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有美好的品格和能力. 其实有很多好品性是孩子生来就具备的. 只要父母注意赞美孩子好的行为, 放手让孩子去实践, 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这里举一些生活方面的例子。 还是在老二五岁,老三两岁的时候。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两三点钟。那一天我因为特别困,躺下就睡着了。矇胧中听到房门响,有人进来。我眯着眼看到五岁的二女儿食指竖在嘴边嘘!嘘地示意弟弟不要说话不要弄出声响吵酲爸爸睡觉,然后两个人轻轻地走进壁柜找到一条毛巾被,又轻轻地帮我盖好,小儿子在我脸夹上亲了一下,然后两个又轻轻关上房门出去了。旅美多年, 无疑这是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另外记得二女儿上一年级的一次家长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太太去参加家长会,那一次例外。下午三点多我提前几分钟赶到教室。近二十位家长陆陆续续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教室里。四十开外的女老师很热情,桌上准备了饮料甜点和水果。 女儿看我进来很高兴,对着我嘻了一下。教室人多,女儿发现我站着,就给我搬来一张橙子让我坐下。过了一会,又来问我吃不吃点心,又过了一会,再问我要不要水,俨然象个热情细心的小主人, 十分周到。 家长会结束后,我高兴得迫不急待地告诉太太,二女儿在学校既懂事又聪明又乖巧又机灵,又有责任心,与在家里胡搅蛮缠简直是傍若两人。经受了女儿六年多的折腾,横蛮固执,无理处闹,祸事连连,突然间发现完全变了,我和太太喜出望外,初尝小浪子回头的感觉,让人真是觉得幸福甜美,从暗无天日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曙光。 大概是父母不经意的鼓励称赞和感谢, 几个小孩都很会关心和体谅他人. 有些能力的培养, 让小孩跟着小孩学习, 可能效果会更好。记得儿子上一年级后的鬼节过后, 家里有很多糖, 儿子看着我,这么多糖怎么处理呢, 我告他有绝对的权力去处理, 可以一颗不吃留到明年, 当然有些会化掉; 可以带到学校去送给朋友, 也可以一天吃一点吃很久. 开始儿子带很多到学校去, 分一些给小朋友, 后来一天带两颗, 再后来一天带一颗, 最后一颗也不带了.小姐姐发现了问题,问弟弟很喜欢吃糖为什么一颗也不带呢? 原来小儿子遇上了麻烦, 邻桌有位漂亮的小女该, 跟儿子很好, 每次只要看着我儿子有糖, 就会讨, 儿子脸皮薄, 经不别人说好话, 只要有人讨就会给别人, 所以后来干脆不带了。 小姐姐马上教给弟弟一招, 让弟弟第二天再带一颗糖去, 如果小女孩再讨就说好好好, 我给你, 但是让我先帮你冼干净一下, 你就解开糖纸, 用舌头舔一圈, 然后给她,这样以后她就不会再找你要糖了。 第二天放学回家, 儿子情绪很好,很高兴吃糖没再遇到问题, 据说课间休息时, 他拿出糖果去问邻坐的小女孩, 小女孩想要, 他就解开糖纸, 将糖舔了一圈, 然后送给小女孩, 女孩一边摆手一边摇头, 不要了。 二女儿听完后教训道, 这方法用错了, 人家没有向你讨, 为什么要故意去惹别人呢?(还得反复去实践, 看来活学活用不容易) 除了小孩直接教小孩, 大孩子在前面做榜样,小的也会跟着学。记得大女六七岁掉第一颗牙齿时, 紧张兮兮的,我承帮她查看牙齿时,迅速地帮她将松牙齿扯了下来, 她发现原来如此简单, 后来换所有的牙齿都表现出很配合很大气。 二女儿长大后, 要换牙齿了, 想要超过姐姐, 牙齿松了, 自己很麻利地扯了出来。 再后来, 儿子长大了, 要换牙齿了,想超过两个姐姐, 左盼右盼, 有一天终于发现有一颗牙齿松动, 一鼓作气, 松,松, 再松, 扯了出来。 让孩子大气一点, 不要太娇气, 也会培养出孩子许多好品质。 大概二女儿六岁, 儿子三岁多的时侯,有一天下大雪, 两个小孩在后院雪地里玩, 跑进跑出, 发现我并没去制止,似乎很欣尝,两个越玩越疯, 后来干脆打着赤脚赤膊, 脱得只剩下一条小裤叉, 在地上滚雪人,最后两个疯够了, 冻够了, 自己老老实实地回来了, 冻得直哆嗦.然后我才去弄温水, 慢慢给两个家伙加温. 第二天, 两个人都发烧了, 太太让我赶紧喂药, 我推迟了半天, 后来喂了一次药,就好了.我发现 孩子偶尔发烧一下, 容易长高, 有些小孩从不生病, 可惜就是不长高 (这不是研究结果,只是很粗糙的见解, 不一定对. 每个小孩体质不一样,父母的承受能力和处理能力不一样, 谢绝模仿). 几个小孩常在雨里风里雪里闹, 确实增強了生活能力, 发烧, 流鼻血, 划道小口子,碰个小疱等小问题, 都会很冷静地处理,. 我们生活的地方是龙卷风最活跃的地方.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 当警报响起的时侯, 孩子们都学会了沉作泠静地去面对. 平常上学该穿什么衣服, 都会事先查天气预报, 做到心中有数,冷暖自知。 生活中许多平常的事都可以作为子女教育的好机会. 比如转学就是很好的权会, 长女从五岁到上大学先后换过五所小学一所初中两所高中, 从一年级开始, 所有手续包括请校长签字等, 全是自己办的, 办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练, 特别是转一次学, 面对一次新同学新环境,能力显著提高一次。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小孩作主,如作全家人的周未安排,作详细的旅行计划费用计算等, 都会很好地锻练孩子. “ 高级主管” 就是我家小领导安排的一次情人节晚攴. 不过, 该培养小孩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如何培养, 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每一个小孩的天资不一样, 父母的背景和能力不一样, 哪些方面该加强, 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在培养方法, 父母亲应该明白自已的指导思想和角色. 几件小事笔者有所感触. 表扬和批评 时下似乎很多人赞成多表扬多鼓励, 少批评少惩罚. 但生活中有些小孩就是经不起表扬, 稍一表扬就会失控. 其实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父母亲都是在居高临下以不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 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有主见有个性.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实践中, 更多的是变表扬为恭贺, 变批评为建议, 教育的量与度 教育子女不象开车,扭转方向盘车就会转向, 也不象种庄稼施肥灌水后几天就会见到绿叶青藤, 很多好的品性和能力培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一旦父母意识到了有些方面要加強, 就会无意识地去采取行为, 不需要太刻意去做, 以免做过头.即便是一些好的素质培养, 也要适度. 矫枉过正是很容易犯的错误. 好的策略应该是心到为上策, 眼到为中策, 口到为下策, 手到为笨策. 父亲和母亲 前不久看到几位成功父亲的文章, 颠覆了母亲在子女教育中的传统地位. 不否认新的环境和时代给母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母亲的细腻和耐心是很多父亲不具备的, 母亲的职能是父亲难以替代的. 爸爸和妈妈在子女教育上确实有区别,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 我感受到的是爸爸记得为孩子做了多少事, 妈妈只记得还有几件事没为孩子做;爸爸在孩子聪明听话可爱的时候出现, 妈妈在孩子烦人不可爰的时候仍留在孩子身边, 爸爸在书房写博客总结着育儿经验, 妈妈拿着锅铲拿着教材在实践着育儿经验, 小时侯在乡下听说, 人可以没有做官的爹, 但不能没有讨饭的娘.长大后发现这话很正确, 现在看着三个小孩建康成长, 更觉得这话总结得很有道理。我相仅对自己的孩子来说, 一个称职的每亲, 胜过十个特级教师。 内因和外因 不管什么样的品格和能力, 孩子们都必须自己去理解去实践去掌握, 孩子自己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其它都是外因. 无论父母多么杰出多么富有多么有地位, 孩子的能力也得靠自已去摸索去堤高. 生活中太多的是勤快父母培养出懒小孩,能干的父母培养出笨小孩. 包办的太多。 关于培养孩子的方法, 有一位苏联教育家讲得很好, 不仿用来结束本文: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 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