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嘻嘻!的博客  
嘻嘻!  
https://blog.creaders.net/u/2820/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豆瓣网读品小组 提供的汪晖抄袭证据 2010-07-15 11:34:17

豆瓣网读品小组,在王彬彬揭露汪晖抄袭的基础上,又搜寻检索出汪晖抄袭的其他证据。我现在将这些证据转贴在下面:

原贴共5页,没时间贴全,链接在此:

http://www.zmwbbs.com/bbs/thread-114220-1-1.html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转帖] “读品”VIVO等所提供的汪晖抄袭证据


豆瓣网读品小组,在王彬彬揭露汪晖抄袭的基础上,又搜寻检索出汪晖抄袭的其他证据。我现在将这些证据转贴在下面:

2010-03-25 22:49:40 Rossonero (娇身冠养)

即使按没离谱最没原则的标准, 汪晖的抄袭行为也是板上钉钉, 因为有时候他根本连 "参见" 都不用
王彬彬列举了两处汪晖抄袭张汝伦的例子, 在第二个例子第129页里, 如果你去查对原文的话, 就会发现汪晖连 "参见" 式的注视都没给出来。 

本主题由 布科 于 2010-6-21 01:51 设置高亮收藏 分享 00 0 支持 反对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2楼
 发表于 2010-6-20 23:13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2010-03-26 18:29:27 第五天 (直到九岁才知道浪费时间) 汪晖《反抗绝望》第二章第二节,题为《重新诠释历史/价值的二分法》。所谓“历史”与“价值”,也是勒文森用来分析梁启超的一对重要范畴。这一节,汪晖这样开头(第68页):
  
   鲁迅的著作是将一种文化中所包含的技术结构、价值和精神状态完全或部分地引入另一种文化的文献记载。这种文化引入包括四部分内容:变更需要、变更榜样、变更思想、
  变更理由。
  
   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第二章,题为《传统世界的崩溃》。这一章,勒文森这样开头(第46页):
  
   梁启超的著作是将一种文化中所包含的技术、结构、价值和精神状态完全或部分地引入另一种文化的文献记载。这种文化引入包括四部分内容:变更需要、变更榜样、变更思想、变更理由。

 汪晖《反抗绝望》第69页:。
      
       ……但是,对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来说,历史与价值的这种内在统一性被无情地撕裂:由于看到其他国度的价值,在理智上疏远了本国的文化传统;由于受历史制约,在感情上仍然与本国传统相联系。
      
  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第4页:
      
       ……梁启超(1873—1929)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作为这样一个人登上文坛:由于看到其他国度的价值,在理智上疏远了本国的文化传统;由于受历史制约,在感情上仍然与本国传统相联系。
  
   ——————————————————————
板上钉钉的抄袭居然还有人理直气壮的辩来辩去,够神奇的

丢人不丢人???

抄别人的思想观点和句子跟使用相同的汉字之间的区别都搞不清的应该回小学重新上语文课

如果是今天,金瓶梅就是抄袭水浒传,有什么问题?

抄了就抄了

哪那么多废话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3楼
 发表于 2010-6-20 23:14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6 18:54:07 vivo 68 反抗绝望 FANKANGJUEWANG

国民性”作为他的反传统主义的核心内容,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人的解放
的可能性;而鲁迅思维过程中人的改造与社会改造的密切关联,正说明
了鲁迅对民族与社会改造的内在的乐观——虽然他也时时表露着失望
与愤激。当鲁迅把自己作为传统的人格化身而加以否定的时候,不正
是说存在着真正属于未来的人么?不正是期望伴随自我的毁灭而诞生
一种全新的世界么?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的自我否定和由此产生的
悲剧人生观恰恰建立在理性主义和乐观主义之上,因为个体的悲剧命
运不过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要的代价,自我毁灭的意识恰恰隐含了社
会“进步”的内容。于是,在鲁迅谈论着“绝望”、“虚无”、“黑暗"、“坟墓"
的时候,他又会说说“希望”,说到“人道主义终当胜利”,从而,个体的悲
现与社会群体的乐观以一种悖论的方式存在于他的世界里,“绝望的”
斗士从广阔的、无限的生活领域汲取着永不枯竭的“反抗”的力量。但
是与众不同的是,他对社会与人类发展的理性主义的信念,并没有妨碍
他对个体命运的悲剧性的深沉把握。

这样,由传统与反传统所构成的历史的和文化的悖论形成了鲁迅
社会思想和文化心理中的个体与群体、悲观与乐观、绝望与希望的悖论
式的并存结构。而在思维逻辑上,这两个方面又与他的主体论哲学的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悖论结构遥相吻合。

第二节 重新诠释“历史/价值”的二分法

——创建民族国家的历史愿望
为什么表现为民族自我
批判的现代工程?

鲁迅的著作是将一种文化中所包含的技术結构、价值和精神状态
完全或部分地引入另一种文化的文献记载。这种文化引入包括四部分
内容:变更需要、变更榜样、变更思想、变更理由。①与梁启超等人不同,
鲁迅的这种以民族文化改造为根本目的的文化引入主要是以否定性的
方式进行的,即是以抨击与批判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以系统的

① 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第46页。


第一编 思想的悖论:个人与民族、进化与轮回 69

介绍方式引入。正是经由鲁迅及其同伴的努力,西方现代文化的一些
基本价值现念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逐步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内部结构,从
而在根本上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历史发展。

按照列文森的观点,“每个人对历史都有一种感情上的义务,对价
值有一种理智上的义务,并且每个人都力求使这两种义务相一致。一
个稳定的社会,是一个大家在普遍原则上选择他们所继承的独特文化
的社会”。①但是,对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来说,历史与价值的这种内
在统一性被无情地撕裂:由于看到其他国度的价值,在理智上疏远了本
国的文化传统;由于受历史制约,在感情上仍然与本国传统相联系。历
史与价值的恃论关系最深刻地体现为:他们对西方思想和价值的追求
以深厚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为基础,而后者则主要起源于对西方入
侵与掠夺的僧恨。这就形成了如本杰明·史华慈所指出的一个新的价
值等差现念:“对于中华民族的维护和发展的献身远超过对于其他价值
与信仰的倾心。其他价值与信仰是否被接受,端赖它们是否能够与民
族的维护和发展有关,反之则非是〔即:对于民族主义的献身却不依靠
它能否维护与发展其他的价值与信仰)。②

【以下略】

①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第3—4页。
②Benjamin Schwartz: In Seazch of Wealth and Power, Yen Fu and the West. Cambridge, MA: Hauand Univelsity Press, 1964, P. 19.


反抗绝望 鲁迅及其文学世界

【作 者】汪晖著
【丛书名】回望鲁迅
【形态项】 299 ; 20cm
【出版项】 河北教育出版社 , 2000
【ISBN号】 7-5434-3586-1 / I210.97
【原书定价】 20.60
【主题词】鲁迅(学科: 研究 学科: 文集)鲁迅著作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鲁迅著作
【参考文献格式】汪晖著. 反抗绝望 鲁迅及其文学世界.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4楼
 发表于 2010-6-20 23:15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6 18:54:16 曲水流觞 【所以有注释,给出了原文出处,谢谢】

这把戏都看不出来?算了我们还是说说这样做的客观效果吧。一段文章后面给了原文出处,然后其中有的句子加了引号,有的句子没加引号,我现在问,读者会怎么认为?肯定认为加了引号的就是别人的话,而没加引号的就是汪晖自己的话对不对?如果全没加,读者是反而是不敢认定那些意思是汪的原创,对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真正不懂学术规范是文章有了注释,但完全没在具体的位置加引号或者其他指示符号加以标明,若如此,那是造成了读者的不方便,读者认真的话只能去逐句查对那些话是作者的原创,对不对?但这样做作者在道德上是没什么问题的,你至多批评他不守规矩。汪在有的地方加上引号恰恰是表明没加引号的地方就是他的原创。所以这肯定是一个道德问题,证毙。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5楼
 发表于 2010-6-20 23:15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6 18:54:30 vivo 上面是我从原书中OCR出来的文字。

书中前面有汪晖1998年10月写的序。瞧瞧他这个弱智样,不学无术程度,萝卜快了不洗泥姿态,现在还去哈佛访学,他知道哈佛英文怎么拼吗?我们单看这里的英语引文:

Seazch是啥?Power, Yen之间用逗号的话书名该怎么理解?Hauand是什么出版社,什么学校?Univelsity又是啥意思?

有人可能说这是编辑、出版社的责任而为□□汪晖开脱,我看难辞其咎,书是自己的,挂自己的名,校样也不看,看了也发觉不了如此明显的错误,说明治学态度该如何恶劣、英文水平该如何不堪。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6楼
 发表于 2010-6-20 23:16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6 18:54:52 vivo 鲁迅的著作是将一种文化中所包含的技术結构、价值和精神状态完全或部分地引入另一种文化的文献记载。这种文化引入包括四部分内容:变更需要、变更榜样、变更思想、变更理由。①与梁启超等人不同,鲁迅的这种以民族文化改造为根本目的的文化引入主要是以否定性的方式进行的,即是以抨击与批判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以系统的介绍方式引入。正是经由鲁迅及其同伴的努力,西方现代文化的一些基本价值现念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逐步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内部结构,从而在根本上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历史发展。

① 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第46页。


【王彬彬】
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第二章,题为《传统世界的崩溃》。这一章,勒文森这样开头(第46页):
  
梁启超的著作是将一种文化中所包含的技术、结构、价值和精神状态完全或部分地引入另一种文化的文献记载。这种文化引入包括四部分内容:变更需要、变更榜样、变更思想、变更理由。


——如果不对比读列文森的书,有哪个读者会以为【鲁迅的著作是将一种文化中所包含的技术结构、价值和精神状态完全或部分地引入另一种文化的文献记载。】是文献引述?A)汪是在论述鲁迅,我们习惯性地会以为这句话是汪汪汪的思想、洞见、创造;B)脚注符号①放在第二句上,全部不用引号,按照一般的著述惯例、按照通常的读者理解,它就只能统管一句,即:这种文化引入包括四部分内容:变更需要、变更榜样、变更思想、变更理由。

——即使是文献征引:原文的【梁启超】怎么变成了【鲁迅】、【技术、结构】怎么变成了【技术结构】?一本一坨屎一般的大书主题就是鲁迅,连鲁迅、梁启超这样的区别都不留意?

——这里不是笔误、也不是学术写作不规范,而是故意浑水摸鱼、混淆视听,以让读者误以为别人(列文森)的思考结晶是自己(汪汪汪)的发明创造,一般读者谁会闲着没事读汪汪汪的破书(这里表明一个看法吧,凡是从头到尾读过汪此书的人且不是专门为了找刺批判,都是瞎眼读者、白痴读者——这么拙劣空洞的书读两页还不扔进厕所就是智力上有问题;汪晖名声这么臭、文章一直极烂,而你却不知道那就是极度无知)还去核对引文?汪汪汪最开始也许只是想蒙骗自己的导师、答辩委员会,可世无英雄,遂让竖子成名,一不小心还出了书,可他脸皮厚,甚至不要脸(想想他的各种光荣事迹,比如长江读书奖、《读书》换主编风波中的表现),根本不在意读者多了极大可能会东窗事发,于是不思悔改,得过且过,蒙混过关(汪□□书中如此错乱的英文脚注就能说明问题),所以才会直到今天才被王彬彬揭发出了抄袭问题。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7楼
 发表于 2010-6-20 23:17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6 19:21:19 vivo 汪晖这个弱智,看他如何用参见这个词:

 

参见他妈个头,全文抄袭,还让人参见,参见这个词在学术文章里这么用?一“参见”就露馅,抄了人家的话还不加引号。他这个白痴,真正掌握理解的词汇很少,就是到处乱抄术语装逼,所以才会导致写作文理不通。我好想见过这个□□的采访,他那时候不是照样会说一点人话?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8楼
 发表于 2010-6-20 23:19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6 20:16:43 vivo 按照列文森的观点,“每个人对历史都有一种感情上的义务,对价值有一种理智上的义务,并且每个人都力求使这两种义务相一致。一个稳定的社会,是一个大家在普遍原则上选择他们所继承的独特文化的社会”。①但是,对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来说,历史与价值的这种内在统一性被无情地撕裂:由于看到其他国度的价值,在理智上疏远了本国的文化传统;由于受历史制约,在感情上仍然与本国传统相联系。历史与价值的恃论关系最深刻地体现为:他们对西方思想和价值的追求以深厚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为基础,而后者则主要起源于对西方入侵与掠夺的僧恨。这就形成了如本杰明·史华慈所指出的一个新的价值等差现念:“对于中华民族的维护和发展的献身远超过对于其他价值与信仰的倾心。其他价值与信仰是否被接受,端赖它们是否能够与民族的维护和发展有关,反之则非是〔即:对于民族主义的献身却不依靠它能否维护与发展其他的价值与信仰)。②

【以下略】

①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第3—4页。
②Benjamin Schwartz: In Seazch of Wealth and Power, Yen Fu and the West. Cambridge, MA: Hauand Univelsity Press, 1964, P. 19.


【王彬彬】
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第4页:
  
……梁启超(1873—1929)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作为这样一个人登上文坛:由于看到其他国度的价值,在理智上疏远了本国的文化传统;由于受历史制约,在感情上仍然与本国传统相联系。


——瞧瞧这种拙劣且卑劣的抄袭手法,把列文森对梁启超的论述替换到“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身上,脚注符①却放在引号那里,如果不对查原书,有哪个读者不会以为【但是,对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来说,历史与价值的这种内在统一性被无情地撕裂:由于看到其他国度的价值,在理智上疏远了本国的文化传统;由于受历史制约,在感情上仍然与本国传统相联系。】是汪汪汪自己的看法?他纯粹是偷懒,自己没心得,于是改头换面别人的现成说法、文字据为己有。既然前面的话加脚注,知道引文规范,为什么同样是照抄的话不给出注解?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9楼
 发表于 2010-6-20 23:22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反抗绝望》第64页:
 
《反抗绝望》第65页:
 

王彬彬虽然揭发得对,但文章写得也算不上高明,甚至可以说不是什么好货色,他的行文有不少误导成分,具体情形描述得也不是很清晰(比如说,P65虽然是全文抄袭,可前一页的同书引述语句加了脚注),故而拍砖没拍死,给别人留下了反戈一击的余地。

P64又是汪晖他妈的“参见”【参见张汝伦:《意义的探究》,第175—176页。】,参见在文献引述时是什么意思呢, [see also;confer(cf.)],二者有所不同,可以互相发明比勘,才叫参见。汪汪汪这个弱智根本不懂其用法,抄了人家全文,也说参见,这叫“见”,或者什么都不写,直接在脚注符号后给出文献出处。要是有白痴还不懂,可以看看钱锺书这样的名作者怎么在《七缀集》里用“参看”、《管锥编》里怎么用“參觀”。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10楼
 发表于 2010-6-20 23:23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2010-03-26 23:02:24 Rossonero (娇身冠养) (比如说,P65虽然是全文抄袭,可前一页的同书引述语句加了脚注),故而拍砖没拍死,给别人留下了反戈一击的余地。
=====================================================

这个细扣扣的话, 其实离拍死也就是多补一砖的事. 汪晖64页上的注释说是出自张汝伦书第175-176页, 而65页抄袭的那一大段话, 按照王彬彬的说法, 出自张书的第179-180页. 汪晖有的地方可以说自己当时脑子不够使, 把注释放错地方了, 但这一处他无法这么辩解
> 删除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11楼
 发表于 2010-6-20 23:23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7 00:00:43 邝海炎
其实,抄李泽厚“魏源”那段也挺恶心的,我倒希望有汪粉敢出来在这点上为他们的偶像辩护下。
王彬彬的说法很对——
“李泽厚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反抗侵略的两大纲领:一是“以夷攻夷”;一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李泽厚对这两者都做了说明解释。汪晖那段话,一开始就说魏源提出了“以夷制夷”(“攻”变成了“制”,也许是笔误)和“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两大主张”。但在“搅拌”时,却把李泽厚对“以夷攻夷”的说明解释删去。汪晖下面的话,是作为对“两大主张”的解释说明而出现的,但实际上只适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项。换言之,汪晖下面的那一大通解释、说明、发挥,对于“以夷制夷”这一大“主张”来说,是牛头不对马嘴。”
我今天上午是翻了汪的原书,果然是如此!如果说抄列文森那段还用了个“参见”,他自己还可以用“1980年代学术不规范来搪塞”,那么,抄李泽厚“魏源”那段则是货真价实的剽窃。而且其实剽窃时有意掩饰的心态已经到了饥不择文的地步。要知道,这段话是连“参见”的注脚也没有的,而且,抄的时候哪有蠢的犯这种低级错误的!汪粉能说这也是印刷错误或者笔误?请问世界上有这么大笔误和印刷错误吗?李泽厚对这两者都做了说明解释,汪晖在“搅拌”时,却把李泽厚对“以夷攻夷”的说明解释删去,只能说明:汪的剽心窃胆已非同寻常!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12楼
 发表于 2010-6-20 23:25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7 00:18:58 vivo

(比如说,P65虽然是全文抄袭,可前一页的同书引述语句加了脚注)我是注解【具体情形描述得也不是很清晰】这句话的,要整个说拍砖没拍死,是从【他的行文有不少误导成分,具体情形描述得也不是很清晰】推出的结论。


针对P65的抄袭,汪晖及其更不成器的各种走狗可以有这么一种辩护策略。P64已经给出了引文出处,P65不写是为了避免罗嗦与重复(当然也不成立,可也能骗到某些人),因为在早期版本里这分开的两段话其实是同一页、同一段落。而且,汪汪汪在引述第二段话【启蒙运动在强调理性的绝对地位时,忘了理性必须在具体的时历史条件下实现自己……】时前面还有一句话“在伽达默尔看来”,却在王彬彬的引述中被省去了,可是这句话在汪汪汪及其走狗的眼里就很重要,它提供了以学术不规范辩解的可能性——我这里是承前概述其意、节引其意(当然也不成立,可也能骗到某些人)。王彬彬故意省略【在伽达默尔看来】在我看来尤其显得有点下流,因为对没核对过原书的读者来说,还以为汪汪汪没留下任何线索就大摇大摆地抄袭呢。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13楼
 发表于 2010-6-20 23:25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7 01:16:57 vivo 到冯桂芬等人要求“博采西学”,努力学习资本主义工艺科学的“格致至理”和史地语文知识

抄袭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1979版)P41-42。李原文:

……冯桂芬要求……,要求“博采西学”,努力学习资本主义工艺科学的“格致至理”和史地语文知识。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14楼
 发表于 2010-6-20 23:26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2010-03-27 01:32:28 vivo 【汪晖】《反抗绝望》第61-62页:
  
《新青年》开始出版正是在袁世凯极力巩固其卖国统治,准备扮演帝制丑剧的时候。辛亥革命在人们心里点燃的短暂的虚妄的希望已经幻灭了,建立了四年的“中华民国”不仅没有真正走上富强之道,连“民国”的招牌都岌岌可危。于是,《新青年》的第一个结论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在中国建立起民主政治,还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争取实现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这种政治性结论直接引导了“五四”知识者对思想文化的重视。袁世凯称帝前便已在提倡祭天祀孔,以便从思想体系上为帝制作张本;《新青年》在袁世凯称帝时发表的文章中也便开始具体地反对儒家的“三纲”和“忠、孝、节”等奴隶道德。1916年秋,保皇党康有为上书黎元洪、段其瑞,主张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新青年》便陆续发表了许多文章,从反对康有为扩大到对整个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复古逆流确与帝制复辟的阴谋有关,而更重要的是当时进步的思想界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即认为要想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便必须有一个思想革命,或者如当时所说的“国民性”改造,从而断言“伦理之觉悟为最后之觉悟”——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政治革命到文化批判,“传统”的各个层面至此被想象为一种具有必然联系的整体而遭到彻底的否定,其标志便是普遍皇权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内在关联得到深刻的揭示,而“中庸”的思想模式,“折中”、“公允” 的生活态度被激烈的、否定性的、整体观的思维模式所代替。


——王彬彬找的抄袭来源不大对,我找了个根本无法抵赖的证据,足以致他于死地,大段大段抄,一字不改,也不注出处:

题名: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刊物——“新青年”
作者:李龙牧
出处:新闻战线
年代:1958年
刊号:第1期
> 删除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15楼
 发表于 2010-6-20 23:26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7 01:58:52 vivo 李龙牧: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刊物——“新青年” 第1页

PDF文件
http://ifile.it/p19loyx

JPG文件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16楼
 发表于 2010-6-20 23:27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2010-03-27 02:17:54 vivo 呵呵,其他抄袭的内容按理说应该还有不少,不过有说服力的证据找一个即可,我懒得再去一一搜数据库核对,建议其他有闲功夫的人继续挖掘,砸死羞死汪晖这个不学无术、弄虚作假的□□。我是用duxiu全文搜的,诀窍是找汪文里有些读起来有点奇怪的话(或者常人不大这么说,或者比较冷僻的知识,或者显然超出了其语文水平),例如:

冯桂芬等人要求“博采西学”、资本主义工艺科学的“格致至理”——汪汪汪不学无术,他怎么知道”冯桂芬“这个人的思想,还概括这么精炼:资本主义工艺科学的“格致至理”和史地语文知识。

极力巩固其卖国统治,准备扮演帝制丑剧;复古逆流确与帝制复辟的阴谋有关——文笔精炼明快,且略有修辞色彩,汪汪汪没这个语文能力,肯定是抄袭,一抓一个准。
> 删除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17楼
 发表于 2010-6-20 23:28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7 02:47:36 vivo 汪汪汪抄李龙牧文章连人家的脚注都照抄不误,好像自己挨着读过《青年杂志》、《新青年》找出来的材料一样,脸皮厚得可以,佩服。

看看李龙牧原来的脚注,不是取自1958年的资料,而是来自《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参考资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上册》重刊的文章,1981年版,第39页。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18楼
 发表于 2010-6-20 23:39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9 10:23:49 vivo 三联书店《反抗绝望》2008年7月第1版P82


人是精神。但是精神是什么呢?精神就是自我。自我又是什么呢?自我是一个与自我本身发生关系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自我所处的关系中,自我与它自己发生了关系;因而自我不是关系,而是一个关系把它和它自身联系起来了这一事实。[1]

——————————

[1] A. Kierkegaard Anthology, ed. by Robert Bretall,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3, P. 340.


——瞧汪晖装逼的这个劲头,我一搜就发现是从徐崇温主编的《存在主义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照抄的文字(P46),他却搞些英文脚注,好像是他辛辛苦苦读完了英文版后自己翻译出来东西,这附近引述的话都基本是译文抄袭(老实点招供引述自中文书的话还不会犯剽窃译文这个罪名),貌似属于自己的解说其实都是糅合了徐崇温书里的说法,建议学术打假人士在这里深挖。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19楼
 发表于 2010-6-20 23:40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9 10:48:31 峨江 2010-03-29 10:31:26 vivo 前面论述尼采、施蒂纳的部分我也怀疑是从什么地方剽窃的结果,稍微搜了几十个字,暂时还没有找到证据,其他感兴趣的人继续发掘。
————

昨天我也载了一本反抗绝望来翻翻。看到脚注有尼采、施蒂纳这些人,我真的忍不住笑出来了。汪晖现在都没有能力读这些书,那个时候怎么会去读尼采、施蒂纳这些人,而且还有些是英文本?这些部分不抄才怪呢。边翻边摇头。王彬彬还是学养太差,其实这些地方才是汪晖抄袭的重点,但是王是没有能力揭出来了。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20楼
 发表于 2010-6-20 23:40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9 11:02:52 vivo 呵呵,学养差也没关系,我现在不是加紧宣扬揭发剽窃的先进方法吗?王彬彬要是真有心和汪汪汪干到底,就先把此书全部数字化,再一句一句放在CNKI、duxiu上搜(不见得自己干,可以花钱外包,或者让自己的学生代劳),汪抄袭的内容就根本没处逃匿,它还避免了偷意这种有争议性的指控。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21楼
 发表于 2010-6-20 23:41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9 17:38:03 vivo 【汪晖《反抗绝望》】三联书店2008年7月第1版

P125-126

由于儒学是一个系 统的社会伦理学,它强调社会义务,强调国家和家庭的礼法,并 注重对传统礼仪和习俗的观察,因此,它无疑比道家更适宜于为 皇帝治下的臣民提供思维的框架。在漫长的岁月里,儒学实际 上成为一种普遍的权威力量,儒家著作被制度化为人们——尤 其是追求功名者的必读经典。换言之,儒学不仅成为中国传统 社会的保护伞,而且为帝王的统治提供了较为满意的道德世界 观。儒学的官方哲学化过程,也是中国文化伦理体系与政治体 系日趋一体化的过程。作为一种以文化危机为前提的文化的哲学,儒学确实重视思想文化的优先性,在孔子眼里,中国社会所 需要的改革首先是道德改革。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无论是家庭 还是群体),取决于组成这个动荡社会的每个个体的道德素质。 这种思维方法直接地引导出对家庭纽带及家庭义务优先性的强 调,这不仅反映出家庭在农业化的中国生活中的地位,而且孔子 的理想国家的构想不过是一个大写的家庭,从而个人与社会的 关系被深刻地伦理化了。


————————————


题名:漫议儒、释、道
作者:(英)F.科普勒斯东
出处:国外社会科学
年代:1987年
刊号:第7期

P58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有关这些哲学思想晚期发展的一些观点。在汉武帝时期即公元前136年,孔子学说被提高到国家哲学的地位。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曾反对过法家思想;但由于儒学是一个系统的社会伦理学,它强调社会义务,强调国家和家庭的礼法,并注重对传统礼仪和习俗的观察,因此,它无疑比道家更适宜于为皇帝治下的臣民提供思维的框架。在以后的年代中,它实际上就建立了一种制度:即规定每一个追求功名的人都必须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研习。换言之,儒学遂被作为中国社会传统的保护伞,而且为帝王的统治提供了较为满意的道德世界观。

P56

在本书的最后一篇中,我将讨论邓普夫的这个带有普遍性的论断:任何文化的哲学都是以文化危机为前提的。而哲学正是试图克服这个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有理由把早期中国哲学看成是这个论断的一个例证。公元前1112年左右,商王朝覆灭了。由此造成的动乱到秦王朝才相对安定下来。在孔子眼里,中国社会所需要的改革首先是道德改革。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无论是家庭还是群体),取决于组成这个动荡社会的每个个体的道德素质。孔子在一般人眼里部被看作是保守的。在一定意义上,确实是这样。他倾向于回首过去,从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王的道德范例中,从黄金般的过去中,从对过去的传统即远古的礼仪和习俗的观察和评价中,来思考封建社会的等级结构。在孔子看来,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个人的首要义务取决于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例如,取决于他同父母兄长的关系。因此,慈和爱就是孔子所称道的美德,就被认为是在家庭中应首先践履的东西,然后推而广之,诸如用来调整个人与统治者的关系。有人曾指出,这种对家庭纽带以及家庭义务优先性的强调,反映出家庭在农业他的中国生活中的地位。无疑,在孔子看来,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国家,不过是大写的家庭。他认为,皇帝有义务在道德规范上作出榜样,并帮助和推动公民的道德教育。美德不能通过强制的灌输。强制和压力越小,效果越好。当然,帝王应当有其管理的方法和作出决断,然而他的首要工作,却是用道德范例率领他的臣民以无愧于天。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22楼
 发表于 2010-6-20 23:41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9 17:59:46 vivo 呵呵,这又是一个无法狡辩的铁证。科普勒斯东就是哲学史家Frederick Copleston,他的代表作为9卷本的《哲学史》(或者也可以说10卷,补充了一本Russian Philosophy)。

在高校的同学如果好事的话,可以试试能不能在cnki下载到“漫议儒、释、道”全文,我临时用的是duxiu的图像,效果不佳,也就不上传网络了。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23楼
 发表于 2010-6-20 23:42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29 18:18:07 峨江 这段只有一两句是汪晖写的,其他全部是科普勒斯东原文,加see过不去。肯定要引号才行。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24楼
 发表于 2010-6-20 23:42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2010-03-29 18:18:29 Rossonero (娇身冠养) 这段加see的话, 按照现在的标准严格地说, 也是不行的, 还得在适当的地方括上引号
但关键的是, 这段话连see都没有......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25楼
 发表于 2010-6-20 23:43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2010-03-29 18:26:53 vivo 我找这些证据的办法都是临时在感到可疑的地方抽检。什么可疑呢?鲁迅的书我猜他读过一些,其他胡扯哲学、思想、理论的内容就一般都是拼凑抄袭的结果,汪汪汪这种浅薄浮躁的东西怎么肯老老实实一本本啃哲学原著。我读了十几年哲学,如今依然不时感到滞涩不通,他读了几年破文学硕士博士就成了神仙,可以自如腾挪跌宕在各色乱麻一般的中西理论之间?肯定要靠剽窃现成论述来装深沉装渊博。从已有的证据来看汪汪汪这个装逼犯还特别胆大脸厚,其他人要抄的时候一般会用自己的话改写,改头换面,他倒轻巧省事,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论文里、书里。
> 删除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26楼
 发表于 2010-6-20 23:46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30 00:25:09 vivo 【汪晖《反抗绝望》三联书店2008年7月第1版】

P215

美学的和感情的风格是艺术作品和作家的整个创作的一个 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这种复杂性是作家加 以深入研究的主题、问题的多样性以及他在描绘事件、性格、生 活冲突时的情绪投影的繁复性所决定的。然而这种复杂性或差 异性是在作家风格中所表现出来的首要因素和倾向的基础上发 生的。托尔斯泰说:“艺术品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它 应有一个焦点才行,就是说,应当有这样一个点:所有的光集中 在这一点上,或者从这一点放射出去。这个焦点万不可用话语 完全表达出来。实在,使得优秀的艺术品显得重要的,正是因为 那艺术品的完整的基本的内容只能由那艺术品本身表现出 来。”[1]赫拉甫琴科说:“主题、思想、形象,只有在一定的语气 氛围中,在对待创作对象及其各个不同侧面的这种或那种情绪 态度的范围内才会得到阐发。叙述、戏剧行动、感情抒发的情绪 系数,首先表现在基调中,这种基调是作为一种完整的统一体的 文学作品所固有的。……在作品的构造中,在对主人公们的描 绘的性质中,基调决定着许多东西。……基调的选择,在一位作

[1]高登维奇:《与托尔斯泰的谈话》,见契诃夫《恐怖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第1—2页。

 

家的创作工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1]

【其他正文略——vivo注】

[1]赫拉甫琴科:《作家的创作个性与文学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第142

页。


————————————


《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

【作 者】(苏)X.赫拉普钦科著
【形态项】 504 ; 19cm
【出版项】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7
【ISBN号】 I512.065
【原书定价】 1.05
【主题词】现代文学 文学评论(地点: 苏联)
【参考文献格式】(苏)X.赫拉普钦科著. 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27楼
 发表于 2010-6-20 23:46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P146

复杂的内在差异在个人风格的语气范围中的表现,要比在作品的语气系统中的表现更强烈,这种差异是作家加以深入研究的主题、问题的多样性以及他在描绘事件、性格、生活冲突时的情绪投影的繁复性所决定的。然而,这种差异是在作家风格中所表现出来的首要因素和倾向的基础上发生的。前面已经指出过别林斯基关于创作激情的意见的重要性,别林斯基把创作激情看作是一种占优势的热情,语言艺术家的明确目的性,他的作品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跟作家的创作激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他的艺术作品的语气范围的基本届性,风格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下从略。——vivo注】

 


——呵呵,这里汪汪汪倒是给了一个注,说明了引述的赫拉甫琴科话语的出处,可【是作家加 以深入研究的主题、问题的多样性以及他在描绘事件、性格、生 活冲突时的情绪投影的繁复性所决定的。然而这种复杂性或差 异性是在作家风格中所表现出来的首要因素和倾向的基础上发生的。】也基本是照抄,何以没有脚注呢?人家原来的“差异”被置换成“复杂性”和“复杂性或差异性”,改造得可真拙劣。

——此处剽窃之所以曝光,是【情绪投影的繁复性】这个说法漏了马脚,除了乖谬生硬的翻译腔,正常汉语人不这么表达,一查一个准。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28楼
 发表于 2010-6-20 23:51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30 12:13:13 vivo 汪汪汪汪晖其实早已把当前这个帖子查阅、刷新了无数次,只是躲着不说话静观其变而已,期望“由学术界自己来澄清”,也就是先让一帮弱智汪粉胡搅一通乱咬一通看能不能蒙混过关。可如今随着披露的剽袭证据越来越多,形势也越来越不利,连当年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严家炎都站出来指责,他脸皮再厚,也没法拖延很长时间不予以自我澄清,或者说认罪归案。

而且汪汪汪起初的拖延战术(“我没有看到文章,手头也没有20年前的著作。”)也已破产:互联网的起源地美国不会这么多天过去了依然没法上网,网上也流传着《反抗绝望》的电子版,一搜即得,何况,貌似汪晖还颇精通上网冲浪呢。我下面提供一些从2008年三联版《反抗绝望》里OCR出来的内容。


——————————

P448

三联版跋 鲁迅与“向下超越”

整整二十年前,我以此书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我至今记得 由唐弢先生、杨占升先生、严家炎先生、樊骏先生、刘再复先生、 何西来先生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向我提问时的情形。……

P450

……2007年夏天在清华大学和中国文化论坛联合举办的通识教育暑期课程中,我详细地讲解了鲁迅的《破恶声论》和《〈呐 喊〉自序》,也曾根据演讲记录试着重新整理,但竟然与前两个演讲整理稿的命运一样,迄今未成。【一些热心的听众将我的这些演讲的片段整理出来,在网络上流传,像是一种催逼。】我心里明白:除了时间的限制之外,我还需要对其中的若干问题做重新 的研究和细读。

……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29楼
 发表于 2010-6-20 23:55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2010-03-31 01:00:34 Rossonero (娇身冠养) 2010-03-29 10:48:31 峨江神游
昨天我也载了一本反抗绝望来翻翻。看到脚注有尼采、施蒂纳这些人,我真的忍不住笑出来了。汪晖现在都没有能力读这些书,那个时候怎么会去读尼采、施蒂纳这些人,而且还有些是英文本?这些部分不抄才怪呢。

 

刚看见这句, 真是有前瞻性啊........欧文兄这不就考证出来施蒂纳的部分是抄袭的了么: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550720/

(4)《反抗绝望》第一编第二节 P.70:
在他(引注:施蒂纳)看来,“唯一者”是世界的核心、万物的尺度、真理的标准:
我的事业不是神的事业,不是人的事业,也不是真、善、正义和自由等等,而仅仅只是我自己的事,我的事业并非是普通的,而是唯一的,就如我是唯一的那样。【注3】
注3:Max Stirner: The Ego and His Own, London, 1912, P.6.
【1991年版(p.29)注释: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英文版(The Ego and His Own, London, 1912)第6页。】

抄袭来源:
(英)戴维•麦克莱伦(D. Mclellan),《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夏威仪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5页:
最后一段是:
“神的事是神的事业,人的事是‘人’的事业。我的事业不是神的事业,不是人的事业,也不是真、善、正义和自由等等,而仅仅只是我自己的事,我的事业并非是普通的,而是唯一的,就如我是唯一的那样。”【注3】
注3: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英文版,第6页。(原文为“同上,第6页。”)

点评:同样是让自己更加有学问的转换,从麦克莱伦的汉译本、到1991年版、再到2000年版,转变完成的轨迹清晰可循。
> 删除 
 
 
 TOP
 
 

布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布科 当前离线

UID12767 帖子4078 精华0 积分56204 威望200  金钱51507  文采146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最后登录2010-7-12 
管理员

 

帖子4078 积分56204 在线时间565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6  30楼
 发表于 2010-6-20 23:55 | 只看该作者
真名网举办“九思杯”
家史征文大奖赛. 2010-03-31 02:11:53 vivo 【《反抗绝望》,汪晖,三联书店,2008年7月第1版】


P287

……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鲁迅对尼采、基尔凯廓尔曾投以极大的热情;但人们很少这样考虑,这两位公认的存在主义理论先驱恰恰可能成为《野草》与存在主义之间的桥梁。德国存在主义代表人物雅斯贝尔斯声称“基尔凯廓尔和尼采使我们睁开了眼睛”,〔3〕他们“看清了时代的改变”,“给西方哲学带来了颤栗” ;〔4〕美国哲学家W.考夫曼写道:“在存在主义的演进过程中,尼采占着中心的席位:没有尼采的话,雅斯培、海德格尔和萨特是不可思议的……”〔5〕海德格尔认为“尼采的思想是在哲学古老的主导问题——‘什么是存在’ ——的广阔范围内进行

——————————

〔3〕《存在主义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第41页。
〔4〕同上书,第80页。
〔5〕W.考夫曼:《存在主义哲学》,陈鼓应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第16页。


P288

的”,〔1〕萨特的《存在与虛无》提到的第一个名字便是尼采,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听起来像是尼采的遥远的回声。〔2〕另一方面,已有论者指出,没有一个存在主义哲学家直接继承了尼采的权力意志、超人等论点。因此,当我们寻找尼采与存在主义的共同点时,不能执著于某些特殊命题,而必须透过表层的相似去探寻尼采所关心的主要问齒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对存在哲学的深刻启示:他们都把人生的意义置于哲学思考的中心,用非理性主义对抗近代的理性主义哲学,从而建立他们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他们从人的立场重估和背叛传统文明,要求个人承担起存在的责任,并试图通过某种情绪状态来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基尔凯廓尔把孤独个体重新置于生活的中心,把主观性、内在性、时刻都要作出决定等放在第一位,并在肯定个人主观性的独立性和真理性时,把人类经验中诸如恐惧、战栗、绝望、危机、理性的崩溃、信仰的飞跃这样一些精神状态,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据此而去分析人的困境。

……

——————————

〔1〕M. 海德格尔:《尼采》第1卷,伦敦,1981,第4—5页。
〔2〕《存在主义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第81页。

 

#################################################

 

【《存在主义哲学》】

【作 者】徐崇温主编
【形态项】 669 ; 20cm
【出版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86
【ISBN号】 B086
【原书定价】 4.30
【主题词】存在主义
【参考文献格式】徐崇温主编. 存在主义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浏览(540) (2)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嘻嘻!
注册日期: 2009-09-12
访问总量: 70,06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搜索显示落英的言,行,照片——落英
· 2008.4.21."给点智商吧的&q
· 看,就是这个反华分子,日寇走卒
· 给点智商吧对落英缤纷的考据:你
· yyb0122的博客(宏神博客):落
· 豆瓣网读品小组 提供的汪晖抄袭
· 欧文:汪晖《反抗绝望》一书抄袭
分类目录
【收藏】
· 搜索显示落英的言,行,照片——落英
· 2008.4.21."给点智商吧的&q
· 看,就是这个反华分子,日寇走卒
· 给点智商吧对落英缤纷的考据:你
· yyb0122的博客(宏神博客):落
· 豆瓣网读品小组 提供的汪晖抄袭
· 欧文:汪晖《反抗绝望》一书抄袭
· vivo:汪晖《反抗绝望》剽窃的铁
· 汪晖为什么不要脸? (转贴)
· 汪晖剽窃《新青年》的历史论述的
存档目录
2010-07-05 - 2010-07-23
2010-05-06 - 2010-05-09
2010-04-20 - 2010-04-21
2009-09-26 - 2009-09-26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