民族保留游牧民族傳統和習俗,都愛吃牛羊肉。再有,北京臨近內蒙古大草原,運輸方便,因此牛羊肉自然就多,“爆肚”也便理所當然的成了老北京一道著名的美食,至今已有二百年歷史。 老北京吃“爆肚”有三種做法:一曰“油爆”,就是把嫩肚熱油快煎再加上澱粉勾芡和佐料做法。 一曰“芫爆”,就是用羊肚加大量香菜熱油快煎做法。 一曰“水爆”,就是把切好的羊肚放入沸水一汆,撈出沾佐料吃法。 這三種吃法,最大眾,最普遍的吃法就是“水爆”法。 最早,人們只吃“水爆”羊肚,後來發展也爆牛肚。吃爆肚首先是選料。牛羊肚每個部位的口感,味道都不相同,“爆”的火候也就不同。在水裡“汆”的時間長了肚子變老,嚼不動不好吃!如果時間短了又沒有“斷生”更不好吃!主要的技術就在於時間恰到好處,爆肚既熟又嫩,吃起來脆嫩筋道越吃越香,越品越有味道! 吃爆肚的佐料和涮羊肉差不多,只是不同店家有不同的配料。但是,一定必有芝麻醬,醬豆腐,韭菜花和滷蝦油,外帶上好的醬油,料酒,辣椒油····!需要說明的是,許多人在調和芝麻醬的時候,一次性加入了大量的清水!這樣調出的芝麻醬顏色不好,外觀不好,味道不好,口感不好!老北京人調和芝麻醬的方法叫做“逗油”:要用沸水慢慢加入少許!用筷子轉圈攪和,加幾次水以後,麻醬變成了很硬的一團!再分幾次慢慢加水,直到把芝麻醬打成“爛碎”的“糟”形!這時就可以看見麻醬上顯現出“油”的痕跡。再分幾次一點點加水,攪和,直到麻醬上面漂浮一層香油,這時侯不可再加清水,如加水過多“逗”出的香油就“回”去了!一碗香飄萬里的麻醬就成功了!這樣調出的麻醬香醇,滋潤! 吃“爆肚”也應有所講究,先吃有嚼頭的“蘑菇”“肚板”等硬一些的部位,然後再吃嫩的“肚仁”“肚領”或“百葉散單”。吃一盤“爆肚”再配上老北京的“二鍋頭”老白乾就更覺味道正宗!吃完“爆肚”再喝一碗加了調料的爆肚熱湯,吃着芝麻燒餅,可真是味道悠遠,美不勝收! 清代晚期,年輕的回民馮天傑在北京東華門擺攤經營爆肚,由於攤點太多,堵塞交通,影響皇家出行,宮中有關部門遂大規模整頓市容,將散布於皇宮城邊的攤點全部遷入王府井的一個演兵場,以苫布棚頂,從而形成後來的東安市場。 經過多年經營,馮天傑開辦的“金生隆”爆肚店製作技藝日漸精湛,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成為老東安市場中爆肚經營最有名氣的兩家之一(另一家為王金良,所謂“爆肚王”)。 當年到“爆肚馮”來吃的既有八旗子弟,達官貴人,又有社會名流、富賈名商,一些演藝界的明星大腕也經常到這裡落座品肚。 建國以後,“爆肚馮”小店由第二代傳人馮金生接手經營。現在,又由馮家第三代傳人繼承傳統,仍然是“金生隆”爆肚店,將家傳爆肚技藝發揚光大。牆上懸掛的木製豎匾上刻有清人雜詠:“入湯頃刻便微溫,作料齊全酒一樽。齒鈍未能都嚼爛,囫圇下咽果生吞。” 現在,只要您到了北京,隨處都可吃到北京“爆肚”。北京的爆肚太多太多!牛羊肚雖是動物的內臟,但是吃過之後,可以溫補腸胃,幫助消化!不信?您快去吃一頓味道鮮美的北京小吃“爆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