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已经流行整整二年了。我用“春”,“夏”,“冬”命题在博客上写了三篇有关我们如何面对“新冠肺炎”流行的人生哲理的短文。以为写“秋”时,新冠肺炎可能已经停止。但是现在好像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许多我的医学院和研究生同学希望看到我有关“新冠肺炎”流行的“秋”的人生哲理短文。斟酌好久,还是用《秋天的收获,医道五十年载》命题来完成如何面对“新冠肺炎”的系列短文。
我们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新三届医科大学生 (77,78,79 年入学统称为新三届)。在这文革后第一代医科大学生中,我们中有一些同学在考入大学前已经读过卫校或医训班。今年是这些人在医学领域摸爬滚打整整50年的日子。我就是其中一员。
在“新冠肺炎”流行的今天,医科专业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学科。但是我们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当时因为“讨生活”而进入这一专业学习的。五十年前的“深秋”我如何走入“医学之道”一幕,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那时是1971-1972年,中国大地正进入“深化”文革时期。因为我的家庭出身不好,初中毕业后,不能分配在松江城的“全民或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 (当时上海地区我们这几届中学没有高中学习,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分配)。我中学班主任老师要我母亲去学校谈谈我分配可能的去向。因为我母亲当时在泗泾工作。我对中学班主任老师说‘我妈妈只有周末回松江’。班主任说‘那就叫你妈妈下星期六去她家吧’。她给了我她的家庭地址。周六我妈妈叫了我大哥,一同去了我班主任老师家。我母亲谈话结束回家后含着眼泪告诉我,“你的松江户口将迁到松江卫校”。那就是卫校毕业后,我的松江户口定向去大屯煤矿的外地当厂医的所在地。当时我十六岁。我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读了卫校,进入我的“医学之道”的漫长五十年征程。
命运是如此捉弄人。二年卫校学习完成毕业时,松江卫校把我们为大屯煤矿定点培养的卫校毕业的学生,留在松江人民医院工作。我的户口又迁回家里。我被分配在泌尿外科工作。从此进入我的真正的医学人生。文革结束后,考入二医儿科系本科,而后完成医学病毒学研究生研究课题,进而进入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领域。来美国后,完成医生考试与医学生物信息学研究生课题和ABMGG医学认证资格后一直从事儿科学与肿瘤学的医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在这五十年的医学生涯中,我见证了“社会对疾病”与“疾病对社会”两方面的影响。体会是相当深刻。在文革中,由于中国当时的卫生条件,大量的寄生虫疾病在中国流行。我们外科每天看到大量的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病人。当时中国各大中小城市到处是结核病防治所与血吸虫病防治所。而现在的中国与美国一样都是一些营养过剩的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而现在各大中小城市到处看到的是肿瘤研究所,高血压病研究所,糖尿病研究所。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社会高度发展,由于工业,贸易快速增加,人口密集高度集中,使微生物开始获得新的舞台。微生物与人类生物一样是有自己的发生发展史的。各个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生物基因特征。微生物生存目的和人类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都有它们繁衍生存的需要。比如艾滋病毒最早被发现在1920年代的非洲,随着社会的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登上舞台在美国大城市开始流行。尽管“新冠病毒”起源 还没有最终搞清楚,它一定也是符合这个生物发生发展史的。当然现在的“新冠肺炎”更是一个‘社会对疾病’与‘疾病对社会’两方面”影响的典型例子。
在这五十年的医学研究的生涯中,我又见证了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我刚出道时,我们医学毕业生只有“内儿妇外与五官其他”临床与研究的选择。五十年后的今天,单单我们儿童医院就有16个专业。 3D打印手术,干细胞再生技术,基因组诊断,个体化治疗方兴未艾。
在微生物领域更是如此。在上个世纪,我的前辈导师要用8年-16年时间完成一个微生物疫苗的临床研发。现在一个“新冠疫苗”临床研发化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世道”变了。然而,“天道”永远不会改变。“医道”也是如此。
东方文明告诉我们“天道”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西方文明的“天道”告诉我们基督信仰是生命,道路,真理。不管我们居住何处,选择何种信仰,“天道”永远不会改变。我们要敬畏造物主创造的自然万物。这是“天道”。
“医道”更是如此:“50年经验告诉我们,医者在变化的世道中,求‘新’,求‘发展’。然后50年‘医道’又告诉我们,‘医道’如‘天道’,永远不会改变,是求‘真’,求‘解’,为生民立命”。
面对“新冠病毒”的流行,这就是我《秋天的收获,医道五十年载》来完成系列短文与大家分享的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