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Plato,Πλ?τeων,约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 除了荷马之外,柏拉图也受到许多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响,包括了毕达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谐”概念,以及阿那克萨戈拉教导苏格拉底应该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事情的根据;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 最具争议的是柏拉图式爱情,柏拉图式爱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爱情?通常,我们都会认为柏拉图式的爱情,就是精神恋,比如两个人虽然一直相爱,但从没有过肉体的接触,这就是柏拉图式的爱情。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 但是,柏拉图式的爱情,真的就是男女之间的精神恋吗?有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唯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唯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伊拉·瑞斯还举倒进行了说明: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勒斯,却又何以改称“柏拉图”?溯其源,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因此他老师苏格拉底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后来,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今。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他的母亲是雅典立法者梭伦的后裔,因当时苏格拉底比较出名,所以拜苏格拉底为师。苏格拉底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一直宣扬工;苏格拉底理想。公元前387年他才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卡德米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着述颇丰。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着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可以说,在这几十年中,他一直恋着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有人称这就是精神之恋,或者说是“同性恋”。这么说,人们是不是真的误解了柏拉图的爱情呢? 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他说,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那样深植人心。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做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像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失去一切的一切,无力面对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巨大。柏拉图着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有人同时指出,柏拉图的爱情观里压根没提到女性,他笔下的爱情和性爱全是男性间的,柏拉图是公开的同性恋,一生未婚,没有后代。当时男女地位不平等,认为男性的思想比女性的要崇高,男性之间的感情,自然要比异性之间和女性之间的要高一等。从这一意义上,柏拉图式的性爱就是超越肉体和欲望的,是理想化的精神恋爱。还有一种说法是柏拉图用爱情来隐喻对真理的追求,超越物质的纯粹的精神上的追求。 另外,历史上有学者说柏拉图是女性主义者的前驱,有人说柏拉图是男权至上,举个例子:他的学园不许女生入学,唯一的两个女生还是女扮男装混进去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矛盾的是,柏拉图又为女权说话,柏拉图的对话录和老子的道德经有一点相似,就是充满睿智的自相矛盾。 柏拉图的爱情究竟是指异性中的精神之恋,还是指同性之间的神交?依然有待进一步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