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孔夫子的大弟子仲由也即子路先生文武双全,虽是一介书生,但绝不文弱,且颇有西洋武士之风。子路视个人尊严高于生命,在不幸陷入兵乱临牺牲前请对方暂时停手,“君子死冠不免”,等他把衣冠整理妥当之后再引颈受戮,视死如归。子路的从容赴死和古希腊大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战乱受害前请士兵稍等,待他把数学定理推导完之后再下手颇为相像,令人痛惜之余感叹万分。
从《论语》里的描述看,子路给人的印象是有点“迂”,也就是现在说的书呆子气,不够圆滑。一个例子是卫国公夫人南子玩时髦潮流之余还附庸风雅,死乞白赖要和当时正在卫国访问的大学者大名人孔子见一面,孔子实在推脱不掉,勉为其难去卫府上匆匆见了一下南子。子见南子后回到驿馆,陪同他周游列国的子路不仅不帮老师排解懊恼,反而“子路不悦”,毫不隐讳地给老师脸子看,害的德高望重的老夫子指天发誓自证清白。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有子路这样当学生的。当然孔子对子路是亦师亦友感情极深,子路“君子死冠不免”遇难之后,老夫子悲痛至极万念俱灰,不久也就撒手人寰而去。
子路的迂,还可以从《论语》里孔子和子路的一段著名对话中看出来。想来是子见南子事件前后吧,子路问孔子说,如果卫国公请您去辅政,您打算从何入手?孔子答:必也正名乎!子路刚刚听老师说了这半句话,竟语带嘲讽不以为然地说,真的吗?那您老也太迂腐了,治国理政千头万绪,正什么名,有什么用?当然孔子修养极高,不会像现在的什么教授科学家动不动就来一句“闭上你的臭嘴”之类,而是委婉地批评子路说,你看你,哪有这样讨论问题的。君子嘛,搞清楚事情原委和别人的意思之前,通常会静一静,而不是张口就来乱批一通。说必先正名,是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有条有理环环相扣,把正名的重要性说的清清楚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必须把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搞明白,才能继续讨论问题并有可能正确解决问题。如果究竟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都搞不清或搞错了,那就会一错再错,步步皆错。子路听了老师讲的道理后是怎么个反应,《论语》里没提,估计是无话可说而心服口服。
孔子从“名不正”说到“民无所措手足”,言简意骇一语中的,联系到今天加拿大的新冠疫情治理,也不无启发。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开始至今,加国政府随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疾病定性为全加流行的瘟疫,并以举国之力全面抗击。遗憾的是加国总理杜鲁道率各级官僚政客医学专家媒体精英在抗疫斗争中朝令夕改失信于民,昨天说戴口罩有害无益,今天又说非戴不可;前天说边界开放并无大碍,明天又草木皆兵严防死守;开始说打疫苗万事大吉,现在又说疫苗未必管用,打了还会传染,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导致民众手足无措人心混乱民怨峰起。追根朔源,概因杜鲁道政府对该疾病定名有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也。所谓瘟疫,按其定义是指在某国或世界大范围内快速传播的致命传染病。而自从新冠病毒在加国传播的最初几周至今官方统计发布的数据都清楚表明,这病毒传播范围有限,传染率不高,而加国地广人稀,传染比率更低,只有4%左右,且一般健康人染毒死亡的几率比交通事故青少年吸毒的死亡率低的多。称一种95%人口不受传染而99%病人都可以短期康复的类似流感的传染病为“瘟疫”,显然定性有误,其名不正,而随后的各种讨论决策治理措施等等也就一错再错一事无成并造成加国目前自相矛盾动辄得咎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混乱局面,令民众无所措手足。
如果今天子路再问孔子,若大英天子所属加国国君请您辅佐治理该国的新冠疫情,您老打算从何入手?想来孔子的回答还会是:必也正名乎!而这次子路肯定会对老师的意见毫无异议并随声附和。他也许还会多个嘴引一段夫子的语录拍拍老师的马屁:愚哉杜鲁道也!子曰,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无也,此之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