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乡村里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家家日子过得艰难,平时吃饭杂粮带菜,哪有什么荤腥鱼肉!即使到了过年过节也舍不得杀猪宰羊,但是,过年节总得有个年节的样子,为了装点门面,香香自己的嘴巴,混混自己的肚皮,河北省靠近北京东边地区的农民便琢磨出了一种素食----“饹炸盒”。 究竟是谁家首先想出了这个好主意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这种素食一传十,十传百,时隔不久,便已经风靡北京城,使这种素食品“饹炸盒”很快成为了深受大众喜爱的食品。 这种素食品为什么叫做“饹炸盒”?这里有个典故: 清王朝在河北省遵化县建有东陵,同治年间,守陵太监为讨得慈禧的欢心,就把当地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请老佛爷品尝。慈禧太后吃饭规矩多摆谱大,还有个习惯,不管端上来什么菜最多只吃两口,太监就赶忙撤下换上新菜。这一次,御膳房特为老佛爷做了这道京东的炸豆卷,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回老佛爷,还没来得及起名字呢,先给您老人家尝鲜,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太后拿起筷子吃了两口没怎么表情,太监一看,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太后还没有吃够,不紧不慢说了句:“搁着吧!”。太监听见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饹馇’!”饹馇与搁着谐音,从此以后,饹馇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至今,饹馇的身价也大大提高。 其实,饹馇原本是老百姓粗粮细做的产物。人们把精选的绿豆磨成豆瓣,用水发泡,漂去豆皮,然后上石磨成浆,再加水过箩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待成洁白的淀粉后,再兑好汁,搅成浆糊状,用尖锅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饹馇就做成了。之后再卷成一个大大的“豆饼卷儿”,切成一个个精致的小段,再下油锅慢火炸透炸焦。那出锅的一个个明黄酥脆的袖珍“豆饼花卷儿”就成了百姓人家餐桌上的美味小吃,更是与朋友,家人对饮助兴的一道良好的佐酒菜。 “饹馇盒”清香诱人,富有韧性,拎起来不坏,折上也不会断裂。此外,从营养食疗角度看,绿豆饹馇还具有清肝和胃,泻火消暑,美容解毒,降低血压,清除血脂的功能,符合现在人提倡的食疗合一,饮食养生的要求。现在,饹馇菜肴已经成为人民大众喜爱的独特美味,醋溜饹馇、烩饹馇、炸饹馇、焦溜饹馇,玻璃饹馇,炒饹馇,饹馇签子、糖醋饹馇等等,据说能做一百多道菜,很有特色。摆在餐桌上,质高形异,色美味香,酥脆香醇,回味无穷!近年来,饹馇更是登上了大雅之堂,饹馇宴已成为招待国内外宾客的拿手菜,深得食客的赞誉。 和“饹炸盒”一块儿做的还有“鹅脖”“螃蟹盖儿”,就是肉饹炸盒,过去也叫“菜饹炸盒”,“饹炸盒”里面放肉馅,味道更是十分不错!对于过去半年仨月也吃不上一口肉的农民百姓来说,这“肉馅饹炸盒”也能开荤解馋了! 正宗的“饹炸盒”原料只用绿豆,现在市场上的“饹炸盒”用其他原料代替绿豆,用电动机器磨浆,为的是图省人工,节约成本费,但吃起来的口感已经不是一回事,大大的改变了正宗的味道! 不管怎样,现在市场上还可以见到“饹炸盒”的身影,快去买来,也感受一回当年慈禧太后吃“饹炸”的感觉,吃过了鱼肉以后,再吃一点纯粹的素食,清理一下自己的肠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